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通才還是專家--美術(博物)館館長的角色定位與衝突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李麗芳
作者(外文):Li, Lee-fang
出版日期:1997
卷期:9:4=36
頁次:頁5-23
主題關鍵詞:美術館館長博物館館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
  • 點閱點閱:32
     近年來一連串的美術(博物)館館長的換人與辭職事件,使得以往國內較少觸及的 「美術館與博物館館長」議題成為焦點話題,也引發各界對於相關體制的探討。一位適任的 館長除了特定的學經歷條件外,還應該具備相當的領導能力與專業素養,以及人際相處的技 巧,而館長人才有賴養成,必須積極建立相關的管理培訓課程,並訂定合理富有彈性的甄選 制度。臺灣目前在選任館長時最引人詬病者便是往往遴聘政治酬庸者擔任,未來應突破性別 、年齡等門檻,並超出黨派與形式條件的限制。一位新館長到任初期通常會面臨許多困境, 應被容許有某種程度的缺點與適應期,館長本身則應充分利用工作中所提供的最好機會去充 實自我。現代的館長已不再只是下達命令者,必須有危機處理能力與承擔行政責任的勇氣。 各美術 (博物 ) 館由於業務需要而分設各組執行不同的功能, 惟有做好明確的分工與合作 ,才能有效地推動館務,而在各種諮詢委員與顧問的聘任過程中,館長實際上扮演了舉足輕 重的決定性角色,如何促使各委員會公正客觀的運作,仍有待加強。目前臺灣美術 (博物 ) 館林立,由於主管機關的紛雜而事權不一,使得各館的功能僵化末能發揮應有的功能,而增 設主管監督單位卻未必有助於文化問題的解決,惟有整合各館的角色與功能,才不會造成社 會資源的浪費。一個館的營運方針應被容許有階段性的不同,公立的博物館與美術館並非營 利機構,不能將營運的目標訂定在觀眾人數上,或是一味符合上級監督單位的政策,而應有 使命感與廣闊的文化視野,建立運作靈活而能有效適應多元化社會需要的發展方向。國外博 物館演進的歷程中經常藉由某些特殊事件的發生,經過爭議、討論到規範或案例的建立,促 使了博物館制度與法規的形成與改進, 反觀我們的社會,當美術 (博物 ) 館發生了某些事 件或爭議,在新聞媒體與社會輿論的一陣擾嚷過後,是否留下建設性的影響? 未來臺灣的博 物館事業發展如能臻於完善,館長等行政首長只須忠實地執行各項館務會議與諮詢委員會議 的決議,而不再需要英雄式的館長領導模式。
期刊論文
1.李麗芳(1991)。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功能探討及其運作。博物館學季刊,5(3),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er, Valorie、蘇麗英(1995)。博物館目標上的問題與承諾。博物館學季刊,9(2),45-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惠英(19960400)。博物館與蒐藏。博物館學季刊,10(2),65-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Griffin, D. J. G.、張崇山(19950400)。博物館組織的管理(1)--領導與溝通。博物館學季刊,9(2),9-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麗芳(19960400)。美術館與博物館內的研究--專業、職責,認同與尊重。臺灣美術,8(4)=32,7-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lack, Craig C.(1995)。領導的本質。博物館學季刊,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蕾(1995)。任重道遠─漢寶德談博物館前景與理想館長的特質。雄獅美術,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Ullberg, Patricia、Wos, Joanna H.(1991)。館長應有的準備與態度─兼談博物館研究中的管理課程。博物館學季刊,5(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長華(1980)。大千居士償畫債,媲美延陵吳季子。文史哲雜誌,6(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玉靜(1995)。尋人啟事─二十一世紀美術館館長的遠景與期待。雄獅美術,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Brown, Ellsworth H.(1995)。館長是知識的先驅和教育家。博物館學季刊,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美蓉(1995)。談臺北市美術文化政策的過去與未來。雄獅美術,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Alexander, Edward Porter(1992)。何謂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95)。捍衛文化─陳水扁‧李賢文對談美術文化政策。雄獅美術,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何浩天。歷史文化包遵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慧瑩(1996)。自由時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