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其成聖之道--不離於生活世界的終極關懷
書刊名:宗教哲學
作者:林安梧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5
卷期:1:1
頁次:頁123-139
主題關鍵詞:儒家宗教精神成聖之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2)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2
  • 點閱點閱:39
期刊論文
1.林安梧(19840400)。理性的弔詭:對「基督教新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的理解與感想。鵝湖,9(10)=106,24-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19890600)。昇天變形與不懼水火:論莊子思想與原始宗教相關的三個主題。漢學研究,7(1)=13,223-2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維明(1981)。試談中國哲學中的三個基調。中國哲學史研究,1981(1),19-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19900600)。「絕地天之通」與「巴別塔」--中西宗教的一個對比切入點之展開。鵝湖學誌,4,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安梧(1989)。王陽明的本體實踐學--以《大學問》為核心的展開。陽明學學術討論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中心。105-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邁向儒家型意義治療學之建立--以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篇」為核心的展開。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125-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安梧(1991)。熊十力體用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uber, Martin。I and Thou。New York。  new window
2.王陽明(1974)。傳習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Tillich, Paul J.、王秀谷(1973)。愛情、力量與正義。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79)。象山先生全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Moore, G. E.(1971)。Principia Ethica。台北:虹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陽明(1967)。傳習錄。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光直(1988)。考古學專題六講。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宗周(1981)。證學雜解。劉子全書及遺編(卷六)。東京: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陽貨篇。論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乾卦大象辭。易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坤卦大象辭。易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乾卦文言。易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繫辭傳上。易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陽明(1978)。詠良知詩。王陽明全集(卷二十,外集二)。台北:河洛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為政第二。論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盡心上。孟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泰伯第八。論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顏淵第十二。論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述而第七。論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萬章下。孟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祖漢(1992)。王陽明的聖人觀。儒家的心學傳統。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1985)。圓教與圓善。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Desan, Wilfrid。Marxist Semantics。The Marxism of Jean-Paul Satre。Anchor Books。  new window
17.洪鐮德(1983)。馬克思批判性社會學說--人性論。馬克斯與社會學。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安梧(1992)。實踐的異化及其復歸之可能--環繞台灣當前處境對新儒家實踐問題的理解與檢討。台灣•中國--邁向世界史。台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