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家與非家?談機構安置中替代性照顧角色的親職困境與突破
書刊名:社區發展季刊
作者:徐瑜廖士賢
作者(外文):Hsu, YuLiao, Shih-hsie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67
頁次:頁126-139
主題關鍵詞:兒少安置替代性照顧親職困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吳惠文、許雅惠(20151200)。「家」內鬩牆--兒少安置機構專業人員之專業互動分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9,25-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淑華(2008)。臺灣地區兒童類安置機構之特性與相關法規之檢視。兒童福利,64,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淑華(20061200)。保護為名,權控為實?--少年安置機構工作人員的觀點分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5,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野口啟示(2018)。日本社會的養護(兒童安置寄養)的現況與未來。2018年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兒童與青少年安置及家庭照顧研討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舒芸(2013)。101年度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聯合評鑑總報告。台中: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邱琇琳(2005)。專業助人者之替代性受創與因應策略--以公部門家防社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碧雲(2005)。少年安置機構生活輔導員之工作適應--以宜蘭縣為例(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艾綸(2010)。兒少安置機構工作人員對院生之福利需求認知與服務提供意向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桂絨(2000)。復原力的發現--以安置於機構之兒少保個案為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歆圓(2018)。誤闖兔群的狼崽:兒少安置機構生活輔導員的自我敘說(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程敬富(2012)。曾長期居住安置機構大學生家的經驗敘說(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姿璇(2017)。兒少安置機構生活輔導員採行復原力策略之經驗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徐瑜(2017)。對《遮掩的傷口》的回應:一個安置機構的觀點,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sexual-assault-in-youth-welfare-institute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17)。「老師妳人挺好的,為什麼要來這裡給我們糟蹋?」兒少安置的酸楚與掙扎,https://npost.tw/archives/34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永達(2018)。過度傾斜的機構安置--為什麼幫失家兒找家這麼難?,https://www.twreporter.org/a/high-risk-youth-where-is-home。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