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十九世紀末至1930年代歐美博物館發展與博物館專業的肇始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辛治寧
作者(外文):Hsin, Chih-ning
出版日期:1998
卷期:10
頁次:頁101-113
主題關鍵詞:十九世紀末1930年代歐洲美洲博物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117
     博物館為一非營利社教機構的性質,以及保存、維護、研究、展示、闡釋和傳播 具有文化或科學價值的物件,以達公眾教育和娛樂目的的宗旨與功能,已是現今社會對博物 館的普遍態度。然而博物館中的藏品從單純對物質的珍藏,以物件為導向,進而涵括至物質 文化的探討,建構與社會的關連,以至達到文化的傳承,表達對人的關懷,使博物館成為以 公眾利益為經營本質之社會機制,卻是近一、二百年的事。博物館專業的形成,逐步走向一 門學科的發展方向,則更肇始於本世紀。 本文嘗試從歷史的脈絡中,先就十九世紀末至一九三○年代的歐美博物館作一梗概的 了解,其中以博物館專業於此時期的形成為主軸,作為探討博物館百年發展之初步。
期刊論文
1.August, R. S.(1983)。Museum: A Legal Definition。Curator,26(2),137-153。  new window
2.張譽騰(19901000)。論博物館專業與博物館人員從業倫理。博物館學季刊,4(4),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icks, Ellen C.、王也珍(19931000)。美國博物館協會成立後的72年。博物館學季刊,7(4),15-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Glaser, Jane R.、洪楚源(19921000)。美國博物館訓練之發展。博物館學季刊,6(4),23-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漢寶德(1993)。自助助人的專業協會。博物館學季刊,7(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piess, P. D.(1996)。Toward a new professionalism: American museums in the 1920s and 1930s。Museum News,75(2),38-47。  new window
7.張婉真(19961200)。生態展示的意義。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3,167-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惠文(19931000)。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的宗旨與組織。博物館學季刊,7(4),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ilensky, Harold L.(1964)。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Everyone?。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70(2),137-158。  new window
10.張婉真(19970600)。談法國近年展覽會觀念的發展趨勢。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5,147-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郭少棠(1994)。西方的巨變1800-1980。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秦裕傑(1988)。博物館人語。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Duncan, Carol、王雅各(1998)。文明化的儀式:公共美術館之內。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azin, Germain、Cahill, Jane van Nuis(1967)。The Museum Age。New York:Universe Books。  new window
5.張譽騰(1994)。走在博物館的時空裡:博物館學論文選集。臺北: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Danilov, V. J.、張譽騰(1994)。現代科學博物館的起源與歷史。全球村中博物館的未來。稻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桂雅文(1998)。美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四種類型。邁向二十一世紀科學博物館論文集。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