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洛克、孟德斯鳩、盧梭與孫中山政治思想之比較
作者:晏楊清
作者(外文):Yen Yang Chi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三民主義研究所
指導教授:紀俊臣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洛克自然法孫中山政治思想人權分權制衡孟德斯鳩盧梭Lockenature lawSun Yat-san''s political thoughthuman rightcheck and balanceMontesquieuRoussea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19
論文提要:
政治思想是政治學研究裡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其重要性表現在政治思想恆涉及人們在政治社會生活中之最基本的規範、價值、及理想。不過今日對於政治思想之研究並未與其重要性獲得相當之地位。特別是在我國,政治思想(尤其是有關民主政治者)似乎是一個未經特別開發的荒原。今日世界享受民主政治之果實,直可謂是西洋二、三百年前政治思想家們──特別是洛克、孟德斯鳩、盧梭──努力鼓吹而得到的結果。我國於民主政治之實施則不過數十年之歷史,而思想之鼓吹,則首推孫中山。
本文共分七章二十節,第一章為「緒論」,第二、三、四、五、六章為「本論」,第七章為「結論」。
緒論旨在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研究架構。
本論則從每個思想家的基本觀點出發,分別探討其理論思想的具體內容及基於此而建構的制度。為此吾人首先探討有關國家的問題,包括國家起源、國家職能、以及如何為一個理想的國家;其次吾人討論了政府的問題,此包括政府是如何開始的,政府的權力及其範圍,及何為理想的政府;接著則討論主權,此則包括了主權的來源、主權的性質,以及主權如何表現;第四個問題則是有關人權的討論,這包括了人權之來源,內容及人權之保障;最後吾人討論各思想家對法律的見解,其中包括法律之性質,法律如何制定及法律之目的。
結論的部分,吾人首先以表列的方式,簡明陳示各思想家在相關問題上見解之比較,次則說明本研究不足之處,及未來進一步研究的展望。
論文提要:
政治思想是政治學研究裡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其重要性表現在政治思想恆涉及人們在政治社會生活中之最基本的規範、價值、及理想。不過今日對於政治思想之研究並未與其重要性獲得相當之地位。特別是在我國,政治思想(尤其是有關民主政治者)似乎是一個未經特別開發的荒原。今日世界享受民主政治之果實,直可謂是西洋二、三百年前政治思想家們──特別是洛克、孟德斯鳩、盧梭──努力鼓吹而得到的結果。我國於民主政治之實施則不過數十年之歷史,而思想之鼓吹,則首推孫中山。
本文共分七章二十節,第一章為「緒論」,第二、三、四、五、六章為「本論」,第七章為「結論」。
緒論旨在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研究架構。
本論則從每個思想家的基本觀點出發,分別探討其理論思想的具體內容及基於此而建構的制度。為此吾人首先探討有關國家的問題,包括國家起源、國家職能、以及如何為一個理想的國家;其次吾人討論了政府的問題,此包括政府是如何開始的,政府的權力及其範圍,及何為理想的政府;接著則討論主權,此則包括了主權的來源、主權的性質,以及主權如何表現;第四個問題則是有關人權的討論,這包括了人權之來源,內容及人權之保障;最後吾人討論各思想家對法律的見解,其中包括法律之性質,法律如何制定及法律之目的。
結論的部分,吾人首先以表列的方式,簡明陳示各思想家在相關問題上見解之比較,次則說明本研究不足之處,及未來進一步研究的展望。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6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範圍 9
第三節 研究架構 17
第二章 國家觀之比較 19
第一節 國家之性質 20
第二節 國家之職能 41
第三節 理想之國家 60
第三章 政府觀之比較 71
第一節 政府之起源 72
第二節 政府之建構 80
第三節 理想之政府 119
第四章 主權觀之比較 152
第一節 主權之來源 154
第二節 主權之性質 173
第三節 主權之表現 184
第五章 人權觀之比較 205
第一節 人權之本質 206
第二節 人權之內容 222
第三節 人權之作用 265
第六章 法律觀之比較 275
第一節 法律之性質 277
第二節 法律之制定 298
第三節 法律之目的 323
第七章 結論 33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331
第二節 檢討與展望 340
參考文獻 348
附錄:洛克、孟德斯鳩、盧梭生平大事年表
圖表目錄
圖一:國家、政府、主權、人民、法律關係圖…14
圖二:論文研究架構圖…………………………17
表一:引用主要原典……………………………11
表二:國家觀之比較………………………… 332
表三:政府觀之比較………………………… 334
表四:主權觀之比較………………………… 336
表五:人權觀之比較………………………… 337
表六:法律觀之比較………………………… 339
參考文獻:
一、基本文獻
1.Locke,John
1986 (瞿菊農、葉啟芳譯) 政府論次講,台北,唐山出版社。
1993 Concerning Civil Govern ment , Second Essay,In Mortimer J.Adlered.Great Book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33,Chicago,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1993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In Mortimer J. Adlered. , Great Book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33,Chicago,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2. Montesquieu
1993 The Spirit of Laws ,in Mortimer J. Adlered. , Great Book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35,Chicago,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1993 Persian Leters ,translated by C.J. Betts, Middlesex : Penguin Book.
1995 論法的精神(上、下冊),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3. Rousseau,Jean Jacques
1987 社會契約論,何兆武譯,台北,唐山出版社。
1993 On the Origin of Inequality , in Mortimer J. Adlered.,Great Book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35,Chicago,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1993 The Social Contract , in Mortimer J. Adlered.,Great Book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35,Chicago,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1996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李常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4. 孫中山
1965(民54),國父全集,台北,中民國各界紀念國父暨誕辰籌備委員會。
二、中文書籍:
王兆荃等譯
1991(民80) 政治哲學引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王建凱譯
1996(民85) 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
石元康
1995(民84) 當代自由主義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田桂林
1984(民73) 國民大會制度之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江金太
1987(民76) 歷史與政治,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朱堅章主譯
1995(民84) 政治哲學中的論題,台北,桂冠出版公司。
朱諶
1997(民86) 憲政分權理論及其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任卓宣
1980(民69) 五權憲法体系,台北,帕米爾書店。
呂文通、邱坤玄譯
1990(民79) 參與和民主理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李酉潭
1991(民80) 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理論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何懷宏
1995(民84) 契約倫理與社會正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余英時
1986(民75) 自由與平等,台中,漢新出版社。
金耀基
1980(民69) 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吳曼君選
1959(民48) 胡漢民選集,台北,帕米爾書站。
吳榮輝
1987(民76) 盧梭政治理論的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吳庚
1993(民82) 韋伯的政治理論及其哲學基礎,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阮毅成
1978(民67) 地方自治與新縣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河清
1994(民83) 民主的烏托邦,香港,明報出版社。
蕭峰
1997(民86) 盧梭傳,河北,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
林安梧
1996(民85) 契約、自由與歷史性思惟,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高旭輝
1971(民60) 五權憲法理論與制度,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
浦薛鳳
1979(民68) 西洋近代政治思潮,台北,商務印書館。
夏勇著
1996(民85) 人權概念起源,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桂斯勛
1980(民69) 國父法律思想的研究,台北,幼獅文化公司。
陳儀深
1985(民74) 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陳水逢
1981(民70) 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張保民
1979(民68) 政治之解析,台北,長橋出版社。
張佛泉
1993(民82) 自由與人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翰書
1972(民61) 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張明貴
1998(民87) 自由論─西方自由主義的發展,台北,台灣書店。
張宇美
1978(民67) 國父的民權思想,台北,幼獅文化公司。
郭秋永等譯
1981(民70) 民主政治理論,台北,正中書局。
梁啟超
1975(民64) 飲冰室文集,台北,永新書局。
梁漱冥
1977(民66) 中國文化要義,台北,正中書局。
梁兆康
1984(民73) 三民主義哲學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崔書琴
1992(民81) 三民主義新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鄒永賢、俞王平、駱沙舟、陳炳輝著
1993(民82) 現代西方國學說,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國立編譯館
1979(民68) 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國立編譯館。
傅啟學
1984(民73) 中山思想本義,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
傅啟學
1986(民75) 中山思想体系,台北,商務印書館。
葉青
1979(民68) 民權主義的內容《民權主論文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楊明毅
1988(民77) 全民政治穩定策略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楊幼炯等著
1978(民68) 民權主義論文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劉遐齡著
1999(民88) 當代政治思想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鄭彥棻
1985(民74) 國父的偉大及其思想探微,台北,正中書局。
錢弘道
1999(民88) 為盧梭申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薩孟武
1983(民72) 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三、翻譯書籍:
Aristotle亞里斯多德,吳壽彭譯。
1997 政治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Bosanquet, Bernard鮑桑葵,汪淑鈞譯。
1996 關于國家的哲學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Mac Callum, Gerald C.,李少軍,尚新建譯。
1994 政治哲學,台北,桂冠出版公司。
Carl, Cohen柯恩,聶崇信、朱秀賢譯。
1980(民79) 民主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Cornoy, Martin卡諾伊,杜麗燕、李少軍譯。
1995 國家與政治理論,台北,桂冠出版公司。
Corwin, Edward S.,張世功譯。
1996 美國憲法的高級法背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Dahl, Robert A.達爾,張明貴、王切女譯。
1978(民67) 民主理論芻議,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D''Entreves, A. P登特列夫,李日章譯。
1996(民85) 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Desgraves, Louis,許明龍、越克非譯。
1997 孟德斯鳩傳,北京,商務印書館。
Dunn, John鄧恩,李連江譯。
1990(民79) 洛克,台北,聯經出版社。
Friedmann, W.,楊日然等譯。
1984(民73) 法理學,台北,司法周刊雜誌社。
Godwin, William高德溫,何慕李譯。
1997 政治正義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Gunnell, John G.岡內爾,王小山譯。
1998 政治理論,傳統與闡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Held, David赫爾德,燕繼榮等譯。
1998 民主的模式,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Hobhouse, L. T.霍布豪斯,汪淑鈞譯。
1997 形而上學的國家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Kelsen, Hams凱爾森,沈宗靈譯。
1995 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台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Leroux, Pierre魯勒,王道允譯。
1996 論平等,北京,商務印書館。
葉啟芳、瞿菊農譯。
1986(民75) 政府論次講,台北,唐山出版社。
Locke, John,瞿菊農、葉啟芳譯。
1987(民76) 政府論上篇,台北,渡山出版社。
Macneil, Ian R.,雷喜寧、潘勤譯。
1994 新社會契約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Mastellone, Salvo,黃蓋光譯。
1998 歐洲政治思想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Mill, J. S.米爾,程崇華譯。
1986(民75) 論自由,台北,唐山出版社。
Milne, A.J.M.米爾思,夏勇、張志銘譯。
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人權哲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Moutesquieu孟德斯鳩,張雁深譯。
1995 論法的精神,北京,商務印書館,。
Rousseau, Jean Jacques盧梭,何兆武譯。
1987(民76) 社會契約論,台北,唐山出版社。
Rousseau, Jean Jacques盧梭,李常山譯。
1996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北京,商務印書館。
Russell, Bertrand羅素著。
1993(民82) 西方哲學史上、下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Sabine, George H.薩拜因,盛葵陽、崔妙因譯。
1990政治學說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Sartori, Giovanni薩托里,淦克超譯。
1971(民60) 民主原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Spinoza, Benedict de史賓諾莎,溫鍚增譯。
1996神學政治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Strauss, Leo史特勞斯,李天然等譯。
1993 政治哲學史,河北石家庄市,人民出版社。
Stromberg, Roland N.史壯柏格,蔡伸章譯。
1993(民82) 近代西方思想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Vile, M. J. C.維爾,蘇力譯。
1997憲政與分權,北京,三聯書店。
Wilcox, D. F.威爾卻斯,廖仲凱譯。
1957(民46) 全民政治,台北,帕米爾書站。
Wolff, Jonathan伍爾夫,侍建宇譯。
1998(民87) 西洋政治思想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宋建民、李瑞全譯。
西洋哲學史(5)霍布斯,台北,黎明書局
陳太先等譯。
1994 自然政治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四、期刊雜誌:
王曉波
1976.12(民65) 「自由平等與民權」,大學雜誌102期,頁6-11。
田桂林
1971.10(民60) 「國父的國家觀」,光復大陸月刊58期,頁5-6。
江宜樺
1998.5(民87) 現代社會中的個人權利,當代月刊129期,頁38-47。
江金太
1976(民65) 「個人主義與集体主義:初論盧梭」,政大學報40期,頁1-34。
任卓宣
1976.8(民65) 「革命民權與天賦人權之比較」,革命思想月刊41:2,頁13-14。
朱諶
1995(民84年) 「民權主義的憲法體制」,理論與政策35期,頁95-110。
朱諶
1994.11(民83) 「認識五權憲法的真面貌」,空大學訊147期,頁57-68。
朱諶
1994.10(民83) 「憲政分權理論及其創新」,空大學訊146期,頁48-62。
朱堅章
1987.1(民76) 「人權思想的源及其基本內涵」,中國論壇23:8,頁43-48。
朱堅章
1972.12(民61) 「盧梭政治思想中自由觀念的分析」,政大學報26期,頁183-205。
朱瑞祥
1963.6(民52) 「盧梭政治思想評述」,思與言1:3,頁83-87。
李錫錕
1981.7(民70) 「孫中山的權能區分理論與中國政治文化的聯接關係」,中華學報8:2,頁63-77。
沈乃正
1959(民48.7) 「主權之意義」,社會科學論叢第九輯,頁1-45。
周道濟
1981.12(民70) 「基本人權與革命民權」,國魂433期,頁52-53
林子勛
1981.12(民70) 「孫博士對西方思想潮的融合與創新」建設雜誌30:7,頁15-22。
林安梧
1987.9(民76) 「從自然狀態到政治社會的諦造」,思與言,25:39,頁233-244。
林百樂
1982.4(民71) 「孫文主義的世界性」,革命思想月刊52:4,頁17-23。
林聰吉
1994.12(民83) 「近代自然權利-霍布斯及洛克觀點之研究」,政治學報23期,頁227-253。
林桂圃
1973.3(民62) 「國父的新自由說」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11輯,頁5-9。
邱榮舉
1988.12(民77) 「孫中山的政府論」,中山學術論叢第八期,頁53-78。
洪玉昆
1979.11(民68) 「國家的起源與中山先生的觀點」,革命思想月刊47:5,頁7-10。
紀俊臣
1976.1(民65) 「第四次阿以戰爭後蘇聯對中東的政策」,東亞季刊7:
3,頁102-114。
孫正豐
1980(民69) 「權能區分的政治理念及其運作」,三民主義學報4期,頁79-85。
高旭輝
1976.4(民65) 「論五權憲法的法治理論」,中國憲政11:4,頁5-9。
1971.2(民60) 「五權憲法的立法院」,革命思想月刊30:2,頁8-11。
1965.11(民54) 「國父的法律思想」,國父學術思想研究,頁259-284。
晏揚清
1996(民85) 「監察制度的比較研究」,趙玲玲編,憲政改革:理念、歷程與展望,台北,財團法人孫文學術思想研究交流基金會,頁232-233。
1998.6(民87) 「從近代人權思想的發展論孫中山先生革命民權之講義」,中山學報十九期,(高雄,高雄市中山學術研究會),頁25。
陳芳明
1979(民68) 「五權憲法的理論基礎研究」,三民主義學報3期,頁235-240。
陳秀容
1997.6(民86) 「近代人權觀念的轉變」,人文及社會科集刊9:2,頁101-132。
陳春生
1997.6(民86) 「從主權學說探討孫中山的人民主權」,中山學術論叢15期,頁1-23。
陳春生
1983(民72) 「國父參政權思想與民主政治」,中國論壇15:3,頁28-33。
陳春生
1993.6(民82) 「孫中山政府論之特徵」,中山學術論叢11期,頁29-48。
陳曉諭
1996.6(民85) 「自然法與基本人權」,輔仁大學哲學論集29期,頁197-213。
黃少游
1956.12(民45) 「國父的法律觀念」,革命思想月刊1:6,頁28-29。
張知本
1956.2(民45) 「國父律思想的創造性」,憲政論壇2:9,頁29-32。
許福明
1985.11(民74) 「國父五權憲法思想的演變與性質」,中山學術論叢5期,頁233-250。
許智偉
1980.7(民69) 「西洋近代思潮與孫逸仙主義」,中華學報7:2,頁91-107。
許智偉:
(台北,中華學術院世界華學研究所) 「西方政治思想及革命歷史對國父革命主義之影響」,世界華學季刊2:2,頁37-50。
許雅棠
1988.9(民78) 「另一種民主政治:試論中山先生政治規劃的基本性質」,中山社會科學季刊4:3,頁131-148。
莊政
1989.6(民78) 「國父規撫歐美思想學說及取捨之考述」,復興崗學報41期,頁45-74。
郭仁孚
1997.9(民86) 「對傳統經典政治理論的基本認識」,政治學報8期,頁87-116。
登邑政
1992.11(民81) 「主權何在-盧梭的啟示」,當代雜誌79期,頁84-95。
詹文雄
1995(民84) 「孟德斯鳩的治思想」,華崗法科學報11期,頁37-52。
廖與人
1978.10(民67) 「從革命民權與天賦人權比較說起」,民主憲政50:6,頁7-8。
葉祖灝
1977.6(民66) 「國父權能區分學說與現代政治思潮」,三民主義學報第1期,頁1-5。
葉祖灝
1972.3(民61) 「國父的政府論」,憲政評論3:3,頁11-17。
楊幼炯
1965.11(民54) 「國父的立法論」,國父法律思想論集,頁293-366。
薩孟武
1970.2(民59)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中華文化復興月刊3:2,頁11-16。
謝碧霞譯
1988.4(民77) 「孫中山先生的道德觀與政治哲學觀」,中山社會科學譯粹3:2,頁137-148。
五、研究論文:
文承科
1995(民84)中華民國憲法行程與發展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韋洪武
1988(民77)盧梭民主思想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陳文政
1999(民88)美國司法違憲審查理論與制度之研究,台北,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黎一皋
1998(民87)社會契約理論之研究,台北,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謝明芳
1991(民80)洛克自由主義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蘇文流
1980(民69)洛克政治思想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六、研討會論文:
王季高
1965.11(民54)「國父遺教與孟德斯鳩的法意」,《 國父百年誕辰記念文集》,5,頁29-52。
布羅夫
1990(民89)孫中山先生的政治學說和現代,第三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父紀念館,頁153-162。
江日新
1994(民83)政治動物的人格團結及政治社群的構成。--一個政治的哲學人類學理解,「政治社群」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江宜樺
1994.11(民83)「政治社群與生命共同體-亞里斯多德城邦理論的若干啟示」,「政治社群」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吳庚
1983(民72)「民權主義政治權國合法性之研究」,三民主義方法研討會論文,台北,政治大學。
林天河
1994.11(民83)個人與社群之關係-試析柏拉圖《法律篇》,「政治社群」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陳秀容
1993.8(民82)「第三世界人權觀念的探討:1986年聯合國〈發展權宣言〉的初步分析」,民主理論:古與現代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學研究所。
陳春生
2000(民89)孫中山的國家論,第三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父紀念館,頁465-476。
彭懷恩
1984.7(民73)「權能區分理論與當代民主理論之比較」,《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論文研討集Ⅲ,台北,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實錄編纂委員會,頁216-234。
楊世雄
1994.11(民83)「馬克斯國家理論的哲學反省」,政治社群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鄭一明
2000(民89)孫中山社會政治哲學思想中的「國家」範疇,第三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父紀念館,頁427-441。
蘇文流
1993.8(民82)「蘇格拉底與民主政治」,民主理論:古典與現代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1994.11(民83)蘇格拉底與政治社群,「政治社群」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六、英文著作:
Cassirer, Ernst
1989. The question of Jean Jacques Rousseau,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Cobban, Alfred
1964. Rousseau and the modern state, London: allen & Unwin.
Dent, N.J.H.
1988. Rousseau: an introduction to his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xford: Blackwell.
Dunn, John
1969.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John Locke: an historical account of the argument of the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Consent in the Political Theory", Richard Ashcraft ed., John Locke: Critical Assessments, Vol.3, London: Routledge.
Wright,E.H.
1963. The meaning of Rousseau, New York: Russell& Russell.
Fralin, R.
1978. Rousseau and Representation: A study of the Developement of his concept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 N. 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oldwin, R.A.
1973. "John Locke", Leo Strauss and Joseph Ropsey ed.,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Chicago: McNally.
Gough, J.W.
1964. John Locke''s ploitical philosophy: eight studie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Hall,J.C.
1973. Rousseau:An Introduction to his Political Philosoply, London:Macmillan press.
Mabbott, J.D.
1973. John Locke, London: Macmillan.
Macpherson, C.B.
1962.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arry, Geeaint
1973. John Locke, London: George Allen &Unwin.
Pangle, Thomas L.
1989. Montesquieu''s philosophy of liberalism: a commentary on the spirit of the law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eliger, Martin
1968. The liberal politics of John Locke, New York: Praeger.
Shackleton Robert
1970. Montesquieu: A Critical Biography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Shkler, Judith
1987. Montesquieu,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Vaughan, C. E. ed.
1915. The Political Writings of Jean Jacques Rousseau,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