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美啟真、以美顯善 ─回看自我生成、助人工作中敘事與實踐之路
作者:林美麗
作者(外文):LIN,MEI-LI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學系
指導教授:翁開誠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敘事與實踐自我認同成人之美助人工作紅斑性狼瘡narrative and practiceself-identityhelping othershelping profession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本文以體驗生活情境的動能書寫,探討藉由生命歷程的覺察、反思、發問,讓意義感為我開路,自然地浮現,書寫故事只是一種文字意境的形式,實為生存困境的糾纏,反身回看再輕敲叩問,故事也不只覺解了個人的盲與茫,與一連串事件單向交手或多向碰撞的探究行動,是寫者與閱者交換禮物的默會。特別是有類似生命經驗的他者,互為主體地引出靈光乍現,了然於心,感同身受,於是有了同理、感通、共鳴。真性情是其中最昂貴的材料,以美啟真,以美顯善之我感,因而源源不絕地發生。知與行如何合一,上路後發現,挑戰不斷、欲走還留,亦欲罷不能。
寫者經歷了,漫長的博班論文團體冶煉歷程,透過文字的書寫傳達、朗讀、師生共同的回應,觸發閱者的聯想,也依循著人性的多元本質一同探究,敘事與實踐本是充滿多元的辯證歷程,匯流而成社會小歷史的流變,我才真正的看見且理解,「美」在思想上的實踐。「美」是亙古以來人類存在的社會歷程,生生不息的社會功能因「美」而開顯,更是宇宙存在的奧秘:「讓人們學會尊重異己」。唯有真正的認識彼此,才能互相尊重、前行,與過去和解,與當下和好,從已知中解脫,與邁向未知的行動反映,他者與我得以依循向前、邁向未來,珍惜活著是美好的最大可能性,而繼續努力。這篇論文,是我寫給自己,且願意與大家分享的一部分生命歷程故事,更是生活中尋美與轉化的敘事與實踐。
This paper is inspired by the experience in various life situations. Perception, reflection and questioning in the life journey provide meanings to open paths for me. Writing stories is not just a form of literature conception but a struggle for survival. Looking back and questioning myself, stories resolve one's blindness and blankness. The exploration with a series of events provides exchanges between me and readers.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similar life experience, stories draw out ideas that can be felt by everyone, thus giving us empathy, correspondence and resonance to make us fight hard in our daily life. Being genuine is the most precious in the journey, and I feel that inspiring truth by beauty and manifesting goodness by beauty continue to happen. How do we put our learning into actual practice? We will find constant challenges
once we get on the road and it is difficult to let go.
The writer has gone through a long journey with my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rough delivery in writing, reading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aders' imagination can be triggered. Multidimensional human nature is explored and narrative and practice provide a journey for dialectical thinking. All these flows together to create history in the society. I finally witness and understand how "beauty" is practiced in thinking. "Beauty" has been a social process though most of human existence. Various social functions are inspired by "beauty", and it is also a mystery of the universe: "Make people learn to respect differences". Only by truly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can we respect each other, move forward, resolve conflicts, reconcile, handle the known facts and move toward the unknown future. Other people and I will be able to cherish how living can be the greatest gift that makes us work harder. This paper is a life story I write to myself and I share it with everyone and it is a narrative and practice of finding beauty and transformation in life.
一、專書:
王行(2016)。修身與齊家:以儒家心學為助人知識的家族治療。新北市:心理。
王邦雄(2017)。生命的學問12講。新北市:立緒文化。
老子(原著),黃明堅(解讀)(2000)。老子。新北市:立緒文化。
朱光潛(2003)。談美。臺中市:晨星。
杜維明(2014)。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臺北市:東大。
李中華(注譯者)(2007)。新譯六祖壇經(二版)。臺北市:三民。
李佩怡(2013)。榮格個體化思想:自負傷到療癒的整合之道。臺北市:天馬。
李澤厚(1996a)。走我自己的路。臺北市:三民。
李澤厚(1996b)。我的哲學題綱。臺北市:三民。
李澤厚(1999)。華夏美學。臺北市:三民。
李澤厚(2013)。美的歷程(二版)。臺北市:三民。
李澤厚(2000)。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市:三民。
李澤厚(2001a)。美學論集。臺北市:三民。
李澤厚(2001b)。美學四講。臺北市:三民。
李澤厚(2005)。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北京市:三聯書店。
李澤厚(2008)。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天津市:天津社會科學院。
李玉嬋(2008)。醫療諮商概論。臺北市:天馬。
李玉嬋等(2012)。引導悲傷能量─悲傷諮商助人工作者手冊。臺北市:張老師。
范睿榛(2012)。藝術治療:家庭動力繪畫概論。臺北市:五南。
胡幼慧(2001)。新醫療社會學:批判與另類的視角。臺北市:心理。
許禮安(2018)。我對安寧療護的顛覆思考與經驗談。臺北市:海鴿文化。
莊耀嘉(2000)。馬斯洛:人本心理學之父。臺北市:桂冠。
莊子(原著),黃明堅(解讀)(2000)。莊子。新北市:立緒文化。
葉維廉(1998)。歷史、傳釋與美學。臺北市:東大。
劉再復(2010)。李澤厚美學概論。香港:天地圖書。
蔣勳(2000)。藝術概論。臺北市:台灣東華。
Adrin Furnham & Michael Argyle(2000)。金錢心理學(許晉福譯)。臺北市:弘智文
化。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4)。DSM-5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臺灣精
神醫學會譯)。新北市:合記。
Ann Casement(2004)。榮格:分析心理學巨擘(廖世德譯)。臺北市:生命潛能文
化。
Carl G. Jung(1997)。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劉國彬、楊德友譯)。臺北市:
張老師。
Carl G. Jung(1999)。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龔卓軍譯)。新北市:立
緒文化。
Carl G. Jung(2016)。紅書:讀者版(魯宓、劉宏信譯)。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Daryl Sharp(2015)。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堂:我的大象生活(李佳怡譯)。新北市:
聯邦印書館:聯合發行。
Donald A. Schön(2004)。反映的實踐者:專業工作如何在行動中思考(夏林清譯)。
臺北市:遠流。
Erich Formm(1989)。逃避自由(莫迺滇譯)。臺北市:志文。
Erich Formm(2003)。愛的藝術(新版)(孟祥森譯)。臺北市:志文。
Erih H.Erikson, Joan M. Erikson & Helen Q. Kivnick(六刷)(2012)。Erikson老年研
究報告:人生八大階段。臺北市:張老師。
Kahlil Gibran(1999)。先知(黃朝譯)。臺北市:寂天文化。
Kahlil Gibran(2002)。沙與沫(何雅雯譯)。臺北市:大田。
Katy Butler(2013)。偽善的醫療:理解醫療的極限,讓摯親適時的離去,才是真
正愛他的最好方式(王以勤譯)。臺北市:麥田。
Irvin D.Yalom(2018)。成為我自己(鄧伯宸譯)。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Janis Abrams Spring、Michael Spring(2011)。教我如何原諒你?(許琳英譯)。臺北
市:心靈工坊文化。
J.William Worden(2004)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李開敏等譯)。臺北市:心理。
Jeffrey Raff(2010)。榮格與煉金術(二刷)(廖世德譯)。新北市:人本自然文化。
John Bradshaw(1997)。家庭祕密(鄭玉英、趙家玉譯)。臺北市:張老師。
Michele L. Crossley(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朱儀羚
等譯)。嘉義市:濤石文化。
Milton H.Miller(1982)。當你所愛的人病了(蔡果荃、張凱理譯)。臺北市:時報文
化。
Murray Stein(1999)。榮格心靈地圖(朱侃如譯)。新北市:立緒文化。
Pamela Abbott & Claire Wallace(1995)。女性觀點的社會學(俞智敏等譯)。臺北市:巨流。
Radmila Moacanin(1992)。榮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心理分析曼荼羅(江亦麗、羅
照輝譯)。臺北市:台灣商務。
Rollo May(2001)。自由與命運(龔卓鈞、石世明譯) 新北市:立緒文化。
Dufrene,P.(1988). comparis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of Native American
hearlers with the education of American art therapists.Ann Arbor,Michigan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
Rubin,J.A.(1984).Child art therapy(2nd ed.)New York:Van Nostrand Reihold.

二、學位論文:
王行(2013)。從儒家經典與我的知行反映中體悟助人與諮商之道。天主教
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台齡(2012)。尋找流離失所者之所在:一個精神科醫師的批判性實踐。天主教
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賴誠斌(2004)。自我敘說探究與生命轉化:發生在蘆荻社大的學習故事。天主教
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甯國興(2009)。當陽光線落時─同村協力的校園輔導。天主教輔仁大學心理學研
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三、期刊:
李維蓉(2018)。咖啡俱樂部。張老師月刊,485,82-86。
楊培(2018)。智慧與年紀。張老師月刊,486,96-99。
翁開誠(1997)。同理心開展的再出發:成人之美的藝術。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
26期,261-274。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
16,23-70。
翁開誠(2011)。成人之美的在地實踐:教學、助人與研究的一體之道。哲學與文
化,38,75-79。
Ferris Jabr(著)、金翠庭(譯)(2013)。賭博成癮的大腦。科學人,2013年12
月號,臺北市:遠流。

四、網路資料:
翁開誠(2013年6月30日)。活著,就是創造自己的故事。台大心理系學生刊物
-逆光。取自:
http://enlightingpsy.blogspot.com/2013/06/blog-post_3030.html
桃園市政府楊梅區公所─江夏堂。取自:
http://www.yangmei.tycg.gov.tw

五、視聽媒體資料:
周子陽(導演)(2017)。老獸【DVD 影片】。中國。
侯孝賢(導演)(2015)。刺客聶影娘【DVD 影片】。臺灣:采昌國際多媒體。
陳玉勳(導演)(2017)健忘村【DVD 影片】。臺灣:獨立。
陳凱歌(導演)(2005)無極【DVD 影片】。香港、中國:五泰。
彭順(導演)(2017)。猜猜我是誰【DVD 影片】。中國:睿克。
楊雅喆(導演)(2017)血觀音【DVD 影片】。臺灣:飛擎。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