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越南政經改革之研究----兼論與中共改革開放之比較
作者:劉維群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江炳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越南政經改革威權鞏固改革開放國家社會主義民主轉型政治經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5
  本文區分為九章說明越南政經改革之整體面向,第一章前言主要說明越南政經改革之研究動機與目的、問題意識、研究方法,研究架構,並對研究範圍、限制、相關文獻檢閱等加以說明。
  第二章主要探討越南政經改革應然理論的演變,筆者將運用「意識型態研究途徑」對於越南各個時期的政經改革理論的轉變加以比較。
  第三章則運用「歷史研究途徑」對於越南政經改革的實然演變加以回顧,其中包含越南政治結構與經濟結構的探討。
  第四章則進入越南政經改革系統中菁英抉擇的探討,筆者將運用「轉型理論」探討越南共黨精英的主動與選擇對於政經改革過程的影響為何?  第五章進一步探討經濟因素對於政經改革系統的影響,主要是運用「新制度主義」探討以下二個議題:第一、越南在市場經濟逐步取代計劃經濟的制度變遷過程中,制度不均衡的因素是否有效消除?第二、越南1959年以來憲法的經濟制度創新的過程為何;而1992年憲法中產權配置的改變與市場經濟概念入憲化的制度創新,是否達到最佳的制度均衡狀態?  第六章探討文化因素對於政經改革系統的影響,筆者試圖從「文化途徑」觀察:第一、越南在其意識型態逐漸隕落的過程中是否存在著民主轉型有利的文化因素?第二、意識型態隕落過程是否代表著本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復興?其意識型態子系統如何更新?而共黨菁英如何回應原有意識型態的逐漸隕落?第三、越南的「威權鞏固」與西方國家期盼的「民主轉型」落空有否文化的深層因素?
  第七章則討論政經改革系統的外因素-國際因素,其重點在於運用「國際影響理論」中「挑戰」、「依賴」、「示範」與「互賴」的概念了解:第一、越南對於蘇聯的依賴與蘇聯對於越南的示範分別為何?第二、中共對越南的挑戰與示範分別為何?第三、東協國家的互賴與示範為何?第四、其他國際因素特別是美國的影響為何?
  第八章則著重與中共改革開放之對照,其中將運用「比較研究途徑」,針對越南與中共在政經改革之應然理論、政經改革之實然發展、以及影響政經改革之「精英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與「國際因素」加以對照,藉以更具體了解越南政經改革之本質所在。
  第九章結論部分則運用「系統研究途徑」針對上述內外因素加以總結,並說明其所輸出的功能對於系統與環境有何反饋。概言之,在合法性之面向〔即意識型態子系統〕,回答越南在後共產主義時期如何創造或回應其原有意識型態的隕落?而中共的情形又如何?在經濟力之面向〔即經濟子系統〕,必須了解市場經濟機制的引進與私有產權制度的提倡,是否有和平演變的危機?越南如何去回應?而中共的情形又如何?在強制力之面向﹝即政治子系統﹞回答越南在政經改革過程中是否有面臨強制力鬆動的危機,其回應方式為何?而中共的情形又如何?最後,最對於本文的終極關懷:越南政經改革的持續深化究竟會導致進一步的「威權鞏固」抑或是「民主轉型」加以總結。
參 考 書 目
中文書籍與期刊
中文書籍
1. Andrew Heywood著,林文彬‧劉兆隆譯,政治學(上冊),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4月。
2. David Marsh.Gerry Stoker著,陳菁雯、葉銘元、許文伯譯,政治學方法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8年10月,1版。
3. David Potter. David Goldbalt Margaret Kiloh. Paul Lewis著,王謙‧李昌麟、林賢治‧黃惟饒譯,民主化的歷程,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0年5月。
4. Leon P. Baradat著,陳坤森‧廖揆群‧李培園譯,政治意識型態與近代思潮,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0年。
5. William .H. Overholt 著,湯麗明,鄭正紟譯:中國威脅,台北,智庫出版公司,1995年。
6. 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學習讀本,北京:中共中央黨史社,1999年3月
7. 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8. 大前研一著,李宛蓉譯,民族國家的終結,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2月。
9. 大衛‧麥克里蘭著,意識型態,施忠連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
10.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11. 中國周邊國家概況,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
12.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編,中華民國廠商海外投資手冊,台北:經濟部投資業務處,1994年。
13. 王元璋,列寧經濟發展思想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4月。
14. 王躍生,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1版。
15. 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簡介,台北:外交部,1994年。
16. 田中青,站在新的起跑線上的東南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
17. 白石昌也 著,吳瑞雲、田川雅子 合譯,越南-革命與建設之間,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
18. 江炳倫,政治發展的理論,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7年。
19. ───,亞洲政治文化個案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
20. ───,民88,南菲律賓摩洛抗運動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1999年。
21. 石之瑜,大陸問題研究,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3月。
22. ───,中國大陸的國家與社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1月。
23. ───,兩岸關係的深層結構-文化發展與政治認知,台北:永然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6月。
24. 列寧全集,第3卷。
25. ────,第4卷。
26. ────,第11卷。
27. ────,第27卷。
28. ────,第34卷。
29. 朱耀偉,後東方主義─中西文化批評論述策略,台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
30. 朱蕾,亞洲第五條小龍-越南,台北:自動化出版社,1992年。
31. 吳玉山,共產世界的變遷-四個共黨政權之比較,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4月。new window
32. ───,遠離社會主義,台北:正中書局,1996年3月。
33. 吳彩瓊 譯,越南外國投資法規彙編,越南:河內世界出版社,1997年。
34. 呂正 譯,越南憲法匯編,越南:河內世界出版社,1995年。
35. 呂亞力,政治發展與民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4年9月。
36. ───,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10月。
37. ───,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5年9月。
38. ───,政治發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9月。
39. 宋鎮照,東協國家之政經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5月。
40. ───,台海兩岸與東南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
41. 李國雄主持,中共一九八二年憲法:國家機關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1996年。
42. 李援朝、杜阿奇、徐萬泯主編、中國周邊國家的國情與民俗,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8月。
43. 李邁先,俄國史(下卷),台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10月。
44. 阮英俊、潘友勝、黃文訓 著,吳彩瓊 譯,外國對越南投資,越南:河內世界出版社,1994年。
45. 阮碧翠 譯,越南 1996年-1997年,越南:河內世界出版社,1997年。
46. 周庚鑫、張光平主編,東南亞國家的外資政策,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47. 周煦,「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政策」-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台北:楊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new window
48. 季鴻生,中美關係五十年,上海:百家出版社,1993年3月。
49.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第3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劉軍寧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
50. ───,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1997年9月。
51. 河內世界出版社編,越南歡迎您,越南:河內世界出版社,1998年。
52. 金觀濤、劉清峰,開放中的變遷,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4年4月。
53. 科斯,企業、市場和法律,上海:三聯書店,1990年。
54. 科斯、阿爾欽、諾斯等著,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財產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
55. 胡繩主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社,1991年8月。
56. 唐文慧、鄒秀明,台商在越南的投資與經營模式,本論文發表於「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 1999」,由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劃主辦,1999年4 月16-17日。new window
5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58. ────────,第2卷。
59. ────────,第4卷。
60. 馬爾科維奇、塔克等著,李宗語主編,國外學者論斯大林模式(上),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5年9月。
61. 高永光,論政治學中國家研究之新趨勢,臺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new window
62. 高長,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new window
63. 張文壽主編,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與思考,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12月。
64. 張秉銀,人大工作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
65. 張德勝,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中國思想的社會學詮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9年。
66. 梁錦文,1976年-1986年越南與亞銀關係的政經分析,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2期,1998年4月。
67. 第一商業銀行編,越南經濟情勢分析,台灣:第一商業銀行,1998年4月。
68. 陳水逢,東南亞各國的政治動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69. 陳民先,胡志明主席的故事,越南:河內世界出版社,1997年。
70. 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5年10月。
71. ───,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國立編譯館,1992年12月。
72. ───,東南亞各國海域法律及條約彙編,南投: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1997年6月。
73. ───,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74. 傅殷才著,制度經濟學派,湖北:武漢出版社,1997年3月。
75. 斯大林全集,第7卷。
76. ─────,(下卷)。
77. 斐魯恂﹝Lucian Pye﹞著,胡煜嘉譯,中國人的政治心理,台北:洞察出版社,1991年。
78. 賀聖達著,東南亞文化發展史,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
79. 越南共產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文件,越南:河內世界出版社,1996年。
80. 越南憲法匯編,越南:河內世界出版社,1995年。
81. 趙向陽,步向民主:憲法發展與障礙,梁美芬、盧永宏編著,中國法制改革,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有限公司。
82. 趙建民,威權政治,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
83. 趙春山,蘇聯領導權力的轉移-從列寧到戈巴契夫,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年4月。
84. 漥田光純著,林雅倩譯,躍動的國家-越南,台北:大展出版社,1997年。
85. 劉天均,中越共關係的衝突層面-若干問題的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錧,1985年12月。new window
86. 劉志才,加強政黨方面的法制建設,政治與法律,1998年第5期。
87. 德姆塞茨著,關於產權的理論,輯於科斯、阿爾欽、諾斯等著,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財產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
88. 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臺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5年。
89. 鄭竹園,大陸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4月。
90. 潘兆民,中共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台北:結構群文化公司,1996年。
91. 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
92. ─────,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93. 鄧德淡,越南宏觀經濟及各類企業,河內:越南世界出版社,1998年2月。
94. ───,越南經濟1986-1995,越南:河內世界出版社,1995年。
95.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著,柯洛漪譯,蛻變中的中國,台北:麥田出版,2000年。
96. 駱沙舟、吳崇伯著,當代各國政治體制-東南亞諸國,蘭州大學出版,1998年4月。
97. 戴維斯、諾斯合著,制度變遷的理論,輯於科斯、阿爾欽、諾斯等著,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財產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
98. 薛君度,陸忠偉主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周邊局勢,北京:時事出版社,1995年。
99. 謝益顯,折衝與共處-新中國對外關係4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
100.蘇起,論中蘇共關係正常化,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1月。
101.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
102.───,台灣與東南亞政治經濟關係。臺北:風雲論壇出版公司,1998年10月。
中文期刊
1. 小笠原高雪,越南的東南亞政策與東協,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1期,1998年1月。
2. 王學君,越南革新開放中的社會穩定問題,大陸:《東南亞研究雙月刊》,第113期,1998年3月。
3. 田紀云,正確認識和對待個體私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瞭望」新聞週刊,1999年3月第13期。
4. 汪幕桓,越南經濟改革的進程與背景,南洋問題研究,第1卷,第85期,1996年。
5. 何錫峰,越南市場機制的培育與發展,大陸:《南洋問題研究季刊》,第89期,1997年第1期。
6. 周祉元,剖析越七大,共黨問題研究,第17卷,第9期,1991年。
7. 金榮勇,越南的改革趨向,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15期,1990年12月。new window
8. ───,越南新領導人面臨的政經困境與改革前景,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5期,1998年5月。
9. 馬京波,鄧小平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模式的確立,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1998年第6期。
10. 張曉威,臺灣各大學研究所有關東南亞研究博碩士論文統計分析,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2期,1997年4月。
11. 梁錦文,1990年代越南與東協關係之分析,本論文發表於「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1999」,由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劃主辦,1999年4 月16-17日。new window
12. ───,1976年-1986年越南與亞銀關係的政經分析,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2期,1998年4月。
13. 許文堂,「台灣近三十(1969-1997 期刊中越南相關論文的初步分析)」,研究員通訊。
14. 郭冠廷,中國大陸與越南經濟改革之比較研究,本論文發表於南華大學「第一屆亞太學術研討會」,1999年5月21-22日。
15. 陳文素,越南經濟:改革和發展的現狀與前景,南洋資料譯叢,1992年第3期。
16. 陳鴻瑜主持,東南亞國家政治繼承問題學術座談會紀錄,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2期,1998年4月。
17. 蕭世輝,越南投資環境評估及台商投資模式分析,台灣:東南亞投資雙月刊, 第11期,2000年4月。
18. 薩公強,「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理論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第33卷第9期,1991年3月。new window
19. 羅石圃,越南經濟改革的動向,問題研究,第26卷,第12期,1987年9月。new window
20. ───,越南推展對外關係的徬徨,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1期,1989年10月。
21. 龍舒甲,蘇聯與越南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10期,1990年7月。new window
中文報紙
1. 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1977年2月7日聯合社論。
2. 人民日報,長征在六大政治報告中承認 越共錯誤嚴重 經濟困難重重,1986年12月18日,6版。
3. 人民日報,越判決九名顛覆政權案犯,1995年8月14日,6版。
4. 人民日報,越共公佈八大政治報告草案 指出越已擺脫經濟社會危機,1996年4月10日,6版。
5. 人民日報,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阮河藩被開除黨籍,1996年4月28日,2版。
6. 人民日報,杜梅強調進行馬列教育,1996年9月16日,6版。
7. 中央日報,越共總書記黎筍病逝,1986年7月11日,5版。
8. 中央日報,越共三巨頭同時下台 長征、范文同、黎德壽由年輕人接班,1986年12月18日,5版。
9. 中國時報,「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再邁進一步」,1986年11月10日,9版。
10. 中國時報,長征抨擊越共當局 並為經濟禍患道歉 西方疑係整肅行動先聲,1986年12月16日,4版。
11. 中國時報,越南領袖阮文靈稱將改善東南亞關係,1988年1月23日,4版。
12. 中國時報,越南記者吹起「叛逆風」、直言犯上 新聞報導要求自由化、破除禁忌,1988年6月22日,12版。
13. 中國時報,越南逮捕異議人士領袖阮胡,1994年3月21日,10版。
14. 中國時報,「裴利:美與中共交往,不會罔顧台灣安全-前美國國防部長於『亞太安全國際論壇』主題演說摘要」,1996年9月2日,3版。
15. 中國時報,越共照抄中共改革綱領, 1991年6月26日,7版。
16. 中國時報,越共領導班子續掌舵,1996年6月30日,10版。
17. 中國時報,越南領導班子將引退 黎德英、武文杰、杜梅不選七月國會選舉 證實讓位給新人,1997年6月24日,10版。
18. 中國時報,越共政治局第五號人物 黎克飄 杜梅接班人 軍方最高階政委 謎樣人物莫測高深,1997年7月22日,10版。
19. 中國時報,美越簽署劃時代雙邊貿易協定 歷經四年談判有成 柯林頓盛讚越南加入「東南亞主流」 美若干團體仍有越戰情結 要獲國會通過恐有阻力,2000年7月15日,13版。
20. 自由時報,越南獲准加入PEEC,1994年7月6日,3版。
21. 明報,新領導人轉向北京 蘇態度改變 越心情焦急,1985年3月18日,3版。
22. 明報,政府鬧窮大量印鈔 民間投機活動多 越通貨膨脹加劇,1985年9月20日,3版。
23. 明報,被指造成各種弊端 越價格政策僵化 要追隨市場規律 國家保留最後權力,1985年10月17日,3版。
24. 明報,受風災嚴重打擊 越糧產十年來最差 要求國際提供緊急救濟,1985年11月27日,6版。
25. 明報,越南也要採改革路線,1985年12月23日,4版。
26. 明報,保守派對抗改革派 越高層分裂 黨政活動陷於癱瘓,1986年4月28日,3版。
27. 明報,戈巴卓夫示好在前 河內追隨蘇倡議 擬與華關係正常,1986年8月20日,3版。
28. 明報,越改革不易 黨內部爭吵 承認作出錯誤決定,1986年12月20日,3版。
29. 明報,越南新領袖阮文林 接受邀請明年訪蘇 已晤金邊領袖加強「特別友誼」,1986年12月21日,12版。
30. 明報,北京刊物談越南動態 蘇實行改革政策 對越南影響甚大 指河內無意從柬撤軍,1987年3月16日,3版。
31. 明報,自我批評說糧產減少官僚專制 越共承認經濟失敗 強調推行戈式改革,1987年12月22日,3版。
32. 明報,杜梅當選總理 被認為是經濟保守派在政治局排第三,1988年6月23日,11版。
33. 明報,阮文林上台後提出改革 越報說目前民主不足 籲進行議會差額選舉,1987年3月16日,3版。
34. 明報,阮基石稱考慮今年從柬撤大批軍隊 越與華關係趨於改善 對柬局歧見不成障礙 透露三位退位元老仍擔任具影響力顧問,1987年4月2日,7版。
35. 明報,慶祝農曆新年 越釋六千囚犯,1988年2月12日,3版。
36. 明報,經濟不佳 設法改善 文章說馬列主義過時 越盼與西方國家加強合作,1988年4月18日。
37. 明報,撤銷對越禁運時機成熟,柯林頓政府日內作宣佈,1994年2月3日,16版。
38. 明報,美越簽約修好 協議互設聯絡處,1995年1月29日,12版。
39. 明報,援引胡志明語錄 杜梅:共黨領導何其重要!,1997年9月21日,4版。
40. 明報,陳德良任越南國家主席,1997年9月25日,19版。
41. 星島日報,河內圖建「印支聯邦」,1985年1月14日,2版。
42. 星島日報,越南統治層醞釀變化,1986年4月29日,2版。
43. 星島日報,長征談經濟管理 11年來犯嚴重錯誤 承認出現信任危機,1986年7月27日,2版。
44. 星島日報,越共大會選出十四人新政治局 阮文靈接任總書記 力主經改促進生產 范雄武志公入局文進勇榜上無名,1986年12月19日,2版。
45. 星島日報,阮文靈坦承目前路線不民主專橫 越擬放寬文藝控制 停止迫害鼓勵創作,1987年10月15日。
46. 星島日報,河內實行春節大赦 前南越軍政要員 首批逾百人獲釋,1988年2月14日,3版。
47. 星島日報,美對越態度再緩和 支持其加入東協,1994年2月24日,9版。
48. 星島日報,越將全力推行經改 黎邁稱不走回頭路,1996年4月30日,12版。
49. 星島日報,推出多項計畫及稅務優惠 越南加速國企私有化,1996年5月14日,12版。
50. 星島日報,越南宣佈整頓國企 公平競爭 虧本機構要倒閉,1997年10月3日,5版。
51. 香港大公報,發行新幣一盾兌舊幣十盾 越改幣制起搶購風 各班航機全部停飛 市場混亂一千舊盾才能兌一美元,1985年9月15日,3版。
52. 香港大公報,越南進行清黨活動 19萬黨員開除黨籍 黨報指責黨員墮落和弄虛作假 「批判與自我批判」未能制止腐化之風,1987年2月5日,2版。
53. 香港大公報,河內審判顛覆案 拒美國務院指責 越外交部說此乃對違法者正常審判 申明不接受將人權作為經貿發展之條件,1995年8月18日,4版。
54. 香港文匯報,越南經濟持續混亂 政治局將有新變動 物價飛漲人民強烈不滿黎筍承認政策執行不當,1986年5月22日,3版。
55. 香港文匯報,美越和解是否針對別國?1995年7月14日,2版。
56. 香港文匯報,中國增強防衛力量 杜梅稱是為了自衛 並對「中國威脅論」表明否定見解 至於南沙問題須由有關國家處理,1995年10月31日,4版。
57. 聯合報,越南共黨總書記杜梅:胡志明市是反政府溫床,1996年5月10日,10版。
58. 聯合報,越南共黨內部鬥爭 總書記黎筍傳失勢,1986年6月27日,4版。
59. 聯合報,電台搶先報導:柯林頓最快明天宣佈 美決取消對越禁運,1994年2月3日,9版。
60. 聯合報,越共總書記:不會將外資國有化 杜梅聲稱正在尋求外國協助草擬投資法 並致力改善保險體制,1994年3月30日,9版。
61. 聯合報,越南 斯巴達精神發展經濟,1995年7月31日,6版。
62. 聯合報,美國越南 簽署建交公報 美下月將派代表團與越展開貿易談判,1995年8月6日,10版。
63. 聯合報,「企圖以和平演變破壞越共領導」 越媒體指美發動隱形攻擊,1995年12月26日,3版。
64. 聯合報,越南正式成為東協第七會員國 昨完成簽署加入東協儀式 河內同一個月內 已先後與美建交 與歐盟簽定經濟協定,1995年7月29日,9版。
65. 聯合報,越南強調國營經濟路線,1996年4月10日,10版。
66. 聯合報,潘文凱 當選越南總理,1997年9月26日,10版。
英文部分
英文書籍
1. Aaron B.Wildavsky.(1979). Speaking Truth to Power: The Art and Craft of Policy Analysi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 Alab pollock.(1995). Vietnam: Conflict & Change in Indochina. Australia: Oxford Univerity.
3. Alan Pollock.(1995). Vietnam: Conflict and Change in Indochin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4. Amitai Etzioni.(1964). Moder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5. Andrew Vickerman.(1986). The Fate of the Peasantry in North Vietnam. USA: Yal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
6. Austin Ranney.(1975). Governing. USA: The Dryden Press.
7. Bernard Eccleston, Michael Dawson and Deborah McNamara. (1998). The Asia—Pacific Profile. USA: Routledge,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8. Carlyle A. Thayer.(1994). The Vietnam People’s Army Under Doi Moi. Si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9. Carlyle A. Thayer., Ramses Amer.(Ed.). (1999). Vietamese Foreign Policy in Transition.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0. Central institute for economic management (1999). Vietnam Economy in 1998. Vietnam: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11. David Easton.(1965).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2. Douglas Pike.(1987). Vietnam and the Soviet Union: Anatomy of An Alliance.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3. Duiker, William.(1995). Vietnam: Revolution in Transition 2nd Ed.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4. Eero PalmuJoki.(1997). Vietnam and the World: Marxist- Leninist Doctrine and the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75-93.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5. F.N.Kerlinger.(1979).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New York:Holt Rinehart & Winston.
16. Forde, Adam and Stefan Vylder.(1996). From Plan to Market: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in Vietnam. Boulder, Colo.: West View Press.
17. Forde, Adam.(ed.). (1997). Doi Moi: Ten Years After the 1986 Party Congress,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nge Monograph 24. Canberra: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nge,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8. G. Bingham Powell, JR.(1982). Contemporary Democracies: Participation, Stability, and Viole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 G.Mosca.(1939). The Ruling Class. New York: McGraw Hill.
20. G.Porter.(1993). Vietnam: the Politics of Bureaucratic Socialism,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1. Gareth Porter.(1993). Vietnam: The Politics of Bureaucratic Socialism.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2. Geoffrey Murray.(1997). Vietnam: Down of a New Market, China Library.
23. George Donelson Moss.(Ed.). (1991). A Vietnam Reader Sources and Essays. New Jersey: A Division of Simon & Schuster EnglEwood Cliffs.
24. Gorden White.(1993). Riding the Tiger: 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Reform In Post-Mao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5. Grolier Incorporated.(1994). The New Book of Knowledge. USA: Grolier Incorporated.
26. J. Eatwell., M. Milgate. and P. Newman.(1990). Problems of the Planned Economy. U.S.A.: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27. John R. Boettiger.(1968). Vietnam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U.S.A.:Raytheon Education Company.
28. John T. McAlister, Jr. and Paul Mus.(1970). The Vietnam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U.S.A.: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29. Kamm, Henry.(1996). Dragon Ascending: Vietnam and the Vietna-mese. New York: Arcade Publishing.
30. Keith Weller Taylor.(1983). The Birth of Vietnam. U.S.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td .
31. Kerkvliet, Benedict R. Tria and Doug Porter.(1995). Vietnam’s Rural Transformation. New York: Westview Press.
32. Kim Ninh.(Sept , 1989). In the Era of Renovation: Leadership and Security In Vietnam. Conemporary Southeast Asia.
33. King C. Chen.(1969). Vietnam and China 1938 — 1954. U.S.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4. Kolko, Gabriel.(1997). Vietnam: Anatomy of Peace. London: Routledge.
35. Lewis M. Stern.(1988). Conflict And Transition In The Vietnamese Economic Reform Program. Bangkok,Thailand: Institute of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36. Li Tana.(1996). Peasants on the Move. Rural - Urban Migration in the Hanoi Region. Singapore: ISEAS.
37. Lucian W. Pye with Mary W. Pye.(1985). Asian Power and Politics: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Authorit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8. M.Gainsborough.(1995). Interview carries out in Hanoi, Ho Chi Minh City, and Tay Ninh with government officials, diplomats and businessmen, including a representative from the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of Vietnam, Ho Chi Minh City branch, March-April.Unpublished.
39. Melanie Beresford.(1988). Vietnam: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Pinter Publishers.
40. Melanie Beresford.(1989). National Unifi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Vietnam. Australia: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41. Michael Maclear.(1981). Vietnam: The Ten Tuousand day war. U.S.A.:TDW.
42. Michael R.J. Vatikiotis.(1996). Political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 Trimming the Banyan Tre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43. Michael, Williams.(1990). Vietnam At The Crossraods.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44. Murray Hiebert(1996). Chasing the Tigers: A Portrait of the New Vietnam. New York: Kodansha International.
45. Mya Than & Joseph L.H.Tan(1993). Vietnam''s dilemmas and options: the challenge of economic transition in the 1990s. Singapore: Singapapore National prnters Pte Ltd.
46. Mya Than., Joseph L.H. Tan.(Ed.). (1993). Vietnam’s Dilemmas and Options: The challende of Economic Transition in the 1990s. Si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47. National Political Publishing House.(1998). Such is Vietnam: Re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noi.
48. Nguyen Duy Khien.(1998). Doing Business in Vietnam. Vietnam: Hanoi publishing House.
49. Nicholas Nugent.(1996). Vietnam: The Second Revolution. In Print.
50. Pham Cao Duong.(1985). Vietnamese Peasants under French Domination 1861-1945. USA: Center for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51. Richard A. Melanson and Kenneth W. Thompson.(1985). Foreign Policy and Domestic Consensus.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52. Robert A. Scalapino.(1992). The Last Leninists:The Uncertain Future of Asia’s Communist States.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Washiogton,D.C.
53. Robert Keohan and Joseph Nye.(1989).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Sesond edition.
54. Sar Desai, D.R.(1998). Vietnam: Past and Present. Boulder: Westview Press.
55. Scalapino, Robert A.(1992). The last Leninists: the uncertain future of Aspa''s Commuist.
56.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1992). Constitution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Hanoi: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
57.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1993). Land Law (Unofficial Translation). 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Session 3 - N.A. IX (16/06 - 14/07/1993) .
58.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1996). Law on Cooperatives. Hanoi: The National Politics Publishers .
59. Tan Teng Lang.(1985). Economic Debates In Vientnam: Issues and Problems In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1975-1984).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60. Tran Hoang Kim.(1996 ). Vietnam’s Economy: The Period 1945-1995 and It's Perspective By The Year2020. Vietnam: Statistical Publishing House.
61. Turley W.S.and Selden, M,(eds). (1993). Reinventing Vietnamese Socialism: Doi Moi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62. Turley, William S., and Mark Selden.(eds.). (1993). Reinventing Vietnamese Socialism: Doi Moi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63. Vo Dai Luoc.(1996). Vietnam’s Industrialization , Modernization and Resources. Vietnam: Hanoi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64. Vo Nhan Tri.(1992). Vietnam’s Economic Policy Since 1975.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65. Vu Tuan Anh.(1994). Development In Vietnam: Policy Reforms and Economic Growth.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66. W. Ross Ashby.(1952). Design for a Brain. New York.
67. Walt W. Rostow.(1960).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UK: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68. William J. Duiker.(1983). Vietnam: Nation in Revolution. Boulder, Colordo: Westview Press.
69. William J. Duiker.(1995). Vietnam: Revolution in Transition. Westview Press.
70. William S. Turley and Mark Selden.(Ed.). (1993). Reinventing Vietnamese Socialism: Doi Moi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xford: Westview Press.
英文期刊
1. B.Womack. (1987).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Revolutionary and Post-Revolutionary Politics in China and Vietnam”. World Politics. vol.39, no.4, pp. 479-507.
2. Begeret, P. “La politique foncière au Vietnam”. In: Congress Proceedings, 1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ystems-Oriented Research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21-25 November 1994. Montpellier, CIRAD, pp. 937-942 .
3. Dang Phong.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 In: Kerkvliet, B.J.T. and D.J. Porter(eds.). (1995). Vietnam''s Rural Transformation. Singapore. ISEAS, pp. 165-184 .
4. Dang Phong. (1995). “Viewing the decade 1976-86 in Vietnam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In: Researching the Vietnamese Economic Reforms: 1979-86. Australia-Vietnam researching Project, Monograph series, no.1, January, pp.60-65.
5. Dao The Tuan. “The Peasant Household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 In: Kerkvliet, B.J.T. and D.J. Porter.(eds.). (1995): Vietnam''s Rural Transformation. Singapore, ISEAS, pp.139-163 .
6. David Martin Jones.(January, 1998). “Democratization, Civil Society, and Illiberal Middle Class Culture in Pacific Asia”.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30, no.2, pp.147-169.
7. EIU.(1992). “Indochina, Vietnam, Laos and Cambodia: 1992 Country Report”,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 No.1, UK : London, pp.16-20.
8. Forde. “The Economy and the Countryside: The Relevance of Rural Development Policies”. In: Kerkvliet, B.J.T. and D.J. Porter. (eds.). (1995): Vietnam''s Rural Transformation. Singapore, ISEAS, pp.97-138.
9. Kerkvliet, B.J.T. “Rural Society and State Relations”. In: Kerkvliet, B.J.T. and D.J. Porter.(eds.). (1995): Vietnam''s Rural Transfor-mation. Singapore, ISEAS, pp.65-96.
10. L.Montesi. (1993). “Senior Officer, ESHA: Back to Office Report on Duty Travel to Vietnam.” April 1993, FAO, Rome, June, pp.18-28.
11. Neal Forster. (Winter,1996). “Vietnam and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Vietnam’s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No. 8, pp.45-50.
12. Nguyen Quang Thai.(Autumn 1997). “Industralisation and Modernisation Policy”. Vietnam’s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No.11, pp.30-35.
13. Nguyen Tri Khiem, “Policy Reform and the Micro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Leung”, S.(ed.). (1996): Vietnam Assessment: Creating a Sound Investment Climate. Singa-pore: ISEAS, pp.21-41.
14. Ronald J. Cima.(August, 1989). “Vietnam''s Economic Reform, Approaching the 1990s”. Asian Survey. vol. XXIX, no.8, pp.786-99.
15. Sidel, Mark.(January, 1998). “Vietnam in 1997: A Year of Challenges.” Asian Survey. Vol. 38/1, pp.80-90.
16. Sidel, Mark.(January/February, 1999). “Vietnam in 1998: Reform Confronts Regional Crisis.” Asian Survey. Vol. 39/1. pp. 89-98.
17. Stefan de Vylder. “State and Market in Vietnam: Some Issues for an Economy in Transition”, in Irene Nørlund, Carolyn L. Gates, and Vu Cao Dam(eds.), (1995). Vietnam in a Changing World. Curzon Press, pp120-125.
18. Thayer, C.A. Mono-Organizational Socialism and the State. In: Kerkvliet, B.J.T. and D.J. Porter(eds.). (1995): Vietnam''s Rural Transformation. Singapore, ISEAS, pp. 39-64.
19. Tran Thi Van Anh and Nguyen Manh Huan. “Changing Rur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Relations”. In: Kerkvliet, B.J.T. and D.J. Porter.(eds.). (1995): Vietnam''s Rural Transformation. Singapore, ISEAS, pp. 201-214 .
20. Vo-Tong Xuan. “Rice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the Environment”. In: Kerkvliet, B.J.T. and D.J. Porter.(eds.) (1995): Vietnam''s Rural Transformation. Singapore, ISEAS, pp.185-200.
21. Womack, Brantly.(January, 1997). “Vietnam in 1997: Reform Immobilism.” Asian Survey. Vol. 37/1. pp.79-87.
英文報紙
1.Bart Barnes.(1986, July, 11). “Le Duan, Vietnam Communist Party Leader, Dies”, Washington Post, B4.
2.John Rogers.(1995, Jan, 3). “Despite growth, long way to go”, The China Post.
3.Keith B. Richburg.(1986, Dec, 17). “Hanoi's 3 Top Leaders Retire in Major Shift Action Seen Clearing Path for Reform”, Washing-ton Post, A5.
4.Murray Hiebert.(1987, Dec, 31). “Vietnam Enacts Investment Law To Draw Capital, Aid Economy”, Washington Post, A14.
5.Murry Hiebert.(1988, Feb 13). "Vietnam Releases Political Prisoners". The Washington Post, A20.
6.Tom Heneghan.(1987, Feb, 16). “Hanoi in Crackdown on Party Corruptio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7.
7.“Vietnam entry ASEAN a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1995, July, 25). China News.
8.“Vietnam taking Russian lead in reform program”.(1988, Mar, 11).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6.
9.“Vietnam's president calls for tighter control”.(1995, Aug, 25). China New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