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地區少年犯罪狀況之研究--以1996年至2005年為例
書刊名: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
作者:陳信良
出版日期:2007
卷期:8
頁次:頁189-204
主題關鍵詞:少年犯罪犯罪狀況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
  • 點閱點閱:63
分析臺灣地區自1996年至2005年間之少年犯罪狀況,可發現少年犯罪人數自1996年起,呈現逐年下降之趨勢,可見我國的少年刑事政策再減少少年被標籤化的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其次,少年觸犯重大刑案罪名,諸如殺人罪、強盜罪、搶奪罪擄人勒贖罪等,所佔全般少年刑案比例之比例均不高,並無惡化之情形。而少年犯罪觸犯罪名最大宗者為竊盜罪,幾乎佔了總犯罪數的一半以上比例,顯示學校教育不足,學生法治觀念薄弱,不重視私有財產權等民主社會應有之基本法律素養,因此為預防少年竊盜之當務之急。而觸犯毒品罪名人數是呈現逐年遞減情形,顯示我國在少年領域的反毒政策算是成功的。 本研究分析近十年來少年犯罪狀況得知,我國整體之少年刑事政策是著有成效的,成功降低少年犯罪之發生人數與少年犯罪人口率。本文並針對研究發現提出相關具體建議,供有關機關作決策之參考。
期刊論文
1.鄧煌發(20010700)。影響臺灣地區近廿年來犯罪問題之社會因素及其未來趨勢預測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8,183-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高橋(19830500)。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犯罪類型及其特徵的改變趨勢。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7,157-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湧清、蔣基萍(19940100)。犯罪與經濟--一個宏觀的時間序列分析。警政學報,24,127-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銘慶(2003)。臺灣地區四十年來整體及各犯罪類型之變化幅度分析。警學叢刊,3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傳鎭(1994)。我國青少年犯罪現況及其防治對策之探討。警專學報報,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章光明(1999)。警察防治少年犯罪之理論、政策與實踐。警專學報,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周愫嫻(1996)。犯罪率與社會經濟發展失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淑女(1996)。都市化與青少年偏差行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行政院內政部(2005)。九十三年度台閩刑案統計。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杜靜怡(2004)。半世紀來臺灣青少年犯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iegel, J. L.、Senna, J.(1997)。Juvenile delinquency: Theory, practice and law。New York, NY:West Publishing Co。  new window
2.許福生(2003)。變動時期的刑事政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春金(2007)。犯罪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ender、Leone(1997)。Juvenile Crime, Opposing Viewpoint。CA。  new window
6.黃富源(1999)。少年刑事政策之迷思與反省。青少年犯罪與輔導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法務部犯罪硏究中心。九十三年少年兒童犯罪概況及其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