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雲嘉沿山地區觀音信仰之研究
作者:官志隆
作者(外文):KUAN, CHIH-LUNG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蘇全正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觀音信仰民間佛教巖仔雲嘉沿山地區靈籤Avalokitesvara belieffolk buddhismYanzaiYunlin-Chiayi mountainside areaspiritual lotte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摘要
臺灣的觀音信仰,隨著鄭氏時期的漢人移墾而傳入,觀音信仰在廣大信眾心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臺灣民間的觀音佛祖崇拜也已轉化為生活習俗,把宗教的觀念深植與現實生活中,以宗教道德規範作為個人生活行為的準繩,注重入世的修德和現世的積善,也因而維繫了社會家族與個人之間和諧的秩序。
本研究範圍,自清代以來,經過日治、戰後至今,觀音信仰在雲嘉地區的發展情形,從微觀的角度,並透過田野訪談、現場觀察,廣蒐相關資訊與文獻,針對雲嘉地區觀音佛寺具代表性,名之為「巖」的寺廟及地方性公厝型觀音信仰,透過觀察與訪談、紀錄,並以「溪口曾家古文書」與「嘉義打貓堡新莊郭家契抄」幾個家族為個案作分析,呈現嘉義地區觀音信仰與文教發展的面貌。
本研究歸納以往有關觀音信仰的研究文獻,並網羅其研究成果與分析不足之處,作為本研究的基礎。因此,除了有關觀音信仰的研究文獻之外,也蒐集了相關的報紙、雜誌、照片、…等,有助於分析探究。
本論文所謂「雲嘉地區」是以現有之雲林縣、嘉義縣行政區為主要研究範圍,主要涵蓋以雲嘉沿山地區(臺三線),北自雲林斗六、嘉義梅山、竹崎、番路一帶,探討觀音信仰的傳播發展與地域社會人文之相互關係。分別針對「湖山巖」、「慧山巖」、「泰興巖」、「金山巖」、「龍山巖」、「碧山巖」、「玉山巖」、「半天巖」等8座巖寺,做比較研究,並分析其獨特之處與共通點。基本上,不同地域社會所衍生出的社區集體行為與共同記憶皆不相同,而主要的共通點則是保留民間佛教之屬性,其中包括靈籤、藥籤的設置及焚燒金紙等。
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法為主,輔以文化人類學的「祭祀圈」和「信仰圈」理論,並配合田野調查、口述採訪及實地觀察的方式,深入探究雲嘉地區沿山地區觀音信仰所呈現的民間佛教特質。
Abstract
Migrated into Taiwan during the Ming and Zheng Dynasties, the Avalokitesvara belief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earts of its believers, and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living custom as time gone by. It deeply rooted in the whole society, and also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of keeping order between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This study intends to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research on Avalokitesvara belief, and depicted its progression in so-called “Chiayi area” in this study, which includes Douliu, Meishan, Zhuqi, and Fanlu area of Yunlin County nowadays, by analyzing several main household.
This study also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ight different rocks, including "Hushan Rock", "Huishan Rock", "Taixing Rock", "Jinshan Rock", "Longshan Rock", "Bishan Rock", "Yushan Rock", "Bantian Rock". Basically, all communities held different collective behaviors and memory, but preserving the property of Buddhism were in common.
In order to delved in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Avalokitesvara belief in aforementioned area, this study were based on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 which was supplemented by the "sacrifice circle" and the "belief circle", and also cooperated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observation, and also oral interview.
徵引書目

一、史料:

大藏經委員會,《藥師本願功德經》,臺北:中華佛教文化館大藏經委員會,1956。
不著撰人,《安平縣雜記》,《臺灣文獻叢刊》第5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
室,1959。
不著撰人,《嘉義管內采訪冊》,《臺灣歷史文獻叢刊》第58種,臺北: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 1959。
玄奘譯,《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臺北:中華佛教文化館大藏經委員
會,1956。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
佚名《天竺靈籤》,臺北:廣文書局,1989。
佚名編,《大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9。
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主編,《佛光大藏經》阿含藏第2冊《增一阿含經》27品
《等趣四諦品第二十》,高雄:佛光出版社,1987。
吳幅員,《清事典臺灣事例》,收入《臺灣文獻叢刊》,第226種。
宋增璋,《臺灣撫墾志》,臺北:大通書局,1987。
沙囉巴譯,《大藏經.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供養法(下)》第19
冊,臺北市:中華佛教文化館大藏經委員會,1956。
周 璽,《彰化縣志》第2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銀文叢本),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2。
徐 珂,《清稗類鈔.方伎類》,第10冊,北京:中華書局,1982。
梁章鉅,《退庵隨筆》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21編第1冊,卷10,臺北:新興
書局,1978。
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黎明文化,1972。
楊銜之,《洛陽伽藍記.城東》卷2 ,臺北: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18。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臺北:中華書局,1966。

二、專書:

于君方,《悟因法師行傳》,臺北︰若魚整合行銷有限公司,2010。
于君方等撰,《我看香光:香光尼僧團研究文獻(1980〜2010)》,嘉義:香光書
鄉,2011。
心斌法師、自證法師主編,《娑婆世界之旅》,斗六:湖山寺戒一文教基金會編,
1991年。
王文亮、林啟泓:《南瀛籤詩故事誌》,臺南:臺南縣政府,2006。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王君華,《雲林三公考》,嘉義:太平洋出版社,1955。
王見川、李世偉等主編,《民間私藏臺灣宗教資料彙編:民間信仰民間文化第二
輯》,臺北:博揚文化,2010。
王詩琅,《臺灣民間故事》,臺北:玉山社,1999。
王儷容,《解籤》,臺北:時報文化,2012。
匡 宇,〈臺灣佛教史〉,《中國佛教史論集》第8冊,臺北:大乘文化,1979。
朱其麟,《臺灣佛教寺院總錄》,臺北:華宇出版社,1988。
江燦騰,《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臺北:南天書局,2001。
江燦騰,《臺灣佛教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9。
江燦騰、王見川,《雲林縣發展史》,雲林:雲林縣政府,1997。
江寶釵,《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嘉義:嘉義文化,1998。
池永歆、謝錦綉,《發現客家: 嘉義沿山地區客家文化群體研究》,南投:國史館
臺灣文獻館,2012。
何逢徽、陳文茂、黃金山,《說咱庄頭》,嘉義:民雄文教基金會,2001。
余全雄,《觀世音廿四首籤詩解》,臺南:大正書局,2012。
余全雄,《觀世音百首靈籤》,臺南:大正書局,2010。
李利安,《觀音信仰的淵源與傳播》,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李明仁,《清代嘉義地區保生大帝信仰與祖籍之研究》,新北:稻鄉出版社,2010。
李明仁,《嘉義的宗教信仰、聚落與族群》,新北:稻鄉出版社,2009。
沈文台,《雲林人文風景誌》,雲林:雲林縣文化處,2012。
周秋良,《觀音故事與觀音信仰研究–以俗文學為中心》,廣州:廣東高等教育,
2009。
東湖社區發展協會,《嘉義縣民雄鄉東湖社區農村再生計畫》,民雄:嘉義縣民雄
鄉東湖社區發展協會,2020。
林美容,《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臺北,臺原出版社,2000。
林美容,《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臺北:自立晚報,1993。
林美容,《臺灣的齋堂與巖仔:民間佛教的視角》,臺北:臺灣書房,2012。
林國平,《閩臺民間信仰源流》,臺北:幼獅出版社,1996。
林國平,《籤占與中國社會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林敬宗,《斗六市的前世今生》,雲林:雲林縣政府,2002。
林衡道,《臺灣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
林謙光,《臺灣紀略.沿革》,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金 澤,《中國民間信仰》,杭州:杭州教育出版社,1995。
施添福,《臺灣地名辭書:卷9雲林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2。
施耐庵,《封神演義》,臺南:世一書局,1991。
胡焰棠,《六十甲子媽祖靈籤》,臺南:文國書局,2010。
徐維正,《籤詩密碼:神明誠徵專屬解籤人》,臺北:聯合文學,2019。
曹 明,《印度神化故事》,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
梁湘潤、黃宏介合編,《臺灣佛教史初編》,臺北:行卯出版社,1993。
莊永明,《臺灣醫療史-以臺大醫院為主軸》,臺北:遠流出版,1998。
莊英章,《林杞埔-一個臺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
研究所,1997。
莊唐義,《金門寺廟籤詩採擷》,金門:金門及時雨文史工作室,2012。
連雅堂,《臺灣通史》,臺北:黎明出版圖書公司,1985。
陳文祥,《臺灣民間觀音崇拜的研究》,臺北:橄欖文化事業基金會,1985。
陳玉女,《觀音與海洋–明代東南沿海的觀音信仰》,高雄:佛光文化事業,2007,
道端良秀著,劉欣如譯,《儒教與佛教》,臺北:大展出版社,1998。
陳全田譯,《臺灣私法》,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陳文尚、陳美鈴,《嘉義縣志.地理志》嘉義:嘉義縣政府,2009。
陳章合,《雲林風物誌》,雲林:雲林縣文獻委員會,1979。
傅奕銘,《斗六市志》,雲林:斗六市公所,2006。
曾萬本,《雲林廟神誌》,雲林:雲林縣文化處,2012。
雲林縣政府,《雲林縣志稿.卷1土地志》,雲林:雲林縣政府,1980。
雲林縣政府,《雲林縣志稿.卷2人民志》,雲林:雲林縣政府,1978。
雲林縣政府:《雲林縣志稿.卷7人物志》,雲林:雲林縣政府,1978。
黃 凡,《龍山寺靈籤故事》,臺北:聯合文學,2013。
黃志坤,《古印度神話》,長沙: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986。
黃俊文,《寺廟與地方歷史、文化的發展關係-以臺南普濟殿為例》,臺南:臺南
市鳳凰城文史協會,2016。
黃俊文,《臺灣民間信仰論文集》,臺南:臺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2018。
黃詩茹,《戰後臺灣佛教的僧俗關係-以大專青年學佛運動為背景》,臺北:國史
館,2010。
楊萌芽,《民雄鄉志》,嘉義:民雄鄉公所,1993。
楊維真,《嘉義縣志.人物志》,嘉義:嘉義縣政府,2009。
溫振華,《清代東勢地區的土地開墾》,臺北:日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
溫國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9。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劉枝萬,《南投縣風俗志宗教篇稿》,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1961。
劉澤民,《臺灣古文書常用字詞集》,南投:臺灣古文書學會,2007。
潘 英,〈臺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臺北:自立晚報,1992。
蔡銘宗,《楞嚴經闡微》,臺北:黃彩霞出版,2008。
鄭志明,《民間信仰與儀式》,臺北:文津出版社,2010。
鄭志明,《嘉義縣山區各鄉鎮信仰節俗類藝文資源調查成果報告書》,嘉義:嘉義
縣立文化中心,1999。
鄭志明,《臺灣傳統信仰的鬼神崇拜》,臺北:大元書局,2005。
鄭志明、黃進仕合著,《打貓大士-民雄大士爺祭典科儀探討》,嘉義:南華大學
宗教中心,2000。
顏尚文,《嘉義縣志.宗教志》,嘉義:嘉義縣政府,2012。
閻亞寧、王明蓀,《嘉義縣第三級半天巖紫雲寺寺誌》,嘉義:半天巖紫雲寺管委
會,2005。
瞿海源,《重修臺灣省通志.住民志宗教篇(第2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2。
釋厚重,《觀音與媽祖》,臺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2005。
闞正宗,《臺佛教一百年》,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
闞正宗,《臺灣觀音信仰的「本土」與「外來」》,新北:博揚文化,2018。
闞正宗,《臺灣佛寺導遊(七)雲嘉地區》,臺北:菩提長青出版社,1994。
闞正宗,《臺灣佛教通史》,第1卷〈明清時期漢傳佛教的移入〉,臺北:財團法
人彌陀文教基金會,2022。

三、論文:

丁 敏,〈臺灣社會變遷中的新興尼僧團-香光尼僧團的崛起〉,收入財團法人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編,《1996年佛學研究論文集》,臺北:佛光出版社,
1996。
于君方,〈臺灣的人間佛教與出家女眾〉,《民俗曲藝》,第168期(2010,臺
北)。
仇德哉,〈開拓雲林東部丘陵的六先鋒〉,《雲林文獻》,第32期(1988,雲
林)。
仇德哉,〈臺灣的廟宇神(上)〉,《雲林文獻》,第25輯(1981,雲林)。
方令光,〈臺灣「觀音佛祖」的身世與崇拜圖式的成立:從艋舺龍山寺談起〉,
《民俗曲藝》,第191期(2016,臺北)。
王君華,〈湖山巖行紀〉,《雲林文獻》,創刊號(1952,雲林)。
王順民,〈當代臺灣佛教變遷之考察〉,《中華佛學學報》,第 8 期(1995,臺
北)。
丘永青,〈探賾古厝嘉義情〉,《嘉義文獻》,第30期(2002,嘉義)。
尹章義,〈嘉義發展史〉,《漢聲》,第23期(1989,臺北)。
江燦騰,〈當代臺灣漢傳佛教的未來走向及其歷史反思〉,《北臺灣科技學院通識
學報》,第7期(2011,臺北)。
江燦騰,〈解嚴後的臺灣佛教與政治〉,《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
集》,(1995,新北)
池泳歆,〈數張有關打貓社的契字介紹及其文本的解讀〉,《第二屆嘉義研究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國立嘉義大學臺灣文化研究中心,2006。
李玉珍,〈當代專業化尼僧團-從玉山岩到香光伽耶(1980-2020〉,《2020年第
六屆近現代漢傳佛教論壇》,臺北: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2020。
李利安,〈中國漢傳佛教的觀音信仰體系〉《宗教哲學》,第4卷第1期(1998,
新北)。
李利安,〈觀音信仰的中國化〉,《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
2006,山東)。
李若文,〈清代臺灣社會史研究與嘉義地區〉,《嘉義文獻》,第27期(1997,嘉
義)。
李世偉,〈眾神之尊:近代觀音與民間諸神的信仰互動〉,《圓光佛學學報》,第
33期(2019,桃園)。
李世偉,〈以觀音為師-觀音與媽祖、陳夫人、玄天上帝之信仰互動〉,《宗教哲
學》,第89期,(2019,臺北)。
李添春,〈明末清初的臺灣佛教〉,《中國佛教史論集》,第8冊,臺北:大乘文
化,1979。
李添春,〈臺灣佛教史要〉,《中國佛教史論集》,第3冊,臺北:中華文化出版
事業委員會,1956。
余光弘,〈臺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
所集刊》,第53期(1982,臺北)。
邱奕松,〈尋根探源談嘉義縣開拓史〉,《嘉義文獻》,第13期(1992,嘉義)。
周 健,〈清代中後期田賦徵收中的書差包徵〉,《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期
(2012,北京)。
官志隆,〈臺灣清領、日治時期的神明會買賣契約文書-以嘉義溪口曾家古文書
為例〉,《中正歷史學刊》,第22期(2019,嘉義)。
林美容,〈臺灣觀音信仰的主要形態-兼論民間佛教與民間信仰的關係〉,《臺
灣文獻》,第59卷第1期(2001,南投)。
林美容、蘇全正,〈臺灣的民間佛教與巖仔的觀音信仰之社會實踐〉,《新世紀宗
教研究》,第3卷第3期(2004,新北)。
林美容,〈從南部地區的「巖仔」來看臺灣民間佛教〉,《思與言》,第33卷第2
期(1995,臺北)。
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臺灣民間社會的地與構成〉收錄於《中國海洋史
論文集》,第3輯,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8。
林美容,〈臺灣的巖仔與觀音信仰〉,《臺灣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佛
教青年文教基金會,1996。
林美容:〈臺灣本土佛教的傳統與變遷:巖仔的調查研究〉,《臺灣第一屆本土文
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1995。
林曜同,〈試論臺灣民間信仰的女神崇拜〉,《人類與文化》,第28期(1993,臺
北)。
周健,〈清代中後期田賦徵收中的書差包徵〉,《中國社會歷史評論》,(2012,北
京)。
香光莊嚴編輯組,〈「法」的堅持:香光寺二一八靜坐抗議紀實〉,《香光莊嚴》,
第49 期(1997,嘉義)。
紀家琳,〈當代臺灣戲臺的三種範式〉,《藝術欣賞》,第7期(2011,新北)。
洪麗完,〈嘉南平原沿山地區之族群關係(1700-1900):以「阿里山番租」為
例〉《臺灣史研究》第18卷第1期,(2011,臺北)。
侯坤宏,〈觀音信仰的流傳與衍化〉,《人間佛教學報》,第10期(2017,高
雄)。
姜 生,〈欀瘟儀式與觀音信仰-以欀痘疹為中心的觀音與泗洲大聖信仰〉,《觀
世音菩薩與現代社會》,佛教會議論文彙編,(2007,新北)。
施添福,〈社會史、區域史與地域社會〉,《臺灣風物》,第68卷第3期(2018,
臺北)。
施添福,〈社會史、區域史與地域社會—以清代臺灣北部內山的研究方法論為中
心〉,發表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史學專題講座」(2006年5月30日)。
徐元民,〈神明遶境文化裡的遊戲因素─嘉義內埔仔祭祀圈的田野觀察〉,《運動
文化研究》,第26期(2015,臺北)。
徐文斌,〈清水江文書中的「執照」研究〉,《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34卷第1期(2016,貴州)。
張柏勳、楊仕哲,〈在地醫療的技術文本及其轉變-嘉南地區之藥籤〉,《科技、
醫療與社會》,第23期,(2016,高雄)。
張曼濤著、余萬居譯,〈臺灣的佛教〉,收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56冊,
臺北:華宇出版社,1985。
徐靜波,〈觀世音菩薩考述〉,《觀世音菩薩全書》,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1987。
曹鳳祥,〈乾隆帝出兵平定臺灣林爽文起義的戰略〉,《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第4期(2002,陝西)。
森正夫〈地域社會的核心、背景、理解和課題〉,《人文研究期刊》《第12期
(2014,嘉義)。
陳威伯、施靜宜,〈七爺八爺成神故事研究〉,《稻江學報》,第3卷第1期
(2008,嘉義)。
陳清香,〈臺灣佛寺護法神圖像探討〉,《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集刊》,第1期
(2012,新北)。
陳清香,〈入流亡所的觀音圓通〉,《慧炬》,第520期(2007,臺北)。
陳益源,〈佛教的世俗化與觀音靈籤的流傳〉,《府城大觀音亭與觀音信仰研究》
,臺北:里仁書局,2015。
梁志輝,〈區域歷史與族群:清代雲林地區平鋪族群討論〉收入劉益昌、潘英海
編,《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單麗、曹樹基,〈從石倉土地執照看花戶內涵的衍變與本質〉,《社會科學》,第
8期(2010,上海)。
游永隆,〈拓荒〉,《雲林文獻》,第32期(1988,雲林)。
黃世宇,〈嘉義市博碩士論文研究成果論述〉,《嘉義市文獻》,第19期(2010,
嘉義)。
潘是輝,〈從「募建湖山巖碑記」看湖山巖的創建〉,《雲林文獻》,第54期
(2012,雲林)。
潘是輝,〈湖山巖相關的「半跏水月座」觀音佛祖之探討〉,《雲林文獻》,第45
期(2003,雲林)。
潘是輝,〈雲林縣采訪冊之研究-成書背景、版本、作者與文字差異〉,《雲林文
獻》,第56輯(2014,雲林)。
潘是輝:〈觀音信仰從民間宗教到正信佛教的轉變-雲林縣湖山巖(寺)的個案研
究〉,《府城大觀音亭與觀音信仰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15。
楊士賢,〈花蓮縣廟宇所反映的祈願觀初探〉,《東華中國文學研究》,第4期
(2006,花蓮)。
蔡蕙頻,〈日治時期臺灣的宗教發展與尊皇思想初探〉,《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
報》,第40卷第1期(2009,臺北)。
蔡錦堂,〈再論日本治臺末期神社與宗教結社諸問題─以寺廟整理之後的臺南州
為例〉,《師大臺灣史學報》,第4期(2011,臺北)。
鄭志明,〈民間信仰「合緣共振」與「含混多義」的思維模式〉,《鵝湖月刊》,
第316期(2001,新北)。
鄭志明,〈臺灣觀音信仰的現象分析〉,《宗教哲學》,第2卷第1期(1996,新
北)。
鄭喜夫,〈清代在臺僧人錄〉,《臺灣文獻》,第41卷第2期(1990,南投)。
藍吉富,〈臺灣佛教的發展概況〉,《香港佛教》,(2010,香港)。
藍吉富,〈臺灣佛教之歷史發展的宏觀式考察〉,《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
(1999,臺北)。
顏尚文,〈清代以來嘉義縣城觀音信仰佛寺類型之發展〉,《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第8期(2003,臺北)
顏尚文、馬有成,〈從嘉義縣半天岩紫雲寺-看正信佛教與民間佛教的互動與演
變〉,《臺灣文獻》,第59卷1期(2008,南投)。
顏美智、蘇奕彰,〈臺灣廟宇藥籤之中醫文獻初探〉,《中醫藥雜誌》,第25卷
(2014,臺北)。
蘇全正,〈雲林地區民間佛教「巖仔」與觀音信仰之探討-以西螺朝山岩(缽子
寺)為例,《臺灣文獻》,第59卷第1期(2008,南投)。
釋自觀,〈香光寺與香光尼僧團:以經濟資源為主的探究〉,《佛教圖書館館
刊》,第60期(2015,嘉義)。
釋見曄,〈戰後台灣佛教轉型期的比丘尼(上)〉,《香光莊嚴雜誌》,第57期
(1999,嘉義)。
釋信融,〈龍山巖調查記錄〉,2008年1月1日。
編輯組,〈藥師法門的守護神/十二藥叉大將〉《香光莊嚴》,第125期(2016,嘉
義)。
闞正宗,〈臺灣觀音道場的建寺傳奇初探〉,《古今論衡》,第8期(2002,臺
北)。
闞正宗,〈臺灣佛教新史之三-鄭氏三代與東寧寺院〉,《人間佛教學報》,第21
期(高雄,2019)。

四、學位論文:

王雅恬,〈高雄地區觀音信仰與地域社會互動之發展(1661-2014)〉,嘉義:國
立中正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1。
呂國瑋,〈由齋入佛-嘉義朴子高明寺的發展及其地方社會互動關係〉,嘉義: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
官朝基,〈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與功能―以嘉義地區為例〉,
嘉義: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邱傑暐,〈嘉義縣溪口鄉福佬客聚落空間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
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7。
梁志輝,〈嘉義地區漢人社會發展之研究(1683-1895)〉,嘉義:中正大學歷史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郭永松,〈神來之像 —嘉義民雄大士爺廟之神像與石雕〉,嘉義:吳鳳科技大
學應用數位媒體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陳彥宏,〈嘉義縣溪口鄉溪口聚落發展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6。
賀孟琳,〈從衝突事件來探討臺灣宗教團體的包容性〉,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宗
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劉嘉雲,〈嘉義沿山地區的聚落發展與生活方式-以竹崎鄉為例〉,高雄: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0。
劉靜蓮,〈民雄大士爺廟的文化發展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
意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潘俊琳,〈佛教觀音變身道教大士之探討〉,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9年。
蔡美端,〈解嚴後臺灣漢傳佛教的轉型與發展(1987-2007)〉,嘉義:國立中正大
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15。
盧家揚,〈現代社會下的地方信仰─以「民雄大士爺廟」為例〉,嘉義:國立嘉
義大學史地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賴文英,〈臺灣「觀音媽聯」圖像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民俗藝
術研究所,2008。
賴祐祥,〈山中村歷史發展研究─兼論賴姓宗族〉,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
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賴淑美,〈雲林縣寺廟觀音供像造型之探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中國美術史碩士論文,2000。
簡妙夙,〈一位歷經瀕死經驗皈依佛教信仰者的自我敘說研究〉,嘉義:南華大
學生死學系碩士論文,2017。
蘇全正,〈臺灣民間佛教「巖仔」信仰之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碩
士論文,2001。

五、日文:

江木生,〈內地佛教の臺灣傳來と其現勢〉,《南瀛佛教》,第15卷,第2號
(1935,臺北)。
吉元昭治:《臺灣寺廟藥籤研究》,臺北:武陵出版公司,1990。
杉山靖憲,《臺灣名勝舊蹟誌》,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
相良吉哉,《臺南州祠廟名鑑》,臺南: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出版,1933。
村上玉吉,《南部臺灣誌》,臺南:臺南州共榮會,1934。
不著撰人,《社寺廟宇ニ関スル取調書:嘉義廳》,(1910)。
佛教タイムス社,《佛教大年鑑》,東京:佛教タイムス社,1969。
野川博之,〈臺南黃檗寺考-古黃檗末寺の盛衰〉,《黃檗文華》,第122號(2003,
京都)。
福田增太郎,《臺灣の宗教》,東京:養賢堂,1939。
福田增太郎,《臺灣本島人の宗教》,東京:明治聖德紀念學會,1935。
臺灣總督官調查課,《臺灣在籍漢民族鄉慣別調查》,1926。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臺灣私法第三卷附錄參考書(上卷)》,臺北:臨時臺灣
舊慣調查會,1909。

六、報紙:

《中國時報》(1984‐1999)

《臺灣日日新報》(1906‐1933)

《臺灣民聲日報》(1954)

《聯合報》(1986‐2018)

《民生報》(1984)

《聯合晚報》(1997)

《人間福報》(2002‐2005)

《中華日報》(2014)

七、網路資料:

319 旅行事誌--東海遺憾
http://naturallybread.yam.org.tw/2006 adamanotice/oldhouse sh1/oldhouse sh1index.htm。

Zi字媒體 / 寰宇綜合「看雜誌」
https://zi.media/@watchinese/post/P7GSkE。

三秀園facebook 〈三疊溪畔過往的馬蹄聲〉 https://www.facebook.com/SamSiuGarden/posts/2155914031201297。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https://miao.temple01.com/about.php?tpl=00b561b&msg=1。

中央研究院/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https://who.ith.sinica.edu.tw

中文百科網https://www.newton.com.tw/wiki/%E5%8D%8A%E5%A4%A9%E5%B2%A9%E7%B4%AB%E9%9B%B2%E5%AF%BA。

中華文史網
http://www.qinghistory.cn/qsbk/fy/390518.shtml。

中臺世界
https://www.ctworld.org.tw/buddhism/notes/007.htm。

斗六市湖山里咬狗社區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E6%96%97%E5%85%AD%E5%B8%82%E6%B9%96%E5%B1%B1%E9%87%8C%E5%92%AC%E7%8B%97%E7%A4%BE%E5%8D%80-1673262562955976/?ref=page_internal。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nrch/query.php?keyword=%E6%B9%96%E5%B1%B1%E5%B7%96&advanced。

文化部臺灣社區通http://sixstar.moc.gov.tw/blog/Zhongyang/communityAction.do;jsessionid=7B3930A50F7477649156999A6CDE36DE?method=doCommunityView 。

民俗亂彈
http://think.folklore.tw/posts/4263。

半天巖紫雲寺網站
http://www.ziyunsi.org.tw/menu1/page01-1.html。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http://www. swcb.gov.tw/Newpage/swcb15/019a2.asp 。

行政院/國情簡介/表:23個宗教教務概況 https://www.ey.gov.tw/state/51BCA519727F88FF?page=2&PS=15&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文化地理資訊系統)
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ChiayiCounty。

香光尼眾佛學院
https://hkbi.gaya.org.tw/2-4/。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香光莊嚴
http://www.gayamagazine.org/about。

梅嶺美術館
http://pac.cyhg.gov.tw/meiling/content/index.asp?Parser=1,12,100,88。

陳支平,《閩臺糧戶執照彙編》序 https://twgreatdaily.com/2NjWSngBDlXMa8eqcKTR.html。

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國家文化資料庫
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nrch/query.php?keyword=%E6%B9%96%E5%B1%B1%E5%B7%96&advanced。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臺灣舊照片資料庫https://dl.lib.ntu.edu.tw/s/photo/photo?csrf=15a633710a1395f4a6883b16732a2395-1aa695c46510f46649b9f75a22109631&q=劉闊&submit。

善書圖書館/《觀音濟度本願真經》http://www.taolibrary.com/Default.aspx

傳統雜技主題知識網
https://acrobatic.ncfta.gov.tw/home/zh-tw。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網站
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122。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與自動推論實驗室,官職表查詢系統http://ctb.digital.ntu.edu.tw/。

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
http://tcsd.lib.ntu.edu.tw/info_about/about_database_3.php。

嘉義縣戶外教學學習網
http://outdoor.cyc.edu.tw/。

嘉義縣竹崎鄉紫雲社區發展協會 https://www.blogger.com/profile/04234460519969942709。

嘉義縣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https://www.cyhg.gov.tw/cp.aspx?n=B7E0652B10F73024。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網站https://www.tbocc.gov.tw/ModuleMsg/News_Detail2.aspx?id=14199&page=1&&SearchPagSize_Data=10&SearchDisplay=close&SelectData_KeyWord=24&NewsClassID=39&lang=tw。

嘉義縣竹崎鄉公所
https://chuchi.cyhg.gov.tw/ 。

漢珍知識網-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整合平台http://twhan.lib.pu.edu.tw.libsw.lib.pu.edu.tw:2048/cgi-bin2/Libo.cgi。

慧山巖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6%85%A7%E5%B1%B1%E5%B7%96-%E8%A7%80%E9%9F%B3%E4%BD%9B%E7%A5%96-304160886380137/。

CBETA電子佛典集成/《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楞嚴經》/《五燈會元》/《佛說大阿彌陀經》/《觀世音菩薩受記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妙法蓮華經》
http://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sutra/chi_pdf/sutra10/T20n1050.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