:::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全人教育」的理念及其實踐的困難
書刊名:止善
作者:劉振維
作者(外文):Liu, Cheng-wei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6
頁次:頁3-33
主題關鍵詞:全人教育小原國芳後現代通識教育人文精神Holistic educationObara KuniyoshiPostmodernGeneral educationHumanities spiri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周珮儀(19961100)。後現代社會中的教育省思--論Lyotard的「後現代境況」與教育。師友月刊,353,5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振維(20040900)。通識教育本質芻議。朝陽學報,9,367-3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翟廣順(2007)。小原國芳全人教育的實踐和理論背景--紀念小原國芳誕辰120周年、逝世30周年。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9(4),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振維(20161200)。試論儒家面對現代性生活世界之挑戰。止善,21,3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譚敏(2008)。臺灣地區全人教育理念評析。復旦教育論壇,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沈清松(19930400)。從現代到後現代。哲學雜誌,4,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勞思光(2014)。當代西方思想的困局。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yotard, Jean-François、車槿山(1997)。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包亞明、談瀛洲(1997)。後現代性與公正遊戲--利奧塔訪談、書信錄。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岳川(1992)。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臺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Weber, Max、馮克利(1998)。學術與政治:韋伯的兩篇演說。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熹(1974)。四書集注。台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Lyotard, Jean-François、島子(1996)。後現代狀況:關於知識的報告。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邁克爾.奥克肖特、盧克.奧蘇利文、王加豐、周旭東(2009)。歷史是什麼。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小原國芳、劉劍橋、由其民、吳光威(1993)。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庫色、李明璁(2015)。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的意識型態研究。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Lyotard, Jean-François(1986)。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an Knowledge。Manchester University。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小原國芳(1993)。教育的根本問題--宗教。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小原國芳(1993)。自由教育論。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小原國芳(1993)。全人教育論。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小原國芳(1993)。師道論。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小原國芳(1993)。道德教學革新論。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小原國芳(1993)。母親教育學。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小原國芳(1993)。小原國芳年譜。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光威(1993)。小原國芳和他的教育思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