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陸孔孟仁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萬光軍
作者(外文):Wan, Guang-ju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93
頁次:頁287-316
主題關鍵詞:仁學孔子孟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150
期刊論文
1.龐樸(2001)。「仁」字臆斷--從出土文獻看仁字古文和仁愛思想。尋根,2001(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澤波(200203)。就《孟子大傳》與劉鄂培先生商榷。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3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世英(2007)。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求是,2007(7),34-3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治平(2010)。『仁』字之起源與初義。河北學刊,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陽舉(2001)。『仁』的起源探本。管子學刊,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洪杏(2009)。生•親•愛•仁--孔子是如何發現『仁』的?。哲學動態,20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龐樸(2011)。說『仁』。文史哲,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世英(2006)。儒家與道德。社會科學戰線,20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景林(1994)。論孟子的仁學。管子學刊,19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白奚(2005)。孟子對孔子仁學的推進及其思想史意義。哲學研究,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蒙培元(2002)。孔子天人之學的生態意義。中國哲學史,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白奚(2002)。仁愛觀念與生態倫理。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學智(2000)。『天人合一』即『天人和諧』?--解讀儒家『天人合一』觀念的一個誤區。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澤波(2001)。孟子天人合一思想中值得注意的兩個問題。浙江社會科學,20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澤波(2006)。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道德底蘊。天津社會科學,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郝長墀(2005)。墨子是功利主義者嗎?--論墨家倫理思想的現代意義。中國哲學史,2005(1),70-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鈞林(2005)。魯文化的來源與特點。齊魯文化研究,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儀明(1999)。孔孟仁孝觀與二程知醫為孝說。開封大學學報,19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沈順福(2009)。論道德的基礎:從仁與孝的角度出發。社會科學,20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澤厚(1980)。孔子再評價。中國社會科學,1980(2),77-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顏炳罡(2001)。論孔子的仁禮合一說。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顏炳罡(2003)。依仁以成禮,還是設禮以顯仁--從儒家的仁禮觀看儒學發展的兩種方式。文史哲,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杜維明(1968)。「仁」和「禮」的創造性張力。東西方哲學,1968(18),3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秉楠(1990)。禮--仁--中庸--孔子思想的演進。中國社會科學,199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衡眉(1992)。『夷俗仁』發微。文史哲,19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澤波(1995)。釋仁。孔子研究,199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顏炳里(2010)。孔子『道』的形上學意義及精神價值。貴州社會科學,2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余治平(2011)。《論語》中的仁之為道。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余治平(2006)。儒學應該如何面對哲學。雲南社會科學,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澤波(2007)。孔孟建構道德形上學的差異及引申的兩個問題。中國哲學史,2007(4),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白奚(2000)。『仁』字古文考辨。中國哲學史,20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廖名春(2001)。『仁』字探原。中國學術,8,123-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蒙培元(2005)。中國哲學的詮釋問題--以仁為中心。人文雜誌,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萬俊人(2009)。尋求普世倫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岱年(2009)。中國倫理思想研究。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燕嬰(2010)。先秦「仁」學思想研究:儒墨道法家「仁」論說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宗舜、李景明(2002)。孔子大傳。山東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國榮(2010)。成己與成物:意義世界的生成。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顏炳罡、彭戰果(2012)。孔墨哲學之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鐘鑒(2013)。新仁學構想:愛的追尋。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家榮(2010)。仁禮之辨:孔子之道的再釋與重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懷宏(2009)。良心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剛(2009)。孔子之道與《論語》其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維森。孔子的精神世界:〈論語〉思想的體系化解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安樂哲、羅思文。〈論語〉的哲學詮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明貴、劉偉。論語研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海春。〈論語〉哲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夏德靠。〈論語〉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翔(19960200)。中國傳統價值觀詮釋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余治平(2012)。忠恕而仁:儒家盡己推己、將心比心的態度、觀念與實踐。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董仲舒、鍾哲、蘇輿(2010)。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費孝通(2007)。鄉土中國。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慎、徐鉉(2003)。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侯外廬(2011)。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郭沫若(1996)。十批判書。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來(2014)。仁學本體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Hall, David L.、Ames, Roger T.、何金俐(2005)。通過孔子而思。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夫之。大心篇。張子正蒙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