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岸閩南語辭典用字比較
作者:陳祐禎
作者(外文):Yu-ChenChen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許長謨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閩南語本字借音字訓用字用字標準Minnan Languageoriginal charactershomophonessynonymsstandard of written Minnan langua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閩南語由於長期未成為官方語言,而產生「音字脫節」的情形,早期傳教士為了克服此一難題,多半採用拼音文字,一般民間書寫則仍以漢字為主,然書寫用字卻頗為多變不定。為了使閩南語書寫有規範可循,各家學者不斷為閩南語尋找適合的用字,然而由於採用的理由各有差異,有些偏好採用本字,有些偏好採用借音字、訓用字、自造字等,因此各家學者所選用的漢字亦有所不同。
大抵而言,閩南語的語源成可分為漢語和非漢語兩大類,而漢字的使用上以本字、借音字、訓用字三大類最為常見。本字指的是在語源為漢語的情形下,該詞彙的字源;語源為非漢語者,或者本字未知者,便以借音或訓用來表示之,借音字指的是該詞彙與漢字之間僅有音讀關係;訓用字則是指該詞彙與漢字之間僅有意義關聯。
本論文以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廈門大學《普通話閩南語詞典》、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作為研究材料,從中選出閩南語共同詞2800餘條,比較臺灣和福建閩南語的用字差異,以期釐清其選字標準。
整體而言,臺灣的《教典》基於學習所需,用字上儘量使讀者能夠「望字生音義」,較不受本字所囿,因此冷僻字的使用率較低,而福建的《普閩典》和《大詞典》則是盡可能為各詞彙找到本字,故冷僻字的使用率較高。
The Chinese characters of Minnan language vary all the time. The volume of disagreement was no less in academia. This thesis analyzes original characters, homophones, and synonyms. First, we analyzed the original characters, including the selected standards and the difference. Second, we analyzed homophones, including the origin and the difference. Finally, we analyzed synonyms, including the difference and the ways of expressing meanings. This thesis discussed the standard of alternate characters in Minnan language by compar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s.
參考文獻

壹、古籍文獻
先秦‧管仲,《管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先秦‧墨子,《墨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漢‧司馬遷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出版社,1987
漢‧揚雄,《方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漢‧劉向,《戰國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漢‧劉安著,東漢‧高誘注,《淮南鴻烈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東漢‧班固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出版社,1976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圈點說文解字》,臺北:萬卷樓圖書,2002
魏‧張揖,《廣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晉‧郭象,《莊子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晉‧陳壽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三國志注附索引》,臺北:鼎文出版社,1977
東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東晉‧僧伽提婆譯,《賴吒惒羅經》,《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
南朝宋‧范曄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出版社,1975
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朝梁‧沈約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75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六臣註文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北齊‧魏收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魏書附西魏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75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唐‧李延壽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南史》,臺北:鼎文出版社,1976
唐‧杜甫著,清‧仇兆鼇注,《杜詩詳註》,《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唐‧房玄齡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並附編六種》,臺北:鼎文出版社,1976
唐‧姚思廉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陳書附索引》,臺北:鼎文出版社,1983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唐‧歐陽詢編,《藝文類聚》,《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唐‧魏徵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隋書附索引》,臺北:鼎文出版社,1983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引證部》,《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
後蜀‧趙崇祚,《花間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後晉‧劉昫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出版社,1976
南唐‧徐鍇,《說文解字篆韻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遼‧釋行均,《龍龕手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丁度,《校訂本集韻》,臺北:學海出版社,1986
宋‧司馬光,《傳家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司馬光,《類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李昉,《太平御覽》,《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李昉,《文苑英華》,《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胡寅,《斐然集》,《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宋‧陳師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陳彭年,《新校宋本廣韻》,臺北:紅葉文化,2001
宋‧黃庭堅,《山谷集‧外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歐陽脩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出版社,1981
宋‧薛居正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五代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出版社,1977
宋‧龐安時,《傷寒總病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宋‧蘇軾,宋‧沈括,《蘇沈良方》,《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宋‧文天祥,《文山集》,《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南宋‧朱熹,《詩集傳》,《四部叢刊三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南宋‧李綱,《梁谿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宋‧林希逸,《考工記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宋‧范成大,《石湖詩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宋‧祝穆,《方輿盛覽》,《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宋‧張元幹,《蘆川歸來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宋‧陳造,《江湖長翁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宋‧陸游,《劍南詩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宋‧戴侗,《六書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南宋‧羅濬,《寶慶四明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元‧方回,《桐江續集》,《續修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元‧危亦林,《世醫得效方》,《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元‧李杲,《内外傷辯惑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元‧張翥,《蛻菴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元‧脫脫,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出版社,1983
元‧許衡,《魯齋遺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元‧陶宗儀,《說郛》,《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元‧陶宗儀,《輟耕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臺北:三民書局,1989
明‧于謙,《忠肅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王應電,《周禮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朱橚,《普濟方》,《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呂震,《宣德鼎彝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宋濂著,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元史並附編二種》,臺北:鼎文出版社,1977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李夢陽,《空同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凌濛初,《拍案驚奇》,《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明‧徐用誠,明‧劉純續,《玉機微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徐光啟,《新法算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徐光啟,《農政全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張自烈,《正字通》,《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梅膺祚,《字彙》,《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明‧章懋,《楓山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郭勛,《雍熙樂府》,《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明‧都穆,《金薤琳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明‧黃生,《義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楊慎,《升菴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楊繼盛,《楊忠愍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鄭紀,《東園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鄭若曾,《江南經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羅玘,《圭峰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清‧孔尚任,《桃花扇》,《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王奕清,《御定曲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清‧王慶雲,《石渠餘紀》,《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田雯,《古歡堂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
清‧吳玉搢,《通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李清,《三垣筆記》,《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沈定均,《漳州府志》,臺南:登文印刷局,1965
清‧阮元,《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76
清‧姜宸英,《湛園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清‧徐倬等編,《御定全唐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清‧徐棟,《牧令書輯要》,《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張玉書,清‧陳廷敬,《御定康熙字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清‧張英,《御定淵鑒類函》,《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清‧曹雪芹,《紅樓夢》,《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梁同書,《頻羅庵遺集》,《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曾樸,《孽海花》,《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舒赫德,《欽定剿捕臨清逆匪紀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清‧馮桂芬纂,清‧李銘皖,清‧譚鈞培修,《同治蘇州府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清‧佚名,《周成過臺灣歌》,新竹:竹林書局,1987

貳、當代文獻
丁邦新、張雙慶編 2002 《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王力 2007 《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王育德著、何欣泰譯 2002 《閩音系研究》,臺北:前衛出版社
布龍菲爾德著、袁家驊譯 2004 《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朱維幹 2008 《福建史稿》(上),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何大安 1996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吳守禮 1997 《閩臺方言研究集2》,臺北:南天書局
吳瑞文 2009 〈臺灣閩南語本字考證三則〉,《臺灣文學研究集刊》5:163-188new window
李永明 1959 《潮州方言》,北京:中華書局
李如龍 2001 《漢語方言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如龍 2012 《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新魁、林倫倫 1990 〈潮汕方言詞本字研究─兼談本字考的方法〉,《潮汕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7.3:9-18
杜佳倫 2011 《閩語歷史層次分析與相關音變探討》,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汪平 1996 《蘇州方言音韻研究》,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周法高 1961 〈從「查晡」、「查某」說到探究語源的方法〉,《大陸雜誌》23.7:1-3
周長楫、康啟明 1997 《臺灣閩南話教程上》(上)(下),屏東:安可出版社
林金鈔 1980 《閩南語探源》,新竹:竹一出版社
林政華 2006 〈臺灣語文學用字的康莊大道─談漢語文字的尋尋覓覓〉,《通識研究集刊》9:11-47new window
林倫倫、陳小楓 1996 《廣東閩方言語音研究》,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林慶勳 2001 《臺灣閩南語概論》,臺北:心理出版社new window
林寶卿 1990 〈閩南方言詞典中的本字問題〉,《辭書研究》2:94-101
竺家寧 2006 《聲韻學》,臺北:五南出版社new window
姚榮松 1990 〈閩南話書面語的漢字規範〉,《教學與研究》12:77-94
姚榮松 1993 〈兩岸閩南話詞典對方言本字認定的差異〉,《國文學報》22:311-326new window
施添福 1987 《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new window
洪惟仁 1988 〈談鶴佬語的正字與語源〉,《臺灣風物》38.1:1-49new window
洪惟仁 1992 《臺語文學與臺語文字》,臺北:前衛出版社
洪惟仁 1993 《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臺北:武陵出版社
洪惟仁 1994 《臺灣方言之旅》,臺北:前衛出版社
洪惟仁 2012 〈閩南語入字頭(日母)的音變潮流〉,《臺灣語文研究》7.2:1-33new window
秋谷裕幸 2005 《浙南的閩東區方言》,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秋谷裕幸 2008 《閩北區三縣市方言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秋谷裕幸 2010 《閩東區福寧片四縣市方言音韻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秋谷裕幸 2012 〈歷史比較法和層次分析法〉,《語言學論叢》45,北京:商務出版社,頁277-335
徐芳敏 2006 〈漢語方言本字考證與尋音〉,《山高水長: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所,頁687-687new window
徐通鏘 1996 《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索緒爾著、高名凱譯 2005 《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
馬重奇、李春曉、張凡 2013 《閩臺方言的源流與嬗變》,北京:人民出版社
高本漢著、趙元任等譯 2003 《中國音韻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光宇 1990 《切韻與方言》,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光宇 2003 《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張成秋 2007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一批之析論〉,《語文學報》14:175-202new window
張政烺 2012 《甲骨金文與商周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教育部 2007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臺北:國語推行委員會
梅祖麟 1995 〈方言本字研究的兩種方法〉,《吳語和閩語的比較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頁1-12
許極燉 1992 《臺語文字化的方向》,臺北:自立晚報社
陳力蘭 2001 《閩南方言用字初探》,暨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論文(廣州)
陳支平 2006 《福建六大民系》,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陳忠敏 2013 《漢語方言語音史研究與歷史層次分析法》,北京:中華書局
陳祐禎 2016 〈閩南語[peʔ8 tsʰat8]一詞用字探討〉,《應華學報》17:109-134
陳祐禎 2016 〈閩語「引誘」語源探討〉,《華醫學報》44:141-165
陳新雄 1999 《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new window
游子宜 1997 《臺灣閩南語一字多音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游汝杰 1992 《漢語方言學導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菅野敦志 2012 《台湾の言語と文字 : 「国語」.「方言」.「文字改革」》,東京:勁草書房
黃典誠 1980 〈閩語人字的本字〉,《方言》4:312-313
楊秀芳 1982 《閩南語文白系統的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楊秀芳 2000 〈方言本字的研究觀念與方法〉,《漢學研究》18.特刊:111-146new window
楊秀芳 2003 〈從方言比較論吳閩同源詞摭〉,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4.1: 167-196new window
楊秀芳 2009 〈從詞族關係論幾個衣袖名稱的來源─兼論江東方言詞「䘼」的系屬問題〉,《長庚人文社會學報》2.1:19-52new window
楊秀芳 2009 〈詞族研究在方言本字考求上的運用〉,《語言學論叢》40,北京:商務出版社,頁194-212
楊秀芳 2012 《臺灣閩南語語法稿》,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楊素梅 2013 〈從「皮」詞族論閩南語phua3 pĩ7(生病)的本字〉,《臺大中文學報》40:367-424
葛劍雄 1997 《中國移民史》(第3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董同龢 1944 《上古音韻表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董同龢 1959 〈四個閩南方言〉,《史語所集刊》30.下:729-1042new window
董忠司 1993 〈早期台灣語裡的非漢語成分初探─兼論尋找本字應該注意的事項〉,《新竹師院學報》7:383-404new window
董忠司 2001 《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概要》,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new window
董忠司 2011 〈漢字類型與詞語探源─由現階段臺灣閩南語用字的發展說起〉,《臺灣語文研究》6.1:1-21new window
裘錫圭 2013 《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
臧汀生 1993 〈臺語文學用字的商榷〉,《嘉義市文獻》9:50-64
臧汀生 1996 〈從古今形聲字的外在現象談臺語書面用字的規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集刊》1:105-118new window
臧汀生 1996 《台語書面化研究》,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臧汀生 2000 〈從漢語漢字的特性談臺語用字的問題〉,《國文學誌》4:135-146new window
趙元任 2002 《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爾巽著、楊家駱主編 1981 《楊校標點本淸史稿附索引》,臺北:鼎文出版社
潘茂鼎、李如龍 1963 〈福建漢語方言分區略說〉,《中國語文》6:475-495
潘悟云 2015 〈方言考本字“覓軌法〉,《方言》4:289-294
潘悟云、陳忠敏 1995 〈釋儂〉,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3.2:129-147
鄭良偉 1989 《走向標準化的臺灣話文》,臺北:自立晚報
賴淑玲 2008 《教育部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的比較分析》,臺東大學臺灣語文教師碩士論文new window
錢乃榮 1992 《當代吳語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戴黎剛 2012 《閩語的歷史層次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Coblin, W. South. 1978. The Initials of Xu Shen's Language as Reflected in the SHUOWEN DURUO Glosse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6.1:27-75.
Norman, Jerry. 1973. Tonal Development in Mi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2: 222-238.
Norman, Jerry. 1974. The initials of Proto-Mi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1:27-36.
Norman, Jerry. 1979. THE VERB 治—ANOTE ON MIN ETYMOLOGY. 《方言》3:179-181.
Norman, Jerry. 1979. Chronological Strata in the Min Dialects. 《方言》4:268-274.
Norman, Jerry. 1983. Some Ancient Chinese Dialect Words in the Min Dialects. 《方言》3:202-211.

參、工具書
小川尚義 1907 《日臺大辭典》,臺北:臺灣總督府
小川尚義 1931 《臺日大辭典》(上),臺北:臺灣總督府
小川尚義 1932 《臺日大辭典》(下),臺北:臺灣總督府
中嶋幹起 1979 《福建漢語方言基礎語彙集》,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硏究所
方述鑫 1993 《甲骨金文字典》,成都:巴蜀書社
王力 1983 《同源字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王育德 1993 《臺灣語常用語彙》,臺北:武陵出版社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研究室 2003 《漢語方音字匯》,北京:語文出版社
甘為霖 2012 《廈門音字典》,臺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吳守禮 2000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臺北:遠流出版社
李如龍 2001 《福建縣市方言志12種》,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村上嘉英 1981 《現代閩南語辭典》,奈良:天理大學出版部
沈富進 1954 《彙音寶鑑》,雲林:文藝學社出版社
周長楫 2006 《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林連通 1993 《泉州市方言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林藏滿 2008 《實用台灣語彙》,臺南:九鳳文化
林寶卿 2002 《閩南方言與古漢語同源詞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洪惟仁 1986 《臺灣禮俗語典》,臺北:自立晚報社
徐中舒 2006 《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張相 1993 《詩詞曲語辭匯釋》,臺北:紅葉文化
張惠英 1993 《崇明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莆田縣志地方委員會 1994 《莆田縣志》,北京:中華書局
許成章 1992 《臺灣漢語辭典》,臺北:自立晚報
許寶華、陶寰 1997 《上海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連橫 1957 《臺灣語典》,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
陳修 2000 《台灣話大詞典》(修訂新版) ,臺北:遠流出版社
湯珍珠、陳忠敏、吳新賢 1997 《寧波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馮愛珍 1998 《福州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漢語研究室 1993 《普通話閩南語詞典》,臺北:台笠出版社
廈門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1996 《廈門方言志》,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楊秀芳 2002 《閩南語字彙》(一)(二),臺北: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葉祥苓 1993 《蘇州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董忠司、城淑賢、張屏生 2003 《臺灣閩南語辭典》,臺北:五南出版社
漳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99 《漳州市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蔡俊明 1991 《潮州方言詞匯》,香港: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蔡國璐 1995 《丹陽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Francken, J. J. C., and De Grijs, C. F. M. 1882. Chineesch-Hollandsch Woordenboek van het Emoi Dialekt. Batavia: Landsdrukkeru.

肆、網路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 小學堂資料庫,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
教育部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index.html
教育部 教育部電子報「臺灣閩南語按呢寫」,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download_5.jsp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