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朱熹對「仁」的詮釋創新與現代意義
書刊名:止善
作者:劉振維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Cheng-wei
出版日期:2020
卷期:28
頁次:頁3-24
主題關鍵詞:朱熹先秦儒家現代性主體Zhu XiHumanityPre-Qin Confucian philosophyModernitySubjectiv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99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楊國榮(2003)。哲學的建構與現代性的反思--現代性反思的哲學意義。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振維(20161200)。試論儒家面對現代性生活世界之挑戰。止善,21,3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求流(2014)。天道根源與價值意義--論朱子《仁說》的核心問題。朱子學刊,24,2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公喜(2006)。朱熹〈玉山講義〉及其思想價值論述。徽學,2006(4),284-2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文明(2017)。朱子〈仁說〉中的義理與工夫。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4(3),76-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樂愛國(2018)。從孔孟「仁者愛人」到朱熹「仁者,愛之理,心之德」。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9(4),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樂愛國(2016)。唐君毅、牟宗三、錢穆對朱熹仁學的不同詮釋。東岳論叢,37(8),106-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樂愛國(2014)。民國時期對朱子仁學的闡釋。現代哲學,2014(2),124-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春峰(1995)。朱熹《仁說》剖析。求索,1995(4),76-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述先、景海峰(2000)。理一分殊。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穆(1971)。朱子學提綱。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2002)。四書章句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200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束景南(2001)。朱熹年譜長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榮捷(19820000)。朱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熹(2002)。延平李先生師弟子答問。上海:合肥: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黎靖德(2002)。朱子語類。上海:合肥: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爾庫塞、劉繼(2010)。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振維(2013)。論先秦儒家思想中禮的人文精神。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錢穆(1971)。朱子新學案。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蒙培元(2010)。朱熹哲學十講。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大槻信良(1976)。朱子四書集註典據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來(1993)。朱熹哲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梁漱溟(1982)。中國文化要義。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振維(20060000)。從性善到性本善:一個儒學核心概念轉化之探討。臺中:光鹽。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來(2014)。仁學本體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孔丘、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1990)。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牟宗三(2003)。道德的理想主義。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