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龐大 古音學 之研究
作者:崔秀貞
作者(外文):CHOI SU JUENG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系
指導教授:陳新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古音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
      【論文提要】
 本論文題目為《龐大古音學之研究》.龐大是清代學者,他將古韻分為九類十八部,陰類、陽類各分為九部,整個韻部系統是陰陽相配,研究古音深受戴震的影響.全文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為緒論,簡述龐大的生平,還介紹他的音韻學著作.
  第二章為龐大古音學的淵源,龐氏生於乾隆五十二年,死於咸豐八年,在他之前已有顧、江、戴、段、孔、王等諸家,研究古音自然受諸家的影響,敘述龐氏分部與戴震、王念孫、丁履恆、姚文田等諸家淵源關係.
  第三章為龐大的古音研究,敘述龐氏古韻十八部分合的理論.
  第四章為龐大的音轉說,龐氏以音轉說解釋分部與諧聲字及實際押韻不合的地方,列出五種音轉之例.還據他的著作《古音輯略》替他列〈合韻譜〉.
  第五章為龐大古韻十八部的〈諧聲表〉,據龐氏《形聲輯略》列諧聲表,古韻分部不合諧聲者稱謂流變,一併列出.
  第六章為龐大古韻十八部韻值的擬測,試作古韻十八部的擬音.             
  第七章為結論,綜合上述的討論為基礎,總結龐氏古韻分部.
 參 考 書 目
(一)龐氏自著類
龐大
《等韻輯略三卷》 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珍藏
《形聲輯略二卷》 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珍藏
《唐韻輯略六卷》 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珍藏
《古音輯略三卷》 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珍藏
 
(二)專著類
丁履恆
《形聲類篇五卷》 大亭山館叢書
孔廣森 
1966 《詩聲類》 音韻學叢書 廣文書局
王力
1985 《漢語語音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6 王力文集第四卷《漢語音韻學》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6王力文集第五卷《漢語音韻》《音韻學初步》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6王力文集第六卷《詩經韻讀》《楚辭韻讀》山東教育
出版社
1988 王力文集第九卷《漢語史稿》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9 王力文集第十七卷《音韻通論》《上古音》山東教育
出版社
1990 王力文集第十二卷《中國語言學史》《清代古音學》
山東教育出版社
王引之
1979 《經義述聞》 廣文書局 
王立霞
1995 《李因篤之生平及其音韻學》 國立師範大學 國文研
究所碩士論文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編
1984 《音韻學研究》 第一輯 中華書局.北京
1986 《音韻學研究》 第二輯 中華書局.北京
1994 《音韻學研究》 第三輯 中華書局.北京
允祿
  《同文韻統》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支偉成纂述
《清代樸學大師列傳》 藝文印書館
田邊尚雄著、陳清泉譯
1989 《中國音樂史》 臺灣商務印書館
江永
  《古韻標準》 廣文書局(音韻學叢書)
江有誥
1993 《音學十書》 中華書局.北京 
江舉謙
1970 《詩經韻譜》 幼師書局
朴秋鉉
1984 《聲類考研究》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李方桂
1980 《上古音研究》 商務印書館出版.北京
李光地
《榕村韻書五卷》 清﹑李維迪重刊本
1982 《御纂性理精義》 廣文書局
1996 《音韻闡微》 學生書局
李妍周
1990 《顧炎武的古音學》 國立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
所 碩士論文
李涪
  《刊誤》 叢書集成新編第二八冊 新文豐出版公司
李新魁
1983 《漢語等韻學》 中華書局
1985 《古音概說》 崧高書社
1986 《漢語音韻學》 北京出版社
李銘皖等修 馮桂芬等纂(清)
《中國方志叢書 江蘇省.蘇州府志》 第五冊 成文
出版社
李鵑娟
2000 《丁履恆《形聲類篇》「通合理論」研究》 輔仁大
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余迺永
 1985 《上古音系研究》 中文大學出版社(香港)
何九盈 
1995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 廣東教育出版社
何大安
1987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 大安出版社
林尹著、林炯陽註
1986 《中國聲韻學通論》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林平和
1980 《李元音切譜之古音學》 文史哲出版社
林慶勳
1979 《段玉裁之生平及其學術成究》 中國文化學院 中國
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林慶勳、竺家寧著
1989 《古音學入門》 學生書局
竺家寧
1989 《古音之旅》 國文天地
1991 《聲韻學》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周予同選註 
1974 《漢學師承記》 華正書局
周法高
1975 《中國語言學論文集》 聯經出版社
1984 《中國音韻學論文集》 中文大學出版社(相港)
周祖謨
1992 《語言文史論集》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金泰成
1996《黃侃古音學之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 博士
論文
胡秉虔
1985 《古韻論》 叢書集成新編 新文豐出版社
姜亮夫
1986 《中國聲韻學》 文史哲出版社
洪固
1979 《戴震及其小學》 文津出版社
姚文田
《古音諧八卷》 蘇周振新書社經印
《說文聲系》 叢書集成新編 第三十六冊 新文豐出
版公司
殷煥先、 董紹克
1990 《實用音韻學》 齊魯書社出版
夏炘
1966 《詩古音表二十二部集說》 廣文書局(音韻學
叢書)
段玉裁
1988 《說文解字注、六書音韻表》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增訂第三版)
高本漢
1962 《中幗音韻學研究》 臺灣商務印書館
高本漢著、杜其容譯
1963 《中國語之性質及歷史》 中國叢書委員會
高本漢著、張洪年譯
1990 《中國聲韻學大綱》 國立編繹館主編
唐作籓
1987 《音韻學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8 《漢語音韻學常識》 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陳師新雄
1983 《古音學發微》 文史哲出版社
1984 《鍥不舍齋論學集》 學生書局
1988 《音略證補》 文史哲出版社
1989 《毛詩》 學海出版社
1994 《文字聲韻論叢》 三民書局
1999 《古音研究》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師新雄、于大成
1976 《聲韻學論文集》 木鐸出版社
陳振寰
 1986  《音韻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陳彭年(宋)
《廣韻》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第十版
陳慧劍
1995 《入聲字箋論》 東大圖書公司(再版)
陳復華 何九盈
 1987  《古韻通曉》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世祿
1930 《中國古音學》 商務印書館
1965 《中國音韻學史》(上下) 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成孫
《諧聲譜》 武林葉氏石印本
張琨著、張賢豹譯
 1987  《漢語音韻史論文集》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許之衡
1996 《中國音樂小史》 臺灣商務印書館 第二版
許世瑛
1974 《許世瑛先生論文集》 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許惠貞
1991 《江永及其古音學》 國立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
所 碩士論文
陸志韋
1985 《陸志韋語言學箸作集》 中華書局.北京
都惠淑
1993 《王念孫之生平及其古音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董同龢
1973 《漢語音韻學》 學生書局
1991 《上古音韻表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
董忠司
1988 《江永聲韻學評述》 文史哲出版社
雅洪托夫著(YAKHONTOV,S.E.) 唐作藩、胡雙寶選編
1986 《漢語史論集》 北京大學出版社
楊春霖
1986 《語言文字研究專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
楊蔭瀏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 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楊樹達輯錄
1933 《古聲韻討論集》 北平好望書店出版
儀吉纂錄(清) 周駿富輯
   《續碑傳集》(清代傳記叢刊) 明文書局
《清史列傳》(清代傳記叢刊) 明文書局
鄭樵
《等韻五種》 藝文印書館
錢大昕
1989 《音韻問答》 叢書集成續編 新文豐出版公司 第七
五冊
錢穆
1969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學生書局
鐘克昌
1971 《戴氏轉語索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戴震
《聲類表》 廣文書局(音韻學叢書)
《聲韻考》 廣文書局(音韻學叢書)
濮之珍
1990 《中國語言學史》 書林
謝雲飛
1971 《中國聲韻學大綱》 蘭臺書局
嚴可均
《說文聲類》 廣文書局(音韻學叢書)
顧炎武
《音論》 廣文書局(音韻學叢書)
《音學五書》 廣文書局(音韻學叢書)
羅常培
1978 《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 九思出版社
1987 《漢語音韻學導論》 太平書局
(三)單篇論文類
丁邦新
1979 〈上古漢語的音節結構〉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
所集刊 第五十卷 第四期 pp.717-739
于靖嘉
1987 〈戴東原(轉語)考索〉語言文字學第十期PP.25-35
1988 〈戴東原(轉語)(聲類表)解析〉 語言文字學第十
二期 pp.27-34
孔仲溫
1987 〈廣韻祭泰夬廢四韻來源試探〉 師範大學國文學報
第十六期 pp.137-154
方炳翰
1988 〈語音演變規律的層次和例外現象〉 語言文字學第
十二期 pp.35-42
王力
1985 〈詩經韻讀答疑〉 中國語文 第一期 PP.29-31
王若江
1990 〈試析“數韻共一入”與“異平同入”〉 語文研究
第三期 pp.41-44
朱星  
1982 〈漢語古音研究的過程和方向〉 語言文字學 第四期
PP.15-21
李方桂
1983 〈上古音研究中聲韻結合的方法〉 語言研究 第二期
pp.1-6
1984 〈上古音〉 中國語文 第二期 pp.136-144
李添富
 1984 〈詩經例外押韻現象之分析〉 輔仁學誌 第十三期
     pp.727-768 
李葆瑞
1984 〈讀王力先生的《詩經韻讀》〉 中國語文 第四期
PP.313-320
李運益
1990 〈楊慎的古音學〉 語言文字學 第十二期 pp.25-30
李開
1993 〈論戴震的古音學〉語言文字學第十二期 pp.79-87
杜道德.侯廷章
1987 〈“入聲短促”非入聲本質〉 語言文字學 第四期
PP.56-58
林瑞
1990 〈上古漢語的陰入關係〉語言文字學 第一期pp.101
-106
吳慶峰
1989 〈論“異平同入”〉 語言文字學 第八期 pp16-20
周斌武
1985 〈錢大昕與清代音韻學〉語言文字學 第九期pp.18-22
周長楫
1991 〈濁音清化溯源及相關問題〉 中國語文 第四期
pp.283-289
金潁若
1994 〈《詩經》韻系的時代分野〉 語言文字學 第二期
pp.32-34
孟蓬生
1992 〈“四聲一貫”說之我見〉 語言文字學 第七期
pp.51-57
邵榮芬
1982 〈古韻魚侯兩部在前漢時期的分合〉 中國語言學報
第一期 pp127-138
1982 〈古韻魚侯兩部在後漢時期的演變〉 中國語文 第
六期 pp.410-415
竺家寧
1983 〈論皇極經世聲音唱和圖之韻母系統〉 淡江學報
第二十期 pp.1-11
夏中易 
1982 〈試論古入聲的本質〉語言文字學第二期 PP.35-38
孫玉文
1989 〈顧炎武《古音表》中“併入”和“收入”解析〉
語言文字學 第一期 pp.27-32
馬裕藻
1929 〈戴東原對於古音學的貢獻〉 北京大學國學季刊
第二卷第二期 pp.205-235
唐作潘
1994 〈論清代古音學的審音派〉 語言研究增刊 pp.529-
535
陳健兒
1982 〈略論戴震的語言學思想〉 語言文字學 第七期
PP.3-18
陳保亞
1989 〈音變原因、音變方向和音變協合〉 語言文字學
第九期 pp.47-51
陳師新雄
1992 〈李方桂先生《上古音研究》的幾點質疑〉 中國語
文 第六期 pp.410-417
1993 〈黃侃的古音學〉 中國語文 第六期 pp.445-455
1993 〈清代古音學之主流與旁支〉 第一屆國際清代學術
研討會 pp.25-63
陳燕
1992 〈試論段玉裁的合韻說〉 語言文字學 第八期
pp.33-40
張世祿 
1981 〈漢語語音發展的規律〉 語言文字學 第二期
pp.13-19
張文軒
1988 〈顏師古的“合韻”和他的古音學〉 語言文字學
第一期 pp.54-60
曹述敬
1982 〈錢玄同的古韻說〔關於(古韻二十八部音讀之假
定)〕〉語言文字學 第八期 pp.7-20
黃榮發
1987 〈音轉的內容,成因與條例〉 語言文字學 第四期
PP.61-68
郭力
1993 〈江永《詩》韻研究得失淺析〉 語言文字學 第八期
pp.20-24
陸宗達
1935 〈王石先生韻譜合韻譜稿後記〉 北京大學國學季刊
第五卷 第二期 pp.129-174
1985 〈因聲求義論〉 中國語文研究 第七期 pp.67-79
黃綺
1992 〈之、魚不分,魚讀入之〉 語言文字學 第五期
pp.56-62
馮蒸
1989 〈漢語音韻研究的方法〉 語言文字學 第十一期
pp.21-34
楊榮祥
1992 〈從顧炎武對入聲的認識看其古音研究的得失〉
語言文字學 第六期 pp.37-40
鄭張尚芳
1988 〈上古韻母系統和四等、介音、聲調的發源問題〉
語言文字學 第一期 pp.61-84
1990 〈上古入聲韻尾的清濁問題〉 語言研究 第一期
pp.67-74
廖名春
1990 〈“入派陰聲”始于六世紀〉 語言文字學 第十期
pp.13-15
閻玉山
1988 〈上古漢語輔音韻尾的分類(兼論漢語輔音韻尾的發
展)〉 語言文字學 第八期 pp.53-58
賴江基
1989 〈吳域的古音觀〉 語言文字學 第十期 pp19-24
錢玄同
1873 〈古韻二十八部音讀之假定〉 木鐸 第二期
蘇寶榮
1990 〈古入聲字的檢查與辨識〉 語言文字學 第四期
pp.117-122
顧之川
1991 〈論方以智的音轉學說〉 語言文字學 第九期
pp.58-66
魏建功
1930 〈古陰陽入三聲考〉北京大學國學季刊 第二卷 第二
期pp.299-361 ,第四期pp641-69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