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流變中的大陸流行音樂黨國意識
書刊名:中國大陸研究
作者:張裕亮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Yu-lia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53:3
頁次:頁53-88
主題關鍵詞:大陸流行音樂大陸流行文化文化霸權意識型態國家機器Chinese pop musicChinese pop cultureCultural hegemony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6
  • 點閱點閱:45
中共在革命建國的歷程中,長期來有效地發揮音樂的政治性運用,進而達到動員群眾與凝聚民心。90 年代後,面對眾聲喧嘩的流行音樂在普羅大眾間的廣泛聆聽、傳唱與分享,中國官方開始收編一些在流行音樂走紅的歌曲與歌手,透過黨國控管的演出場域,將音樂文本適時地轉喻,達到傳達黨國意識的目的,並使得其中蘊藏的黨國意識處於流變中的狀態。
期刊論文
1.周倩漪(19960700)。解讀流行音樂性別政治--以江蕙和陳淑樺為例。中外文學,25(2)=290,3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妍(2009)。「從央視春晚英倫組合節目看網絡民意傳播」。新聞愛好者(河南),第22 期,頁6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星(2006)。「中國音像產業現狀與發展分析」。現代傳播(北京),總第138 期,頁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育章、Reedee Garofalo(1994)。「自主性是如何相對的:民眾音樂、社會形構與文化抗爭」。島嶼邊緣,第11 期,頁4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炬(2006)。我國音像產業發展狀況分析」。出版發行研究(北京),第8 期,頁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曉兵(2002)。「中國音樂電視興起的原因及其特徵(下)。中國音樂(北京),第2 期,頁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任麗華(2003)。社會轉型期中國流行音樂及其文化心理蘊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Jones, Andrew F.,(199)。Like a Knife: Ideology and Genr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pular Music。Ithaca, N.Y.:。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志菲(2005)。「中國當代頌歌的文化形態(1949-19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艷妮(2006)。,「大眾傳播媒介在新時期中國流行音樂發展中的作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肖怡(2007)。,「光聲電影中的本土變奏-中國聲樂電視美學的民族化探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岳春梅(2006)。中國大陸流行歌曲研究(1980-2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怡嘉(2007)。「瘋狂的節奏:中國大陸文革歌曲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淑棻(2005)。「當代中國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以文本觀照流行文化的變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燚(2004)。,「中國當代流行歌曲演唱風格發展脈絡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思琦(2005)。1978-2003年前中國城市流行音樂發展和社會文化環境互動關係研究(博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芳玫(200602)。解讀瓊瑤愛情帝國。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宣揚(2006)。流行文化社會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ull, James(1992)。Popular Music and Communication。New York, NY: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4.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司、中國傳媒大學(2007)。中國電視劇年度發展報告2005-2006。北京市: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法務部調查局(2008)。中國大陸綜覽。台北縣:法務部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傑偉(2000)。電視文化理論。電視文化理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torey, John、李根芳、周素鳳(2005)。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Shuker, Roy(1994)。Understanding Popular Music。Routledge。  new window
9.Barker, C.、羅世宏(2006)。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遂今(1997)。音樂社會學概論--當代社會音樂生產體系運行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Attali, Jacques、宋素鳳、翁桂堂(1995)。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洪長泰(2003)。新文化史與中國政治。臺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華(2000)。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Fiske, John、張錦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錦華(1994)。傳播批判理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Williamson, Judith(1978)。Decoding Advertisements: Ideology and Meaning in Advertising。Marion Boyars。  new window
18.何川(19940000)。中共新聞制度剖析。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建民(2007)。聲樂文化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Adorno, T.,(1998)。On Popular Music,。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2nd ed。Hemel Hempstead。  new window
21.Baranovitch Nimrod(2003)。China’s New Voice: Popular Music Ethnicity Gender and Politics,1978-1997。Berkeley。  new window
22.Frith, S.,(1987)。“Toward an Aesthetic of Popular Music,” in Richard Leppart & Susan McClary eds.,Music and Society: The Politics of Composition, Performance, and Reception。Cambridge。  new window
23.Galikowski, Maria(1998)。Art and Politics in China。Hong Kong。  new window
24.Hall, S.,(1992)。Popular Culture and the State。Milton Keynes。  new window
25.Lovell, Terry,(1980)。The Social Relations of Cultural Production: Abscent Center of A NewDiscourse,” in Simmon Clark et al. eds., One-dimensional Marxism: Althusser and The Politics of Culture。London:。  new window
26.居其宏(1993)。20 世紀中國音樂。青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美君(1997)。回歸之旅:80 年代以來香港流行曲中的家國情。香港流行歌詞研究。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Althusser, Louis、Brewster, Ben(1971)。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London:New Left Books。  new window
2.黃煜、李金銓(2004)。九十年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媒介建構。超越西方霸權:傳媒與「文化中國」的現代性。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文韜(2001)。鄧小平理論與中國大陸社會主義發展的前景。政治理論在中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