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在地與新異:臺灣民俗學與當代民俗現象研究
作者:洪淑苓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9
出版項:臺北:萬卷樓
ISBN:978-986-478-297-0
主題關鍵詞:民俗風俗臺灣文化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王光榮(2002)。論朱介凡民俗研究的視野。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2(1),107-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儀敏(1991)。我歌且謠--諺語、歌謠伴朱介凡一甲子。中央月刊,24(8),9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嗣汾(20111200)。千秋萬世名,寂寞身後事--哭悼介凡大哥。文訊,314,4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放(20000300)。時代浪潮的作家風範--讀朱介凡《壽堂雜憶》雜感。文訊,173,3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玉芳(19880800)。道地的諺語研究家﹣﹣專訪朱介凡先生。文訊,37,119-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子良、黃嫈孌、高皓庭(20001100)。訪朱介凡先生談諺語之蒐集與研究。國文天地,16(6)=186,53-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知(1965)。朱介凡先生跟他的「中國諺語論」。中國語文,16(4),2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季眉(19960800)。以一己之力做國家級的事--朱介凡先生研究諺語六十年。文訊,92=130,8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隱地(20111200)。百年諺語第一人--朱介凡的三個心願。文訊,314,52-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雅姿(20070900)。浮生若夢 盡付笑談--專訪朱介凡。文訊,263,1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鴻禧、陳美蓉(20010100)。「臺灣風物」五十週年紀念座談會會議紀錄。臺灣風物,50(4),4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耀錡(19520100)。府縣志所載臺灣正月之風俗。臺灣風物,2(1),9-1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屈萬里(1952)。「偷青」和「摸秋」。臺灣風物,2(3),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淑苓(20090200)。楊雲萍的民俗文化觀與民俗研究之特色。民間文學年刊,2(增刊),73-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茂賢(20070300)。臺灣媽祖傳說及其本土化現象。國家與教育,1,86-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洪淑苓(20110700)。一九五○年代臺灣民俗刊物的內容取向及其意涵--以《臺灣風物》雜誌暨其卷一至卷九為例。東華漢學,特刊,261-2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得時(19411105)。敬惜字紙と聖蹟亭。民俗臺灣,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培雅(20061000)。近四十年來臺灣民間文學的調查、研究狀況。臺灣文學研究學報,3,33-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瑞明(20030100)。楊雲萍的文學與歷史。文學臺灣,45,298-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烏丙安(1985)。論中國風物傳說圈。民間文學論壇,1985(2),2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秀美(20010200)。民間文學家--金榮華教授及其學術研究。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6,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洪淑苓(2006)。孟姜女歌仔冊的敘事特點與孟姜女形象--以臺灣大學楊雲萍文庫所藏資料為範疇。民間文化論壇,2006(5),5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何仲祥(1952)。客家中元祭典的神豬。臺灣風物,2(2),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得時(19350106)。卷頭語:民間文學的認識。第一線,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圍東(2007)。記錄臺灣--地方文獻刊物發展概述。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力(20081200)。齊魯過臺灣:從《山東文獻》雜誌看內戰新移民的鄉土關懷。兩岸發展史研究,6,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兆祐(19850300)。屈萬里先生著述年表。中國書目季刊,18(4),212-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棟明(19700600)。居臺外省籍人口之組成與分佈。臺北文獻 (直字),11/12,62-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明(19910800)。不問收穫, 只問耕耘--郭立誠以民俗研究為畢生志業。文訊,31=70,113-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承緯(20120600)。民俗學與無形文化資產--從學科理論到保存實務的考察。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0,69-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雲萍(19520900)。藍鹿洲的臺灣民俗改善論。臺灣風物,2(6),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錦堂(19911200)。日據末期臺灣人宗教信仰之變遷--以「家庭正廳改善運動」為中心。思與言,29(4),65-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洪淑苓(20131200)。論朱介凡及其對諺語的研究。成大中文學報,43,211-213+215-2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黃得時(19341105)。孔子的文學觀與其影響。臺灣文藝,創刊號,2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得時(19630400)。孔子與青年。孔孟月刊,1(8),8-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得時(19631100)。釋奠典禮在日本--祀孔中心「湯島聖堂」興建經過--。孔孟月刊,2(3),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得時(19650500)。臺北孔子廟與其釋奠儀式。孔孟月刊,3(9),1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得時(19651100)。從論語看孔子的教學法--孔孟學會第二十八次論語研究會紀要。孔孟月刊,4(3),23-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黃得時(19651100)。略述孔子對於真善美聖的看法。孔孟月刊,4(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黃得時(19701200)。儒學在日本思想史上之地位。孔孟月刊,9(4),14-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黃得時(19760900)。臺北孔子廟碑文彙釋。臺灣風物,26(3),150-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羅景文(20110200)。穩重而又聰慧的實踐者--陳益源教授的治學主張與行政服務理念。國文天地,26(9)=309,106-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楊玉君(20140600)。「歌仔」的飲食主題與修辭。成大中文學報,45,339-3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許雪姬(20070600)。楊雲萍教授與臺灣史研究。臺大歷史學報,39,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江寶釵(19980900)。開闢一片活水田--訪胡萬川先生, 談民間文學。文訊,155,6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江寶釵(20041200)。黃得時的二、三事(一九三七以前)。北縣文化,83,2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何聖芬(19880800)。「民俗曲藝」之分析。文訊,37,104-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郭立誠(19880800)。走上民俗史研究的這條路。文訊,37,123-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得時(19660500)。清代教育與臺灣之儒學。孔孟月刊,4(9),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葉言都(20081100)。抄稿的日子--我的母親郭立誠。文訊,277,8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劉韋廷(20170600)。陳奇祿與〈臺灣風土〉副刊--戰後(1948~1955)臺灣本土民俗知識出現與延續。成大歷史學報,52,139-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邱麗君(2017)。中國傳統的七夕節文化在日本的傳播與演變。中州學刊,246,85-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柯榮三(2006)。公論報「臺灣風土副刊」--婁子匡抵臺後首次發表民俗學研究的刊物。東亞文化研究,8,351-3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黃得時(19410910)。保生大帝と傳說。民俗臺灣,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黃得時(19411020)。娛としての布袋戲。文藝臺灣,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黃得時(19440901)。盃珓考。民俗臺灣,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董作賓(1952)。福州歳時記。臺灣風物,2(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楊銀平(2005)。日本東北三大傳統節日。日語知識,2005(9),3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劉惠萍(2006)。戰後臺灣民俗研究的回顧與省思。東亞文化研究,8,189-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邊冬梅(2009)。源於中國的日本「七夕」。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7),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黃得時(19700400)。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家派系。孔孟月刊,8(8),13-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黃得時(19700500)。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家派系。孔孟月刊,8(9),24-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黃得時(19700600)。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家派系。孔孟月刊,8(10),1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黃得時(19700700)。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家派系。孔孟月刊,8(11),20-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黃得時(19700800)。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家派系。孔孟月刊,8(12),24-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黃得時(19700900)。日本江戶時代儒家派系。孔孟月刊,9(1),24-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黃得時(19701000)。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家派系。孔孟月刊,9(2),17-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王秋桂(19900500)。元宵節補考。民俗曲藝,65,5-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臺灣風物月刊社同人(19520900)。關於民俗改善。臺灣風物,2(6),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臺灣風物月刊社同人(19521000)。臺灣歌謠的整理。臺灣風物,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呂興昌、巫永福、葉笛、胡萬川、施懿琳(19990700)。黃得時紀念特輯。文學臺灣,31,23-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林瑋嬪(20040600)。臺灣廟宇的發展:從一個地方庄廟的神明信仰、企業化經營以及國家文化政策的影響談起。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2,56-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張放(20070700)。讀朱介凡先生新書。文訊,26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張炎憲(20010100)。「臺灣風物」五十年--從草創到茁壯。臺灣風物,50(4),19-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黃得時(19521200)。古往今來話臺北。臺北文物,1(1),1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黃得時(19900600)。白蛇傳之形成及人蛇相戀在日本。漢學研究,8(1)=15,743-7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楊雲萍(19811200)。「臺灣風物」創刊前後。臺灣風物,31(4),13-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趙天儀(20051200)。日治時期臺灣新詩--以楊雲萍《山河》詩集為例。笠,250,108-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應鳳凰(2004)。五〇年代文藝雜誌與臺灣文學主潮。文學傳媒與文化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蕙如(2004)。從建構到評述--試論黃得時的歌謠觀。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93-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淑苓(2013)。論郭立誠的民俗研究及其對女性民俗的關注。第12屆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年會暨東亞端午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樂學書局。481-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林瑞明、鄭梓(2003)。《楊雲萍全集》編譯、出版計畫(期中報告書、期末報告書)。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寶釵(2002)。《黃得時全集》整理編輯計畫91年度期末報告。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瑞明(2003)。《楊雲萍全集》編譯、出版計畫(期中報告書)。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瑞明(2004)。《楊雲萍全集》編譯、出版計畫(期末報告書)。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英三(2009)。婁子匡先生及其民俗學論著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衍綸(1997)。臺灣民間故事<白賊七的趣話>及其相關問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政儒(2014)。伊能嘉矩的臺灣研究與知識建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卓英燕(2005)。王詩琅臺灣民間文學作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祐成(2010)。戰後臺灣「改善民俗運動」之探討(1945-1990)(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文鋒(1999)。日治晚期的民俗議題與臺灣民俗學--以《民俗臺灣》為分析場域(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子良(1990)。臺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之研究及閩臺歌仔敘錄與存目(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玉雯(2008)。格林兄弟的民族意識(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泰德(1999)。文化變遷下的臺灣傳統文人--黃得時評傳(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春蘭(1995)。楊雲萍的文化活動及其精神歷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雅如(2009)。《公論報》「臺灣風土」副刊與戰後初期臺灣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衡道、宋晶宜(1980)。臺灣夜譚--鄉土與民俗。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介凡(1964)。中國諺語論。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介凡(1959)。我歌且謠。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介凡(1983)。朱介凡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介凡(1995)。中國民俗學歷史發微。臺北:渤海堂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齊如山(1964)。諺語錄。臺北:齊如山先生遺著編印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得時、江寶釵(2012)。黃得時全集。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介凡(1984)。中國謠俗論叢。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興國(1988)。千里同風錄:中日習俗交流。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介凡(1984)。俗文學論集。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立誠(1992)。中國人的鬼神觀--揭開禁忌、迷信的神秘面紗。臺北:臺視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衡道、楊鴻博(1996)。餛島探源。稻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枝萬、林美容、丁世傑、林承毅(2008)。學海悠遊:劉枝萬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程薔(1995)。中國民間傳說。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施翠峰(2010)。施翠峰回憶錄。台北: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雲萍、林瑞明、許雪姬(2011)。楊雲萍全集。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施翠峰(1966)。風土與生活。臺中:中央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婁子匡、許長樂(1971)。臺灣民俗源流。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惠萍(2010)。圖像與神話--日、月神話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文龍(1992)。臺灣掌故與傳說。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文博(1989)。臺灣風土傳奇。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益源(1999)。台灣民間文學採錄。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衡道(1975)。臺灣公路史蹟名勝之導遊。臺北:青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世偉(2002)。臺灣宗教閱覽。臺北:博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瀛濤(1970)。臺灣民俗。臺北:古亭書屋。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仰山文教基金會(1997)。1997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紀事。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伊能嘉矩、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臺灣文化志。臺北:台灣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魏淑貞(1994)。臺灣廟宇文化大系(二)--天上聖母卷。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Corcuff, Stéphane(2004)。風和日暖--臺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臺北:允晨文化實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邱坤良(1997)。昨自海上來:許常惠的生命之歌。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夏鑄九、王志弘(1999)。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郭立誠(1983)。中國民俗史話。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邱坤良(20080000)。飄浪舞臺:臺灣大眾劇場年代。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文寶(1987)。中國民俗學發展史。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鹿憶鹿(2009)。臺灣民間文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郭立誠(1983)。中國婦女生活史話。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金榮華(2000)。臺灣桃竹苗地區民間故事。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金榮華(201105)。台灣漢族民間故事。新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豐楙(2006)。臺南縣地區王船祭典保存計畫:臺江內海迎王祭。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高莉芬(2008)。蓬萊神話:神山、海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朱介凡(1999)。壽堂雜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戴文鋒(2010)。永康的歷史遺跡與民間信仰文化。臺南縣:臺南縣永康市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藜(1995)。臺灣民間傳奇。臺北:稻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慶浩、王秋桂(1989)。臺灣民間故事集。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林鶴宜(2007)。從田野出發:歷史視角下的臺灣戲曲。台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片岡巖、陳金田(1994)。臺灣風俗志。臺北市:眾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洪淑苓(20130000)。臺灣民間文學女性視角論 。臺北:博揚。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柳田國男、連湘、張紫晨(1987)。傳說論。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茂桂(2010)。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臺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郭立誠(1984)。中國藝文與民俗。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婁子匡、朱介凡(1963)。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鈴木清一郎、馮作民(1989)。增訂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吳瀛濤(1975)。臺灣諺語。臺北:臺灣英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江寶釵(1998)。嘉義市閩南語歌謠集。嘉義: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胡萬川(2004)。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謝明勳(2004)。古典小說與民間文學--故事研究論集。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郭立誠(1971)。中國生育禮俗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阮昌銳、陳迪華、黃淑惠、許淑容(2013)。將學術還原社會:阮昌銳教授的臺灣民俗與原住民研究。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山東文獻雜誌社(1975)。山東文獻。臺北:山東文獻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孫震(2016)。寧靜致遠的舵手:孫震校長口述歷史。臺北:台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傅培梅(2014)。傅培梅:五味八珍的歲月。臺北:四塊玉文創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黃得時(1993)。評論集。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黃文車(2013)。閩南信仰與地方文化。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王見川(2008)。漢人宗教、民間信仰與預言書的探索:王見川自選集。臺北:博揚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14)。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史稿(1929-2014)。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婁子匡(1975)。臺灣人物傳說。臺北: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陳奇祿、陳怡真(2004)。澄懷觀道:陳奇祿先生訪談錄。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劉枝萬(19830000)。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李豐楙(2004)。台灣節慶之美。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簡齊儒(2014)。民間風景:臺灣傳說故事的地方敘述。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齊邦媛、王德威(2004)。最後的黃埔:老兵與離散的故事。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曾永義(19880000)。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林承緯(2018)。臺灣民俗學的建構:行為傳承、信仰傳承、文化資產。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謝宗榮(20150000)。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臺北:博揚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劉枝萬(19740000)。中國民間信仰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黃美英(19940000)。臺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朱介凡(1977)。中國兒歌。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胡萬川(2008)。台灣民間故事類型。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謝貴文(20170000)。神、鬼與地方:臺南民間信仰與傳說研究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阮昌銳(1998)。臺灣民間信仰。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林鶴宜(20160000)。東方即興劇場 歌仔戲「做活戲」(上編):歌仔戲即興戲劇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朱介凡(1989)。中華諺語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施翠峰(1985)。臺北市寺廟神祇源流。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余文儀(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黃叔璥(1957)。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曾子良(20090000)。臺灣歌仔四論。臺北:國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阮昌銳(1989)。中國婚姻習俗之研究。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蔡蕙如(1998)。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之研究。臺南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林美容、李家愷(20140000)。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曾永義(1980)。說俗文學。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吳明德(20180000)。臺灣布袋戲的表演敘事與審美。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郁永河(1959)。裨海紀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陳龍廷(20070000)。臺灣布袋戲發展史。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陳芳明(20110000)。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張珣(20030000)。文化媽祖:臺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曾永義(20030000)。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Halbwachs, Maurice、畢然、郭金華(2002)。論集體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林鶴宜(20160000)。東方即興劇場 歌仔戲「做活戲」(下編):歌仔戲即興戲劇研究的資料類型與運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彭衍綸(20170000)。風傳人間.物說春秋:臺灣地方風物傳說的踏查與闡述。臺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鍾宗憲(20180000)。現代視野下的生活民俗研究。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丁肇琴(2015)。五嶽民間傳說之研究。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朱介凡(1974)。諺話甲編。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朱介凡(1978)。中國謠俗論叢。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李秀娥(2015)。圖解台灣民俗節慶:嶄新呈現一年四季歲時節俗的民俗意涵與祭祀文化。晨星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林明德(2016)。味在酸鹹之外:臺灣飲食踏查。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林明德(2019)。多音交響美麗島:臺灣民俗文化的入門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林美容(1998)。祭祀圈與信仰圏--臺灣的民間信仰與社會組織。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林衡道、卓遵宏、林秋敏(1986)。林衡道先生訪談錄。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唐蕙韻(2014)。金門城邱家文書。金門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施翠峰(1975)。思古幽情集(神話傳說篇)。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高國藩、陳益源(2006)。東亞文化研究。東亞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郭立誠(1960)。北平東嶽廟調查。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郭立誠(1966)。豐年拾穗談民俗。年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郭立誠(1979)。大拜拜的背後。出版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郭立誠(1985)。問耕一得。漢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郭立誠(1993)。郭立誠的學術論著--藝術、醫學、人文。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黃得時(1967)。臺灣遊記。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黃得時(1980)。臺灣的孔廟。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婁子匡(1970)。臺灣俗文學叢話。東方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婁子匡(1970)。臺灣人物傳說。東方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陳奇祿(1996)。臺灣土著文化研究。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陳奇祿(1996)。臺灣排灣群諸族木彫標本圖錄。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陳益源(2019)。臺灣與各地保生大帝之信仰研究。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楊雲萍(1980)。臺灣的文獻與文化。臺灣風物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董作賓(1970)。看見她。東方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蔡欣欣(20180000)。臺灣歌仔戲史論:文本、展演與傳播。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臺靜農(1970)。淮南民歌集。東方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朱介凡(1984)。中國歌謠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林茂賢(20060000)。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邱坤良(19920000)。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洪淑苓(1988)。牛郎織女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洪淑苓(19950000)。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柯榮三(20080000)。時事題材之臺灣歌仔冊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徐福全(19990000)。臺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研究。臺北:徐福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葉郭立誠(19670000)。行神研究。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黃煌雄、郭石吉、林時機(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陳慶浩、王秋桂(1989)。中國民間故事全集。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陶立璠(1987)。民俗學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楊麗祝(2000)。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臺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楊雲萍(1981)。臺灣史上的人物。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蔡欣欣(20050000)。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黃英哲(20070000)。「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林衡道(1984)。臺灣史蹟源流。臺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蔡明璋(20101200)。評介《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張茂桂編,2010年。臺北:群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興昌。黃得時生平著作年表初編,http://ws.twl.ncku.edu.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容萍(20150214)。中壢月老宮 12年促成萬對佳偶,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55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瑞明(20130725)。2013 七夕情人節結合台北霞海城隍廟月老,https://n.yam.com/Article/201307256387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武忠(19990412)。臺灣文學活字典,懷念黃得時教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鍾肇政(19990412)。臺灣文學研究的先驅,黃得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得時(1936)。牛津大學所藏臺灣歌謠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宥銣(2011)。2011臺北大稻埕煙火節,邀你看偶戲、憶童趣、賞煙火,http://history.n.yam.com/suntravel/travel/201108/20110802778714.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炎憲(1996)。臺灣史研究與臺灣主體性。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芳明(2004)。黃得時的臺灣文學史書寫及其意義。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密察(20080000)。《民俗臺灣》發刊的時代背景及其性質。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臺灣文化狀況。臺北:播種者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美容(1995)。臺灣民俗學史料研究。慶祝建館八十週年論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得時(1972)。斯文會與湯島聖堂--一百年在日本弘揚孔子學說之中心。孔子學說對世界之影響。復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婁子匡(1969)。鄭成功。神話叢話。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益源(1997)。中國民俗研究論著的守護神。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任繼愈(1990)。鴻鈞祖師。中國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復言(1981)。訂婚店。唐人傳奇小說。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瑞明(1991)。楊雲萍及其小說。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淑苓(2017)。曾永義的民俗藝術文化之調查與研究。醉月春風翠谷裏:曾永義院士之學術薪傳與研究。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書田(1993)。月下老人。華夏諸神:俗神卷。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馬書田(1993)。萬回哥哥、和合二仙(寒山、拾得)。華夏諸神:俗神卷。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得時(1936)。國姓爺北征中的傳說。臺灣民間文學集.故事篇。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得時(1972)。日本江戸之儒學與其派系。孔子學說對世界之影響。復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得時(1994)。光復前之臺灣研究(代序)。臺灣風俗誌。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齊邦媛(1993)。二度漂流的文學。評論十家。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