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立法院調查權法制化之研究
作者:陳清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ing-yun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蕭文生 博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國會調查權權力分立立法權預算審查權人事同意權釋字五八五號解釋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特別調查委員會條例National LegislatureInvestigates PowerSeparation of PowersLegislative PowerBudget Review PowerPersonnel Consent PowerJ.Y. Interpretation No.585A.S.C.I. of the 319 shoot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3
論文摘要(中文)
國會調查權在許多先進民主國家之發展已經相當臻熟,因為藉由調查權的實施,可以真正發揮國會監督行政效能的功用,是民主國家在權力分立體制下的一項不可或缺的輔助性權力,發端於英國,後來被其他各國所採用。
國會調查權的行使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行政特權的援用與司法獨立等等。在世界先進民主國家中,美國是實現國會調查權制度的典範,著名的水門事件等歷次重大歷史案件中,奠定了聽證制度、國會調查權的公信力,也發揮了制衡的作用;英國則是國會調查權制度之起源,很多制度都源自於英國,如證人宣誓法等等,其「行政監察使」制度也獨具一格;法國的國會調查權制度雖然規定較為完備,但執行上卻效果甚微,委員會甚少設立,即使成立,亦成為政府操縱的工具;德國的國會調查權入憲,法源相當完備;日本的國政調查權一樣入憲,其在公務員守密義務、權力分立,不侵入司法權固有領域的判例相當的多,均可作為參考。
國會調查有監督行政部門、揭發政府弊端來實現人民知的權力及協助立法部門取得足夠的資料來源輔助立法的功用。比較其他先進國家的調查權制度,我國國會調查權,一直以來沒有一整套完整的運作機制,法律規範也較為缺乏。隨著歷次修法與大法官解釋作成下,逐漸建構了國會調查權的雛形。釋字第四六一號與第四九八號解釋的作出,充實「備詢義務」的內容,而真調會條例與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一舉解釋了「國會調查權」的意義、內容,以及我國未來改進方向。政府資訊公開法揭示了行政特權行使的界限,而未來修法亦應朝向與國外國會調查權學習、看齊的方向邁進。
本論文希望藉由探討國會調查權的實務運作及分析各國國會調查權發展的歷程,來提出我國國會調查權制度改善的建議。如完整規範調查權組織、範圍及程序等,少數權調查成立的承認,調查對象的完善保護與完整規範不當拒絕證言提供資訊之強制權,並賦予國會罰緩以上之強制力,同時妥善規範「調閱」、「質詢」、「聽證」、「報告提供」之相關規定。
最後,應儘快健全相關法制,建立慣例,讓立法院調查權法制化能撥雲見日,早日完成立法程序。
Abstract
In many democracy countries,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es power has been developed further, carrying out this power can effectly surpervis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This is an indispensable right to assist under The separation of power which originated from United Kingdom and followed up by other countries.
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es power must be restricted appropriately, such as executive privilege invoked with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 and so on. In the advanced democratic countries of the world, United States is an example of the 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ve power system model, Such as the famous Watergate Event previous cases of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Among established the hearing system and credibility of the investigative powers of congress and then developed the effect of checking and balance. United Kingdom is the origin of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ive power and expands other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o, for example the sworn witness and so on, especially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is of a unique style. Although France parliament has complete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investigating power, it only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rarely set up committees which is operated as a tool by the government. Germany parliamentary investigates power i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with fully archives and records information. Japan national diet investigates power is under the constitution too, its confidentiality obligations in the civil service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which does not intrusive judicial power, could witness sworn as a reference.
The national legislative investigative powers have the capability of supervising the administrative section, exposing abuses in government to achieve the right of knowledge for there people and help legislataves obtain enough datas which assist in making laws. Compared with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our parliament never has a perfect set of operation range and the standards of law are short of. With revisions of Law and Justice the interpretation made under 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es power gradually construct an embryonic form. As mentioned J.Y. Interpretation No.461 and No.498 pointed to enrich the content of ‘is queried obligation’. The Truth Investigation Committee and Interpretation No.585 also pointed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es powe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law reveals the limit of executive privilege,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ur 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es power should amend to study from other democracy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of 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es power from its operation and also analysis other country’s develop process to provide better suggestion to our national legislation. For exampl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an organization, cover range and the survey protection and specification improperly denied the right to information of the testimony provided mandatory, parliament coercive power penalty, needs to provide proper stage of ‘records request, question, hearing, report’ and other relevant rules.
Finally, this research discussion hopes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to legalization it to that Legislative Yuan legislature investigates power in order to complete further legislative process.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依姓氏筆劃順序)
(一)專書(中文)
1、王世憲,美國國會與政黨,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初版)。
2、史慶璞,美國憲法與政府權力,臺北,三民,2001年10月。
3、丘昌泰,政策科學之理論與實際,五南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4、左潞生,比較憲法,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八版。
5、江大樹,國會調查權與聽證制度,民主制度設計,業強出版社,1992年。
6、任德厚,比較憲法與政府,自版,2002年8月。
7、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正中書局,2002年。
8、李道揆,美國政府和美國政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9、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學林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12月,一版。new window
10、李伸一,監察權之理論與實務,監察院出版,二版,2005 年。
11、李惠宗,中華民國憲法概要 : 憲法生活的新思維,元照出版公司,2013 年2月。
12、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9月。
13、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9月。
14、李惠宗,案例式法學方法論,新學林出版公司,2009年10月。new window
15、李惠宗,權力分立與基本權保障,韋伯文化公司,1999年3月。new window
16、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0月修訂九版一刷。
17、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9月二版。new window
18、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2月三版。new window
19、李震山,警察法案例評釋,作者自版,1988年7月1日出版。
20、林嘉誠等,民主制度設計,業強出版社,1992年9月一版。
21、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翰蘆出版公司,2002年1月。
22、林子儀,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月旦出版公司,1993年4月初版。new window
23、林子儀,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月旦出版公司,1993年4月初版。
24、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合著,憲法—權力分立,學林出版公司, 2003年。
25、林秋水,日本國會許可權,臺北水牛,2001年1月3版。
26、林秋水,日本國會權限,水牛出版社,2001年。
27、林金莖、陳水亮合著,日本國憲法論,中日關係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 年 10 月。
28、林紀東,比較憲法,臺北五南,1991年1月。
29、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二),三民書局,頁376-377,1992年5月。new window
30、林昭燦,美國政府與政治新論,臺中捷太,2006年3月。
31、林鈺雄,刑事訴訟法,自版,2004年2月。
32、法治斌,董保城著,憲法新論,三民書局有限公司,2012年9月。
33、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自版,2003年10月。
34、吳庚,行政法的理論與實用,自版,2006年8月增訂九版。
35、吳信華,憲法釋論,三民書局,2011年9月。
36、吳信華,憲法訴訟專題研究(一):「訴訟類型」,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10月。
37、吳信華等,2002年判解回顧,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8月。
38、周萬來,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11月二版。new window
39、周萬來,議案審議一立法院運作實況,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3月三版。
40、胡康大,英國政府與政治,揚智文化公司,1997年2月。
41、洪德旋,美國國會的調查權,文源出版社,1976年7月。
42、唐士其,美國政府與政治,臺北,1998年5月2版。
43、徐育苗,中外代議制度比較[M],商務印書館,2000年6月。
44、孫 哲,美國國會研究,上海:2002年6月。
45、陳治世,美國政府與政治,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4月。
46、陳淞山,國會制度解讀 : 國會權力遊戲手冊,正中書局,1994年6月。
47、陳淞山,健全國會制調查制度應有之改革方向,《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翰盧出版公司,2001年。
48、陳堯聖,英國國會,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8月2版。
49、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自版,2011年1月修訂四版。
50、陳新民,憲法學釋論,自版,2011年9月修訂七版。
51、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6月,五版。new window
52、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冊),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6月,五版。new window
53、陳新民,法治國家論,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4月,一版。new window
54、陳榮傳,國會調查權的理論與實踐-新台灣人叢書4,財團法人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翰蘆出版社,2006年7月1日。
55、陸潤康,美國聯邦憲法論,法治建設基金會出版,2001年5月。new window
56、陶百川,比較監察制度,三民,1992年4月。
57、黃越欽,各國監察制度之比較研究,臺北翰蘆,1998年6月。
58、黃俊杰,行政法,三民書局,2011年10月修訂三版。
59、許志雄,憲法之基礎理論,稻禾出版社,1992年10月。
60、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合著,現代憲法論,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9月,第二版第一刷。
61、許劍英,立法權行使及法規通用問題之研究,今古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11月初版。new window
62、許劍英,立法審查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8月,四版。
63、張臺麟,法國政府與政治,漢威出版社,2003年3月。new window
64、張世賢、陳恒鈞,比較政府,臺北,2005年8月。
65、葉俊榮、許宗力,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研究,臺北,1996年1月。
66、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2月6版。new window
67、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卷一憲法結構與動態平衡,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4月,初版。new window
68、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卷二違憲審查與動態平衡,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4月,初版。new window
69、曾繁康,比較憲法,三民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4月六版。
70、曾繁康,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8年6月。
71、董璠輿,外國議會議事規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72、管 歐,中華民國憲法論,三民書局印行,1993年1月修訂五版。
73、楊日然,法理學(Jurisprudence),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74、劉志鵬,日本國會國政調查權之研究,自版,1982年3月。
75、劉淑惠,法國第五共和的國會,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政運作,業強出版社,1994年。
76、鄭哲民,美國國會之制度與運作,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2年7月。
77、蕭文生,國家基本人權政府組織,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6月。
78、蕭文生,國家法(I)國家組織篇,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6月。new window
79、蕭文生,國家.地方自治.行政秩序,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10月。new window
80、蕭文生,國家.經濟監督.財政秩序,元照出版公司,2011年11月。
81、羅志淵,立法程序論,正中書局,1993年10月臺二版。
82、羅傳賢,立法程序,龍文出版社,1993年2月初版。
83、羅傳賢,立法學實用辭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8月初版一刷。
84、羅傳賢,立法程序與技術,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7月。
85、羅傳賢,警察情境實務(二)人權保障與正當法律程序,士明出版社,2011年2月。
86、羅傳賢,立法學實用辭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3月。
87、羅傳賢,國會與立法技術,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0月。
88、羅傳賢,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9月增訂4版。
89、蘇永欽主編,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2001年10月30日。
90、威爾遜(Wilson)著,熊希齡譯,國會政體-美國政治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頁42,1989年。

(二)期刊論文
1、史尚寬,議會調查權之現況與我國監察院調查權之展望,東方雜誌,復刊卷第12期,頁264至265,1968年12月。
2、李惠宗,論立法院行使調查權應有的法制設計─從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出發,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頁 92-106,2006年4月。
3、李惠宗,總統刑事豁免權及機密特權之研究─大法官釋字第六二七號解釋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47期,頁79-100,2007年6月。
4、李念祖,大法官不應登載立法性質之急速處分,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 頁60-66,2005年5月。
5、李念祖,「立刻立法設置獨立檢察官-檢察獨立不該祇是神話」,新新聞,第 938期,2005年2月24日。
6、李秋男,「國會調查權、司法行政監督權與法官獨立審判權之關偉及其分際」,輔仁法學,第6期,頁64-93,1987年1月。new window
7、呂坤煌,德國的國會調查制度(上),立法院院聞,31卷7期,頁76-94,2003年7月。
8、呂坤煌,德國的國會調查制度 (下),立法院院聞,第31卷第 8期,頁97-110,2003年2月。
9、余小雲,美國設置「獨立檢察官」之合憲性檢討,行政管理學報,第2期,頁86-100,1999年3月。
10、余小雲、邵建民,美國設置「獨立檢察官」之爭議,立法院院聞,第27卷第 7期,頁 137-146,1999年3月。
11、沈中元,論國會調查權-釋字三二五號解釋之比較分析,空大行政學報第1 期,頁85-130,1994年4月。new window
12、沈中元,「立法理論與實務」研讀指引,空大學訊339期,頁97-98,2005年3月1日。
13、沈中元,立法機關委員會運作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第7期,頁159-174,1997年5月。new window
14、沈中元,立法機關職權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第6期,頁323-342,1996年11月。new window
15、沈中元,立法機關組織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第4期,頁241-255,1995年11月。new window
16、吳信華,真調會條例急速處分的憲法訴訟問題,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中正法律研究所,第 18期,頁161-177,2005年3月。new window
17、吳信華,法治國家原則(二)-權力分立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元照出版公司,頁6-12,1995年6月。
18、吳東欽,從議事阻撓觀點探討我國中央分立政府運作之影響,台灣民主季刊第五卷,第三期,頁71-120,2008年9月。new window
19、吳煜宗,日本之國會調查權序說,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頁72-82,2006年7月。
20、吳明孝,從日本國會調查權淺論我國國會調查權之問題,憲政時代,第26卷第4期,頁39-60,2001年4月。
21、林育汝譯,「日本國會國政調查權及證人傳訊制度」,立法院院聞第 21卷4 期,頁16-23,1993年4月。
22、林瑞雯,國會調查權之探討,立法院院聞,第 26卷,第10期,頁 40-51,1998年2月。
23、林爵士、錢政銘,從權力分立論我國行政權之歸屬,大仁學報第33期,頁202-215,2008年3月。
24、涂懷瑩,論議會調查權及其問題-附論:我國立院及地方議會有無調查權(上) 」,法律評論,第56卷第7期,頁11-15,1990年7月。
25、涂懷瑩,論議會調查權及其問題-附論:我國立院及地方議會有無調查權(下) ,法律評論,第56卷第8期,頁12-19,1990年8月。
26、金燦榮,試析美國國會的監督功能,教學與研究,2003年02期,頁28-40,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2月。
27、周良黛,立法院行使國會調查權之研究,憲政時代第31卷第4期,頁 427-482 ,2006年4月。
28、胡錦光、溫澤彬,論議會調查權的配置與限定,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5-6期,頁1-18,2011年。
29、徐正戎,法國之國會調查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頁67-71,2006年8月。
30、涂懷瑩,論議會調查權及其問題(下),法律評論,第56卷,第8期(總期:1274),頁12-19,1980年7月。
31、許宗力,權力分立與機關忠誠-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7卷第4期,頁3-32,2002年4月。
32、許玉秀,論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五),軍法專刊:人權論壇,第56卷第1期,頁1-5,2007年1月。new window
33、梁杏絹,國會調查權初探,華醫學報,第23期,頁 73-83,2005年6月。
34、陳淑芳,德國之國會調查權,臺灣本土法學,第 78期,頁 53-66,2006年7月。
35、陳淑芳,國會之資訊取得與法制,法政學報,第13期,頁131-166,2001年8月。
36、陳慈陽,論「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之違憲性—兼評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 125期,頁48-62,2005年7月。
37、陳英鈐,民主鞏固與違憲審查-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的困境,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頁頁63-77,2005年10月。
38、陳淳文,『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特別調查委員會條例』釋憲案鑑定意見書:實體爭點部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5期,頁86-104,2004年12月。
39、陳銘祥,國會組織的檢討與改造--建立總統制下的新國會,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頁 200-210,2005年8月。
40、陳愛娥,憲法解釋案中之急速處分的要件,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頁 37-47,2005年6月。
41、章瑞卿,中日國會質詢聽證制度之比較研究,立法院院聞,第25卷,第 9期,頁50-69,1997年4月。
42、陶百川,英國監察使制度的新發展,憲政思潮,第6期,頁57-69,1969年4月。
43、許志雄,國會調查權,月旦法學雜誌,第 19期,頁51-52,1996年12月。
44、許劍英,當前憲政上有關立法院問題續探(二)─立法院文件調閱權,立法院院聞,第23卷第2期(總期:262)頁36-47,1995年2月。
45、許劍英,「立法院委員會議事法規通用問題探討(七)」,立法院院聞,第27卷第5期(總期:313)頁45-52,1999年5月。
46、黃佳模,監察院調查權、立法院調閱權與司法調查權之比較研究,東南學報,第27期,頁333-343,2004年11月。new window
47、黃峻昇,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關係,國會與政府分享立法權-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政運作,國家政策雙周刊73期,頁139-140,1993年11月。
48、黃維幸,從真調會條例憲法解釋案論行政與立法關係和權力分立,法令月刊,第 56卷第 2期,頁124-137,2005年9月。new window
49、黃昭元,「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特別調查委員會條例」釋憲案鑑定意見書:實體爭點部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5期,頁74-76,2004年12月。
50、黃昭元,真調會條例釋憲案鑒定意見─急速處分部份,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頁24-26,2005年6月。
51、黃俊杰,「立法行為作為國會議員言論兔責權之保障範圍-以一九八0年前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為中心」,美歐季刊,第12卷第2期,頁89-125,1997年夏季號。
52、孫迺翊,國會監察制度之介紹-兼談國會監察權之問題,律師通訊第160 期,頁35-43,1993年1月。
53、郭秋慶,德國國會調查權的執行及其功能之研究,淡江公行法政學報,3期,頁81-101,1995年1月。new window
54、郭秋慶,德國聯邦眾院調查權制度的啟示,美歐月刊,第10卷第5期,頁79-89,1995年5月。
55、郭進隆,美國國會的調查權-司法機關所予之支持與限制,憲政思潮,第24期,頁44-65,1973年10月。
56、湯德宗,大法官得否命「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真調會條例釋憲案鑑定意見書(一)〉,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頁9-23,2005年12月。
57、張文貞,「新世紀台灣憲改的制度選擇-論監察院、考試院與國民大會的存廢」,月旦法學雜誌,第115期,頁209-225,2004年12月。
58、張淳翔,國會調查權制度變遷之分析,耕莘學報,耕莘護理專科學校,第 1期,頁61-68,2003年7月。
59、張瑞濱,五權憲法中監察院調查權之研究,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6期,頁11-21,2003年4月。
60、張劍寒,展望憲法修正後之監察院,憲政時代,第19卷第1期,頁135-143,1993年2月。
61、湯德宗,「司法院大法官有關『權力分立原則』解釋之研析」(上),政大法學評論,第54期,頁1-59,1995年12月。new window
62、湯德宗,「司法院大法官有關『權力分立原則』解釋之研析」(下),政大法學評論,第55期,頁1-45,1996年6月。new window
63、楊日青,從憲政走向探討立法院的角色及其應有的調查與聽證權,法令月刊,第56卷第2期,頁124-137,2005年2月。new window
64、楊桂杰,「立法院建立聽證制度之研究」,立法院院聞,第22卷第8期,頁69-80,1994年8月。
65、廖元豪,「畫虎不成」加「歪打正著」─從美國經驗評真調會與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1期,頁33-50,2005年1月。
66、廖元豪,論立法院調查權的界限與範圍─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與美國經驗的參照,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頁83-91,2006年3月。
67、廖琪瑞、許碧患、陳怡雯、黃建萍,金權政治下檢察制度的再強化-由美國獨立檢察官制度談起,法律學刊,第24期,頁62-67,1994年6月。
68、蔡宗珍,我國釋憲程式中有關保全程式之爭議鑑定意見書,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頁48-59,2005年7月。
69、蔡啟清譯,英國的議會制度-議會組織、運作、權限與立法程序,憲政思潮,第74期,頁62-76,1986年6月。
70、松橋和夫著,蔡啟清譯,英國的議會制度—議會組織、運作、許可權與立法程序,憲政思潮,第74期,頁62-76,1986年6月。原著由日本國會圖書館發行,「參考文摘」(Reference),第415期,頁26-49,1985年8月。
71、鄒念祖,「美國國會彈劫柯林頓總統個案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5期,頁1-30,1999年5月。new window
72、蕭文生,立法機關,月旦法學教室第23期,頁95-98,2004年8月。
73、羅傳賢,立法院調查權問題之研究,立法院院聞,第21卷第4期,頁10-15,1993年3月。
74、蘇永欽,也談三二五號解釋,司法周刊,第645期,1993年10月27日,第2-3版。
75、蘇永欽,喬太守式的分權,灑狗血般的人權-簡評政治壓力鍋煮出來的五八五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0期,頁38-57,2005年5月。
(三)專書論文
1、王吉次,立法院行使彈劾調查權之研析,收於朱蔚青、羅傳賢、陳清雲等合著,立法原理與制度,立法院法制局,頁185-223,2004年1月。
2、史尚寬,議會調查權之現況與我國監察院調查權之發展,憲法論叢-史尚寬法學論文選集之二,作者自印,1973年6月。
3、江大樹,國會調查權與聽證制度,收錄於林嘉誠等,民主制度設計一書,業務出版社,頁221-235以下,1992年9月。
4、李繼該,「藐視國會」行為之可罰性專題研究,收錄於「立法原理與制度」,立法院法制局編印,頁149-160,2002年12月31日。
5、法治斌等,行政檢查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法治斌主持),頁3以下,1996年6月。
6、周育仁,國政研究報告-行政院負責機制之探討,憲政(研)098-005號,頁3以下,2009年2月26日。
7、陳瑞基,立法院應否擁有調查權之探討,收錄於憲法制度與陽光法案之研究,立法院法制局編印,頁169-196,2004 年 4 月。
8、陳淞山,健全國會制調查制度應有之改革方向,收於《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翰盧出版社,頁291-305,2001年。
9、陳清雲,國會議事運作,內政部警政署100年度法規講習講義,內政部警政署,頁125-152,2011年7月。
10、楊泰順,調查權-我們要不要國會的關鍵,民主基金會政策白皮書82年度第2號,頁15以下,1993年7月。
11、羅傳賢,從功能取向權力分立探討立法院行使國會調查權之可行性,載:二十一世紀公法學的新課題-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財團法人台灣法治暨政策研究基金會,頁133-170,2008年10月。
(四)政府公報
1、立法院公報,第82卷第4期(總期2603中),頁33-36,1993年1月20日 出版。
2、立法院公報,第83卷第63期院會議記錄,頁92,2002年1月15日出版。
3、立法院公報,85卷27期(總期2849),頁29至48,1996年5月29日出版。
4、立法院公報第87卷第3期院會議記錄,頁65,2002年1月11日出版。
5、立法院公報第87卷第6期院會議記錄,頁138,2002年1月27日出版。
6、立法院公報,第88卷第7期委員會記錄,頁262,1999年2月21日出版。
7、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33期院會議記錄,頁127,2001年9月10日出版。
8、立法院公報,第91卷13期(總期3209上),頁10至14,2002年2月27日出版。
9、立法院公報,第92卷6期院會記錄,頁22,2003年3月26出版。
10、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5期院會議記錄,頁392-393,2004年1月9日出版。
11、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7期委員會記錄,頁191,2004年2月20日出版。
12、立法院公報,第93卷26期院會記錄,頁6,2004年1月18出版。
13、立法院公報,第93卷20期上(總期3354),頁36至44,2004年4月21日出版。
14、立法院公報,第93卷34期一(總號3368),頁415至420,2004年6月30日出版。
15、立法院公報第,第94卷1期會議記錄,頁207-481,2004年2月7出版。
16、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4期院會議記錄,頁72,1998年5月15日出版。
17、立法院公報,第100卷第12期會議記錄,2001年3月13日出版。
18、立法院公報,第101卷第30期院會議記錄,頁48,2005年7月10日出版。
19、立法院公報,第101卷55期(總期3996二),頁284,2012年10月18日出版。
20、立法院第4屆第5會期第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頁97,2004年6月16日。
21、立法院第4屆第5會期第17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頁5-93,2001年1月12日。
22、立法院第4屆第6期會議記錄,2002年1月13日。
23、立法院第5屆第6會期第15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頁1-138,2005年6月19日。
24、立法院第6屆第1會期第3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頁46,2005年8月15日。
25、立法院第6屆第2期第17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頁5-94,2003年4月16日。
26、立法院第7屆第6會期第14次 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頁5-94,2003年6月20日。
27、立法院院總第310號委員提案第5491號議案關係文書。
28、司法院公報35卷9期,頁11-17,1993年9月10日出版。
29、司法院公報47卷1期,頁-44,2005年1月。
30、司法院公報49卷12期,頁1-16,2007年12月。
(五)、學位論文
1、朱坤茂,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合憲爭議之研究,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2、李志正,國會調查權之研究-以美國法制為中心,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3、谷湘儀,論監察院之調查權,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4、林正順,美國國會聽證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5、孫魯良,我國與美國國會調查權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6、徐裕明,國會調查權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7、張鈞綸,美國國會調查權之研究-兼論我國立法院調查權之法制化,東吳大學 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8、許志雄,權力分立之理論與現實-其構造與動態之剖析,台灣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6月。
9、彭億鈞,立法院行使調查權的研究,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10、程竹風,美國國會調查權之研究,淡江大學美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6月。
11、黃瓊緣,國會調查權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12、魏美娟,國會調查權之研究-以美國的制度探討我國的發展,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13、劉志鵬,日本國會國政調查權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6月。
14、劉格倫,由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探討國會調查權,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15、駱建呈,國會調查權之研究–兼論我國立法院調查權之法制化,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16、謝宜成,日本國政調查權之比較研究,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月。
17、蘇信琿,監察權與肅貪機制:以中華民國監察院為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18、嚴熯軍,日本國憲法國政調查權之研究–兼論中華民國憲法之國政調查權,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二、日文參考文獻
1、小林直樹,新版憲法講義(下),紀國書屋,1981年5月。
2、忠孝延夫,國政調查權の研究,法律文化社,1990年4月,初版第一刷。
3、和田英夫,議會的國政調查權,收於清水睦編之「日本國憲法10議會民主主義」,三省堂,1977年。
4、蘆部信喜,「憲法と議會政」,東京大學出版會,1985年4月初版第八刷。
5、原田一明,國政調查權特輯,國家の役割統治構造改革(ヅュリスト1133號),頁117以下,1998年。
6、豬股弘貴,「ァメソカにおける國證調查權の機能にっぃて—Informing Functionむゆぃにノて」,早稻田法學會誌,1979年,三十號,頁371。

三、英文參考文獻
(一)Books
1.Arthur Maass,Congress and the Common Good,N.Y.: Basic Books,Inc.,Publishers,1983.
2.Bacon, Donald C.Roger H.Davidson,Morton Keller ed.,The Encyclopedia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N.Y.:Simon&Schuster,1995.
3.Cohn, Mary ed.,Congressional Quarterly's Guide to Congress , 4thed.,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1991.
4.Currie, David P.,The Constitution in the superme Court:the second century,1886-1986,Chicago:Univ.of Chicago,1990.
5.David C. Kozak &John Macartny, Congress and Public Police: A Source Book of Documents and Readings,Illinois: The Dorsey Press,Homewrook,1982.
6.David M. Olson,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N.Y.: Harper & Row,Publishers,1980.
7.David P. Currie,The Constitution in the Supreme Court: the Second Century,1886- 1986,Chicago: Univ. of Chicago,1990.
8.Donald C. Bacon,Roger H. Davidson,Morton Keller ed.,The Encyclopedia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N.Y.: Simon &Schuster,1995.
9.Elder Witt,Congressional Quarterly's Guide to The U.S. Supreme Court,Washing¬ton,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1990.
10.Ernest J. Eberling,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ons: A Study of the Power of Congress to Investigate and Punish for Contempt,N.Y.: Octaon Books; A Division of Farrar Straus &Giroux,Inc.,1973.
11.Eward V. Schneier and Bertram Myron Gross,Legislative Strategy: Shaping Public Policy,N.Y.: St. Martin's Press Inc.,1993.
12.Fisher,Louis,Neal Devins,The Political Dynamics of Constitution Law,St.Paul,Minn:West Publishing Co.,1992.
13.George Mckenna:The drama of Democracy—American Government And litics,1994,Mcgraw Hill.
14.James T.Currie:The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1988,Robert E『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
15.J. A. G. Griffith & Michael Ryle,Parliamentary,London: Sweet & Maxwell,1990.
16.John E. Nowak,Donald D. Rotunda,Constitutional Law,4th ed.,St. Paul,Minn.:West Publishing Co.,1991.
17.John F.Bibby:Governing By Consent,1992,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18.Johnny H. Killian,George A. Costello ed.,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Washington,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Library of Congress,1992.
19.Joseph P. Harris,Congress and the Legislative Process,N.Y.: McGraw-Hill,1972.
20.Joseph P. Harris,Congressional Control of Administration,Washington,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80.
21.Keffe, William J.,Morris S. Ogul, The American Legislative Progess:Congress and the States,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Inc., 1993.
22.Killian, Johnny H., Costello, George A. ed.,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Washington, D.C.: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Library of Congress,1992.
23.Lawrence C. Dodd,Richard L. Schott,Congres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N.Y.:
John Wiley &Sons,1979.
24.Leon Baradat:Understanding American Democracy,1990,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25.Louis Fisher,Constitutional Conflicts between Congress and the President,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
26.Louis Fisher,Constitutional Structure: Separated Powers and Federalism,Vol. 1,N.Y.: McGraw-Hill,1990.
27.Nancy Lammers,Powers of Congress,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1982.
28.Nelson M. McGeary,The Development of 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ve Power,N.Y.: Octaon Book Inc.,1966.
29.Norman C. Thomas &Karl A. Comb,Congress: Politics and Practice,Random House Inc. ,1964.
30.Nowak, John E., Ronald D. Rotunda, Constitutional Law, 4th ed., St. Paul, Minn.: West Publiching Co.,1991.
31.Raymand M Lahr. and Theis J. William,Congress: Power and Purpose on Capital
Hill,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1967.
32.Richard Allan Baker:The Senate Of The United States:A Bicentennial History,1988,Robert E.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
33.Richard A.Posner:An Affair Of State-The Investigation,Impeachment,And Trial of President Clinton,1999,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4.Sadofsky, David, Political and Legal Control of Information, N.Y.: Praeger Westport, Publisher,1990
35.Sibey, Joel H. ed.,Encyclopedia of the American Legislative System, NY.: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94.
36.Steven K.Bailey,The New Congress,NY:St.Martin's Press,1966.
37.Steven Smith:The American Congress,1999,University Of Minnesota.
38.Thomas E Patterson:The American Democracy,1994,MCGRAW Hill,Inc.
(二)Articles
1.George Galloway. “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ons: Proposed Reforms"18 Univ. of
Chicago L. Rev. 478 (1951).
2.Gerhardt, Michael J.,“Rediscovering Nodjsuticiability:Judicial Review of Impeachment After Nixon"44 Duke L.J.,231(1994).
3.Herman.Finer,“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ons: The British System",18 Univ. of Chicago L. Rev. 521 (1951).
4.Irving Dillard,“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ons: The Role of the Press",18 Univ. of Chicago L. Rev. 585-590 (1951).
5.James J. Mangan,“Contempt for the Fourth Estate: No Report's Privilege Before a 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on",83 Georgetown L. J. 129 (1994).
6.John Van Loben Sels,“Form Watergate to Whitewater: Congressional Use Immunity and It、s Impact on the Independent Counsel",83 Georgetown L. J. 2385 (1995).
7.Jonathan P. Rich, “The Attorney-Client Privilege in 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ons"88 Columbia L. Rev. 145 (1988).
8.J. W. Fulbright,“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ons: Significancefor the Legislative Pro¬cess",18 Univ. of Chicago L. Rev. 440 (1951).
9.Lee C. Weingart,“Who Keeps the Secrets? A Framework and Analysis of the Sep¬aration on Powers Dispute in American Foreign Service Association v. Garfinkel",59 George Washington L. Rev. 193 (1990).
10.Louis Fisher, “Congress and the Forth Amendment",21 Georgia L. Rev. 107 (1986).
11.Mangan, James J.,“Contempt for the Fourth Estate:No Reporter's Privilege Before a 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on",83 Georgetown L.J.129(1994).
12.Micliael J. Gerhardt,“Rediscovering N onjusticiability: Judicial Review of Impeac﹒hments After Nixon",44 Duke L. J. 231(1994).
13.Morgan, Peter W.,“The Underfined Crime of Lying to Congress:Ethics Reform and the Rule of Law",86 Northwestern Univ.L.Rev.177(1992).
14.Peter W. Morgam,“The Undefined Crime of Lying to Congress: Ethics Reform and th~ Rule of Law",86 Northwestern Univ. L. Rev. 177 (1992).
15.Peterson, Todd D.,“Prosecuting Executive Branch Officials for contempt of congress",66 New York Univ.L.Rev. 563(1991)
16.Ronald L. Claveloux,"The Conflict between Executive Privilege and Congression-aI Oversight: The Gorsuch Controversy",1983 Duck L. J.,1333 (1983).
17.Shane, Peter M., “Negotiating for Knowledge:Administrative Response to Congressional Demands for Information",44 administrative L. Rev“From Watergate
Immunity and Its . 196(1992).
18.Todd D. Peterson,“Prosecuting Executive Branch Officials for Contempt of Cong¬ress",66 New York Univ. L. Rev. 563 (1991).
19.Van loben Sels, John, to Whitewater: Congressional Use Impact on theIndependent Counsel",83 Georgetown L.J.2385(199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