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兒少福利體系對少年虞犯的因應與作為:從大法官解釋664號談起
書刊名:社區發展季刊
作者:鄭瑞隆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g, Jui-lu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28
頁次:頁49-59
主題關鍵詞:兒少福利少年事件虞犯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87
期刊論文
1.何明晃(20090600)。經常逃學而不逃家少年其學校與家庭經驗之研究。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1(1),29-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碧霞(2005)。從整合的觀點談兒童及少年犯罪預防。2005年青少年犯罪預防與對策研討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馮燕、高迪理(2007)。失蹤兒童少年離家期間生活型態及返家後適應狀況之探究。台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瑞隆、陳振盛、李易蓁(2007)。台南市高關懷少年輔導網絡計畫。台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瑞隆、陳慈幸、戴伸峰、曾淑萍(2009)。青少年犯罪之家庭支持系統建構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邱怡瑜(2002)。家庭暴力經驗對青少年性格影響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盧鐵榮、黃成榮(2009)。香港的復和司法:在少年司法制度中的應用、發展與限制。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瑞隆(20060000)。兒童虐待與少年偏差 : 問題與防治。臺北:心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靜晃(2001)。中途綴學青少年之現況分析與輔導。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adushin, A.(1980)。Child Welfare Services。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  new window
5.宋麗玉、曾華源、施教裕、鄭麗珍(2002)。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Roberts, Albert R.、鄭瑞隆、邱顯良、李易蓁、李自強(2007)。矯正社會工作。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作揖(2007)。少年事件處理法。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瑞隆(2000)。青少年暴力犯罪之成因:家庭因素。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 \\ 蔡德輝 ; 楊士隆(主編)。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Arroyo, W.(2001)。PTSD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in the juvenile justice system。PTSD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Eth, S. (ed.)。NY。  new window
10.Scheff, T. J.(2005)。Punishment, child development, and crime: A theory of the social bond。Corpor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 Donnelly, M. ; Straus, M. A. (Eds.)。New Haven, CT。  new window
11.Turner, H.(2005)。Corporal punishment and the stress process。Corpor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 Donnelly, M. ; Straus, M. A. (Eds.)。New Haven, CT。  new window
其他
1.司法院大法官會議(2009)。大法官會議第664 號解釋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明晃(2008)。釋憲聲請書 (中華民國97年8月11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芝儀(2000)。青少年暴力犯罪之成因:學校經驗。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