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三司馬與漢武帝封禪
書刊名:臺大歷史學報
作者:阮芝生
作者(外文):Ruaan, Jy-sheng
出版日期:1996
卷期:20
頁次:頁307-340
主題關鍵詞:司馬談司馬遷司馬相如論六家要指漢武帝封禪史記封禪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3)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3
司馬遷寫《史記》是由於他父親司馬談的臨終遺命。司馬談是怎麼死的?史公語焉不詳,且事有蹊蹺。何以知之?據〈太史公自序〉,史公在「發憤且卒」與「不得與從事」之間,有一個「故」字。這一個「故」字,暗示或點明了其中另有隱情。司馬談是「發憤」而死的,而他的「發憤」與「不得與從」直接有關。「不得與」三字重要。史公在〈自序〉後文中再記司馬談臨終之言,重提「不得與」三字。「不得與」者,不能夠、不許可參與之意,而不是不願參加。〈封禪書〉記始皇帝絀儒生、直上泰山封禪,然後說:「諸儒生既絀,不得與用于封事之禮。」這「不得與」三字,點明是不讓他們參與,而非有病不能參與或不想參與。可見司馬談之死,跟武帝不讓他參加封禪有關,他因此「發憤」而卒。武帝為何不讓司馬談參加封禪?司馬談對漢武帝封禪的看法如何?一路追蹤下來,便有許多問題可講。 司馬相如的《封禪書》,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指》,以及司馬遷《史記》的〈封禪書〉與〈五帝本紀〉,都與武帝的封禪直接有關。他們三人對武帝封禪求仙的基本態度是一致的,但無論生前、死後怎麼諷喻、尸諫,對武帝都未能產生一點作用。由此看來,知識、道德與文采,似乎都敵不過人主一人的私念,能不令人慨歎!雖然如此,他們三人都為後世留下偉大的篇章,其中的深心宏識還需要後人的仔細解讀才能明白。司馬遷在三人中最為晚出,又是在他父親「發憤且卒」之下臨終受命著史,他對武帝的封禪作了忠實的歷史記錄,在〈封禪書〉與〈五帝本紀〉中也作了深刻的歷史批判。武帝未必看到這二篇文字,或肯接受他的諷諫,司馬遷並不寄望這一點。他寫《史記》是「述往事,思來者」,是「以俟後世聖人君子」,是要讓後世的聖人(人主)君子得以觀覽。
期刊論文
1.凌純聲(19630900)。北平的封禪文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6,1-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大可(1984)。司馬談作史考論述評。青海師範學院學報,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鏡池(1993)。封禪書著作問題。國立中山大學文史學研究所月刊,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佐藤敏(1992)。司馬談作史考。東北大學東洋史論集,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寒峰(1993)。古代巡守制度的史跡及其圖案化。中國史研究,19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振之(1990)。秦皇、漢武封禪意圖考。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阮芝生(1989)。史記的特質。中國學報,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嘉茀(1943)。司馬相如著述考。東方文化,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開揚(1962)。論司馬相如及其作品─紀念司馬相如誕生2140周年。江海學刊,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田倩君(1957)。司馬相如及其賦。大陸雜誌,15(4)/15(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桂尊(1942)。太史公書講記─〈五帝本紀〉。真知學報,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逯耀東(1991)。漢武帝封禪與史記封禪書。臺北。2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管仲。管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啟超。飲冰室全集。飲冰室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司馬遷、裴駟、司馬貞、張守節、淩稚隆、李光縉、有井範平(1992)。補標史記評林。臺北:地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鄴嗣(1997)。杲堂文鈔。濟南:臺南:莊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彤(199406)。丹棱文鈔。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清)劉熙載(1982)。賦概。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紹虞。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國維(1992)。觀堂集林。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玉繩(1970)。史記志疑。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顧頡剛(1963)。司馬談作史。史林雜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生群(1994)。司馬談作史考述。太史公書研究。陜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栗原朋信(1960)。李斯傳。秦漢史の研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宋)范曄。後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西漢)司馬遷(1986)。史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士學。蛟川先正文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棨。泰山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岱南閣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明)何良俊(1959)。日友齋叢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鍾書。管錐篇(第1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清)邵懿辰。半巖廬遺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過珙。古文評注,台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東漢)班固。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清)吳汝綸。銅城吳先生點勘史記讀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