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氣候變化、農業低產與重農理論--以晁錯“貴粟論”為中心
書刊名:歷史研究
作者:岳翔宇
作者(外文):Yue, Xiangyu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3)
頁次:40-61+189-190
主題關鍵詞:氣候變冷重農畝產晁錯貴粟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中國古代氣候寒冷(或變冷)時期的重農理論較溫暖(或變暖)時期更為豐富,并非出于偶然。漢初的案例表明,氣候變冷帶來的農業生產率下降造成(局部)生產危機,這種經濟沖擊導致社會內在的變革要求,促使以晁錯為代表的重農思想家革新陳舊理論及其所指導的政策以應對新挑戰。長期而言,重農理論的發展史上存在著一個"氣候變冷——糧食減產(農民受災)——重農理論(政策批判)產生"的理論催化機制。這是因為,有生命力的思想和理論總是試圖為更多事實提供解釋和指導,而特殊時期的現實危機卻使傳統理論失去解釋力或指導意義,這促使學者通過對平常和特殊情況的綜合總結,提出新的解決辦法。
期刊論文
1.李伯重(2007)。「道光蕭條」與「癸未大水」--經濟衰退、氣候劇變及19世紀的危機在松江。社會科學,2007(6),173-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天麟(1982)。長江三角洲歷史時期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2(4),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Thompson, L. G.、姚檀棟(1992)。敦德冰芯記錄與過去5ka溫度變化。中國科學(B輯),1992(10),1089-1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寧可(1980)。有關漢代農業生產的幾個數字。北京師院學報,198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紅軍(2012)。氣候變化是否影響了我國過去兩千年間的農業社會穩定?--一個基於氣候變化重建數據及經濟發展歷史數據的實證研究。經濟學,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蒙文通(1957)。中國歷代農產量的擴大和賦役制度及學術思想的演變。四川大學學報,19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也非(1980)。中國歷代糧食平均畝產量考略。重慶師範學院學報,198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宇(2009)。晁錯"百畝之收不過百石"說新解--對戰國至西漢前期農業勞動生產率發展趨勢的重新評估。傳承(學術理論版),200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韓朝華(1988)。略論"重農抑商"政策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作用。經濟科學,198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忠全(1985)。對晁錯上書所記西漢畝產數據之存疑。河南大學學報,19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鄒逸麟(1985)。歷史時期黃河流域水稻生產的地域分布和環境制約。復旦學報,19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業新(2002)。兩漢時期的災害及對經濟影響的分析。江海學刊,20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星光(2011)。氣候變化與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早期稻作農業。中國農史,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子今(2006)。黃河流域的竹林分布與秦漢氣候史的認識。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翟麥玲(2005)。漢代女子的經濟活動。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崔銳(2004)。從經濟活動看秦漢女性的經濟地位。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4(5),6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家誠(1982)。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生產的影響初探。地理研究,19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秋根(2000)。關於中國古代高利貸資本的歷史作用--讀〈資本論〉第三卷第五編。史學月刊,20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際平(2001)。試論秦漢鐵農具的推廣程度。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包明明、章梅芳、李曉岑(2011)。秦漢時期鐵制農具的統計與初步分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萍、靳樂山(2003)。中國傳統農業生產力水平變遷的技術分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荊三林、李趁有(1985)。中國古代農具史分期初探。中國農史,19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田昌五(1983)。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地主階級剖析。歷史研究,198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曹玲(2010)。氣候暖幹化對甘肅省穀子產量的影響及對策。應用生態學報,20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曹麗娟、嚴中偉(2011)。地面氣候資料均一性研究進展。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Hong, Y. T.(2000)。Response of climate to solar forcing recorded in a 6000-year δ18O time-series of Chinese peat cellulose。The Holocene,10(1),1-7。  new window
27.Xu, H.(2002)。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 the past 6000 years inferred from δ18O of peat cellulose from Hongyuan,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7(18),1578-1584。  new window
28.馬春梅(2008)。中國東部山地泥炭高分辨率腐殖化度記錄的晚冰期以來氣候變化。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郭雪蓮(2002)。青海湖沉積物有機碳含量與同位素和粒度特徵及其古氣候意義。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魏東岩(1995)。內蒙古伊克昭盟鹽湖最近23ka古氣候波動模式的研究。化工礦產地質,19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美良(2004)。貴州荔波1.5萬年以來石筍高分辨率古氣候環境記錄。地球化學,20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周愛鋒(2010)。黃土高原六盤山天池記錄的中晚全新世高分辨率氣候變化及其意義。科學通報,201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許清海(2003)。孢粉資料定量重建全新世以來岱海盆地的古氣候。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Tan, M.(2003)。Cyclic rapid warming on centennial-scale revealed by a 2650-year stalagmite record of warm season temperatur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30(12),1617-1620。  new window
35.邱爾發(2001)。中國竹子多樣性及其利用評述。竹子研究彙刊,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業新(2002)。兩漢時期氣候狀況的歷史學再考察。歷史研究,20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竺可楨(1973)。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國科學,16(2),168-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子今(1995)。秦漢時期氣候變遷的歷史學考察。歷史研究,19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徐暢(2010)。秦漢時期的"夜作"。歷史研究,20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業新(2007)。戰國秦漢時期長江中游地區氣候狀况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文煥然、文榕生(1995)。中國歷史時期植物與動物變遷研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家駒(1982)。中國經濟思想史。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煥章、韓華(2010)。孔門理財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世昌(2003)。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靖(2002)。中國經濟思想通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寄窗(1998)。中國經濟思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班固(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焦培民(2009)。中國災害通史(秦漢卷)。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慧(1985)。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北京:農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昭民(1982)。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臺北: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文煥然(1959)。秦漢時代黃河中下游氣候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慧(2004)。中國商業通史。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卜風賢(2006)。周秦漢晉時期農業災害和農業減災方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滿志敏(2009)。中國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存浩(1996)。中國農業史。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甘泉(1999)。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馬大英(1983)。漢代財政史。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文煥然、文榕生(1996)。中國歷史時期冬半年氣候冷暖變遷。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梁家勉(1989)。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史稿。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陸賈、王利器(1986)。新語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賈誼、閻振益、鍾夏(2000)。新書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夢珠、來新夏(1981)。閱世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葛全勝、何凡能、劉浩龍(2011)。過去2000年氣候變化與中國社會發展。中國歷朝氣候變化。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滿志敏、張暐(1996)。中國東部4000aBP以來的氣候冷暖變化。中國歷史氣候變化。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錚(1000)。10000aBP以來中國的氣溫變化曲線。中國歷史氣候變化。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良佐(2009)。再探戰國到兩漢的氣候變遷。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論文類編‧歷史編‧先秦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