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江澤民與胡錦濤時期軍隊政治工作之比較研究 -以「三戰」及「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為例
作者:陳津萍
作者(外文):Chen Jin-Py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系
指導教授:盧瑞鍾
洪陸訓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江澤民胡錦濤軍隊政治工作三戰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Jiang Ze-minHu Jin-taoPLA Political WorkThree Warfare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Political Work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本論文旨在探討「中共江澤民與胡錦濤時期軍隊政治工作之比較研究-以『三戰』及『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為例」,採用「比較研究途徑」,作為本研究選取軍隊政工相關研究問題與資料的標準;並以文獻分析法,作為本論文蒐集與處理資料的程序。
選擇本主題之理由:時間上,江、胡統治時期,總共有二十四年時間,可充分探討那些面向影響共軍政工的運作與發展;空間上,以江澤民與胡錦濤作為研究對象,發現將政工相關內涵作為比較研究主題是相對欠缺的,故有其研究的價值;面向上,從文獻上梳理出,內外安全因素等四個面向,據以擬定相關的分析指標,作為比較的基準。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有三:一、探討中共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對共軍的性質、目標、任務和實際運作有何影響,以及在因應挑戰下,政工所呈現的新內涵。二、透過共軍面臨內外環境和主客觀因素、戰爭型態改變和軍隊任務轉型、軍隊政工指導思想和軍隊政工組織規範與運作等四個面向,比較江、胡時期軍隊政工的異同,以及其所顯示的重要意義。三、透過面向和所列指標的論述,作為比較江、胡時期軍隊政工的依據,檢視其適切性,提供觀察、剖析共軍政工的分析架構。
本論文的研究發現:一、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與共軍任務轉型;二、政治意識形態的強調與調適;三、軍隊政工組識的堅持與落實。以及共軍政工分析架構的檢視,與後續研究建議:一、兩岸軍隊政工的比較,或威權體制軍隊政治工作與民主政體軍隊政治社會工作的比較;二、習近平主政時期軍隊政工改革與運作,與江、胡時期軍隊政工比較。以上為本研究後所凸顯之事實,可作為未來研究的參考方向。
This research aims to study the political warfare program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during the ruling periods of Ze-min Jiang and Jin-tao Hu. The author adopts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Archival Research Metho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related data.
The topic is chosen because Ze-min Jiang and Jin-tao Hu had totally in power for twenty-four years, in which researcher could fully explore the operations and developments of those who were affected by the military and political forces;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re were not many studies on the subjects during both Jiang’s and Hu’s ruling period.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researchers pay attention at the subject matter.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ose indicator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security factors. With dimensions of time and internal-external factors, this study makes comparisons of CPC’s political warfare programs toward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is study, we obtained three results.1.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LA’s mission.2. Emphasis and adjustment of the political ideology.3.The persisten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rmy political group.
Suggestion for following research.1. Analyze construction of the army political group working structure.2. Comparison of the army political workers of ROC versus PRC, or comparison of the army political work of Authoritarian system versus Democratic system.3. Comparison of the reform and operation in the army political group during Xi Jin-ping period versus Jiang, Hu perio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丁樹範編,2002,《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
大陸內幕月刊編委會,1991,《中英對照中共常用語詞彙編》,臺北:大陸內幕月刊編委會。
中國軍事辭典編纂組,1990,《中國軍事辭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辦公廳編研室,1990,《中國歷代軍隊政治工作資料彙編》(上、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1995,《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36-1938》,冊10,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1997,《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軍事後勤》,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中共中央,1999,《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信息化領導小組,2002,《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信息化重點專項規則》。
中共研究雜誌編,2003,《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中共中央,2003,《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的通知,北京:中共中央。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實施手冊編委會,2004,《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實施手冊》,冊1至冊4,北京:銀聲音像出版社。
中國共產黨編年史編委員,2005,《中國共產黨編年史1927-1936》,冊2,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教務部編,2008,《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重要文獻選編(1978年12月-2007年10月)》,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2010,《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的通知,北京:中共中央。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2010,《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上、下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2010,《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中共國防大學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教研部編,2010,《政工條例要義新義解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8,《199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國務院。
,2000a,《200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國務院。
,2000b,《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北京:國務院。
,2002,《2002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國務院。
,2004,《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國務院。
,2006,《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國務院。
,2009,《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國務院。
,2011,《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國務院。
,2013,《2013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國務院。
中共中央宣傳部編,2013,《科學發展觀學習綱要》,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2017,《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7-不斷變化的中台關係》,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王建民、劉代文、宋文禮、楊洪立、楊家祺、姚有志、與章撫球,1991,《政治工作大詞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
王海平,2002,《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王鳳銀、宋貴寶、與王德興主編,2005,《透析信息化條件下輿論戰》,北京:藍天出版社。
王壽林、與楊彥明主編,2008,《軍隊政治工作作戰功能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王幸生主編,2010,《軍隊政治工作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王振寰、湯京平、與宋國誠主編,2011,《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研究》,新北市:巨流。new window
王壽林主編,20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上、下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王德義、王廬生、與趙力兵,2013,《基於資訊系統聯合作戰政治工作》,北京:藍天出版社。
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與黃瑋瑩譯、W.Lawrence著,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臺北:學富文化出版社。
毛澤東,1999,《毛澤東文集》,卷6,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毛澤東選集》,卷1,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毛澤東選集》,卷2,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毛澤東選集》,卷3,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毛澤東選集》,卷4,北京:人民出版社。
本書編寫組,2004,《新世紀新階段政治工作特點規律研究—新修訂《政工條例》學習體會》,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付江濤、與蔡雪芹,2011,《軍隊政治工作實務》,北京:藍天出版社。
公方彬,2004,《政治作戰初探》,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年福純,2010,《新形勢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科學指南》,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全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2008,《國防和軍隊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選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安豐雄、邱伯浩、張彥之、與羅慶生,2002,《軍事學導論》,臺北:揚智。
朱浤源主編,2001,《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
朱金平,2005,《輿論戰》,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江澤民,2001a,《論科學技術》,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1b,《論黨的建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3,《論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6,《江澤民文選》,卷1,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江澤民文選》,卷2,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江澤民文選》,卷3,北京:人民出版社。
江多富,2005,《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政治工作創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江永多、與趙力兵主編,2009,《信息化條件下政治工作作戰研究》,北京:藍天出版社。
伍雙文譯,捷加爾夫著,1938,《蘇聯軍隊中政治工作》,上海:生活書站。
李真,1989,《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Ⅱ》,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李淮春主編,1996,《馬克斯主義哲學全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李曉峰、叢文勝,2006,《法律戰講座》,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李昆明,2007,《軍隊政治工作學通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李春立主編,2008,《非戰爭軍事行動基礎理論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李陸平主編,2009,《軍隊與非傳統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
西安政治學院政治作戰研究所編,2009,《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政治工作研究》,北京:長征出版社。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著,1996,《中華民國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的誠意和努力》,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李登輝總統特殊國與國關係:中華民國政策說明文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列寧,1917,《列寧全集》,卷3,北京:人民出版社。
呂亞力,1987年,《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1995,《政治發展》,臺北:黎明文化。
,2008,《政治學—從權力角度之政治剖析》,臺北:東華書局。
呂登明,2004,《信息化戰爭與信息化軍隊》(上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冷溶、與汪作玲,2004,《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宋雙來主編,1991,《軍隊政治工作新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宋雲霞主編,2007,《信息化條件下法律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宋國才主編,2009,《非戰爭軍事行動實例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肖智林、與胡建剛主編,2004,《江澤民軍事創新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肖天亮、與李國亭主編,2009,《非戰爭軍事行動知識問答》,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肖裕聲主編,2011,《中國共產黨軍隊政治工作史》(上、下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邵宗海,2007,《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
周克玉主編,1994,《當代中國軍隊的政治工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注釋本編寫組,1987,《關於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注釋本》,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林長盛,1993,《解放軍的現況與未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林嘉誠、與朱浤源編著,1994,《政治學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林正義,1998,《未來台海衝突中的美國》,臺北:麥田出版社。
林中斌,2004,《以智取勝—國防兩岸事務》,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林建超主編,2004,《世界新軍事變革概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林育珊譯、Jonathan Grix著,2008,《TOP研究的必修課:學術基礎理論研究》,臺北:寂天文化。
段家鋒、孫正豐、與張世賢主編,2003,《論文寫作研究》,臺北:三民書局。
吳奇達、高一中、與黃俊彥譯、布斯卡(Susan M. Puska)主編、崔普烈(William C.Triplett II)著,2001,〈共軍以資訊作戰攻擊重要基礎設施的潛力〉,《下下一代的共軍》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fter Next),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

吳杰明主編,2003,《軍隊政治工作理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吳恆宇,2004,《中共新軍事革命人才培育與院校教育改革》,臺北:大屯出版社。
吳杰明主編,2012,《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建設》,北京:長征出版社。
吳志忠主編,2013,《戰時政治工作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吳杰明、與劉志富主編,2014,《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易君博,199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胡全良、與賈建林,2004,《較量-伊拉克戰爭中的輿論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胡錦濤,2006,《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理論學習讀本》,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胡光正主編,2012,《軍隊組織編制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岳忠強主編,1997,《軍隊政治工作基礎理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岳忠強、與袁訓忠主編,2003,《高中級幹部軍隊政治工作教程》,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岳忠強主編,2006,《軍隊政治工作學》(版2),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岳忠強主編,2007,《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隊政治工作總論》(版2),(學科分冊I、Π),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姜思毅,1984,《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史》(講義),北京:解放軍政治學院出版社。
,1986,《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教程》,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1991,《中國共產黨軍隊政治工作七十軍史》(卷1-7),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7,《軍隊政治工作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法務部調查局編,2003,《中國大陸綜覽》(92年版),臺北:法務部調查局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編。
,2008,《中國大陸綜覽》(97年版),臺北:法務部調查局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編。
郭瑞華主編,2013,《中國大陸綜覽》(102年版),臺北:法務部調查局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編。
軍事科學院編寫組,2010,《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倪正茂,2006,《法律戰導論》,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洪陸訓,1999,《武裝力量與社會》,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洪陸訓,2002,《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洪陸訓、與詹哲裕編,2007,《新世紀的政治作戰》,臺北:國防部總政戰局心戰處。
洪志安、洪陸訓、王官德、與郭雪真,2011,《中共的文武關係-以胡錦濤時期為例的因素分析》,臺北:國防部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new window
浦興祖主編,1990,《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郝唯學、與趙和偉主編,2006,《心理戰講座》,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郝志強主編,1985,《軍隊政治工作學教程》,北京:海軍政治學校第一政治工作教研室。
姚學義主編,2004,《學習《政工條例》自測100題》,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郭炎華主編,2005,《心理戰知識讀本》,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郭炎華,2002,《外軍心理訓練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袁訓忠、與張成富主編,2002,《現代高技術戰爭政治工作》,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範震江主編,2007,《毛澤東軍事思想》學科分冊(版2),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陳自現,1996,《共黨理論釋評》,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陳振陽主編,2001,《軍制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陳岸然,2005,《聯合作戰政治工作》,北京:國防大學。
高民政、王永強、王萍、趙景剛,2010,《軍事政治學導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高民政、與薛小榮主編,2011,《中國軍事政治學理論—共產黨人的軍政關係思想》,北京:時事出版社。
屈明軍、與陳永強主編,2010,《基於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研究—政治工作篇》叢書,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
涂炳林、與張雲勝等著,2008,《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概論》,北京:藍天出版社。
康士建,2011a,《論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11b,《軍隊黨的建設大事述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唐復全、與劉俊杰主編,2007,《信息化條件下戰時政治工作》,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徐根初主編,2005,《信息化作戰理論學習指南》,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孫科佳主編,2011,《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讀本》,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夏征農主編,2007,《大辭海.軍事卷》,北京:上海辭書出版社。
浦興祖主編,1990,《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2002,《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2011,《中華民國壹百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編,1997,《軍隊政治工作基礎理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國防大學科研部著,2004,《軍事變革中的新概念》,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國防大學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教研部編,2010,《政工條例要義新義解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張蔚萍主編,2001,《中國共產黨黨務工作全書》,北京:研究出版社。
張召忠,2004,《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張瑞忠、劉雪梅、杜中武、與李載謙主編,2004,《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300問》,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張曉天、與吳寒月,2006,《怎樣打贏輿論戰-古今中外輿論戰戰法研究》,北京:長征出版社。
張曉軍、與閆曉燁,2008,《非戰爭軍事行動論綱》,北京:海潮出版社。
張寧主編,2012,《科學發展觀與十六大以來的理論創新》,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盛沛林、王林、與劉亞主編,2005,《輿論戰經典案例評析》,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運新宇、吳杰明、與袁訓忠主編,2004,《軍隊思想政治建設二十四講》,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曹效生主編,2001,《軍隊黨的建設實踐》,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曾求騰,2003,《省軍區戰時政治工作指導》,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黃筱薌,2000,《中共軍隊政治工作研究—從中共軍隊政治工作現況探討公元2050年國軍因應之道》,北投: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黃宏主編,2000,學習《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惠淑英主編,2009,《新編軍隊政治工作史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程寶山主編,徐才厚序,2004,〈新形勢下我軍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基本問題》,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與李亦園,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冊上、下,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與劉兆隆譯,Andrew. Heywood著,2002,《最新政治學新論》,臺北:韋伯文化。
楊春長、與盛和泰主編,2005,《信息化條件下政治作戰》,北京:長征出版社。
楊洪江主編,2006,《一體化聯合作戰政治工作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裘克人、與劉振忠主編,2002,《新世紀軍隊政治工作的創新與發展》,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彭光謙、任向群、與蕭大維,2009,《軍事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夀曉松、與徐經年,2009,《軍隊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鄧小平,1983,《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鄧小平文選》,卷1,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鄧小平文選》,卷3,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鄧小平文選》,卷2,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鋒,2006,《轉型中的軍事理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趙叢主編,1998,《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葉至誠、與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版2),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鄭申俠、與劉源主編,2006,《國防和軍隊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提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鄭守華主編,2013,《非戰爭軍事行動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潘中道、黃瑋瑩、與胡龍騰譯,Ranjit Kumar著,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學富文化出版社。
潘洪亮、與王正德主編,2002,《信息知識詞典》,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
談志興主編,2009,《科學發展觀與軍隊政治工作創新發展》,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薛國安、與王海,2004,《世界新軍事變革熱點問題解答》,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錢海皓主編,2001,《軍隊組織編制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謝作炎主編,2004,《信息時代的心理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謝金青,2015,《論文寫作100問》,台北:黃金學堂出版社。
劉曉昆、徐東、與董永主編,2002,《軍人作戰訓練心理指南》,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
劉鳳健、與羅榮華主編,2005,《新編軍隊政治工作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劉高平,2005,《輿論戰知識讀本》,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劉克鑫主編,2006,《法律戰知識讀本》,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劉源主編,2009,《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政治工作》,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劉源主編,2010,《推進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科學發展的根本法規—學習新修訂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劉鶴群、林秀雲、陳麗欣、胡正申、與黃韻如譯,Earl Babbie著,201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雙葉書廊。
劉開華主編,2013,《軍隊政治工作史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戴維民主編,2009,《軍隊政治工作學進展》,卷2,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聶榮臻,1983,《聶榮臻回憶錄》,上冊,北京:戰士出版社。
叢文勝、王新建、與鈡琦,2005,《法律戰100例—經典案例評析》,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總政治部幹部部,2011,《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手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總政治部,2006,《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理論學習讀本》,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7,《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想政治教育大綱(試行)》,北京:總政治部。
,2009,《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想政治教育大綱》,北京:總政治部。
總政治部組織部編,1994,《江主席「五句話」要點詳解》,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樊建功、與湯家玉主編,2012,《軍隊基層政治工作》,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羅劍明主編,2012,《軍隊政治工作學進展》,卷4,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顧林元主編,2011,《軍隊思想作風建設20講》,北京:金盾出版社。

(二)期刊與專書(輯)論文
丁樹範,2002,〈黨還指揮槍?軍隊改革與黨軍關係變化〉,收錄於《胡錦濤時代的挑戰》,丁樹範編,頁96-121。
,2003,〈一九九○年代以來的中國黨軍關係〉,《中國大陸研究》,卷46期2(3-4月),頁57-80。
,2007,〈中國軍事研究〉,收錄於《中國研究導論》下輯,周陽山編,2007,頁20-60。
孔燕子、與盛沛林,2005,〈輿論戰的幾個基本問題〉,《南京政治學院學報》,期6(6月),北京:南京政治學院出版,頁115-119。

王梅,2004,〈法律戰若干問題研究〉,《國防大學學報》,期7(7月),頁66-67
王霞,2005,〈法律戰概念的形成、內涵和作用〉,《法治論叢》,卷20期5(9月),頁3-6。
王罡,2006,〈進一步加強戰鬥精神的宣傳〉,《軍事記者》,期5(5月),頁7-10。
王美權、陳龍,2008,〈科學統籌軍地大局,努力提升省軍區系統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國防》,頁5-8。
王強,2009,〈外軍非戰爭軍事行動掃描〉,《政工導刊》,西安:政工導刊編輯部,頁23-25。
王強,2011,〈適應基於資訊系統體系作戰要求提升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一體化作戰效能〉,《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卷24期3(6月),頁63-65。
王秋富,2010,〈軍隊政治工作的法規和制度〉,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學》,王幸生主編,2010,頁295-319。
王欣田,2010,〈軍隊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學》,王幸生主編,2010,頁200-253。
王鵬、與周宏偉,2012,〈軍隊組織體制〉,收錄於《軍隊組織編制學教程》,胡光正主編,2012,頁80-96。
毛澤東,1928,〈井岡山的鬥爭〉,收錄於《毛澤東選集》,卷1,毛澤東,1966,頁56-82。
,1941,〈改造我們的學習〉,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上冊,總政治部編,2010,頁382-390。
尤光旭,2008,〈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政治工作應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政工學刊》,頁18-19。
甘偉、與吳向東,2012,〈提高信息化條件下,戰時政治工作能力〉,《政工學刊》,11月,頁36-37 。
巴里.布贊,2010,〈論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架構〉,《世界經濟與政治》,頁113-157。
江澤民,1989,〈把軍隊建設和改革搞得更好〉,收錄於《江澤民文選》,卷1,江澤民,2006,頁74-79。
,1990,〈部隊要做到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收錄於《江澤民文選》,卷1,江澤民,2006,頁138-141。
,1993a,〈國際形勢和軍事戰略方針〉,收錄於《江澤民文選》,卷1,江澤民,2006,頁278-294。
,1993b,〈關於軍事戰略方針〉,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下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印,2010,頁148-157。

江澤民,1995,〈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收錄於《江澤民文選》,卷1,江澤民,2006,頁487-495。
,1997a,〈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發展的戰略目標〉,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下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印,2010,頁183-191。
,1997b,〈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收錄於《江澤民文選》,卷2,江澤民,2006,頁1-49。
,1998,〈二十年來軍隊建設的歷史經驗〉,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下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印,2010,頁192-200。
,1999,〈十年來軍委工作的回顧和總結〉,收錄於《江澤民文選》卷2,江澤民,2006,頁450-483。
,2000a,〈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好地做到「三個代表」〉,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下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印,2010,頁213-217。
,2000b,〈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收錄於《江澤民文選》,卷3,江澤民,2006,頁6-33。
,2000b,〈機械化和信息化是我軍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收錄於《江澤民文選》,卷3,江澤民,2006,頁157-168。
,2001,〈推動我國信息網絡快速健康發展〉,收錄於《江澤民文選》,卷3,江澤民,2006,頁300-303。
,2001,〈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下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印,2010,頁223-258。
,2002a,〈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下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印,2010,頁266-272。
,2002b,〈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收錄於《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05,頁1-44。
,2002c,〈論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收錄於《江澤民文選》,卷3,江澤民,2006,頁576-599。
朱運偉,2002,〈21世紀軍隊的重要職能一非戰爭軍事行動〉,《國防科技》,(12月),頁63-66。
朱之江,2003,〈論非戰爭軍事行動〉,《南京政治學院學報》,卷19期5(5月)南京:南京政治學院編輯部,頁83-86。

朱廷春,2006,〈軍隊思想工作〉,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學》,岳忠強主編,2006,頁193-224。
李雪,2004,〈輿論戰的特點及其謀略〉,《軍事記者》,期8(8月),北京:軍事記者雜誌社出版,頁37-38。
李環,2005,〈解析「非傳統安全」〉,《國際關係學院學報》,期4,北京市:國際關係學院出版,頁1-6。
李承,2007,〈應對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統一—新時期軍隊歷史使命的延伸〉,《軍事歷史研究》,期4,頁17-22。
李學保、與將玲,2007,〈非傳統安全的概念辨析〉,《理論前沿》,頁198-200。
李繼耐,2011,〈始終不渝地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求是》,期12,頁5-8。
曲文革,1999,〈軍隊政治工作法制化的涵義〉,《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卷12期1(l0月),陝西:西安政治學院,頁33-38。
汪書敖、與汪書軒,2008,〈在比較鑒別中把握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本質內涵〉,《國防大學學報》,頁23-25。
余瀟楓、與李佳,2008,〈非傳統安全:中國的認知與應對(1978-2008年)〉,《世界經濟與政治》,期11,頁89-97。
邱榮舉,2001,收錄於《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朱浤源主編,2001,頁152-162。
邱聖宏,2009,〈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基本概念的考察與界定〉,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學進展》,卷2,戴維民主編,2009,頁45-62。
邱聖宏,2010,〈指導和規範軍隊政治工作的根本法規—學習新修訂的《政治工作條例》〉,《南京政治學院學報》,卷26期6 (6月),南京:南京政治學院,頁91-95。
呂亞力,2003,〈分析架構的制訂〉,收錄於《論文寫作研究》(版2),段家鋒、孫正豐、與張世賢主編,2003,頁281-289。
沈明室,2003,〈中共十六大權力繼承與軍隊角色〉,《展望與探索》卷1期2 (2月),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頁31-51。new window
林長盛,1993,〈中共黨軍關係的模式與變遷〉,收錄於《解放軍的現況與未來》,林長盛主編,1993,頁54-65。
林湧偉,1999,〈中共「新軍事革命」的意涵與形成背景〉,《中共研究》,卷33期1,頁84-99。
林祖嘉,2011,〈經濟發展與結構調整〉,收錄於《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研究》,王振寰、湯京平、與宋國誠主編,2011,頁112-143。new window
易巧平、與顏慧,2008,〈汶川抗震救災對我軍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的啟示〉,《國防》,期7,頁1-3。

吳杰明,1997,〈軍隊政治工作的方向和任務〉,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基礎理論》,岳忠強主編,1997,頁46-53。
吳杰明、與李建昌,2003,〈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歷史使命〉,收錄於《高中級幹部軍隊政治工作教程》,岳忠強、與袁訓忠主編,2003,頁27-44。
吳勇、與方聖明,2004,〈法律基本作戰功能探析〉,《軍隊政工理論研究》,卷5期6(12月),頁74-75。
周培清、甘學荣、與王欣田,2009,〈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特點規律研究〉,《中國軍事科學》,期1(l月),頁67-72。
周宏偉,2012,〈軍隊編制〉,收錄於《軍隊組織編制學教程》,胡光正主編,2012,頁200-221。
武軍倉,2005,〈「三戰」辯證關係探析〉,《政工導刊》,西安:西安政治學院,4月),頁15-17。
胡錦濤,2005,〈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下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2010,頁345-365。
,2007,〈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暨全軍英雄模範代表大會上的講話〉,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下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2010,頁374-384。
,2007,〈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出發,大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下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2010,頁432-441。
,2007,〈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奪鬥〉,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下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2010,頁385-431。
,2008,〈大力加強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建設〉,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下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2010,頁479-485。
,2012,〈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收錄於《中國共產黨歷屆代表大會一大到十八大》,下冊,張静如主編,2012,頁589-609。
屈莉,2007,〈我軍實行政治委員制度的歷程回眸〉,《軍事歷史研究》,期2(2月),頁40-44。
姜德福、與靳海衛,2000,〈江澤民論軍隊思想政治建設〉,《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卷13期2(4月),陝西:西安政治學院,頁24-30。
洪陸訓,1992,〈蘇聯紅軍政工制度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卷18期6(6月),頁35-45。

馬克斯、與恩格斯,1847,〈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收錄於《軍隊高中級幹部理論學習讀本》(上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印,頁8-35。
馬永權、與惠淑英,2009,〈軍隊政治工作的撥亂反正與積極推進〉,收錄於《新編軍隊政治工作教程》,惠淑英主編,2009,頁187-240。
俞雨霖,1986,〈意識形態與中共政治—論當前中共路線分歧之根源與實質〉,《中國大陸研究》,卷28期12(6月),頁18-25。
俞正山,2004,〈關於法律戰的幾個問題〉,《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卷17期2(4月),頁43-48。
侯寶成、閆戰彬、與楊繼成,2004,〈也論軍隊政治工作學研究的方法論—與《試論軍隊政治工作學研究的方法論》一文作者商榷〉,《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卷17期3(6月),陝西:西安政治學院,頁32-36。
侯寶成、李德周、與曾維濤,2003,〈軍隊政治工作理論的新發展〉,《軍隊政工理論研究》,卷4期6(l2月),陝西:西安政治學院,頁27-29。
侯寶成,2001,〈軍隊政治工作理論體系創新研究〉,《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卷14期5(l0月),陝西:西安政治學院,頁29-33。
思今、侯寶成、李金河、與楊繼成,2004,〈輿論戰:信息化戰爭的一大奇觀〉,《政工導刊》,期5(5月),陝西:西安政治學院,頁4-6。
思今、與楊繼成,2005,〈信息化戰爭中政治工作保証「打得贏」的十大支持〉,《政工導刊》,期2(2月),陝西:西安政治學院,頁6-7。
姚有志,1996,〈軍隊政治工作學研究方法淺析〉,《空軍政治學院學報》,期5,34-36。
郭伯雄,2009,〈努力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而作〉,《求是》,期8,頁9-13。
岳忠強,2003,〈緒論:按照「三個代表」要求,開創軍隊政治工作新局面〉,收錄於《高中級幹部軍隊政治工作教程》,岳忠強、與袁訓忠主編,2003,頁1-26。
袁訓忠、與楊紅章,2006,〈軍隊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學》,岳忠強主編,2006,頁71-93。
郭振禮,1985,〈政治機關工作〉,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學教程》,郝志強主編,1985,頁231-251。
孫本初,2005,〈如何撰寫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收錄於「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2005,頁1-7。
徐德奎,1997,〈軍隊政治工作的組織制度〉,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基礎理論》,岳忠強主編,1997,頁72-91。
徐才厚,2009,〈新形勢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基礎工程—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關於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重要論述〉,《求是》,期2,頁11-14。
徐惠萍,2005,〈中共新聞媒體在軍事事務變革中扮演的角色與作用〉,《復興崗學報》,期85,頁1-24。
唐勃,2004,〈中共意識形態的適應與調適〉,《展望與探索》,卷2期7,頁12-22。
陳鳳儀、侯敬智、與蔣一斌,1999,〈軍隊政治工作理論研究20年〉,《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卷12期1(2月),頁3-11。
陳山火,2001,〈做好一篇論文的步驟與方法〉,收錄於《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朱浤源主編,2001,頁50-61。
陳德禹,2001,〈研究方法(三):社會科學領域〉,收錄於《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朱浤源主編,2001,頁180-188。
陳雲林,2005,〈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努力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紀念江澤民同志《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重要講話發表十周年〉,《求是雜誌》,期4(2月),頁10-16。
陳媚娜,2009,〈近年來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研究綜述〉,《南京政治學院學報》,卷25期2,頁121-123。
莫大華,1998,〈中共「軍事事務革命」之分析—資訊戰爭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卷41期11(11月),頁45-56。new window
曾春海,2003,〈規範性論文寫作〉,收錄於《論文寫作研究》(版2),段家鋒、孫正豐、與張世賢主編,2003,頁5-26。
曾維濤,2003,〈淺論江澤民軍隊政治工作思想的創新與發展〉,《理論月刊》,期12,頁17-20。
曹祖明,2004,〈試論軍隊政治工作學研究的方法論〉,《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卷17期1(2月),頁20-24。
曾潤喜、毛子駿、與徐曉林,2014,〈非傳統安全的緣起、話語變遷及治理體系〉,《電子政務》,期5,頁65-71。
姬國卿,1997,〈宣傳教育工作〉,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基礎理論》,岳忠強主編,1997,頁116-133。
張世賢,2001,收錄於《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朱浤源主編,2001,頁122-144。
張雲,2004,〈關於軍隊建設的創新〉,收錄於《江澤民軍事創新思想研究》,肖智林、與胡建剛主編,2004,頁202-242。
張明倉,2005,〈科學發展觀與軍隊政治工作的改革創新〉,《南京政治學院學報》,卷21期1(1月),頁:95-99。
張正強,2005,〈論軍隊政治工作信息標準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月刊》,卷6期2(4月),頁67-69。
張星星,2006,〈軍隊政治工作的歷史發展〉,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學》,岳忠強主編,2006,頁33-70。
常豔娥、與劉戟鋒,2007,〈論信息時代政治作戰的發展趨勢〉,《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卷20期4 (8月),陝西:西安政治學院,頁37-40。
傅國勇,2001,〈黨員有批判領袖的權利〉,《開放》,期177(5月),香港,頁36-37。
楊開煌,2011,〈中共四代領導集體決策運作之分析〉,收錄於《黨國蛻變:中共政權的菁英與政策》,徐斯儉、與吳玉山主編,2011,頁51-91。new window
滿紹華,2011,〈與時俱進的軍隊政治工作指導理論〉,《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卷24期6(12月),陝西:西安政治學院,頁30-36。
齊三平,2010,〈論軍隊政治工作重要文獻在我軍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的歷史定位〉,《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卷23期1 (2月),陝西:西安政治學院,頁23-30。
趙生玉,1991,〈組織力量〉,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新論》,宋雙來主編,1991,頁126-179。
趙曉峰,2012,〈軍隊政治工作理論與實踐前沿問題研究〉,《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卷25期 6(12月),陝西:西安政治學院,頁48-51。
談志興、張煜、與劉永丹,2005,〈軍隊政治工作資訊化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綜述〉,《中國軍事科學》,卷18期1(2月),頁148-149。
盧建旭,2001,〈文獻評論〉,收錄於《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朱浤源主編,2001,頁94-120。
鄭曉時,1992,〈政體與軍隊:臺灣文武關係(1950-1987)的一個分析架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卷5期1 (11月),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129-172。new window
潘進章,2011,〈共軍政治工作轉型之探討〉,《中共研究》,卷45期10(10月),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頁100-117。new window
,2004,〈共軍訂頒『黨委工作條例』之探究〉,《國防雜誌》,卷19期11(11月),桃園:國防大學,頁35-47。
,2015,〈中共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之探討〉,《國防雜誌》,卷30期2(3月),桃園:國防大學,頁41-60。
鄧小平,1978,〈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收錄於《鄧小平文選》(1975-1982),鄧小平,1983,頁108-120。
,1981,〈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收錄於《鄧小平文選》(1975-1982),鄧小平,1983:349-350。
劉學成,2004,〈非傳統安全的基本特性及其應對〉,《國際問題研究》,頁32-35。
劉星星、與高崇權,2006,〈軍隊政治工作根本組織〉,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學》,岳忠強主編,2006,頁149-175。
劉小力,與陳友獻,2007,〈論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本質持點〉,《國防大學學報》,頁12-15。

劉向陽、與張春雨,2008,〈非戰爭軍事行動探要〉,《中國軍事科學》,期3,北京:中國軍事科學雜誌社,頁20-23。
劉從良,2008,〈以科學發展的思路開展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軍隊政工理論研究》,卷9期5,頁79-80。
劉芳,2009,〈胡錦濤軍隊思想政治建設思想研究〉,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學進展》,卷2,戴維民主編,2009,頁3-30。
劉景輝、與李學鋒,2010,〈法律戰戰法研究〉,《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卷26期5,頁65-66。
劉開華、沈明、羅新芹、與邱聖宏,2013,〈軍隊政治工作史總述〉,收錄於《軍隊政治工作史教程》,劉開華主編,2013,頁1-34。
譚澤有,2004,〈對政治工作作出戰鬥力問題的新解讀〉,《政工導刊》,期5(5月),西安: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頁9-12。
聶文新,2004,〈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我軍重要的作戰樣式〉,《現代軍事》,頁55-56。
蘇希勝,1998,〈緒論〉,收錄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學》,趙叢主編,1998,頁1-32。

(三)學位論文
于曉豔,2006,〈非傳統安全:東亞安全合作的動力〉,山東: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洪志安,2011,〈中共胡錦濤主政時期的文武關係〉,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俞雨霖,1987,〈中共軍人的政治角色:比較和歷史的觀點〉,臺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劉慧,2010,〈當代國家非傳統安全探析〉,青島大學碩士論文。
羅清俊,2005,〈如何讓碩博士論文計畫書具有說服力﹖〉,「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臺北大學。
邊曉旗,2010,〈淺析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四)報紙專文、網路資料
〈堅持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科學發展觀〉,《人民日報》,2005年8月1日:版9。
〈北京軍演所透露的新戰略思惟〉,《中國時報》,2004年7月29日:版2。
于孟春,2004,〈按照打贏要求創新發展政治工作〉,《解放軍報》,6月24日:版6。

王文傑,2003,「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推動我軍現代化跨越式發展」,《解放軍報》,3月 11日:版6。
王握文,2005,〈信息技術融入「生命線」〉,《解放軍報》,9月17日:版2。
王芳芳,2012,〈促進政治工作與信息技術融合〉,《解放軍報》,8月21日:版10。
毛澤東,1944,〈在中央招待留守兵團學習代表時的演說〉,《解放日報》,9月23日:版1。
石軍、與劉帥,2012,〈加強軍隊律師工作,提高法律服務水平〉,《解放軍報》,3月14日:版10。
尹敏,2004年,〈運用信息手段提高政治工作效率〉,《解放軍報》,7月23日:版3。
曲青山,2014,〈鄧小平改革思想及其現實意義〉,《人民日報》,8月19日:版7。
沈偉光,2004,〈信息戰:對思想和精神的攻擊〉,《中國國防報》,6月1日:版3。
沈明、王正東,2010,〈軍隊政治工作基本任務的新定位」,《解放軍報》,10月17日:版7。
吳銘,2008,〈從抗震救災看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政治工作〉,《解放軍報》,5月22日:版9。
,2014,〈政治工作永遠是我軍的生命線〉,《解放軍報》,7月3日:版11。
吳強水,2006,〈建設懂信息化的政工專家隊伍〉,《解放軍報》,3月21日:版10。
牟曉平,2004,〈適應軍事變革需要加強和改進政治工作〉,《解放軍報》,11月10日:版7。
周文標,2005,〈用新思維做好信息化戰爭條件下政治工作〉,《戰士報》,11月23日:版1。
胡錦濤,2007,〈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解放軍報》,10月16日:版1。
,2008,〈在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基層黨員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解放軍報》,7月1日:版2。
常戰海、與楊繼成,2004,〈輿論戰的本質和功能是什麽〉,《解放軍報》,8月5日:版6。
陳太富、與翁淮南,2004,〈法律戰走進現代課堂〉,《解放軍報》,5月31日:版2。

陳華平,2010,〈增強戰時政治工作的作戰功能〉,《解放軍報》,1月7日:版10。
高潮,2004,〈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筆談:砥礪法律戰之劍〉,《解放軍報》, 6月13日:版2。
張治平、與葉海源,2008,〈世界軍事發展趨勢與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人民日報》,4月9日:版7。
黃偉民,2006,〈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科學指南—學習「江澤民文選的體會」〉,《解放軍報》,8月31日:版6。
泰克麗,2004,〈輿論戰在高技術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解放軍報》,8月11日:版7。
郭伯雄,2007,〈提高部隊在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能力〉,《解放軍報》,1月18日:版1。
岳華,2015,〈遭江系架空,習打貪掃不到胡錦濤〉,《大紀元》,3月11日:版4。
徐壯志,2006,〈更精更強更協調,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快又好地發展〉,《人民日報》,2月7日:版1。
曹智、與李宣良,2006,〈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我軍取得哪些新成就〉,《中國國防報》,3月13日:版4。
楊渡,2005,〈對台政策定調,胡錦濤反台獨、要和平,反分裂法明確宣示台獨定義與底線,要戰要和交給台灣人民選擇〉,《中時晚報》,2月17日:版4。
董強,2005,〈總政組織部領導就貫徹「黨支部工作條例」答記者問〉,《解放軍報》, 12月15日:版3。
閻欣、周健、與于恩志,2000,〈軍隊律師的特點和作用〉,《解放軍報》,7月23日:版3。
熊玉祥,2003,〈新軍事變革走向初探〉,《中國國防報》,4月3日:版5。
鄧曉寶,2003,〈戰爭形態演變新趨向〉,《中國國防報》,7月31日:版5。
劉聲東、與安普忠,2012,〈胡錦濤習近平出席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解放軍報》,11月18日:版1。
解放軍報,1992,〈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10月30日:版1。
,1992,〈軍隊要聽黨的話:二談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11月6日:版1。
,1992,〈高舉團結的旗幟:三談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11月18日:版1。
,1992,〈執行嚴格的組織紀律:四談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11月18日:版1。
,1992,〈堅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五談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11月26日:版1。
解放軍報,1992,〈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六談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11月30日:版1。
,1992,〈堅持走群眾路線:七談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12月2日:版1。
,1992,〈政治工作必須圍繞中心任務進行:八談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12月4日:版1。
,1992,〈重視加強軍事訓練:九談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12月7日:版1。
,1992,〈堅持選用幹部的原則和標準:十談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12月9日:版1。
,1992,〈領導幹部要帶頭發揚優良傳統:十一談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12月11日:版1。
,1992,〈發揚優良傳統與十件時代精神:十二談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12月14日:版1。
,1993,〈論政治合格〉,《解放軍報》,1月4日:版1。
,2001,〈在參加九屆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討論會上的講話〉,《解放軍報》,3月10日:版1。
,2003,〈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准頒布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 12月16日:版1。
,2003,〈經黨中央中央軍委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頒布〉,12月15日:版1。
,2003,〈總政領導就修訂『政工條例』答記者問〉,12月26日:版1。
,2004,〈江澤民指出:胡錦濤同志任軍委主席完全合格順理成章〉,9月21日:版1。
,2004,〈總政領導就制定頒發和學習黨委工作條例答記者問〉, 5月13日:版1。
,2004,〈經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批准「黨委工作條例」正式頒發〉, 5月10日:版1。
,2004年,《軍隊基層建設綱要》,1月1日:版1。
,2005,〈軍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基本法規〉,12月12日:版1。
,2005,〈總政要求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軍隊支部工作條例〉,《解放軍報》,12月13日:版1。
,2005,〈總政組織部領導就貫徹『黨支部工作條例』答記者問〉,《解放軍報》,12月15日:版3。
,2005,〈論「瞄著資訊化」〉,10月10日:版1。

解放軍報,2005,〈國務院、中央軍委公布:《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解放軍報》,6月21日:版4。
,2006,中共《2006—2020年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5月9日:版1。
,2006,〈加強政治工作資訊化建設的新聞觀察之一〉,4月11日:版2。
,2006,〈落實到各領域貫穿於全過程,談用科學發展觀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快又好發展〉,3月23日:版1。
,2006,〈積極推進軍隊政治工作資訊化建設〉,3月23日:版1。
,2006,〈用科學發展觀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解放軍報》,3月12日:版1。
,2006,〈總參部署全軍新年度軍事訓練工作〉,1月18日:版1。
,2006,〈科學發展觀是關鍵〉,《解放軍報》,1月2日:版1。
,2009,《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想政治教育大綱》,11月9日。
,2009年《軍隊基層建設綱要》,6月29日:版1。
,200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想政治教育大綱》,11月19日:版2。
,2009年,《軍隊基層建設綱要》,6月29日:版1。
,2010,〈加強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的根本法規〉,9月14日:版1。
,2010,〈牢牢把握「三個確保」時代課題努力把軍隊政治工作提高到新水準—總政領導就學習貫徹新修訂的《政工條例》答記者問〉,9月15日:版2。
,2010,〈彰顯「生命線」的時代價值-讀《新形勢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科學指南》〉,《解放軍報》,10月12日:版7。
,2010,〈全面把握政治工作主要內容-三論學習貫徹新修訂的「政工條例」〉,9月24日:版1。
,2011,〈總政治部下發《指示》要求 深入做好軍事訓練中政治工作促進部隊持續興起大抓軍事訓練熱潮〉,2月11日:版1。
,20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3月17日:版1。
,2011,〈軍事科學院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中心成立〉《解放軍報》,12月13日:版4。
,2012,〈胡錦濤習近平出席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解放軍報》,11月18日:版1。
〈江八點〉,http://www.pladaily.com.cn/item/taiwan/index.htm.上網檢視日期:2012年6月13日。

《反分裂國家法》,http://master.wwpnews.net/news.phtml?news_id=CH0503150009&loc=LU&cat=195HH&no_combo=1&PHPSESSID=d2f4917e299c25d2196cedafa6c950b3。上網檢視日期:2014年5月10日。
〈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1/14871/3221996.html.上網檢視日期:2005年5月10日。
〈鄧小平提出的六條和平統一主張〉,http://news.xinhuanet.com/taiwan/2004-12/17/content_2346424.htm.上網檢視日期:2015年5月20日。
胡錦濤,2012,〈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11月8日 , http://chn.chinamil.com.cn/jwjj/2012-11/08/content_5087895.htm.上網檢視日期:2012年11月15日。
軍事科學院編寫組,2010,〈充分體現黨的創新理論的最新成果,繼往開來促進政治工作創新發展軍隊政治工作根本法規的與時俱進-新修訂的《政工條例》宏觀解讀〉,9月21日, http://www.chinamil.com.cn/jfjbmap/content/2010-09/21/content_38984.htm.上網檢視日期:2012年6月20日。
陳水扁,〈總統就中共「反分裂國家法」代表政府提出六點嚴正看法〉,2005年3月16日,台北:總統府新聞稿。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9424&ctNode=5627&mp=1.上網檢視日期:2017年4月13日。
新華網,2012,《中國共產黨章程》,11月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9日通過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2-11/19/c_123970342_7.htm.上網檢視日期:2012年12月25日。
,2008,〈胡錦濤:從五方面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30/content_10581494.htm.上網檢視日期:2010年1月15日。
,2006,〈胡錦濤:用科學發展觀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3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6-03/11/content_4291493.htm.上網檢視日期:2012年1月10日。
,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3月16日,第13篇,第42章,第一節〈全面加強軍隊建設〉,http://news3.xinhuanet.com/misc/2006-03/16/content_4309517_22.htm.上網檢視日期:2011年11月10日。
新華網,2005,〈中國共產黨軍隊支部工作條例頒發〉,12月1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2/11/content_3905847.htm.上網檢視日期:2013年3月20日。
,2004,〈胡錦濤:科學發展觀是我黨提出的新重大戰略思想〉,4月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4/04/content_1400182.htm.上網檢視日期:2012年12月25日。
,2002,《中國共產黨章程》,11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2002年11月18日公布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1/18/content_633225_1.htm.上網檢視日期:2012年12月25日。
,2011,〈胡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全文〉,7月6日http://www.chinamil.com.cn/big5/2011xxhjt71jh/2011-07/06/content_4460491.htm。檢索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孫振武、王大偉、與孫峰承,2010,〈非傳統安全威脅與非戰爭軍事行動〉,《國防報》,1月21日, http://news.mod.gov.cn/edu/2010-01/21/content_4119534.htm上網檢視日期:2010年5月20日。
《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四)》,有關〈考試權獨立行使之研究〉緒論,www.exam.gov.tw/public/Attachment/012014183823.doc.上網檢視日期:2017年1月18日。
〈行政學之研究途徑,分八種〉,https://yamol.tw/note-上網檢視日期:2017年1月18日。
〈胡錦濤治軍思想初露端倪,領導軍隊有章有法〉,http://mil.big5.anhuinews.com/system/2004/10/25/001025616.shtml.上網檢視日期:2010年10月22日。
〈總政組織部領導就黨支部工作條例答記者問〉,12月15日,http://jczs.news.sina.com.cn/2005-12-15/1227337950.html. 上網檢視日期:2013年5月23日。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Easton, David. 1965. 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 Wiley.
Huntington, Samuel P. 1968.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cott, Harriet F., &William F. Scott, 3rd ed. 1984.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USSR. Boulder, CO: Westview.
Lijphart, Arend. 1997. Democracy in Plural Societies: A Comparative Explorativ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Mulvenon, James C. 1997.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 Senior Chinese Officer. Corps: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Santa Monica, CA: RAND.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2011. NIDS China Security Report 2011. Tokyo, Japan.
Tilford, Earl H. 1995.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 Prospects and Cautions.”Carlisle Barracks: U.S. Army War Colleg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1989.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Chairman,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二)期刊論文
Adelman, Jonathan R. 1982. “Toward a Typology of Communist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 In Jonathan R. Adelman ed. Communist Armies in Politic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Joffe, Ellis. 2004. “The Future of PLA Modernization: Bumps and Boosters,” In Andrew Scobell & Larry M. Wortzel, eds., Civil-Military Change in China: Elites, Institutes, and Ideas after the 16th Party Congress. PA: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Khmel, A. Y., ed. 1972. Education of the Soldier: Party-Political Work in the Soviet Armed Forces.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Li, Nan. 1993.“Changing Functions of the Party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in the PLA and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China.”Armed Forces & Society, Vol.19, No.3. pp. 393-409.
Mullins, Williard A. 1972.“On the Concept of Ideology in Political Science.”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 66.
Shambaugh, David. 1991. “The Solider and the State in China: The Political Work System in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27 (September). pp. 527-568.

Perlmutter, Amos and William M. LeoGrande. 1982. “The Party in Uniform: Toward a Theory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Communist System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76, No.4(December). pp. 778-789.
Paltiel, Jeremy T. 1995. “PLA Allegiance on Parade: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Transition.” The China Quarterly. No.143 (September). pp. 784-800.
Paltiel, Jeremy T. 1995.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China: Obstacle to Constitutionalism?” Journal of Chinese Law. Vol.9, No.1 (Spring). p.64.
Powell, Ralph L. 1963. “The Military Affairs Committee and Party Control of the Military in China.” Asian Survey. Vol. 3, No.7 (July). pp. 347-356.
(三)博士論文
Hung, Lu-Hsun. 1991. Party-Military Relations in the PRC after Mao 1976-1990.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Deton, TX.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