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正式與非正式課程探討大學生能力之養成:以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為例
書刊名:止善
作者:黃秋微劉麗薇徐志輝
作者(外文):Huang, Chiu-weiLiu, Li-weiHsu, Chih-hui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1
頁次:頁47-72
主題關鍵詞:大學生通識教育正式與非正式課程Ordered probit模型College studentGeneral educationFormal and unformal curriculaOrdered probit mol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7
  • 點閱點閱:84
本文以朝陽科技大學為研究對象,利用臺灣高等教育整合資料庫-大三問卷內容,運用ordered probit模型進行分析,探討通識教育課程的正式與非正式課程對學生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有八成的學生對於通識教育正式課程的「課程規劃」、「教學內容」與「教學品質」的滿意度感到滿意,而正式課程對大學生能力提升有正向顯著的影響,其中以課程規劃影響層面最廣,其次為課程規劃,最後是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本研究發現非正式課程的參與程度對提升學生二十項能力多有正向顯著的影響,其中以「學術演講」活動的影響層面最廣,其次是「生涯講座」,第三則是「正式社交活動」。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針對通識教育課程提出改善建議。
By Juniors’ Survey in Taiwan Integrate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Database, this study focus on the effect of formal and informal curricula of general education at Chao 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sult from Ordered Probit mold shows that 80% students are satisfied on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s to the formal curricula, there are three factors that have great positive effect on opening their minds and increasing their knowledge, including Courses Scheme、Courses Content and Teaching Q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informal curricula have the obvious effect on increasing student’s abilities. The first important informal course is “Symposium Speech”, second one is “Career Speech” and third one is “Formal Social Activities”.
期刊論文
1.沈宗瑞(20071000)。大學生對通識教育的看法--以清華大學為例。臺灣高等教育電子報,14,8-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麗薇(20061200)。探討大學生涯規劃課程是否符合大學生生涯發展的內涵--以朝陽科技大學為例。止善,1,65-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淑蓉(20070200)。大學學校環境與其對學生滿意度之影響:公私立大學之比較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0(1),77-95+97-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振維(20041200)。論通識教育之理念與實踐。朝陽人文社會學刊,2(2),57-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于富雲、劉祐興(20040600)。教學方法與學習偏好對經濟學學習成效影響之實證性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8,23-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振維(2004)。通識教育本質芻議。朝陽學報,9,367-3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淑婷、許純碩、王盈文(20080600)。教師教學態度與學生學習成效之關係探討。立德學報,5(2),62-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國聖(20020600)。科技時代下的通識教育使命。通識研究集刊,1,1-3+5-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定銘(20040600)。社區大學通識教育課程之析探。實踐通識論叢,2,127-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鄧宜男(20010300)。合作學習在大學課程的應用。通識教育,8(1),25-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江宜樺(20050900)。從博雅到通識:大學教育理念的發展與現況。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4,37-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玉婷(20101000)。教學策略影響學習成效之實證研究。臺南科大學報,29,191-2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德材(20061200)。「生命教育」通識課程規劃之理念與實務--從「存有詮釋學」理念到「存在-人本諮商」策略取向。止善,1,25-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詹志禹(2010)。活動課程可否計入通識教育學分?。通識在線,29,4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玉婷、蔡立元(20091000)。從科技接受模式觀點探討資訊科技融入學習。臺南科大學報,28,217-2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謝小芩(20051200)。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評鑑大三學生對學校滿意度的探討。通識教育季刊,12(4),113-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靖棻(2006)。新時代通識教育中「生命科學概論」的課程與教學。止善,創刊號,103-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耿慧玲(2006)。從歷史地理與「臺灣與海上絲路」課程設計理論。朝陽人文社會學刊,第4卷第1期,105-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怡辰(2003)。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通識研究集刊,第3期,1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耿慧玲(2009)。文化、傳統與通識教育。止善,第6期,3-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麗薇(2010)。朝陽科技大學通識課程學習經驗之調查---以心理類與哲學類課程為例。止善,第9期,159-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碧如、饒伊珊、李宜麟(2008)。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2卷2期,54-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運星(2006)。宗教通識課程之境教設計:宗教聖地參訪。止善,創刊號,145-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振維(2006)。論通識教育的課程與教學--以「人生哲學」為例。止善,創刊號,167-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俊秀(2001)。非正式課程的設計:開眼器與自我博物館。通識教育,8(4),135-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翠芬(2010)。「辭不可不脩,說不可不善」--談「中國經籍與說話藝術」課程。止善,第8期,3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怡珊、詹志禹(2009)。大學生在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中的主動學習表現〉。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耿慧玲(2006)。卓越教學計畫在通識教育中的理念與實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Wooldridge, Jeffrey M.(2002)。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Cambridge, Massachusetts:MIT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