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國以來民間教派大學中庸思想之研究
作者:鍾雲鶯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李豐楙
蔡彥仁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大學中庸理學民間教派一貫道儒教格物致知誠意慎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3)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7
三教合一是民間社會所呈現的現象,但是儒家思想在傳統社會中一直居於主流,這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在民間宗教中,呈現出「以儒為宗」的教義思想與修行方法。儒家的經典中,《四書》在民間的流傳最廣,而大學、中庸自宋.朱熹以來,被定位成「初學入德之門」與「孔門傳授心法」,故而被民間教派視為必讀書,因此許多以宗教觀點的注疏作品紛紛出現。這樣的現象,一直存在於民間教派之中,但卻鮮見研究者重視這個問題,因此研究民間教派對學、庸的解讀,成為了解其信仰之教義核心的重要主題。
朱子將大學、中庸並列於「四子書」中,使二書跳升至「經」的地位,這樣的轉變一直影響至今,民間教派對學、庸的認識亦建立在二書乃儒家之神聖經典。以宗教的眼光端視四書,論、孟所言多為日用人倫,故較屬於實踐之事。而學、庸自朱子以「孔門心法」的角度解讀後,被視為孔子罕言的「性與天道」,似乎在此找到答案,因此信仰者認為修道的最重要處與最終目標地,聖人皆暗示其中。故而對四書的重視,尋求修道根本的學、庸又較之論、孟來得重要。即使在今日社會,民間教派對學、庸的重視,實非外人可以想像。
本文以解讀民國以來民間教派註解學、庸之作為主,主要目的乃要了解民國以來的民間教派如何看待學、庸二書,並且如何將之宗教化,成為宗教聖典。再者,往昔對學、庸的研究,多數留意於學界的作品,罕見涉及民間,故而忽略了民間社會的詮釋系統,而本文乃在學術界對學、庸研究的基礎上,探討民間社會如何解讀儒家經典,進而歸納分析其註解系統,為當今的思想史作一補遺,是以本文的預期目標,可說明如下:
第二章 儒家思想宗教化形成之探討
本章重點在於借助所用研究材料,探討儒教之形成與歷史淵源,從心法與道統的角度觀察民間教派如何將之宗教化,以及孔子在民間如何被「神」化,成為儒教教主。在傳教的過程中,神道設教在民間教派的修道觀念中,雖是末流,但卻是成全眾生,不得不使用的傳教方式,從這幾個觀察面考察儒家思想宗教化的過程。再者,理學思想對民間教派的影響頗為深遠,故本章亦討論理學思想對民間教派的影響,從四書的經典化以及民間教派如何轉化、解讀理學名詞,而成為其信仰核心的教義思想與修道的觀念。
第三章 後人詮釋大學、中庸思想之角度轉變的探討
這一章主要說明大學、中庸的思想在歷史上被詮釋角度轉變,以及民間教派為什麼對學、庸進行再詮釋的原因。對於學、庸思想解讀角度的大轉變乃於宋代,尤其朱子作《四書章句集註》,將學、庸推入儒家經典的地位,此一影響中國社會至今八百餘年,故以理學詮釋學、庸已與漢唐有頗大差異,易言之,此後學子所讀之學、庸是理學思想解讀的學、庸,而非原始的學、庸,故由此探討其影響;而在四書當中,為什麼學、庸二書被以宗教詮釋較論、孟來的明顯,以及為什麼民間教派對學、庸二書再詮釋的原因何在?這些主題將是本章的重點。
第四章 民國以來民間教派對大學、中庸第一章之釋義
當民間教派以修道的眼光看待學、庸,此二書的意義已非學術界所理解的內容了。從二書的命名以至內容的詮釋,皆以修道為重點,而在義理的闡述,本章的重點著重於學、庸之三綱領的詮釋,此乃民間教派最重視者。而在目前的民間教派中,一貫道對於學、庸最為重視,故一貫道對學、庸之詮釋亦列入本章討論。
第五章 民國以來民間教派對「格物致知」與誠意慎獨之詮釋
自朱子為「格物致知」作補傳後,成為學界討論大學的主題之一。在此一大傳統的延襲中,民間教派亦參與了此一補傳的行列。不論他們是否反對朱子的看法,對於朱子的補傳與解釋,他們並不滿意,因此對「格物致知」的補傳與詮釋,成為民間教派解讀大學一大主題;而在修道的過程中,誠意慎獨具有其重要的意義,因為二語詞已與原來的意義有極大的差異,著重於明德本性的詮釋。我們將藉此了解民間對「格物致知」與誠意慎獨的理解。
第六章 結論
將本文研究結果,作一綜合性討論,並提出幾個思考面向,回應研究動機,作為本文的結論。
本文的主要目的乃探討民國以來民間教派如何解讀學、庸,並且肯定他們在儒家經典的注疏傳統中,有其貢獻與意義。民間教派開創了有別於學界的解讀角度,而這些材料目前被學術界所忽略,因此,相信本文的研究,將會為專以知識分子為主的思想史研究,與研究儒家經典的註解者開啟另一新視野。
一、 研究資料之原典
大學證釋 玉珍書局 嘉義
中庸證釋 圓晟出版社 臺北
增註大學白話解說 法輪書局 臺南
學庸淺言新註 正一善書出版社 臺北
王守庭 大中真解 萬有善書經銷處 臺北
江希張 新註四書白話解說 法輪書局 臺南
佚名 學庸白話解
樵山老人 文外求玄----學庸註解 正一善書出版社 臺北
佚名 中庸輯義 正一善書出版社 臺北
佚名 大學一理解剖
夢湖 學庸小註 玉珍書局 嘉義
慧如閑人 大學性理闡義 正一善書出版社 臺北
佚名 大學中庸講義
孟穎 四書心德----大學中庸 青 句書局 臺南
謝金柱 學庸簡解 正一善書出版社 臺北
詹長順 中庸心法通論 合信印經 高雄
高斌凱 大學探源 至中出版社 新竹
王覺一 理數合解(上海崇華堂版) 三揚企業 台北縣板橋
二、古籍類
王弼 韓康伯注 周易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臺北
孔穎達正義
王陽明 王陽明全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熹 河南程氏遺書 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北
朱熹 朱子七經語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熹 朱子四書語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熹 朱子性理語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熹 朱熹集 四川教育出版社
朱熹 朱文公全集 臺灣光復書局 臺北
朱熹 四書集註 鵝湖出版社 臺北
宋常星註解 道德經講義 三揚企業 台北縣板橋
何晏集解 論語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臺北
邢昺疏
周敦頤撰 周子全書 廣學社 臺北
清.董榕輯
黃宗羲 宋元學案 華世書局 臺北
黃宗羲 明儒學案 里仁書局 臺北
程頤 程顥 二程全書 臺灣中華書局 臺北
趙歧注 孟子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臺北
孫奭疏
趙順孫 四書纂疏 文史哲出版社 臺北
瀧川龜太郎 史記會注考證 洪氏出版社 臺北
三、 近人四書類研究
岑溢成 大學義理疏解 鵝湖出版社 臺北
吳怡 中庸誠的哲學 東大圖書 臺北new window
李紀祥 兩宋以來大學改本之研究 學生書局 臺北
李明輝主編 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 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臺北
佐野公治(日) 四書學史 研究 創文社 東京
胡志奎(止歸) 學庸證辨 聯經出版社 臺北
高柏園 中庸形上思想 東大圖書 臺北new window
國立高雄師範學院 大學論文資料彙編 復文出版社 臺北
國文系編輯委員會 中庸論文資料彙編 復文出版社 臺北
楊祖漢 中庸義理疏解 鵝湖出版社 臺北new window
陳滿銘 中庸思想研究 文津出版社 臺北
陳兆榮 中庸探微 正中書局 臺北
陳槃 大學中庸今釋 正中書局 臺北
黃俊傑主編 孟子思想的發展歷史 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臺北
黃俊傑 孟子思想思想史論 卷二 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臺北
程石泉 學庸改錯及新詮 花蓮師範學院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鄭琳 中庸翼 文史哲出版社 臺北
萬心權、蔡愛仁 大學中庸精注 正中書局 臺北
錢穆 四書釋義 學生書局 臺北
蕭天石 大學中庸貫義 自由出版社 臺北
譚宇權 中庸哲學研究 文津出版社 臺北
四.宗教類
王治心 中國宗教思想史 彙文堂出版社 臺北new window
王志成 解釋與拯救----宗教多元哲學論 學林出版社 上海
方立天 佛教哲學 洪葉出版社 臺北
中華民國一貫 一貫道簡介 青 巨出版社 臺南
道總會主編
田立克(Paul Tillich)系統神學 東南亞神學院協會 臺南
龔書森、尤隆文合譯
田立克(Paul Tillich)信仰的動力 桂冠圖書 臺北
魯燕萍譯
牟鐘鑑 中國宗教與文化 唐山出版社 臺北
吉崗義豐(日) 中國民間宗教概說 華宇出版社 臺北
呂大吉 宗教學概論 中華社會科學出版社 北京
佚名 道統寶鑑 大興 臺北縣三重
宋光宇 天道鉤沈 元祐出版社 臺北
宋光宇 宗教與社會 東大圖書 臺北
宋光宇 天道傳燈----一貫道與現代社會 三揚印刷 板橋
李亦園 信仰與文化 遠流出版社 臺北new window
余英時 中國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聯經出版社 臺北new window
李世偉 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 文津出版社 臺北new window
李富華 中國民間宗教史 文津出版社 臺北
馮佐哲
杜曾瑞(LOUIS DUPRE) 人的宗教向度 幼獅文化 臺北
傅佩榮譯
拉徒萊 神學--得救的學問 光啟出版社 臺北
王秀谷等譯
林萬傳 先天道研究 青 巨出版社 臺南
林榮澤 一貫道發展史 一貫義理編輯苑 臺北
林國平 林兆恩與三一教 福建人民出版社
沈清松主編 末世與希望 五南圖書 臺北
周燮藩等著 中國宗教蹤覽 江蘇文藝出版社
馬西沙 中國民間宗教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韓秉方
秦家懿 中國宗教與西方神學 聯經出版社 臺北
孔思漢
韋伯(Max Webber)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 遠流出版事業 臺北
張志剛 走向神聖 人民出版社 北京
淺井紀(日) 明清時代宗教結社 研究 研文出版社 東京
郭廷棟編 一貫道疑問解答 大興 臺北縣三重
陳志明 馬新德教會之發展及其 代理員文摘 馬來西亞
蘇慶華譯 分佈研究
陳來 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 三聯書局 北京new window
陳麟書 宗教觀的歷史、理論、現實 四川大學出版社
梁其姿 慈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 聯經出版社 臺北new window
黃進興 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 允晨出版社 臺北
曾錦坤 儒佛異同與儒佛交涉 谷風出版社 臺北new window
鄭志明 明代三一教主研究 學生書局 臺北
鄭志明 先天道與一貫道 正一善書出版社 板橋
鄭志明 臺灣民間的宗教現象 臺灣宗教文化工作室new window
斯朗特(美) 宗教生活論 今日中國出版社 北京
王志遠主編
夢湖編述 性理釋疑選讀小註 玉珍書局 嘉義
劉易士(H.D.Lewis)宗教哲學 東南亞神學院 臺南
黃明德譯
黎志添主編 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 學峰文化事業 上海
歐大年(美) 中國民間宗教教派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羅伯特 宗教與意識形態 四川人民出版
龔方震等譯
羅納德.L.約翰斯通 社會中的宗教 四川人民出版
尹今黎譯
懷德海(A.N.Whitehead) 宗教的創生 桂冠圖書 臺北
蔡坤鴻譯
龔道運 中國宗教論集 文史哲出版社 臺北
五、思想類
J.P蒂洛 哲學--理論與實踐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北京
古平等譯
小野澤精一等著 氣的思想 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慶譯
王德有 道旨論 齊魯書社 山東
史革新 晚清理學研究 文津出版社 臺北
牟宗三 中國哲學的特質 學生書局 臺北
牟宗三 心體與性體 正中書局 臺北new window
李杜 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 聯經出版社 臺北
李杜 中國古代天道思想論 藍燈文化出版 臺北new window
余英時 內在超越之路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北京
余英時 史學與傳統 時報出版社 臺北
余英時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聯經出版社 臺北
余英時 歷史與思想 聯經出版社 臺北
杜維明 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北京
杜維明 儒家思想 東大圖書 臺北
周博裕主編 傳統儒學的現代詮釋 文津出版社 臺北
房德鄰 儒學的危機與嬗變----康有為與現代儒學 文津出版社 臺北
侯外盧等著 宋明理學史 人民出版社 北京
姜國柱 論人.人性 海洋出版社 河北
高明 禮學新探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
高全喜 理心之間 三聯書社 北京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學生書局 臺北
唐君毅 文化意識宇宙的探索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北京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 臺灣商務出版社 臺北
徐興洪 思想的轉型----理學發生過程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梁漱溟 人心與人生
嵇文甫 左派王學 國文天地 臺北
嵇文甫 晚明思想史論 東方出版社 北京
蔡方鹿 中華道統思想發展史 中華道統出版社 臺北
湯一介 儒釋道與內在超越問題 江西人民出版社
湯用彤 理學 佛學 玄學 淑馨出版社 臺北
張立文 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北京
(天道篇)
張立文 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北京
(人道篇)
張立文 宋明理學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北京
張立文 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 萬卷樓 臺北
張立文 朱熹思想研究(上 下) 谷風出版社 臺北
張立文主編 理 中國人民出版社 北京
張立文主編 氣 中國人民出版社 北京
張立文主編 道 中國人民出版社 北京
陳榮捷 朱學論集 學生書局 臺北new window
陳榮捷 新儒學論集 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臺北new window
陳榮捷 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 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臺北new window
陳榮捷 中國哲學論集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臺北new window
陳來 朱子哲學研究 文津出版社 臺北
陳來 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 人民出版社 北京
陳炎 多維視野的儒家文化 中國人民出版社 北京
梅貽寶等著 中國人的心靈 聯經出版社 臺北
--中國哲學文化要義
黃公偉 宋明清理學體系論史 幼獅文化 臺北
黃俊傑 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 東大圖書 臺北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 藍燈文化出版 臺北
馮炳奎等著 宋明理理學研究論集 黎明出版社 臺北
楊國榮 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 五南圖書 臺北
楊國榮 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 三聯書店 北京
傅偉勳 佛教思想的現代探索 東大圖書 臺北new window
----哲學與宗教四集
傅偉勳 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 東大圖書 臺北
----哲學與宗教五集
傅偉勳 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 正中書局 臺北
傅佩榮 儒道天論發微 學生書局 臺北
葛榮晉 中國哲學範疇導論 萬卷樓 臺北
楊儒賓譯 冥契主義與哲學 正中書局 臺北
臺大哲學系主編 中國人性論 東大圖書 臺北
劉述先 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 學生書局 臺北new window
劉子健 兩宋史研究彙編 聯經出版社 臺北new window
蒙培元 理學的演變 文津出版社 臺北
蒙培元 理學範疇系統研 人民出版社 北京
蒙培元 中國心性論 學生書局 臺北new window
劉瀚平 儒家心性與天道 基礎文教基金會 臺北
蔡仁厚 宋明理學(北宋篇 南宋篇) 學生書局 臺北
鄧克銘 宋代理概念之開展 文津出版社 臺北new window
蔣伯潛 理學纂要 正中書局 臺北
盧雪崑 儒家的心性學與道德形上學 文津出版社 臺北new window
錢穆 中國思想史 學生書局 臺北
錢穆 朱子新學案 東大圖書 臺北
錢穆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東大圖書 臺北
錢穆 靈魂與心 聯經出版社 臺北
六、期刊論文
毛子水 「致知在格物」:一句經文說解的略史
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十一期
王汎森 道咸年間民間性儒家學派----太谷學派的研究回顧new window
新史學第五卷第四期
王汎森 明末清初儒學的宗教化----以許三禮的告天之學為例new window
新史學第九卷第二期
巨克毅 中庸誠的現代性詮釋new window
宗教哲學季刊第二期
安樂哲(ROGERT.AMES) 孔子思想中宗教觀的特色--天人合一
鵝湖 第九卷第遺二期
任卓宣 從大學中庸論道統
古今談69∼71期
朱維煥 氣對於生命結構與活動所作詮釋之涵義(一)∼(四)new window
鵝湖 135∼138期
任繼愈 唐宋以後的三教合一思潮
世界宗教研究 一九八四年一月號
李正治 中國民間處世思想的探索與批判new window
鵝湖月刊 一三八期
李孝悌 從中國傳統士庶文化的關係看二十世紀的新動向new window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集刊第十九期
宋光宇 試論無生老母信仰的一些特質new window
中研院史語所集刊 第五十二集
呂思勉 國史上的宗教
中國史論集
李豐楙 六朝道教度脫觀的綜合考察
「道家、道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吳雁南 思孟學派儒家的心性說及其特點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一九九三年第一期
林安梧 論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其成聖之道--不離於生活世界的終new window
極關懷
《宗教哲學》創刊號
林安梧 實踐之異化與形上的保存--對於宋代理學與心學的一個
哲學解析
聯合文學 第七卷第八期
林國平 論三教的形成與演變
世界宗教研究 一九八七年二月號
林繼平 理學思想之發展其價值評估(上下)
東方雜誌 第二十二卷十∼十一期
姜允明 從「心體」的形上意義申論宋明心學中天人合一的理論基楚new window
漢學研究 第二卷第二期
洪美華 明末清初祕密宗教思想信仰的流變與特質new window
明清之際中國文化的轉變與延續研討化論文集
張立文 中國心性哲學及其演變(上 下)
中國文化月刊 第一六四∼一六五期
莊吉發 「真空家鄉 無生父母」--民間祕密宗教的社會功能
歷史月刊 第八十六期
陳滿銘 從偏全的觀點試解讀四書所引生的一些糾葛new window
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三期
陳廷湘 理學道德本體的合理性極其局限
中華文化月刊 一六五期
陳俊民 宋明「三教合一」思潮中的「心性」旨趣論稿
鵝湖月刊 第一七二號
陳榮捷 宋明理學中的太極觀念new window
思與言 第二十卷第三期
陳麗桂 「中庸」釋義
國文學報第二十一期
傅武光 四書學考
國文研究所集刊第十八期
傅佩榮 儒家生死觀背後的信仰new window
哲學與文化 第廿一卷七期
項退結 中國宗教意識的若干型態--由天命至吉凶之命new window
孔孟學報 第四十五期
項退結 對宗教哲學的緒言new window
哲學與文化 第十一卷三期
項退結 宗教與哲學
哲學與文化 第十二卷八期
黃俊傑 試論儒學的宗教性內涵new window
臺大歷史學報第23期
黃俊傑 儒家經典詮釋的一個方法論問題:解釋者的「歷史性」能/應否被解消?
中國經典詮釋傳統研討會,五第次會議論文集(臺大通識中心主辦)
黃進興 作為宗教的儒教:一個比較宗教的初步探討new window
亞洲研究第二十三期
黃開國 宋代人性論的源起與發展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二十卷第三期
程石泉 大學改錯與新詮
中國文化月刊第九十七期
楊儒賓 大學與中庸如何成為性命之書
中國經典詮釋傳統研討會,第四次會議論文集(臺大通識中心主辦)
楊儒賓 宋儒的靜坐說
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東吳大學哲學系主辦)
楊國榮 人格境界與成人之道--理學的人格理論及其內蘊new window
孔孟月刊 第三十一卷第十期
楊慶 儒家思想與中國宗教之間的功能與關係
段昌國譯 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
盧賢祥 世界宗教研究 一九八一年四月號
蔡仁厚 孔子論性與天道
文藝復興月刊一三五期
蔡彥仁 Wilfred Cantwell Smith,What is Scripture ?A comparative Approach
(何謂聖典?一個比較觀點) 新史學第八卷第二期
蔡彥仁 比較宗教經典與儒學研究----問題與方法學芻議new window
漢學研究第十五卷第二期
蔡彥仁 宗教研究的理論與趨勢new window
國立政治大學《研究通訊》第七期
鄧景濤 格物致知的探討
孔孟學報第二十四期
錢穆 道與理new window
故宮學術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錢穆 四書義理之開展
孔孟學報第十七期
羅光 儒釋道所形成中華民族的信仰
文藝復興 第一卷第七期
七、學位論文
王大千:改本大學釋義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63
王志宇:儒宗神教研究 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85
陳運星:儒道佛三教調合論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會通思想為例 民國80
劉又銘:大學思想證論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81new window
蔡淑閔:王陽明四句教之開展與衍化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7new window
羅永吉: 四書蕅益解研究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4
簡瑞銓: 四書蕅益解研究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