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釣魚臺列嶼衝突及其對我國國家安全之影響
作者:林政榮
作者(外文):Lin, Cheng-Jung
校院名稱: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系所名稱:政治研究所
指導教授:洪陸訓教授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釣魚臺列嶼國家安全國際衝突危機管理想定分析主權海權Diaoyu IslandsNational SecurityInternational ConflictsCrisis ManagementScenario AnalysisSovereigntySea Pow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5
1969年艾默利報告(K. O. Emery Report) 發現釣魚臺列嶼附近可能是世界藏油氣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之後相關國家從此圍繞該島嶼爭議,成為東亞地區衝突的引爆點。其中爭端國包括臺灣、中國大陸、日本都宣稱擁有釣魚臺列嶼主權。然而,美國因素卻是爭議最重要的關鍵,增加該區域的複雜化。2012年9月11日,日本把釣魚臺列嶼「國有化」後,將長期實質控管該島嶼之行政權做本質上的改變,引起爭端國的抗議與轉變。尤其是中國大陸立場的轉變,從以往消極被動轉向為積極主動爭取主權與海權,甚至表示為捍衛主權,表示強烈態度,並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以及一連串軍事演習,引起美國與周邊國家高度關注,也造成中日雙方發生軍機的對峙情勢,使得國際衝突危機逐漸升溫。因此,本文將以國際衝突與危機管理以及想定分析的視野,探討釣魚臺列嶼衝突及其對我國國家安全之影響,以作為我國政策之參考。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1.釣魚臺列嶼衝突過程顯現國際衝突的特徵。
2.危機管理對解釋釣魚臺列嶼衝突的適切性。
3.釣魚臺列嶼爭端,促使臺、美、中、日陷入四方複雜又緊密關係。
4.日本避免釣魚臺列嶼事件更加複雜。
5.中日運用無人飛機,成為監控釣魚臺列嶼選項之一。
6.運用南海緊張局勢,有利日本恢復控制釣魚臺列嶼。
7.美國因素是影響釣魚臺列嶼爭議的重要關鍵。
8.中國大陸改變以往對釣魚臺列嶼危機管理模式。
9.中國大陸透過戰略升級模式,與日本達成四點原則共識。
According to the 1969 K. O. Emery Report, the Diaoyu region is likely to contain one of the richest oil and natural gas reserves in the world. Since then the dispute over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erupted between relative countries, making the place a new flash point of conflict in East Asia. The countries claiming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include Taiwan, China and Japan, but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in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In September 11, 2012,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nationalized the Diaoyu Islands, causing an essential change in the nature of the dispute. China, in particular, changed from its previous passive steering to aggressive actions seeking the sovereignty and the sea power around the islands. They even stated with a tough attitude that they would defend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sputed islands at all costs, including war. Moreover, China announced the East China Sea 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an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military exercises that aroused concer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escalated the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is dissertation will focu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nflict and crisis management with a scenario analys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ur country's national security concerning Diaoyu Islands as a reference for our national policie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course of Diaoyu Islands disput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
2.Crisis management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3.Diaoyu Islands dispute prompted Taiwan, the US, China, and
Japan to fall into a complex four-side relationship.
4.Japan tried to avoid the Diaoyu Islands incident from
evolving into a more complicated issue.
5.The use of unmanned aircraft has become an option for China
and Japan to monitor Diaoyu Islands.
6.The South China Sea tension helps Japan to regain control
over Diaoyu Islands.
7.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key factor in solving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8.China changed its crisis management mode for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9.China and Japan reached consensus over the Diaoyu Island
dispute through an upgraded strategic approach.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丁松泉,2005。《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三軍大學研編室,1993。《美國國家軍事戰略》。臺北:三軍大學。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彙編,2015。《習近平談話治國理政》。
北京:外文。
中國石油,1971。《25年之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臺北:中國石油。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編組,1972。《釣魚臺列嶼問題資料彙編》。臺北: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編組,2011。《釣魚臺列嶼文提資料彙編》。臺北:
海峽學術。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編,1979。《國父全集》。臺北:中央文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危機管理與對策研究中心,2003。《國際危機管理概論》。
北京:時事。
中華民國102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纂委員會,2013。《中華民國102年四年期國防總
檢討》。臺北:國防部。
元達,2003。《我們的國防安全嗎》。臺北:時英。
王秀英,2012。《海洋權益論:中日東海爭議解決機制研究》。北京:中華民主法治。
王勇,2005。《現代軍事危機》。北京:國防大學。
王建偉、陳定定、劉丰,2014。《國際關係中的預測: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人
民。
王洛林、張季風,2013。《日本經濟與中日經貿關係研究報告2013》。北京:社會
科學。
王偉,2013。《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書之藍色戰略》。北京:世界圖書。
王榮霖,2013。《全球治理與臺灣的活絡模式》。臺北:致知學術。new window
王曉波,2011。《釣魚臺風雲》。臺北:海峽學術。
王擎天,2010。《風起雲湧一九四九》。臺北:典藏閣。
丘宏達,1992。《現代國際法》。臺北:三民。
丘宏達,1991。《釣魚臺列嶼主權爭執問題及其解決的研究》。臺北︰三民。new window
丘宏達,1978。《釣魚臺列嶼問題研究》。臺北:臺灣商務。new window
丘宏達,1971。《釣魚臺列嶼問題研究報告書》。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new window
丘宏達,1972。《釣魚臺列嶼問題重要參考資料彙編》。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
系。
丘宏達,1975。《關於中國領土的國際法問題論集》。臺北:臺灣商務。new window
丘宏達,1991。《釣魚臺列嶼主權爭執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的研究》。臺北:國立政new window
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田桓,1996。《戰後中日關係文獻集1945-197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任俊華、趙清文,1996。《孫子兵法正宗》。北京:華夏。
朱延智,2013。《圖解企業危機管理》。臺北:五南。
朱延智,2000。《臺灣安全》。臺北:幼獅。
朱浤源,1999。《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中正。
朱愛群,2002。《危機管理解讀災難迷咒》。臺北:五南。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1993。《釣魚臺列嶼附近海洋與資源之研究》。臺
北:行政院研考會。
何思慎、王冠雄,2012。《東海及南海爭端與和平展望》。臺北:遠景。
吳天穎,1994。《甲午戰前釣魚臺列嶼歸屬考--兼質日本奧原敏雄教授》。北京:
社會科學)。
呂亞力,1987。《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new window
宋兆文,2007。《決戰釣魚臺》。臺北:星光。
宋鎮照,2011。《當代中國的東亞外交策略與關係》。臺北:五南。
李正修,2011。《馬政府的外交成績有目共睹》。臺北:國策研究。
李正修,2015。《和平外交取代烽火外交》。臺北:國政評論。
李峰,2012。《海魂從甲午戰爭到釣魚臺的海權爭奪戰》。臺北:大旗。
李理,2013。《日本館藏釣魚島1885-1895年文獻考纂》。臺北:海峽。
李慎明、張宇燕,2014。《2014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
李薇主編,2014。《日本研究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
汪戎、萬廣華,2012。《印度洋地區研究》。北京:社會科學。
汪明生、李淑聰,2014。《倫理與衝突》。臺北:五南。
沈玄池,2006。《國際關係》。臺北:高立。
周子峰,2009。《圖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香港:中華書局。
周至懷,2013。《臺灣研究優秀成果獎獲獎論文彙編》。北京:九州。
易君博,1987。《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new window
林正義,1995。〈中共封鎖臺灣海峽及其影響〉,楊志恆等著,《臺灣的國防安全》。
臺北:業強。
林正義研究主持;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1996。《南海情勢與我國應有的
外交國防戰略》。臺北:行政院研考會。
林田富,1999。《釣魚臺列嶼主權歸屬之研究》。臺北:五南。
林田富,2002。《再論釣魚臺列嶼主權爭議》。臺北:五南。
林金莖,1984。《戰後中日關係之實證研究》。臺北:中日關係研究會。
林碧炤,1997。《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
迟全華,2014。《釣魚臺之爭》。北京:世界知識。
邵玉銘,2013。《保釣風雲錄:1970年代保衛釣魚臺運動知識分子之激情、分裂、
抉擇》。臺北:聯經。
金一年,2010。《國際戰略形勢分析2008-2009》。北京:時事。
金熙德,2007。《21世紀的中日關係》。重慶:重慶。
金應忠、倪世雄,1992。《國際關係理論比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門洪華,2006。《建構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臺北:
遠景。
俞寬賜,2000。《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兼論東海釣魚臺列嶼之主權問
題》。臺北:國立編譯館。
俞寬賜,2001。《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臺北:國立編譯館。
姚曉宏,2013。《中國夢:未來國家戰略與中國崛起》。北京:當代中國。
施正鋒,2013。《臺灣外交戰略》。新北市:社團法人李登輝民主協會。
洪陸訓,2002。《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臺北:五南。
胡春惠、宋承有,2003。《東北亞發展的回顧與展望》。臺北:正中。
倪世雄,2010。《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
徐焰,2009。《六十年國事紀要》。長沙:湖南人民。
海外,1971。《釣魚臺列嶼問題》。臺北:海外。
祖國月刊,1972。《釣魚臺問題資料選輯》。香港:友聯。
翁明賢,2002。《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臺北:創世文化。
翁明賢,2012。《止戈為善,釣魚臺爭議的和平解決》。新北市:淡大戰略所。
翁明賢,2013。《國際關係新論》。臺北:五南。
訓練總監部,1934。《想定作為擊戰術統裁法講義錄》。桃園:軍用。
郝望,2005。《臺海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及預測》。臺北:威秀資訊。
馬英九,1986。《從新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臺灣:正中。new window
馬英九,1991。《釣魚臺列嶼主權爭議:回顧與展望》。臺北:中華民國反共愛國
聯盟。
高冬明,2014。《作戰管理基本理論研究》。北京:社會科學。
高朗,1993。《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1950-1972》。臺北:五南。
高群服,2008。《臺灣秘密檔案解密》。臺北:德威國際文化。
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編,1970。《1970年日本外交藍皮書》。臺北:國防部情報
參謀次長室。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11。《中華民國100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
防部。
國防部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纂委員會,2013。《中華民國102年四年期國防總檢
討》。臺北:國防部。
國家安全會議編,2006。《國家安全報告》。臺北:國安會。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編纂,2005。《釣魚臺主權爭議與護漁問題》。臺北:財團法
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2007。《中國海洋發展報告》。北京:海洋。
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2011。《2010年中國國家安全概覽》。北
京:時事。
國防部,2004。《國軍軍語辭典》。臺北:國防部。
婁偉,2012。《想定分析理論與方法》。北京:社會科學。
張啟雄,2001。《東北亞區域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東北亞區域研究。
張紹興,2004。《研究方法》。臺北:蒼海書籍。
張植榮,2010。《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當代中國的挑戰及其歷史由來》。北京:
北京大學。
張植榮;王俊峰,2011。《東海油爭:釣魚臺爭端的歷史、法理與未來》。黑龍江:
人民。
張鈞凱,2010。《馬英九與保釣運動:兼論馬政府時期的釣魚臺問題》。臺北:文
英堂。
張嘯天,2010。《國家利益拓展與軍事戰略》。北京:時事。
曹曉光,2014。《解密日本戰爭實力》。北京:清華。
許文惠、張成福,1997。《危機狀態下的政府管理》。北京:中國人民。
許曼舒,2008。《國際危機預警》。北京:時事。
郭偉華,2013。《冷戰後國際熱點戰略分析》。北京:新華。
郭博堯,2002。《為了能源定要爭取釣魚臺主權》。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
陳一新,2015。《美國2015安全戰略,繞不開中國》。臺北,國家政策研究。
陳一新,2012。〈東海爭議與邁向和平之展望〉,何思慎、王冠雄編。《東海及南海
爭端與和平展望》。臺北:遠景。
陳志奇,1980。《美國對華政策三十年》。臺北:中華日報社。
傅崐成、水秉和,2007。《中國與東北亞海疆糾紛》。臺北:問津堂。
喬良、王湘穗,1999。《超限戰》。北京:解放軍文藝。
曾復生,2010。《華美因應中國大陸反介入戰略的思維》。臺北,國家政策研究。
程家瑞,1997。《釣魚臺列嶼之法律地位》。臺北:東吳大學法學院。
程廣中,1999。《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
雲天,1971。《釣魚臺風雲》。臺北:雲天。
黃平、倪峰,2013。《美國問題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
黃平、鄭秉文,2015。《美國研究報告201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黃兆強,2004。《釣魚臺列嶼之歷史發展與法律地位》。臺北:東吳大學。
黃風志,2012。《東北亞地區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
黃嘉樹,2007。《兩岸外交戰-美國因素制約下的國際涉臺問題研究》。北京:中國
國際戰略研究。
黃銘俊,2012。《規復釣魚臺:從漢疆突擊隊出發》。臺北:經典。
楊永明,2010。《國際關係》。臺北:前程文化。
楊仲揆,1972。《中國、琉球、釣魚臺》。香港:友聯。
楊仲揆,1980。《琉球古今論談》。臺北:臺灣商務。
楊麟書,2010。《釣魚臺戰雲密佈:非打不可》。臺北:元神。
楚樹龍,2007。《中國的國家利益、國家力量和國家戰略》。北京:新世界。
葉明德,2006。《政治學》。臺北:五南。
裘兆琳主編,1993。《美國外交與危機處理》。臺北:中研院歐美所。
詹中原,2004。《危機管理:理論架構》。臺北:聯經。
詹滿容主持、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1996。《亞太集體安全體系之建構與
我國扮演之角色》。臺北:行政院研考會發行。
廖坤榮,2003。《中共外交策略之運用︰南海與釣魚臺主權爭議個案專案》。臺北: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廖顯謨、洪銘德、張凱銘,2014。《國際關係與亞太現勢》。高雄:麗文文化。
監察院編著,2010。《我國對外邦誼資源運用之區域分配與成效檢討專案調查研究
報告》。臺北:監察院。
臺灣釣魚臺光復會,2013。《東亞新視野-從釣魚臺列嶼展開的討論、對話、解讀》。
臺北:臺灣釣魚臺光復會。
蒲寧、陳曉東,2007。《國際衝突研究》。北京:時事。
趙子聿、賢峰禮,2006。《國家安全危機決策》。北京:時事。
劉永寧,2013。《搶登釣魚臺-歷史見證》。臺北:博客思。
劉性仁,2004。《兩岸關係:主權爭議何去何從》。臺北:時英。
劉容生、王智明、陳光興,2012。《東亞脈絡下的釣魚臺:繼承、轉換、再前進》。
新竹:清大。
劉復國,2011。《領土爭端與民族認同危機的研究》。臺北:政大國關中心。
劉慶祥主編,2010。《兩岸和平發展與互信機制之研析》。臺北:秀威。
劉樹斌、王永明,2003。《戰役想定作業方法探要》。北京:國防大學。
歐錫富,2013。《解放軍戰略新面向》。臺北:漢殷國際。
蔡東杰、蔡明彥,2014。《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臺中: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
所。
衛海強、古鐵龍,1987。《決戰臺海》。臺北:雄風。
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
鄭海麟,2007。《中日釣魚臺之爭與東海劃界問題》。臺北:海峽學術。
鄭海麟,2003。《從歷史與國際法看釣魚臺主權歸屬》。臺北:海峽學術。
鄭海麟,2014。《釣魚臺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補充版》。北京:中華。
黎蝸藤,2014。《釣魚臺是誰的:釣魚臺的歷史與法理》。臺北:五南。
蕭元愷,2010。《當代中國研究叢書》。香港:三聯。
蕭元愷,2010。《臺灣問題:政治解決策論》。香港:三聯。
錢復,2005。《錢復回憶錄》。臺北:天下文化。
閻學通,1997。《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
閻學通、孫學峰,2001。《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
聯合勤務總司令部,1971。《釣魚臺列嶼》。臺北:聯合勤務總司令部。
薛化元,2010。《戰後臺灣歷史略覽》。臺北:五南。
鞠德源,2001。《日本國竊土源流-釣魚臺列嶼主權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
鞠德源,2006。《釣魚島正名:釣魚臺列嶼的歷史主權及國際法淵源》。北京:昆
侖。
魏汝霖,1996。《孫子兵法大法》。臺北:黎明。
二、期刊論文
Le Hong Hiep,2015。〈建交後越南對中國的避險戰略〉,《全球政治評論》,第49
期,頁149-180。
王偉男,2013。〈試論兩岸在釣魚臺問題上的合作〉,《臺灣研究》,第1期,頁
1-17。
丘宏達,1971。〈日本對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的論證分析〉,《政大法學評論》,第new window
5期,頁1-16。
丘宏達,1972。〈釣魚臺列嶼問題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6期,頁1-25。new window
李秀石,2013。〈日本海洋戰略的內涵與推進體制—兼論中日釣魚島紛爭激化的深層原
因〉,《日本學刊》,第3期,頁54-68。
李雷,2014。〈自衛隊要主動〉,《世界軍事》,第17期,頁23-24。
林正義,1992。〈從危機處理分析布希總統的波斯灣戰爭決策〉,《歐美研究》,第new window
22卷第3期,頁23-65。
林正義、陳鴻鈞。2014,〈兩個中國在東海油氣田探勘與美日的角色〉,《遠景基金new window
會》,第15卷第4期,頁1-62。
林碧炤,1996。〈國際衝突的研究途徑與處理方法〉,《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3new window
期,頁1-28。
張中勇,1992。〈危機與危機處理之研究-一個研究概念與理論的分析〉,《警學叢new window
刊》,第13卷第2期,頁137-153。
張啟雄,1993。〈釣魚臺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歸屬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
史研究所集刊》,第22期,頁107-135。。
張淑雅,2001。〈臺海危機與美國對反攻大陸政策的轉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new window
究所集刊》,第36期,頁231-297
張凱銘,2011。〈論歐巴馬政府的東亞戰略選擇〉,《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7卷new window
第3期,頁 175-194。
陳凱,2014。〈日美軍事同盟發展新動向〉,《當代海軍》,第12期,頁49-51。
黃奎博,2013。〈東海和平倡議對我國外交的意義〉,《全球政治評論》,第42期,new window
頁11-14。
楊永明,1998。《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第9期,頁275-304。new window
莫大華,1996。〈國際衝突與危機研究的趨勢與啟示〉,《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new window
2期,頁141-142。
莫大華,1997。〈國際衝突與危機研究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5期,new window
頁13-32。
莫大華,1997。〈從美國海外軍事干預準則預判美國在臺海軍事衝突1997-
2015〉,《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6期,頁15-27。
莫大華,2013。〈中、日、韓新政府三邊外交關係的〉,《戰略與評估》,第4卷第1
期,頁14-25。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虛實,2015。《大陸情勢雙周報》,第1685期,頁10-12。
劉曉博,2012。〈釣魚島、東海對日反制措施詳解〉,《艦船知識》,第398期,頁
14-18。
劉江永,2011。〈美國軍事介入釣魚島將面兩難困境〉,《國際問題研究》,第3期,
頁12-13。
郭永虎,2005。〈關於中日釣魚臺爭端中美國因素的考量〉,《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第4期,頁111-117;
廖顯謨、張凱銘,2013。〈歐巴馬政府的亞太政策:門戶開放的超區域霸權展略〉,new window
《全球政治評論》,第42期,頁63-90。
劉昊洲,1999。〈論危機處理〉,《人力發展月刊》,第64期,頁53-54。
蔣立峰,2009。〈未來十年的中日關係與中國對日政策〉,《日本學刊》,第5期,
頁5-32。
龍村倪,2004。〈釣魚臺的歷史與戰略的重要性〉,《海軍學術月刊》,第38卷第7
期,頁4-16。
謝奕旭,2004。〈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臺灣的角色〉,《復興崗學報》,第80期,頁new window
249-272。
謝奕旭,2014。〈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對區域權力結構之衝擊與影響〉,《戰略與評
估》,第5卷第3期,頁1-24。
隨紅俠,2015。〈習近平國家治理〉,《世界與中國研究所》,第347期,頁1-8。
魏凱、史宏偉、宋方超,2014。〈無人機任務能力需求分析〉,《飛航導彈》,第2
期,頁1-25。

三、檔案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43.12.3。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51.9.3。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51.9.4。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51.9.8。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67.6.3。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67.9.6。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67.9.9。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69.11.21。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69.11.22。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70.8.11。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70.8.14。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70.8.16。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70.9.2。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70.9.8。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70.9.14。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71.4.7。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71.4.10。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藏,《蔣公日記》,1971.6.17。


四、專書論文
林金莖,1997。〈國際法問題釣魚臺列嶼之國際法〉,程家瑞編,《釣魚臺列嶼
之法律地位》。臺北:東吳大學法學院。
吳天穎,1997。〈十九世紀後期日本侵略中國釣魚臺列嶼始末〉,程家瑞編,《釣魚
臺列嶼之法律地位》。臺北:東吳大學。
陳汝勤、莊文星,1997。〈由海洋地質觀看釣魚臺列嶼〉,程家瑞編,《釣魚臺列
嶼之法律地位》。臺北:東吳大學。
邵漢儀,2004。〈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日本對釣魚臺主權爭議之評論〉,
黃兆強編,《釣魚臺列嶼之歷史發展與法律地位》。臺北:東吳大學。
楊仲揆,1997。〈歷史上的釣魚臺列嶼〉,程家瑞編,《釣魚臺列嶼之法律地位》。
臺北:東吳大學法學院。
張競,2013。〈兩岸東海南海合作之政治枷鎖〉,吳恆宇、李亞明、張競編,《2013
中共解放軍研究學術論文集》。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論文集。
潘家宇,1999。〈特殊國與國關係後-中國大陸可能行動研析〉,《跨世紀國家安全
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三軍大學。

五、研討會論文
林正義、陳鴻鈞,2013。〈中美東海石油探勘與釣魚臺主權的爭議〉,《多元視野下new window
的釣魚臺問題新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研院。
蔡增家,2012。〈解構近期日本的島嶼爭議問題:臺灣、日本、中國大陸視角的比
較〉,《2010-2012亞太和平觀察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
楊雯婷,2014。〈中日兩國在東海的軍力競爭對臺灣的影響〉,《2014中國政治學
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國政治學會。


六、翻譯書籍
B.M.巴倫金著(俄),強正德、趙德平譯,2002。《軍事衝突學》。北京:軍事。
Earl Babbie著,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實應。
Joshua S. Goldstein, Jon C. Pevehouse著,歐信宏、胡祖慶譯,2007。《國
際關係》。臺北:雙葉。
Samuel P. Huntigton著, 黃美裕譯,1997。《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臺北:聯經。
Stephen P. Robbins著,李茂興、李慕華、林宗鴻譯, 1994。《組織行為》。臺
北:揚智。
井上清著,賈俊琪、于偉譯,2013。《釣魚臺:歷史與主權》。北京:新星。
村田忠禧著;韋平和等譯,2013。《日中領土爭端的起源:從歷史檔案看釣魚臺問
題》。北京:社會科學。
池田維著,楊明珠、黃菁菁譯,2011。《臺灣出使記》。臺北:允晨文化。
宮本雄二著、林錚顗譯,2012。《日本該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新北市:八旗。
纐纈厚著、申荷麗譯,2014。《領土問題和歷史認識》。臺北:秋水堂。

七、報章雜誌
王銘義,2014.5.26。〈30公尺中日軍機擦身而過〉,《中國時報》,A6。
李信漢,2015.4.28。〈美日防衛合作範圍擴至全球〉,《自由時報》,A12。
林翠儀,2015.4.27。〈日擬在宮古島駐軍,防止中侵犯離島〉,《自由時報》,
A11。
連雋偉,2013.4.24。〈中日釣魚臺列嶼衝突一觸即發〉,《中國時報》,A3。
編譯組,2015.4.15。〈中國部署俄製新飛彈射程覆蓋臺、釣島〉,《自由日報》,
A7。
編譯組,2015.4.12。〈卡特將在亞太部署最新軍備〉,《青年日報》,A5。
魏國金,2015.4.28。〈因應中威脅美將設轟炸機司令部〉,《自由時報》,A12。
蘇永耀,2014.6.15。〈希拉蕊直白、戳破馬謊言〉,《自由時報》,A3。
顧佳欣,2015.4.17。〈美軍憂中國畫南海防空識別區〉,《自由時報》,A7。

八、網路資料
BBC中文網,2012.9.15。〈北京等大城市反日示威抗議升級〉,《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09/120915_china_japan_antidem o.shtml(檢視時間:2015.01.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2.9.25。〈釣魚臺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中華
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12/Document/1225272/1225272.htm(檢視時間:2014.4.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97.11.1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漁業協定〉,《中
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tytj_611312/tyfg_611314/t556672.shtml(檢視時間:2014.11.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98.11.26。〈中日聯合宣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
部》。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8198/121842/121929/7200423.html(檢視時間:2014.11.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3.11.23。〈中華人民共和國東海防空識別區航空器識
別規則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www.mod.gov.cn/auth/2013-11/23/content_4479334.htm(檢視時
間:2015.1.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2013.11.23。〈東海防空識別區〉,《新華社》。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3-11/23/c_118262792.htm(檢視時
間:2014.11.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海洋局,2013.7.9。〈國務院工作規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
家海洋局》。
http://www.soa.gov.cn/zwgk/fwjgwywj/gwyfgwj/201307/t20130709_26463.html(檢視時間:2015.3.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3.11.15。〈中國大陸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問題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檢
視時間:2015.2.20)。
中評社,2014.4.8。〈常萬全當美菲長面批日菲:解放軍已做好準備〉,《中國評論新
聞網》。
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4&kindid=0&docid=103118062(檢視時間:2014.11.12)。
中評社,2008.5.7。〈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中國評論
新聞網》。
http://hkmag.crntt.com/doc/1006/3/8/8/10063884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638842(檢視時間:2014.11.10)。
〈日本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日本資料庫》。 http://www.nippon.com/hk/features/h00044/(檢視時間:2015.01.20)。
今日報導,2015.2.25。〈日媒:中國借抗戰大閱兵對日施壓〉,《今日報導》。
http://www.herald-today.com/content.php?sn=10157(檢視時間:2015
3.1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中國人大
網》。
http://www.npc.gov.cn/huiyi/cwh/1112/200912/26/content_1533219.htm(檢視時間:2014.11.1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05.3.14。〈反分裂國家法〉,《中共中央臺灣辦公室》。
http://www.gwytb.gov.cn/gjstfg/xfl/201101/t20110123_1724057.htm
(檢視時間︰2015.3.20)。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5.2.2。〈全民國防教育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F0080014(檢視時間:2015.3.2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92.2.25。〈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中國人大
網》。
http://www.npc.gov.cn/wxzl/wxzl/2000-12/05/content_4562.htm(檢視
時間:2014.11.10)。
安倍晋三,2013.7.12。〈內閣總理大臣迎接海之日之際致詞〉,《日本國首相官
邸》。
http://www.kantei.go.jp/cn/96_abe/statement/201307/12uminohi.htm(檢視時間:2015.01.20)。
沈如峰,2012.9.25。〈保釣任務達成 臺灣漁船返航〉,《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Topic/Popular/3236-1/201209250019.aspx(檢
視時間:2014.11.30)。
沈雅梅,2013.11.26。〈日本因應美國戰略東移的舉措及其影響〉,《中國國際問
題研究院》。http://www.ciis.org.cn/chinese/201311/26/content_6489909.htm(檢
視時間:2015.01.20)。
〈活路外交政策理念〉,《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077(檢視時間:
2015.1.20)。
孫冉,2013.12.17。〈日本政府通過首個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關注中國〉,《華夏經緯
網》。
http://big5.huaxia.com/thjq/jsxw/zb/2013/12/3666568.html(檢視時
間:2014.3.10)。
陳筑君,2013.6.11。〈美日奪島軍演上場〉,《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3061100155.htm
l(檢視時間:2015.3.15)。
新華國際,2013.6.5。〈日美奪島聯合軍演舉行〉,《新華網》。
http://big5.news.cn/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4-
11/21/c_127235485.htm(檢視時間:2015.3.15)。
習近平,2013.9.7。〈習近平呼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全文〉,《環球網》。http://www.xinhuanet.com%2Fworld%2F2013-09%2F07%2Fc_117272280.htm&ei=ergHVcqtGojj8AXoxYJo&usg=AFQjCNHg1y6FfShr-dp-D-fMgFp3Ir5kmw&bvm=bv.88198703,d.dGc(檢視時間:2015.01.20)。
曹郁芬,2013.11.25。〈防空識別區爭議:美嚴詞警告中國,國務卿凱瑞批片面改變現狀、國防部長哈格爾稱將增加誤判風險〉,《自由日報》。http://taiwanus.net/news/news/2013/201311241740121533.htm(檢視時間:2014.11.20)。
楊明珠,2014.4.25。〈美日聲明 TPP及釣島是焦點〉,《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4250114-1.aspx(檢視時
間:2014.11.20)。
條約法律司,2012.4.3。〈釣魚臺列嶼是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2/c3d95e1d-4ca8-4db1-9a11-20b3e69b3d6a?TopicsUnitLinkId=6e83b95d-6426-4bbc-8c19-074d9c540328(檢視時間:2014.4.20)。
條約法律司,2014.2.5。〈中華民國對釣魚臺列嶼主權的立場與主張〉,《中華民國
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AA60A1A7FEC4086B&sms=60ECE8A8F0DB165D&s=B803FFD6FD6148DD(檢視時間:2014.10.20)。
條約法律司,2012.8.22。〈外交部歷年來就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之聲明一覽表〉,
《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AA60A1A7FEC4086B&sms=60ECE8A8F0DB165D&s=F2F A00BAE6D1EBD5,檢視時間:2014.10.20。
條約法律司,2012.8.5。〈東海和平倡議〉,《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mofa.gov.tw/theme.aspx?s=CF5DF99964D9DB8E&sms=30258915F57EB2DC,檢視時間:2015.1.20。
童倩,2013.10.5。〈日美外長防長東京發表聯合文件〉,《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3/10/131003_japan_usa(檢視時間:2015.2.1)。
黃菁菁、鄭閔聲,2012.9.13。〈李登輝:釣魚臺一直是日本領土〉,《中時電子報》。
https://tw.news.yahoo.com/%E6%9D%8E%E7%99%BB%E8%BC%9D-%E9%87%A3%E9%AD%9A%E5%8F%B0-%E7%9B%B4%E6%98%AF%E6%97%A5%E6%9C%AC%E9%A0%98%E5%9C%9F-213000707.html(檢視時間:2014.10.20)。
傅泰林,2012.10.1。〈中國大陸公布釣魚臺領海基線反制日方購島行動〉,《遠景
基金會》。
http://www.pf.org.tw/Pages/ResearchManage/ResearchDetail.aspx?id=1721(檢視時間:2014.11.12)。
聯合報,2015.1.24。〈南麂島興建直升機場〉,《聯合報》。http://udn.com/news/story/4/664454(檢視時間:2015.3.20)。
聯合報民調中心,2015.1.20。〈逾半中國人認為與日本難免一戰〉,《聯合報》。http://udn.com/(檢視時間:2015.1.20)。
裴軍,2006.1.10。〈日美開始奪島聯合軍事演習〉,《人民網》。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077/52985/4013479.html(檢視時間:2015.3.15)。
監察院,2012.1.31。〈釣魚臺調查報告〉,《監察院》。 http://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8%AA%BF%E6%9F%A5%E5%A0%B1%E5%91%8A/101/101000082%E9%87%A3%E9%AD%9A%E5%8F%B0%E4%B8%BB%E6%AC%8A%E7%88%AD%E8%AD%B0%E6%A1%88%E8%AA%BF%E6%9F%A5%E5%A0%B1%E5%91%8A(%E5%B0%8D%E5%A4%96%E5%85%AC%E5%B8%83%E7%89%88_%E6%8F%90%E6%9C%83%E5%BE%8C%E4%BF%AE%E8%A8%82).pdf(檢視時間:2014.11.20)。
盧永山,2005.3.8。〈2008年日本就不再金援中國〉,《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7718(檢視時間:2015.
1.10)。
總統府,2012.8.5。〈總統出席「中日和約60周年紀念活動」〉,《總統府新聞稿》。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7837&rmid=514&word1=%E6%9D%B1%E6%B5%B7%E5%92%8C%E5%B9%B3%E5%80%A1%E8%AD%B0,(檢視時間:2015.1.20)。
總統府,2012.9.7。〈東海和平倡議-主權在我,共同開發〉,《總統府新聞稿》。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103&itemid=28089,(檢視時間:2015.01.20)。
顧此,2015.3。美六大基地群封鎖中國,《環球軍事》。
http://www.globalview.cn/html/military/info_1905.html(檢視時間:2015.3.20)。
澎湃國際,2014.11.7。〈中日之間釣魚臺有爭議〉,《人民網》。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76475(檢視時間:2014. 11.12)。
露口洋介,2012.10.15。〈日圓人民幣直接交易與今後的展望〉,《走進日本》。
http://www.nippon.com/hk/currents/d00047/(檢視時間:2015.01.20)。

貳、英文部分

一、書籍

Allison, Graham T., 1971.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A., Norman D., 1990.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Actions: in the
Design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Doubleday.
Andrew, Scobell and Larry M.Wortzel, 2002.China’s Growing
Military Power: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Ballistic Missiles,
and Conventional Capabilities, Carlisle Barracks, PA.: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Brecher, Michael, 1978. Studies in Crisis Behavior: A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Crisis Behavior, New
York: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Breuilly, John, 1993. Nationalism and the State,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Brown, Michael E., Owen R. Cote, Jr., Sean M. Lynn-jones, and
Steven E. Miller, (eds), 2000. The Rise of China, Cambridge,
MA.: M.I.T. University Press.
Clough, Ralph N., 1978. Island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imbala, Stephen J., 2001. Through A Glass Darkly: Looking at
Conflict Prevention, Management, and Termination, Westport,
CT: Praeger.
Clausewitz, Carl Von., 1989. On War, edited and translateded by
Michael Howard and Peter Pare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oyle, Michael W., 2008. Striking First: Preemption and
Prevention in International Conflic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eutsch, K.W., 1986.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Dulles, Foster Rhea, 1972. American Policy Toward Communist
China,1949-1969, New York: Crowell Company.
Dale, Catherine, 2014. The 2014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QDR) and Defense Strategy: Issues for Congress, CRS Report
R43403.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Congressional Information
and Publishing.
Department Defense Review Report 2010,USA, 2010.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Department Defense Review Report 2014,USA, 2014.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Frei, Daniel, 1978. International Crises and Crisis Management,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Fink, Steven, 1986.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Inevitable,
New York: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es.
Holsti, K. J., 1991. Peace and War: Armed Conflicts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1648-198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lsti, K. J., 1995. International Politic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Hermann, Charles F., 1969. Crises in Foreign Policy: A
Simulation Analysis, Indianapolis: Bobbs Merrill.
Hermann, Charles F., 1972.International Crisis: Insights
Research,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Heijden, Kees Van der, 2005. Scenarios: The Art of Strategic
Conversation , West Sussex: John Willey & Sons, Ltd.
Hughes, Hristopher W., 2004. Japans Security Agenda: Military,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Kahn, Herman, 1965. On Escalation: Metaphors and Scenarios, New
York: Praeger.
Kahn, H.and A. J. Wiener, 1967. The Year 2000: A Framework for
Speculation on the New Thirty-Three Years, 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Kahn, Herman, 1971. Thinking about the Unthinkable, New York:
Avon.
Kamphausen, Roy, Andrew Scobell, 2007. Right-Sizing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arlisle, PA: Army War College.
Kaplan, Robert D., 2010. Monsoon: The Indian Ocean and the
Fu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Random House.
Kliman, Daniel M. and Daniel Twining1, 2014. Japan’s Democracy
Diplomacy,Washington, D.C.: 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Goldstein, Joshua S., 2004.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University.
Greenfield, Jeanette, 1992. China’s Practice in the Law of the
Sea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erbinger, Otto, 1997. The Crisis Manager: Facing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Mahawah, NJ: Lawrence Erilbaum Associates,
Inc.
Lawrence, Susan V., 2012. U.S.-China Relations: Policy Issues ,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Manyin, Mark E., 2013. Senkaku (Diaoyu/Diaoyutai) Islands
Dispute: U.S. Treaty Obligations, CRS Report R42761.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Congressional Information and
Publishing.
Miall, Hugh, Oliver Ramsbotham, & Tom Woodhouse, 1999.
Contemporary Conflict Resolu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Niksch, Larry A., 1996. Senkaku (Diaoyu) Islands Dispute: The
U.S. Legal Relationship and Obligations, CRS Report 96-798,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Congressional Information and
Publishing.
Nye, Joseph S., Jr., 1997.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History, New York:
Longman.
Nye, Joseph S., Jr., 1990.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Nye, Joseph S., Jr., 2004.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Nye, Joseph S., Jr., 2008. The Power to Lea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2014.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2015.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ese, Shawn, 2013. Defining Homeland Security: Analysis and
Congressional Considerations, CRS Report R42462. Washington,
DC: Office ofCongressional Information and Publishing.
Ronald O'Rourke, 2014. Maritime Territorial and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 Disputes Involving China: Issues for
Congress, CRS Report R42784.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Congressional Information and Publishing.
Ryan, Clark, 2010. Chinese Energy Security: The Myth of the
PLAN’s Frontline Status. Carlisle, PA: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Richardson, James L., 1994. Crisis Diplomacy: The Great Powers
Since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agner, R., 1967.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Belmont, CA: Brooks.
Schwartz, Peter, 1996. The Art of the Long View: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in an Uncertain World. New York:
Doubleday/Currency.
Snyder, Glenn H., and Paul Diesing, 1977. Conflict Among
Nations: Bargaining, Decision Making, and System Structure
in International Cris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ruman, Harry S., 1965. Years of Trial and Hope. New York:
Single Book.
Thomas, K., 1976. “Conflic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in M.
D.Dunnette(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Till, Geoff, 2009. Seapower: A Guid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London:Routledge.The White House, 2015. 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Washington. D.C.:The White House.
Tellis, Ashley J., and Travis Tanner, 2013. Strategic Asia 2012-
13: China's Military Challeng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Vasques, John A., 1993. The War Puzzl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Valencia, Mark J., 1988. Offshore North-East Asia: Oil, Ga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Economist Interlligence Unit.
Waltz, Kenneth N., 1959. Man The State and Wa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 Phi, 1976. Crisis Management: Confrontation and
Diplomacy in the Nuclear Age. New York: Wiley.
Winham, Gilbert R., 1988. New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Crisis
Management.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Inc.
Wortzel, Larry M., 1999.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th
Century.Carlisle, PA: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William, Zartman& Guy Olivier Faure, 2005. Escalation and
Negoti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論文
Drifte, Reinhard , 2013.“The Sekaku/Diaoyu Island The
Territorial Dispute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Between The
Materialization on The China Threat and Japan Reversing the
Outcome of World WarII,”UNISCI Discussion Papers. 32:9-62.
Emery, K.O. et al., 1969.“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Some Wa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Yellow Sea,”CCOP
Technical Bulletin, 2:41.
Erickson, Andrew S., 2014.“Rising Tide, Dispersing Wav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hinese Seapower
Development,”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37(3):372-402.
Jian, Sanqiang, 1997.“Multinational Oil Companies and the
Spratly Dispute,”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6(16):591-606.
Kang,David, 2003.“Getting Asia Wrong: The Need for New
Analytical Framework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7(4): 57-60.
K. T. Chao, 1982. “East China Sea: Boundary Problems Relating
to The Tiao-yu-tai Islands, ”Chinese Taiwan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Affairs, 45-97.
McGrath, Ben, 2013.“Countering the Pentagon’s Pivot to Asia:
China and Russia Hold War Games in Sea of Japan,”Global
Research.
Mochizuki, Mike, 2007.“Japan’s Shifting Strategy towards the
Rise of China,”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30:4-5.
Miles, Donna, 2012. “Locklear: PACOM’s Priorities Reflect New
Strategic Guidance,”American Forces Press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Defence.
Office of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2012.“Panetta on
New U.S. Defense Strategy Asia Pacific Policy,” Public
Affairs,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Smith, Paul J., 2013. “The Sekaku/Diaotu Island Controversy,”
Naval War CollegeReview, 66(2):32-33.

三、網路資料
An Interview with James Manicom, 2011.“Disputed Claims in the
East China Sea.”Asia Policy.
http://nbr.org/research/activity.aspx?id=159.(Accessed
2015.1.20).
Clinton, Hillary R., 2011.“Foreign Policy Magazine: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m/2011/10/175215.htm
(Accessed 2015.01.30).
Dexin Tian, 2013. “Border Institutions - What Is Lacking in the
Diaoyu/enkaku Islands Disput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Omaha.
http://digitalcommons.unomaha.edu/cgi/viewcontent.cgi?
rticle=1083&context=commfacpub(Accessed 2015.1.20).
Editorial Not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1. Asia and the Pacific,
Vol. 6 (1), Japan, pp. 13-3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Digital
,http://digital.library.wisc.edu/1711.dl/FRUS.FRUS1951v06p
(Accessed 2014.11.20).
Fravel, M. Taylor and Christopher P.Twomey, 2015.“Projecting
Strategy: The Myth of Chinese Counter Intervention.”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http://twq.elliott.gwu.edu/site/twq.elliott.gwu.edu/files/down
loads/Fravel_Twomey.pdf(Accessed 2015.2.9).
James Holmes, 2012.“Rock Fight.”Foreign Policy.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2/09/28/rock_fight
(Accessed 2015.1.20)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4.5.5. “Maritime Disputes in East
Asia.” http://www.state.gov/p/eap/rls/rm/2014/02/221293.htm
(Accessed 2014.11.20)。

參、日文資料

一、書籍

井上清,1973。《關於釣魚臺等島嶼的歷史和歸屬問題》,北京:三聯。
綠間榮,1984。《尖閣列島》,沖縄県:ひるぎ社ひるぎ社。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2014。《中国安全保障レポート2013》,東京:日本防
衛省防衛研究中心。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2015。《中国安全保障レポート2014》,東京:日本防
衛省防衛研究中心。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2015。《東アジア戦略概観 2015》,東京:日本防衛省防
衛研究中心。
岡田充,2012。《尖閣諸島問題:領土ナショナリズムの魔力》,東京,蒼蒼社。
浦野起央、劉甦朝、植榮邊吉,2001。《釣魚臺群島(尖閣諸島)研究資料彙編》,香
港:勵志。

二、期刊論文
入江啟四郎,1972。〈日清講和と尖閣列島の地位〉,《沖繩季刊-尖閣列島特集》,
第63號。
大畑篤四郎,1997。〈釣魚臺列島問題的省思〉,收錄於程家瑞,《釣魚臺列嶼之法律
地位》(臺北:東吳大學法學院),頁311-319。
中村勝範,1997。〈美日安保條約與尖閣列島〉,收錄程家瑞,《釣魚臺列嶼之法律地
位》(臺北:東吳大學法學院),頁75-82。
中居良文,2012。〈從日中關係看尖閣列島問題〉,收錄國立政治大學當代日本研
究中心,《保釣運動40年:釣魚臺問題的歷史地位與東亞區域安全》(臺北:
政大當代日本研究中心),頁303-318 。
宇佐美滋,1997。〈尖閣列島問題〉,收錄程家瑞,《釣魚臺列嶼之法律地位》(臺
北:東吳大學法學院),頁203-222。
尾崎重義,1997。〈尖閣諸島的歸屬問題〉,收錄於程家瑞,《釣魚臺列嶼之法律地
位》(臺北:東吳大學法學院),頁223-242。
奧原敏雄,1971。〈尖閣列島の領有権問題〉,《沖繩季刊-尖閣列島特集》,第56
號。

三、網路資料
日本外務省,2012.4.25。〈尖閣諸島〉,《日本外務省》。
http://www.mofa.go.jp/mofaj/area/senkaku/index.html(檢視時間:
2014.4.20)。
日本防衛省,2015。〈2014年防衛白皮書〉,《日本防衛省》。
http://www.mod.go.jp/e/publ/w_paper/2014.html(檢視時間:2015.
3.12)。
日本防衛省,2013.8。〈2015日本防禦預算〉,《日本防衛省》。
http://www.mod.go.jp/e/d_budget/pdf/270414.pdf(檢視時間:
2015.3.1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