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馳騁臺北天空下的侯孝賢--細讀《最好的時光》的〈青春夢〉
書刊名:電影欣賞學刊
作者:沈曉茵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en, Shiao-yi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0:1/2=18/19
頁次:頁32-44
主題關鍵詞:侯孝賢最好的時光千禧曼波舒淇臺北Hou Hsiao-HsienThree TimesMillennium MamboShu QiTaipe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
  • 點閱點閱:56
期刊論文
1.Altman, Rick(1980)。Moving Lips: Cinema as Ventriloquism。Yale French Studies,60,66-79。  new window
2.張小虹(20110900)。身體-城市的淡入淡出:侯孝賢與《珈琲時光》。中外文學,40(3)=434,7-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川瀬健一、侯瀕潔(20130300)。求道的音樂工作者--專訪林強。電影欣賞,31(2)=154,5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arner, Charles R.(2006)。Smoke Gets in Your Eyes: Hou Hsiao-hsien's Optics of Ephemerality。Senses of Cinema,39。  new window
5.沈曉茵(19961200)。「麻將」:冷到極致就有愛?--略視楊德昌都會片中的冷與愛。影響電影雜誌,80,10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振亞(19961200)。楊德昌的新狂人日記[麻將]。影響電影雜誌,80,103-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文淇(19961200)。「麻將」--楊德昌的不忍與天真。影響電影雜誌,80,97-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文淇(20121200)。鄉村城市:侯孝賢與陳坤厚城市喜劇中的臺北。藝術學研究,11,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志明(20011200)。時間的異想世界。電影欣賞,20(1)=109,6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月瑜(2003)。窒礙的全球化空間《千禧曼波》。XSChina,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世宗(20130700)。與社會協商:偷車賊、《戀戀風塵》與抒情潛意識。電影欣賞學刊,9(2)=17,43-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謝世宗(20131000)。再探侯孝賢《風櫃來的人》:一個互文關係的研究。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7,9-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賈樟柯(2011)。侯導,孝賢。大方雜誌,2011(3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Dai, Jinhua、Jingyuan, Zhang(2008)。Hou Hsiao-Hsien's Films: Pursuing and Escaping History。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9(2),239-250。  new window
15.葉蓁(20121200)。City People: Youth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in Hou Hsiao-Hsien's Later Films。藝術學研究,11,85-138。new window  new window
16.沈曉茵(20121200)。《南國再見,南國》:另一波電影風格的開始。藝術學研究,11,49-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江凌青(20111100)。從媒介到建築:楊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來呈現《一一》裡的臺北。藝術學研究,9,頁167-2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文淇(2005)。世紀末臺灣電影中的台北。第一屆台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北市文化局。103-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ong, Guo-Juin(2011)。Taiwan Cinema: A Contested Nation on Screen。Palgrave Macmillan。  new window
2.朱天文(1995)。好男好女:侯孝賢拍片筆記、分場、分鏡劇本。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Udden, James(2009)。No Man an Island: The Cinema of Hou Hsiao-hsien。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朱天文(2008)。最好的時光。台北:INK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卓伯棠(2008)。侯孝賢電影講座。香港:天地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月瑜(2000)。歌聲魅影:歌曲敍事與中文電影。台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Tay, William(1994)。The Ideology of Initiation: The Films of Hou Hsiao-Hsien。New Chinese Cinema: Forms, Identities, Politics。Cambridge UP。  new window
2.朱天文(2009)。侯孝賢電影中朱天文的聲音。紅氣球的旅行。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珮慈(2007)。凝視背面--試探楊德昌《一一》的敘事結構與空間表述體系。在電影思考的年代。台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文淇(2010)。1990年代台灣電影中的都市空間與國族認同。華語電影中的國家寓言與國族認同。台北: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紀雯(20090000)。台北的流動、溝通與再脈絡化 : 以《台北四非》、《徵婚啟事》和《愛情來了》為例。觀展看影 : 華文地區視覺文化研究。臺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