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哲學的主導題材及其未來發展
書刊名:哲學與文化
作者:項退結
出版日期:1989
卷期:16:7=182
頁次:頁30-39
主題關鍵詞:中國哲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
  • 點閱點閱:20
期刊論文
1.Panikkar, Raymondo(1988)。The Vitality and Role of Indian Philosophy Today。The 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1(2),11-12。  new window
2.項退結(19880800)。「一體之仁」的意含及其對基督徒的意義。哲學與文化,15(8)=171,14-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項退結、黎登鑫(19870900)。洪範的歷史意義與哲學意義。哲學與文化,14(9)=160,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清松(19881200)。老子的形上思想。哲學與文化,15(12)=175,2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沈清松(1987)。莊子論自我之構成--方東美的註釋及其開展。國際方東美哲學研討會,(會議日期: 1987/08/16-1987/08/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adamer, Hans-Georg、Glen-Doepel, William(1975)。Truth and method。London:Sheed and Ward。  new window
3.許維遹(1975)。呂氏春秋集釋。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東美(1979)。方東美先生演講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友蘭(1959)。中國哲學史。香港九龍:中國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項退結(1978)。現代中國與形上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宗三(1963)。中國哲學的特質。香港:人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充(1981)。論衡。台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項退結(1988)。中國人的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小楓(1988)。拯救與逍遙。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沈清松(1987)。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臺北:牛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811000)。哲學與文化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811100)。哲學與文化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811200)。哲學與文化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74)。天聖明道本國語。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先慎(1961)。韓非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勞思光(1981)。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項退結(1982)。人之哲學。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項退結(1989)。海德格。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錢穆(1970)。論十翼非孔子作。古史辨。臺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海森堡(1982)。科學真理和宗教真理。人與宗教。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