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機構歷程與社會變遷: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發展省思
書刊名:傳播研究與實踐
作者:蘇鑰機
作者(外文):So, Clement York-kee
出版日期:2021
卷期:11:1
頁次:頁5-31
主題關鍵詞:機構歷程社會變遷個人能動本地化系友化Organizational historySocial changeIndividual agencyLocalizationAlumn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陳韜文、蘇鑰機(19961200)。以範例問題帶動的新聞實務教育--從「大學線」月刊說起。臺大新聞論壇,1(4),224-2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文輝(19890400)。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對中華民國新聞教育及新聞事業的影響。新聞學研究,41,201-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彥(2017)。香港新聞傳播學界的成名與想像(1927-2006)--專訪臺灣政治大學名譽教授朱立。國際新聞界,39(5),85-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魏大公(1967)。中文新聞從業員的培養。新亞生活雙周刊,9(13),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鑰機(2012)。傳播學的中國播種人--余也魯(1920-2012)。財新新世紀周刊,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鑰機(2020)。中大新聞系早年教師點將錄。校友通訊,2020(3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韜文(1992)。香港傳播研究的回顧與前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成立廿五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417-4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偉賢(1992)。香港大專院校新聞與傳播教育之比較研究。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成立廿五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481-4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耀明、丁偉(1992)。新聞教育與社會政治發展:浸會學院傳理系新聞專業課程個案分析。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成立廿五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465-4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鑰機(2017)。新科技環境下新聞教育的新路向。第十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lake, R. R.、Mouton, J. S.(1985)。The managerial grid III: The key to leadership excellence。Houston, TX:Gulf Publishing。  new window
2.李家園(1989)。香港報業雜談。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rcher, Margaret Scotford(2003)。Structure, Agency and the Internal Convers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余也魯(2015)。萬水千山都是詩:余也魯回憶錄。海天書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玉蓮、姚霞(2005)。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四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香港中文大學(1969)。開辦的六年:1963-1969:校長報告書。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香港中文大學(1975)。漸具規模的中文大學:1970-1974:大學校長報告書。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香港中文大學(1979)。新紀元的開始:1975-1978:大學校長報告書。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1965)。新亞書院概況。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1969)。新亞書院二十週年校慶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韜文、程曉萱(2017)。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訪問學者計畫十週年特刊2008-2017。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鑰機、黃碧瑤、翁愛明(2015)。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Dutta, M. J.(2011)。Communicating social change: Structure, culture, and agency。Routledge。  new window
14.Sztompka, P.(1994)。Agency and structure: Reorienting social theory。Gordon and Breach。  new window
其他
1.蘇鑰機(20151031)。細說中大新傳50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立(2015)。吐露傳情十六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雯、黃郁文、李玉蓮(2015)。校友茶聚話當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也魯(2015)。發展中大新聞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少南(2015)。課堂二三事。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金銓(2015)。兩段中大的香港因緣。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俞旭、朱立、朵志群(1999)。香港四所院校新聞教育之比較研究。新聞傳播與社會變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皇甫河旺(2015)。懷念中大那八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傑偉(2015)。寫下新傳名句。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建業(2015)。回憶六十、七十年代的新聞系和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馮德雄(2015)。沙田新聞事件。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馮德雄(2015)。悼魏大公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黎淑怡(2015)。八十年代的新傳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蘇鑰機(2015)。資深校友率先為學院慶祝生日。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五十週年特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chramm, W.(1989)。Human communication as a field of behavioral science: Jack Hilgard and his committee。Human communication as a field of study: Selected contemporary views。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