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機會之庄--十九、二十世紀之際新竹關西地區之歷史變遷
作者:陳志豪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0
出版項: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集叢:研究叢書;16
ISBN:9789860222630
主題關鍵詞:歷史新竹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4)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62
期刊論文
1.盛清沂(1964)。新竹地區史前遺址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5(4),93-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atz, Paul R.(2005)。Governmentality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Colonial Taiwan: A Case Study of the Ta-pa-ni Incident of 1915。Journal of Asian Studies,64(2),387-424。  new window
3.Tavares, Antonio C.(2005)。The Japanese Colonial State and the Dissolution of the late Imperial Frontier Economy in Taiwan, 1886-1909。Journal of Asian Studies,64(2),361-386。  new window
4.黃富三(19950600)。板橋林本源家與清代北臺山區的發展。臺灣史研究,2(1),5-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文良(20041200)。土地行政與契約文書--臺灣總督府檔案抄存契約文書解題。臺灣史研究,11(2),223-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文良(20061200)。十九世紀晚期劉銘傳裁隘事業的考察--以北臺灣新竹縣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3(2),87-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立偉(20001200)。關西地區土地公廟空間配置及其內涵。臺灣人文. 臺灣師範大學,5,267-2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正略(20030300)。日治時期戶籍資料的史料特色與利用--以西來奄事件研究為例。臺灣史料研究,20,94-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添福(20050900)。清代臺灣北部內山的地域社會及其區域化:以苗栗內山的雞隆溪流域為例。臺灣文獻,56(3),181-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麗完(20050600)。從清代「社」之多重性質看平埔社群關係發展:以臺灣中部為例。臺灣史研究,12(1),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范明煥(19900900)。清代新竹縣猴洞庄探源。臺灣風物,40(3),137-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范燕秋(19980900)。新醫學在臺灣的實踐(1898-1906)--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談起。新史學,9(3),49-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世賢(19770300)。岑毓英治臺政績。臺灣文獻,28(1),107-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世榮(20061200)。國家與地方社會的互動:近代社會菁英的研究典範與未來的研究趨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4,129-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志豪(20050300)。寺廟與地方社會之研究--以關西太和宮為例。民俗曲藝,147,201-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富三(1995)。試論臺灣兩大家族之性格與族運--板橋林家與霧峰林家。臺灣風物,45(4),151-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慧玉(19941200)。日治時代臺灣保甲書記初探1911-1945。臺灣史研究,1(2),5-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鄭喜夫(19760600)。清代臺灣「番屯」考。臺灣文獻,27(2),111-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簡榮聰(19940900)。關西鎮石爺信仰。臺灣文獻,45(3),17-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藍華峰(20001000)。彩鳳橋徵詩。新竹文獻,3,78-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羅玉良(20030800)。話說咸菜甕四公館。新竹文獻,13,87-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玉良(20031100)。再說彩鳳橋--兼談關西羅家與陳家。新竹文獻,14,102-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若文(20021200)。日治臺灣的自治行政(1920-1934)--以小梅庄為例。淡江人文社會學刊,13,5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紹恆(19981200)。日治初期在臺日資的生成與積累。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2,165-2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姚人多(20010600)。認識臺灣:知識、權力與日本在臺之殖民治理性。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2,119-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文良(20060600)。晚清臺灣清賦事業的再考察--「減四留六」的決策過程與意義。漢學研究,24(1)=48,387-4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宗仁(20010400)。南港社與北港社考釋--兼論清代臺北地區番丁銀制。臺灣史研究,7(1),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許雪姬(19850600)。二劉之爭與晚清臺灣政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4,127-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周婉窈(19990600)。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臺灣史研究,4(2),7-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周婉窈(19940600)。從比較的觀點看臺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新史學,5(2),117-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洪秋芬(19920600)。日據初期臺灣的保甲制度(1895-190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1,437+439-4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慧玉(19961200)。日治臺灣街庄行政(1920-1945)的編制與運作:街庄行政相關名詞之探討。臺灣史研究,3(2),93-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蔡錦堂(19911200)。日據末期臺灣人宗教信仰之變遷--以「家庭正廳改善運動」為中心。思與言,29(4),65-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洪秋芬(19911200)。臺灣保甲和「生活改善」運動:(1937-1945)。思與言,29(4),115-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溫振華(19830600)。清代臺灣中部的開發與社會變遷。歷史學報,11,4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溫振華(19810500)。清代臺灣漢人的企業精神。歷史學報,9,111-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施添福(20041200)。清代臺灣北部內山地域社會(1)--以罩蘭埔為例。臺灣文獻,55(4),143-2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洪秋芬(20001200)。日治初期葫蘆墩區保甲實施的情形及保正角色的探討(1895-190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4,211-213+215-2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若文(2003)。論內地延長主義方針的同化(臣民化)政策:關於1920年 的 「地方自治制度」。歷史、地理與變遷學術研討會,嘉義大學史地系 。嘉義大學史地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廣冀、洪麗完(2005)。清代臺灣縣沿山地區番漢土地關係再思考:以「埔底租」與「撫番租」為例。第一屆「南瀛學歷史、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縣政府文化局、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5/10/15-1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卓權(1987)。臺灣裁隘後的著名墾隘--「廣泰成」墾號初探。臺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臺灣史蹟研究中心主辦 105-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卓權(2002)。清代北臺內山開墾與客家優佔區的族群關係。第六屆臺灣地理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24-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溫振華(1999)。清朝台灣北部的拓墾與族群關係。第三屆台灣歷史與文化研討會,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05)。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14)。咸菜硼北埔煤田調查報告。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0)。清賦一班。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2)。臺灣土地調查始末稿本 外業部(北部調查作業)。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3)。第二回事業報告。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4)。土地申告書。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5)。臺灣土地慣行一班。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8)。臺灣堡圖。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慧芬(2000)。清代臺灣的番界政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文良(1996)。日治時期臺灣林野整理事業之研究:以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文凱(2006)。土地契約秩序與地方治理--十九世紀臺灣淡新地區土地開墾與土地訴訟的歷史制度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柯勝釗(2002)。日治時期台南社會活動之研究--以台南公會堂為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永彬(1996)。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興安(1999)。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以新竹、苗栗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文良(2001)。帝國的山林--日治時期臺灣山林政策史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君愷(1992)。日治時期臺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欣宜(1998)。樟腦產業下的地方社會與國家--以南庄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雲洲(2004)。清代臺灣北路理番同知研究(1766-1888)(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淵洯(1980)。清代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一六八四-一八九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慶平(1995)。清末臺灣的「開山撫番」戰爭(1885∼1895)(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13)。鰲城陳氏五房東房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1)。新竹縣制度考。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村是公(1905)。臺灣土地調查事業概要。臺北:臺灣臨時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越榮二(1935)。臺灣地方行政。臺北:臺灣地方自治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世慶(2004)。臺灣史料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矢內原忠雄(1929)。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佐伯迪(1999)。臺灣地方自治。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屠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密察(1994)。臺灣近代史研究。臺北:稻香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順安(1995)。新竹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文良(1999)。中心與周緣:臺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臺北:臺北縣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柏燕(2001)。陶社詩集。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進發(1933)。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松下芳三郎(1924)。臺灣樟腦專賣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柯勝釗(1995)。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婉如(1999)。關西上南片羅姓村的形成與發展。新竹:新竹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隆志(1991)。族群關係與鄉村臺灣:一個清代臺灣平埔族群史的重建和理解。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許雪姬(2000)。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傅。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澹然(1958)。劉壯肅公奏議。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喬健(1991)。中國家庭及其變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曾繁蓉(1997)。十子登科的父親范朝燈。臺北:月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菅武雄(1938)。新竹州の情勢と人物。新竹:新竹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馮用(1969)。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卓權(1990)。苗栗內山開發之研究專輯:附廣泰成文物史話。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旺成(1983)。新竹縣志。新竹: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國憲(2000)。關西鎮誌。新竹:關西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23)。臺灣民報。臺北:臺灣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臺灣慣習研究會(1901)。臺灣慣習記事。臺北:臺灣慣習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臺灣總督府(1895)。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2)。第一回臺灣國勢調查要覽表。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35)。臺灣(昭和十年)國勢調查結果概報。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臺灣總督府陸軍幕僚(1991)。臺灣總督府陸軍幕僚歷史草案。臺北:捷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1918)。理蕃誌稿。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00)。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年報。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19)。臺灣私設鐵道及軌道關係法規類篡。臺北: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臺灣警察協會(1917)。臺灣警察協會雜誌。臺北:臺灣警察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鄭奕爐(1997)。七十年滄桑。新竹:鄭奕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鄭盛宏(1967)。鄭氏族譜。新竹:鄭盛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鄭鵬雲、曾逢辰(1959)。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田收穫及小租調查書。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羅慶江(2000)。鐵坑羅氏家乘。新竹:羅氏宗親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藤井志津枝(1997)。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臺北:文英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關西庄役場(1937)。關西庄產業大觀。新竹:關西庄役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Kuhn, Philip A.(1970)。Rebellion and Its Enem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5.李國祁(19850000)。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閩浙臺地區,1860-191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Faure, David(1986)。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 lineage and village in the eastern New Territori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7.興南新聞社(1943)。臺灣人士鑑。株式會社興南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培桂、林豪(196308)。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井出季和太(1937)。臺灣治績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Rubinstein, Murray A.(1999)。Taiwan: A New History。Armonk, N.Y.:M. E. Sharpe。  new window
51.李明賢(1999)。咸菜甕鄉街的空間演變。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劉澤民(2003)。關西坪林范家古文書集。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溫振華(1992)。清代東勢地區的土地開墾。臺北:日知堂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許佩賢(2005)。殖民地台灣的近代學校。台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洪麗完(2009)。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臺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變遷(1700-1900)。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江丙坤(1972)。臺灣田賦改革事業之研究。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王世慶、臺灣大學(1977)。臺灣公私藏古文書。臺北:美國亞洲學會臺灣研究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呂紹理(1998)。水螺響起:日據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黃富三(1987)。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林玉茹(20000000)。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鄭政誠(2005)。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臺北: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劉璈(1958)。巡臺退思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吳學明(1998)。頭前溪中上游開墾史暨史料彙編。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邱瑞杰(1999)。清末關西地區散村的安全與防禦。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秋坤(19970000)。清代臺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黃卓權(2004)。跨時代的臺灣貨殖家:黃南球先生年譜(1840-1919)。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陳朝龍、鄭鵬雲(1962)。新竹縣采訪冊。臺北巿: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施添福(20010000)。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王世慶(19940000)。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市: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王學新(2003)。日據時期竹苗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潘英海、詹素娟(1995)。平埔研究論文集。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賴玉玲(2005)。褒忠亭義民爺信仰與地方社會發展:以楊梅聯庄為例。新竹:新竹縣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張炎憲、王世慶、李季樺(1993)。臺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塹社。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Duara, Prasenjit(1988)。Culture, Power and the State: Rural North China, 1900-1942。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5.Shepherd, John Robert(1993)。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6.陳其南(1987)。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1934)。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林滿紅(19970000)。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許雪姬(19930000)。北京的辮子:清代臺灣的官僚體系。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許雪姬(19870000)。清代臺灣的綠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張勝彥(19930000)。清代臺灣廳縣制度之研究。臺北:華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黃朝進(19950000)。清代竹塹地區的家族與地域社會:以鄭、林兩家為中心。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周婉窈(19890000)。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呂實強(19720000)。丁日昌與自強運動。臺北市: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林偉盛(1993)。羅漢腳--清代臺灣社會與分類械鬥。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黃富三(1992)。霧峰林家的中挫,1861-1885年。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翁佳音(1986)。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吳學明(20000000)。金廣福墾隘研究。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陳正祥(1993)。臺灣地誌。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Sangren, Paul Steven(1987)。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2.劉妮玲(19830000)。清代臺灣民變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詹素娟、張素玢(20010000)。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北臺灣平埔族群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伊能嘉矩(1928)。台灣文化志。刀江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柯志明(2003)。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台灣的發展與從屬。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陳紹馨(19790000)。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戴炎輝(19790000)。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大園市藏(1916)。台湾人物誌。台北:谷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榮盛嘗嘗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氏族譜與抄契(九如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南琚(1929)。石光公學校之起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盛宏(1988)。關西鄭家祠堂沿革,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金蘭,新竹縣文獻委員會(1953)。咸菜硼沿革史,新竹:新竹縣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870)。華盛嘗嘗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施添福(2004)。清代臺灣北部內山地域社會的多樣性--三灣墾區合股型拓墾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大正二年張龍星等五房立踏出公共物業字(T0462D0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光緒二十一年羅阿德立承山埔永耕栽茶字(T0462D0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光緒十—年新竹縣給業戶張桂蘭契尾(T0448D03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光緒十九年張龍新、張木新立分田租字(T0462D0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光緒三年張貴利立撥定鬮分字(T0462D0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光緒三年衛耀宗立杜賣盡根山埔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光緒五年衛奎傳立增找洗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光緒六年曾清源與姜紹基仝立允願清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光緒六年溫運與姜紹基仝立甘願收清谷銀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同治九年墾戶姜榮華衛國賢仝立合約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同治八年衛國賢與姜殿邦仝立借填銀埔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同治十一年金捷發與姜華仝立甘願收清母利谷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同治三年淡水分府鄭諭墾戶姜殿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同治四年淡水府民總捕分府隨帶一級王諭墾戶姜殿邦義首羅國昌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明治三十一年十月黃連珍街莊長任命證書(影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明治三十年十二月黃連珍街長任命證書(影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咸豐九年仝立合約給發隘糧對租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咸豐九年湖肚十三股水約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咸豐十年七月臺灣北路淡水總捕分府諭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咸豐十年金泰安股夥請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咸豐五年淡水廳給業戶鄭吉忍契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咸豐五年衛榮宗立合同退辦墾戶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咸豐六年鹹菜甕墾戶姜殿邦仝佃羅登壽彭讚龍二姓人等仝立合約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咸豐四年金廣福與衛榮宗等仝立合約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咸豐四年淡水總捕分府給姜殿邦曉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道光九年墾戶衛壽宗、佃戶張德泰立合同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道光二十九年陳盛元等仝立分鬮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道光二十六年王潤長立歸就再補找洗盡根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道光二年陳長順立借隘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道光十七年仝立鬮拈定各管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道光十三年王潤長立重又再借銀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道光十六年黃佑賢等仝立合約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道光四年陳長順立給墾批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嘉慶二十二年彭名英等同立合約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嘉慶二十四年林灶生等仝立水合約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嘉慶十七年墾戶衛福星立給墾批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嘉慶十五年衛阿貴立典過山埔契字,王德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1898)。臺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戴炎輝(1969)。淡新檔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姜殿邦給溫阿水公文副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乾隆三十二年墾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乾隆六十年王廷用、王廷昌分家鬮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乾隆四十七年姚德芳妻黃氏立杜絕賣田契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Esherick, Joseph W.、Rankin, Mary B.(1990)。[Chinese Local Elites and Patterns of Dominance] Introduction。Chinese Local Elites and Patterns of Dominance。Berkeley,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