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地區地景生態學研究的現況與進展
書刊名:造園學報
作者:薛怡珍李國忠賴明洲
作者(外文):Hsueh, I-chenLee, Kou-chungLai, Ming-jou
出版日期:2002
卷期:8:1
頁次:頁1-19
主題關鍵詞:地景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現況臺灣Landscape ecologyStatusTaiw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4
  • 點閱點閱:50
期刊論文
1.林裕彬、鄧東波(20010800)。以衛星影像及碎形理論探討都市綠空間之發展結構--以臺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例。都市與計劃,28(2),127-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素馨、侯錦雄、陳韻如(20000700)。居民對都市河岸景觀設計之偏好。造園學報,6(1/2),55-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志成、馮豐隆(19980800)。淺論地景生態學。臺灣林業,24(4),3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立達、鄭祈全(20000300)。Assessing Landscape Changes in the Liukuei Ecosystem Management Area Using Markov Models。臺灣林業科學,15(1),41-49。  new window
5.林裕彬、鄧東波、吳振發(20010600)。景觀生態計量方法於農業景觀生態系統之空間結構探討。農業工程學報,47(2),74-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馮豐隆、黃志成(19971200)。惠蓀林場土地利用之地景排列和變遷。中華林學季刊,30(4)=119,387-4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Xiao, D. N.、Li, X. Z.(1999)。Core concepts of landscape ecolo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11(2),131-135。  new window
8.王小璘(19930200)。濱海地區景觀植物適宜性研究。造園學報,1(1),2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濟昌(19940500)。景觀生態學與都市景觀設計。規劃與設計學報,1(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鑫(19910100)。景觀欣賞與保護教育。環境教育季刊,9,26-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鑫(19980400)。地景生態與地形分區。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江千綺、侯錦雄(19950900)。垃圾掩埋場供土地二次利用之遊憩與景觀生態學之考量。土地管理學報,2,129-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讚壽(20000900)。景觀與景觀成長因素。動物園學報,12,121-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裕彬、陳秋楊、鄧東波、曾正輝、陳幸德(20010700)。水資源永續經營管理之新方向--集水區生態水文與景觀生態概念。水資源管理季刊,3(3),8-9+11-14+1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裕彬、鄧東波、曾正輝(20010500)。以地理資訊系統及地理統計於空間資料分析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4,117-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侯錦雄、郭彰仁(20010200)。永續栽培設計在農村之運用(1)--永續栽培設計簡介。農業世界,210,3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洪得娟(19930900)。景觀生態圖的重要性與應用性之回顧。戶外遊憩研究,6(3),97-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夏禹九、洪富文、金恆鑣(19960600)。放眼世界,胸懷臺灣,落實基層--由地景生態學來看林業的未來發展。臺灣林業,22(6),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清華、王秋華、王大閎、黃長美、蘇喻哲(19910400)。建築與景觀。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7(4)=196,81-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曹宇、蕭篤寧、趙翼、李秀珍、王連平(2001)。近十年中國景觀生態學文獻分析。應用生態學報,12(3),474-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嘉玲(19930300)。環境規劃的新向度--簡介「景觀生態學」[ Richard T. T. Forman & Michel Godron 著] 2書。造園季刊,13,108-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蕭篤寧、李秀珍(1997)。當代景觀生態學的進展與展望。地理科學,17(4),356-3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賴明洲(20000400)。論地景生態、森林生態、森林地景之關係。臺灣林業,26(2),2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Mladenoff, David J.、Baker, William L.、薛怡珍(20010600)。森林及地景模擬方法的發展。臺灣林業,27(3),50-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薛怡珍、李國忠(20010800)。森林地景生態結構與功能。臺灣林業,27(4),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薛怡珍、蕭篤霖、李國忠(20020600)。地景生態學的研究範疇與研究熱點。臺灣林業,28(3),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謝漢欽(19970600)。如何著手進行生態系經營﹖--細說美國東南部邁向生態系經營的第一步:地景生態系分類。臺灣林業,23(3),2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小璘(19940300)。坡地遊憩活動區位適宜性景觀生態評估方法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7(1),49-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秀娟(20001100)。以景觀生態學觀點探討臺灣地區市鄉鎮綠地系統之發展。人與地,203/204,59-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立韙(19991000)。綠地空間系統連接設計之初探。中國工商學報,21,303-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裕彬、林怡君(19990500)。以景觀生態觀點探討蘆竹地區之農田景觀結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2,107-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俊彥(20000700)。以塊區形狀進行公園綠地評估之應用研究。造園學報,6(1/2),117-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俊彥(20000200)。從景觀生態之觀點探討農村地區之角色與規劃。科學農業,48(1/2),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朝圳、陳正華、吳守從(20010600)。人為干擾對南仁山生態保護區地景之影響。林業研究季刊,23(2),2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書禮、蔡靜如(20000300)。臺北盆地土地利用變遷趨勢之研究。都市與計劃,27(1),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蔡厚男(19970600)。綠帶在都市景觀生態網絡規劃策略上之潛力與應用:以臺北都會區為例。中國園藝,43(2),92-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鄭祈全、許立達、賴玉菁(20010300)。應用地理資訊系統監測森林地景變遷之研究。臺灣林業科學,16(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鄭祈全(19991200)。森林地景變遷之監測研究。臺灣林業科學,14(4),493-5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鄧東波、林裕彬(20010500)。以碎形維度探討中部地區建成地型態之研究。人與地,209,55-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美智、張俊彥(19950600)。從景觀生態系統學觀點評鑑都市公園設計--以屏東縣運動公園為例。規劃與設計學報,1(4),103-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小璘、邱江利(19951200)。遊憩路線選址視覺景觀資源評估方法之研究。造園學報,2(1),6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Turner, Monica Goigel(1989)。Landscape ecology: the effect of pattern on process。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20(1),171-197。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翁億齡(2001)。以「生態系統管理」觀念為基礎的流域規劃--以基隆河流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國禎(2001)。鯉魚潭水庫集水區地景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坤佐(2001)。以景觀生態觀點建立河川廊道評估方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沛儒(2001)。地景生態城市規劃--基隆河流域1980-2000的都市發展、地景變遷及水文效應(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素芬(1998)。地理資訊系統和碎形維度於森林地景空間變化上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維君(2001)。以生態觀點為基礎的河流廊道規劃--以基隆河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連宮瑩(2000)。河岸綠帶規劃與復育--以四分溪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顯立(2000)。棲蘭山地區森林空間分布與變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正華(2001)。南仁山生態保護區地景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方琮雅(2001)。桃園台地水域用地空間結構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素芬(2001)。森林生態系經營決策支援系統--以六龜試驗林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白梅玲(1999)。福山試驗林之景觀分類、植被分布推估與變遷評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江千綺(1994)。以景觀生態學手法對掩埋場供遊憩利用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慧穎(2001)。都市化對景觀碎裂影響的碎形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尚叡(1984)。水景在景觀建築上應用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芳儀(2001)。景觀變遷對於鳥類群聚時空分布之影響--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獻川(2000)。由景觀生態學觀點探討農業排水路設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施夙娟(1995)。景觀偏好知覺與景觀生態美質模式之探討(碩士論文)。中華工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小飛(2001)。以生態規劃法探討惠蓀林場土地利用(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炳仁(1984)。淡水鎮淡水街都市景觀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淑秋(2000)。鹿港大街綠地空間類型與景觀特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曾家琳(2001)。溪頭地區景觀結構對細蝶在嵌塊體中分佈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蔡尚悳(2000)。森林生態系經營模式之建構--以惠蓀林場紅檜人工林與闊葉樹次生林為例(博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蔡淑婷(1999)。從開放空間系統到景觀生態網絡--以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校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鄭嘉玲(1997)。以景觀碎裂結構整合生態與審美之分析模式--以臺北都會邊緣區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簡炯欣(1999)。關刀溪長期生態試驗地之地景變遷及其代表性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蘇泰霖(1992)。由景觀生態觀點探討坡地遊憩區遊憩活動區位適宜性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何欣怡(1999)。以景觀生態學觀點探討都市綠園道評估因子之研究--以台中市經國園道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慧儀(2000)。都市廊道景觀生態功能評估架構之研究--以台中市東光園道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吳麗娟(2000)。霧社水庫集水區土地覆蓋及變遷與地文因子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柏賢(2000)。從景觀生態觀點探討都市綠地之棲地規劃設計--以台北市野雁保護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杜文郁(1998)。都市綠園道生態設計之評估研究--以台中市經國園道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怡君(2000)。環境識覺與景觀生態學理論於灌溉埤塘之研究--以桃園縣蘆竹鄉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林于尊(2001)。農地重劃景觀生態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林熙哲(2001)。景觀生態學於農村建築外部空間設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永森(1995)。臺灣海岸地區土地利用管理之研究--以景觀生態學應用於鹿港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美智(1994)。從景觀生態系統學觀點評鑑都市公園設計--以屏東縣運動公園為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曾詠宜(2000)。由景觀生態觀點評估都市公園綠地區位之研究--以台中市東峰公園與豐樂公園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黃志成(1997)。森林地景監測之研究--以惠蓀林場為例(博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涂芳美(2000)。都市公園生物多樣性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詹立光(1996)。大坑坡地住宅開發景觀生態環境影響因子及開發評價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若瑜(2000)。由生態設計觀點評估都市基質之研究--以台中市東區及南屯區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劉耀文(2001)。以景觀生態探討官田水雉棲地之保育(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蔡慧敏(1999)。島嶼環境變遷研究--金門島地景型塑與轉化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蔡靜如(1998)。台北盆地土地利用變遷趨勢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鄧博文(2000)。台灣農村地區道路及邊緣水資源保育及生態環境改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吳柏緯(1996)。從景觀生態學觀點探討都市景觀環境規畫與準則之建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Risser, P. G.、Karr, J. R.、Forman, R. T. T.(1984)。Landscape ecology: Directions and approaches。Illinois Natural History Survey。  new window
2.徐化成(1996)。景觀生態學。中國林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顔正平(2001)。生活環境學:人類生存環境之過去、現在與未來。牛頓開發教科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iaz, N.、Apostol, D.(1992)。Forest Landscape Analysis and Design。USDA Forest Service, Pacific Northwest Region。  new window
5.Naveh, Z.、Lieberman, A. S.(1990)。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pringer-Verlag。  new window
6.Farina, A.(1998)。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New York:Chapman & Hall。  new window
7.Forman, R. T. T.、Godron, M.(1986)。Landscape Ecology。New York, NY:John Wiley & Sons。  new window
8.Forman, R. T. T.(1995)。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i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昌篤、崔海亭、于子成(1991)。景觀生態學的由來和發展。景觀生態學理論、方法及應用。中國林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篤寧(1991)。試論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基礎與方法論特點。景觀生態學理論、方法及應用。中國林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篤寧(1993)。試論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基礎與方法論特點。景觀生態學理論、方法及應用。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Golley, F. B.(1993)。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its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astside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Volume II. Ecosystem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Missoula, MT:USDA Forest Service。  new window
5.Mladenoff, D. J.、Baker, W. L.(1999)。Development of forest and landscape modeling approaches。Spatial Modeling of Forest Landscapes Changes: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Naveh, Z.(1980)。Landscape ecology as a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tool for teaching the total human ecosystem。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incipl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Plenum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