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童話故事「森林中的老婦人」探索女性個體化的歷程
書刊名:輔導季刊
作者:趙燕黃宗堅
作者(外文):Zhao, YanHuang, Tsung-chain
出版日期:2018
卷期:54:4
頁次:頁15-22
主題關鍵詞:個體化森林裡的老婦人自性榮格分析心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
  • 點閱點閱:4
榮格應用個體化來說明個人心理的發展,他對心理發展的定義為:「成為一個統合而獨特的個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合個人」。個體化有兩個主要面向:首先,它是主觀內在的整合歷程;其次,是外在客觀關係建立的歷程,此兩者缺一不可。本文擬藉由格林童話「森林中的老婦人」為媒介,詮釋女性個體化的四個歷程:(一)被動啟程,個體化是告別舊我,追尋新我的未知孤寂旅程;(二)信任自性,個體化歷程是自性(self)引領下的身心靈的連接;(三)掙脫母親情結捆綁的拉扯;(四)陰陽融合,個體化歷程中「阿尼瑪」與「阿尼姆斯」原型(龔卓軍譯,2016)實現了融合。文末使用一個臨床案例,將童話故事展示在一位追尋自我成長的真實案例中,將童話分析與諮商實務工作結合起來,期望對於諮商實務工作者有所啟示。
期刊論文
1.曾瑋琍、黃宗堅(20061000)。《魔戒》中的原型及其隱喻:一個榮格心理分析的觀點。諮商與輔導,250,33-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冠妏、黃宗堅(20061000)。創傷與復原:隱喻故事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諮商與輔導,250,2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蕙寧、黃宗堅(20170300)。「小美人魚」童話故事的隱喻及原型意義:榮格取向應用於情感困頓男同志諮商之案例探究。輔導季刊,53(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倫芬(20160300)。蔓藤男孩個體化之旅--一位青少年的沙遊治療歷程探究。輔導季刊,52(1),24-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世修、黃宗堅(2013)。從神話故事「聖杯追尋」看中年男性自性化歷程的隱喻象徵。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3),3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侃如、Stein, Murray(2009)。榮格心靈地圖。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ashdan, S.、李淑珺(2005)。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臺北: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ast, Verena、林敏雅(2004)。童話治療。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申荷永(2004)。心理分析入門。台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aff, Jeffrey、廖世德(2007)。榮格與煉金術。臺北市:人本自然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irsch, Thomas B.、李開敏、林方皓、徐碧貞、黃梅芳、鄭惠如、蔡汶芳、周嘉娸、湯志安、陳世勳、楊孟儒、陳俊霖(2013)。給追求靈魂的現代人:湯瑪士.克許談榮格分析心理學。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Jung, C. G.、龔卓軍(2016)。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臺北:立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Stein, Murray、黃壁惠、魏宏晉(2016)。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佩怡(20130000)。榮格個體化思想 : 由負傷到療癒的整合之道。臺北:天馬。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旭亞(20170000)。公主走進黑森林:榮格取向的童話分析。臺北:心靈工坊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