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
作者:林茂賢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出版項:臺北:前衛
集叢:臺灣文史叢書;148
ISBN:9789578015036
主題關鍵詞:歌仔戲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8
期刊論文
1.蔡欣欣(19980700)。臺灣劇場歌仔戲邁向現代化的發展--以一九八0年到一九九七年臺北市劇場歌仔戲演出為例。當代,13=131,14-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慧玲(2005)。由胡撇仔戲的發展談外台歌仔戲與通俗文化的融合。臺灣戲專學刊,10,151-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春曙(19910700)。閩臺錦歌漫議--歌仔戲形成三要素。民俗曲藝,72/73,264-2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良哲(19990300)。由落地掃到歌仔戲--日治時期歌仔戲發展過程初探。宜蘭文獻雜誌,38,3-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健銘(198701)。老歌仔戲的春天--訪老藝人黃阿和先生。民俗曲藝,45,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永義(19921201)。身後是非誰管得--明華園歌仔《逐鹿天下》觀後。表演藝術,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宇均(19930401)。傳統的老戲,新編的經典--《陳三五娘》觀後記。表演藝術,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培能(19930501)。明華園歌仔戲在此作場。表演藝術,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南芳(19931201)。從《冉冉紅塵》看電視歌仔戲重返舞臺。表演藝術,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保宗(19420515)。臺南の音樂。民俗臺灣,2(5)=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471101)。民謠座談會。臺灣文化,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中申(1995)。的確是瞎子摸象--國樂參與歌仔戲。表演藝術,30,94-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建成(19950801)。《寒月》照亮野臺與內臺。表演藝術,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惠美(19951001)。武戲文做《雙槍陸文龍》--兼談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表演藝術,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彬(19960301)。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表演藝術,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溪和(19960601)。《劉全進瓜》誇張掩不住歌弱。表演藝術,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秀庭(19960901)。天價不抵自製--明華園新戲《燕雲十六州》。表演藝術,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紀慧玲(19961201)。民之所欲,盍興乎來!一 評歌仔戲《青天難斷--陳世美與秦香蓮》。表演藝術,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鶴宜(19970101)。此《欽差》非彼《欽差》--河洛的果戈里很「歌仔」。表演藝術,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欣欣(19970101)。至情至性的包青天--歌仔戲《情天難》與豫劇《包公誤》。表演藝術,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明華園雜誌社(199701)。歌仔戲彩妝淺談。明華園,1997(1月號),版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明華園雜誌社(199704)。歌仔戲服裝淺談。明華園,1997(4月號),版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以謙(19970530)。從『七字調七十二變』音樂會淺談歌仔戲音樂的展望。大舞臺,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蔡欣欣(19971101)。變奏的梁祝--黃香蓮歌仔戲團《前世今生蝴蝶夢》。表演藝術,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茂賢(19980130)。臺灣的梨園禁忌。大舞臺,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施如芳(19990501)。拼作麻竹開盛花--河洛歌子戲團《秋風辭》。表演藝術,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南芳(19990601)。電視劇乎?歌仔戲乎?--評《梨園天神》。表演藝術,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紀慧玲(19990701)。囝仔轉大人--歌仔戲如何演繹史詩悲劇。表演藝術,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蔡欣欣(19990701)。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戲--談第二屆「出將入相--兒童傳統戲劇節」的四齣劇作。表演藝術,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聶光炎(19990901)。當傳統戲曲走入現代劇場。表演藝術,81,97-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洪清雪(1999)。一曲秋風迴金瀾。大舞臺,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欣欣(20000301)。「解構與重整」的新紀元--打造歌仔戲的希望工程。表演藝術,87,3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蔡欣欣(2000)。原漢「牽手」的文化角力--評「刺桐花開」。表演藝術,88,6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南芳(20000601)。期待一片健康的「臺灣本色」--評《臺灣 ,我的母親》。表演藝術,90,8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林國源(20000901)。負心之外--看《王魁負桂英》赴法行前公演。表演藝術,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施如芳(20001201)。且讓明星歸明星--看楊麗花歌仔戲在國家戲劇院。表演藝術,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許林益(20010201)。電視歌仔戲大事記。表演藝術,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蔡欣欣(20010201)。瀏覽電視歌仔戲的歷史光影。表演藝術,98,4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辛晚教(2001)。三鳳宮前鑼鼓鬧‧生旦競唱歌仔腔--評歌仔戲匯演曲調之運用。傳統藝術,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秀庭(2001)。追求無解的人性牌匾--以心理機制角度看唐美雲歌仔戲《榮華富貴》。表演藝術,108,5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施如芳(2002)。以胡撇仔戲為名--薪傳《望鄉之夜》、金枝《可愛冤愁人》相對看。表演藝術,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江凡(2002)。歌仔戲,別困擾我--蘭陽戲劇團《杜子春》。表演藝術,112,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茂賢(200204)。凝聚宗族向心力--臺灣的字姓戲。傳統藝術,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傳統藝術編輯室(200207)。「黃俊雄與史艷文」及「凝視楊麗花」--回到電視歌仔戲傳奇。傳統藝術,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江凡(2002)。變身求精緻,何苦獨愛京味?--歌仔戲京劇化的思考。表演藝術,116,63-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林茂賢(2002)。另類史觀,戲耍兒女情長--明華園戲劇團《鴨母王》。表演藝術,116,2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紀慧玲(2002)。遙望長安,情歸何處?--臺灣歌仔戲班《長生殿》。表演藝術,116,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林幸慧(20030201)。徘徊在職業與業餘之間--薪傳歌仔戲劇團「女流」系列。表演藝術,122,4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劉白(20030201)。逝者已矣,說「重返」太沉重--臺灣歌仔戲班「重返內臺」系列。表演藝術,122,4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邱婷(20030801)。演神好生精采,論人難解困局--明華園戲劇團《劍神呂洞賓》。表演藝術,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沈惠如(20031001)。跨越文化地域,融鑄戲曲新境--「戲曲本土化」的省思。表演藝術,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昕(20031101)。歷史劇或傳奇劇的徘徊--唐美雲歌仔戲團〈大漠胭脂〉。表演藝術,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鍾瑞萍(2006)。本土戲曲精彩片。公視之友,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鍾瑞萍(2006)。天后飆戲 ,更多好戲在這裡!。公視之友,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溫世光(19710600)。中國廣播電視六十年。藝術學報,10,338-3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鄭溪和(19961000)。歌出豁達大度--論「燕雲十六州」音樂。表演藝術,47,8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林谷芳(19961100)。戲,以及戲之外的--從戲劇的兩面性看「燕雲十六州」。表演藝術,48,74-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邱昭文(19950100)。瞎子摸象乎?歌仔戲在現代舞臺上過招。表演藝術,27,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李道明(19950100)。臺灣電影史第一章:1900∼1915。電影欣賞,13(1)=73,2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葉龍彥(19971200)。臺灣最早的戲院和電影。臺北文獻 (直字),122,99-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葉龍彥(19980300)。臺灣電影海報發展史(一八九六至一九九五)。臺北文獻 (直字),123,81-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葉龍彥(19980600)。反共電影在臺灣(一九五0至一九五五)。臺北文獻 (直字),124,103-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葉龍彥(19990300)。正宗臺語片興起的背景。臺北文獻 (直字),127,195-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葉龍彥(20000300)。臺語片與廈語片大對決。臺北文獻(直字),131,105-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林顯源(20010500)。淺談海派京劇對臺灣歌仔戲在日治初期前後發展上的幾個影響。臺灣戲專學刊,3,114-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林茂賢(20030300)。現今歌仔戲所面臨的課題。臺灣戲專學刊,6,9-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林永昌(20041200)。從商品經濟看臺灣內臺歌仔戲的變遷--以《中華日報》戲院廣告為對象。民俗曲藝,146,113-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童灔雯(20050100)。從臺灣光復初期廣播歌劇團之研究--以嘉義「桂秋雲歌劇團」為考察中心。臺灣戲專學刊,10,167-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孫惠梅(19990300)。職業歌仔戲劇團組織發展過程之研究。宜蘭文獻雜誌,38,50-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王順隆(19970300)。臺灣歌仔戲的形成年代及創始者的問題。臺灣風物,47(1),39-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林茂賢(19860800)。歌仔戲概說。民俗曲藝,42,47-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曾學文(19940300)。歌仔戲傳入廈門初期的演出形態初探。民俗曲藝,88,49-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劉南芳(19900600)。都馬班來臺始末。漢學研究,8(1)=15,587-6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蔡秀女(19870300)。光復後的歌仔戲電影。民俗曲藝,46,26-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邱坤良(20010500)。臺灣近代戲劇/電影發展及其互動關係--以臺北永樂座為中心。民俗曲藝,131,169-2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徐亞湘(20040800)。試解「禁鼓樂」--一段戰爭期的戲曲命運。戲曲研究通訊,2/3,6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曾永義(199606)。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永義(1996)。臺灣歌仔戲之近況及其因應之道。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士儀(199606)。歌仔戲的興起:對田野調查的幾點看法。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狄珊、劉南芳、陳美莉(199706)。臺灣電視歌仔戲劇本寫作之特色--從我的創作經驗談起。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勝國、黃雅蓉(1997)。臺灣歌仔戲編導經驗--從明華園的創作談起。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65-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石文戶、古嘉齡(1997)。談臺灣歌仔戲的精緻化--以實際的編導經驗為例。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茂賢(199804)。臺灣扮仙戲的象徵意義。中華文化與文學學術研討系列。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侯壽峰(199706)。五十年來臺灣地方戲劇的舞臺設計發展始末。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中申(199706)。幫腔或是綁腔--國樂(民樂) 加入歌仔戲的經驗談。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南芳(199901)。臺灣野臺歌仔戲演出類型及其發展途徑。秋月對歌--臺灣新加坡歌仔戲的發展與交流研討會。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馥菱(19981115)。也談臺灣歌仔戲「哭調」之緣起。民俗與文學學術研討會。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中華民國民間文學學會。5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義麟(2000)。日治時期臺灣廣播事業發展之過程。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臺北市大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謝筱玫(200309)。歌仔戲胡撇仔劇目研究。二OO一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良哲(2003)。日治時期歌仔戲的商業活動--以唱片發展過程為例。百年歌仔: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亞湘(2003)。落地掃到戲園內臺的跨越--日治時期歌仔戲演出場域轉變之探討。百年歌仔--二OO一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五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欣欣(2003)。當代臺灣地區歌仔戲研究概述。百年歌仔--二OO一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五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鶴宜(200601)。戰後臺灣歌仔戲商業劇場風雲--以二十世紀五O年代臺北市的戲院演出為觀察範圍。歌仔戲的生存與發展--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學術研討會。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南芳(200601)。試論臺灣內臺「胡撇仔戲」的發展途徑及其創作特色。歌仔戲的生存與發展--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學術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曾永義(1995)。歌仔戲劇本整理計劃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鋒雄(19880400)。宜蘭縣立文化中心臺灣戲劇中心研究規劃報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坤良(199702)。新劇與臺語片互動關係之研究(一九五五-一九七O)。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民俗文化工作室、林茂賢(2002)。歌仔戲重要詞彙編纂計畫第二期期末報告書。五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徐麗紗、林良哲、王順隆、徐麗紗(2001)。日治時期臺灣歌仔戲敘論:以七十八轉老唱片為中心。臺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鶴宜(1999)。臺北地區野臺歌仔戲之劇團經營與演出活動。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馥菱(2001)。台閩歌仔戲之比較研究(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紀明程(1998)。跨國公司與台灣唱片產業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雅勤(2000)。日治時期之內台歌仔戲全女班(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澤寬(2000)。從劇場演出看歌仔戲的現代化(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康素慧(2002)。明華園戲劇團《濟公活佛》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孟亮(2002)。明華園戲劇團《濟公活佛》音樂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嘉中(2004)。九0年代台灣地區現代劇場歌仔戲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幸祺(2004)。台語電影明星演員研究--以四個明星演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南芳(1988)。由拱樂社看台灣歌仔戲之發展與轉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謝筱玫(2000)。臺北地區外臺歌仔戲「胡撇仔」劇目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克隆(1998)。台語流行歌曲與文化環境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裕元(2000)。戰後臺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石婉舜(2002)。一九四三年臺灣「厚生演劇研究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雅惠(1997)。葉青歌仔戲表演藝術之研究(碩士論文)。師範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素春(1994)。宜蘭本地歌仔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邱秋惠(1998)。野台歌仔戲演員與觀眾的交流(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施如芳(1997)。歌仔戲電影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雅蓉(1995)。野臺歌仔戲演出風格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馥菱(1997)。楊麗花及其歌仔戲藝術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秀庭(1999)。「賣藥團」--一個另類歌仔戲班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信成(1996)。臺灣「歌仔戲導演」之探討(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矢內原忠雄(1989)。帝國主義下的台灣。臺北:鴻儒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連雅堂(198501)。臺灣通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溫世光(198301)。中國廣播電視發展史。台北:溫世光: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乃翰(196810)。廣播與電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盧纘祥、甘阿炎、盧世標、李春池(196912)。宜蘭縣志合訂本(壹)‧卷二人民志。宜蘭:宜蘭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汝和、杜學知、王白淵、顏水龍、王世明、吳瀛濤、廖漢臣(1971)。臺灣省通志.卷六學藝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雲之(197107)。中國電影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健銘(199501)。野臺鑼鼓。板橋: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伊世英(199201)。劇場管理。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志農、左羊藝術工作坊(199211)。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獲獎個人團體基本資料彙編七十四年(第一屆)~八十年(第七屆)。臺北:教育部社會教教育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慶熙、汪效倚、江達飛(199312)。中國戲曲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疾(199410)。苦澀門與歡喜路,最是星光燦爛時--葉青的戲曲人生。臺北:嘉禾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耕、曾學文(1995)。百年坎坷歌仔戲。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紀慧玲(19990913)。凍水牡丹--廖瓊枝。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茂賢(2000)。福爾摩沙之美--臺灣傳統戲劇風華。臺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渡(19940830)。日據時期臺灣新劇運動(一九二三~一九三六)。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進傳(2000)。宜蘭本地歌仔:陳旺欉生命紀實。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臺灣省磺溪文化學會(2000)。聽到臺灣歷史的聲音:一九一O~一九四五臺灣戲曲唱片原音重現。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呂福祿、徐亞湘(2001)。長嘯--舞臺福祿。蘆洲: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邱坤良(2001)。拱樂社劇本。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茂賢(2001)。臺灣傳統戲曲。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馥菱(2001)。臺閩歌仔戲之比較研究。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蘇桂枝(2003)。國家政策下京劇歌仔戲之發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鶴宜、蔡欣欣(200410)。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五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蔡欣欣(2005)。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臺北市: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艷秋(2005)。胭脂紅--唐美雲的美麗與哀愁。中和:知識領航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廈門市臺灣藝術研究所。歌仔戲資料匯編。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泰叡、黃仁。優秀臺語片評論選集。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杜雲之(19780400)。中國電影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鶴宜、蔡欣欣(200512)。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五結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徐亞湘(2001)。臺灣日日新報與臺南新報戲曲資料選編。中和:宇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馥菱、曾永義(2002)。臺灣歌仔戲史。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2000)。唐美雲歌仔戲團戲友會會刊。臺北市:武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唐美雲歌仔戲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廖風德(1990)。清代之噶瑪蘭。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徐麗紗(1991)。臺灣歌仔戲唱曲來源的分類研究。臺北:學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葉龍彥(2001)。臺灣唱片思想起。蘆洲: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林鶴宜(20030000)。臺灣戲劇史。國立空中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邱旭伶(19990000)。臺灣藝妲風華。臺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銀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黃仁(1994)。悲情臺語片。臺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邱婷(1995)。明華園--臺灣戲劇世家。臺北:獨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吳紹蜜、王佩迪(1999)。蕭守梨生命史。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施叔青(1985)。臺上臺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曾永義(19880000)。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曾永義(20000000)。戲曲源流新論。臺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楊馥菱(1999)。臺灣歌仔戲。臺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錢南揚(2000)。戲文概論。台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邱坤良(20010000)。陳澄三與拱樂社:臺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邱坤良(19970000)。臺灣劇場與文化變遷: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臺北:臺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李泳泉(1998)。台灣電影閱覽。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徐亞湘(20000000)。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茂賢(200102)。歌仔戲曲調卡拉OK (臺灣戲劇音樂集 CD、VCD,附冊),宜蘭市: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三五娘‧福建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茂賢(199707)。本地歌仔:山伯英台,宜蘭市: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080818)。惡習二則‧ 歌戲,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16)。上天仙班不日來臺‧ 辜氏之非常鼎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20215)。臺北通信‧新劇開演,臺南市:臺南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220319)。艋舺戲園劇目,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230116)。福州班不日至,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231216)。福州班將來臺,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240225)。新舞臺盛況,臺南市:臺南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240910)。嘉義通信‧ 劇界消息,臺南市:臺南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250612)。嘉義特訊‧京班末路,臺南市:臺南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251226)。菊部消息,臺南市:臺南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260208)。藝界消息,臺南市:臺南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260224)。臺北通信‧ 劇界消息,臺南市:臺南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261130)。羅東禁歌戲開演,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270215)。永樂座京班‧ 新排三搜臥龍崗,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270422)。永樂座演歌子戲‧兒女聚觀夜夜滿座‧殆專為女界樂天地‧奈深有傷風化何,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310411)。櫻花園歌仔戲‧ 與保甲何干?,臺北市: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310523)。歌仔戲盛行‧警察須取締,臺北市: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310907)。零落的劇員‧仍然不回國,臺北市: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570429)。桃花過渡,臺北市:臺灣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570430)。薛仁貴征東,臺北市:臺灣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茂賢(19930527)。李靖斬龍,臺北市:中國時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茂賢(19931020)。開創更高的藝術成就--冉冉紅塵過程艱辛,臺北市:民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茂賢(19940511)。一顆蛋惹的禍--鳳凰蛋,臺北市:自立早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570410)。甘國寶過臺灣,臺北市:臺灣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570410)。甘國寶過臺灣,臺北市:臺灣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9570410)。薛平貴與王寶釧,臺北市:臺灣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9570418)。甘國寶過臺灣,臺北市:臺灣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570427)。鳳嬌會李旦,臺北市:臺灣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白克(19560902)。從「林投姐」談臺語片的前途,臺北市:聯合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9570404)。鳳嬌會李旦,臺北市:臺灣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19570407)。薛平貴與王寶釧,臺北市:臺灣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570407)。蘇文達薄情報,臺北市:臺灣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19570408)。薛平貴與王寶釧,臺北市:臺灣新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鄭士榮(19950806)。歌仔戲擂臺秀‧老將新秀粉墨登場--「楊宗保與穆桂英」‧分三集播畢‧競賽單元歡迎高手挑戰,臺北市:民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林茂賢(19961117)。沒有結局的結局--評黃香蓮歌仔戲「青天難斷」的新嘗試,臺北市:臺灣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茂賢(19990317)。讓我們對她有更高的期許,臺北市:民生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白彔(20060931)。明華園白蛇傳衛武營今晚公演,高雄市:民眾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香秀(1999)。消失的王國--拱樂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臺灣省磺溪文化學會(200012)。聽到臺灣歷史的聲音:一九一O~一九四五臺灣戲曲唱片原音重現(歌仔戲之一CD、歌仔戲之二CD、歌仔戲之三CD),臺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0)。「歌仔傳奇」系列(公共電視節目錄影帶),臺北市: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關於華視,http://www.2cts.tv/, 2006/05/18。  new window
45.九十四年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節目總表,http://suona.com/dbl/shownews.asp?RecordNo=l34, 2006/0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九十五年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節目總表,taipei。,http://www.taipei.gov.tw/, 2006/0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保宗(199003)。臺南的音樂。民俗臺灣。臺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路冰(199003)。陰差陽錯的偏誤--歌仔戲的名稱二考。新加坡武吉班讓福建公會蕕劇團演出紀念特刊。新加坡:武吉班讓福建公會薌劇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顏綠芬(19971130)。論歌仔戲唱腔從民歌、說唱至戲曲音樂的蛻變--以哭調連曲體為例。音樂臺灣一百年論文集。臺北:白鷺鷥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麗紗(19971130)。論歌仔戲唱腔從民歌、說唱至戲曲音樂的蛻變--以哭調連曲體為例。音樂臺灣一百年論文集。臺北市: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保宗。臺南の音樂。民俗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民謠座談會。台灣文化。臺北市: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茂賢(200510)。臺灣傳統戲曲發展的困境。民間藝術綜合論壇論文集: 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綜合論壇--界限的穿透。五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茂賢(20040701)。【分論/ 戲曲/ 南部】民間經營困頓,公家資源投入。中華民國九十二年表演藝術年鑑。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鶴宜(2004)。歌仔戲。臺灣傳統戲曲。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