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十九世紀入埔遷徙活動看臺灣中部平埔熟番集體意識之展現
書刊名:新史學
作者:洪麗完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ng, Li-wan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7:2
頁次:頁55-126
主題關鍵詞:平埔番漢人集體意識遷徙活動少數族群打里摺Plains aborigineHansHan immigrantsEthnic identityMigrationMinorit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1
臺灣中部見於文獻資料的熟番跨社群遷徙活動,共有三次。其中以入埔活動的開墾組織與人群組合方式,最足以體現平埔熟番集體意識。清代開墾埔里盆地的活動,僅限於北起大安溪北岸,南迄濁水溪一帶的社群,而且參與的村社並非廢社遷徙,這類屬於特定地域、有選擇性的搬遷活動,有其內在動力;其社群關係發展也存在獨特的歷史淵源。因此,本文企圖透過十九世紀平埔熟番跨社群集體入埔的墾殖活動,考察清代臺灣中部平埔熟番集體意識的形成與展現方式。 本研究主要基於地域社群與族群關係發展的角度,以苗栗丘陵至彰化、雲林界河濁水溪間的平埔族群為研究對象,運用官方檔案、方志、古文書、中外遊記與探險記錄,以及戶籍舊簿等為基本分析素材。本文結論指出:平埔族社原以各自的生活領域為核心,並視周遭人群為異文化的世界,隨著十七世紀中葉外力入殖,尤其在清廷邊疆控制力的擴充,以及漢人優勢社會的形成之交互作用下,逐漸跨越單一的部落認同,發展出平埔熟番集體意識。而隨著十八世紀以來平埔族群逐次成為臺灣社會的少數族群(minority),這一與漢人社會競爭失敗的生活經驗乃使他們產生共同的行動基礎,並引發其一波波再造新生活園地的企圖。就平埔熟番集體意識的發展過程而言,其現實生活的困境和複雜的族群(漢番)互動經驗,使得外在因素對部落內在變遷造成至為明顯的影響。十九世紀的大遷徙活動,即是此內外環境交互作用結果的具體呈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