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徐鍇六書說研究
作者:吳憶蘭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u, yih-la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初慶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六書徐鍇說文繫傳說文通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82
六書與中國文字之關係,始於〔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許慎分別用兩句四言韻文對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等「六書」下定義,並各舉兩個字例加以說明。不論「六書」在《周禮》一書中的意義為何,可確知的是:自宋代以降,對《說文》之探討中,「六書」已儼然成為重要之理論架構,歸類中國文字,研究中國文字。由於許慎對「六書」之詮釋,過於簡略,以致歷代文字學家往往為「六書」作新解。因此歷代有關中國文字學著作,不難發現解釋六書、補充六書者不勝枚舉,因此,此課題實已可獨立於中國文字學之內,另立「六書學」。
關於此一課題之討論,仍頗多爭議,探究原因,實肇因於漢儒雖提出六書之概念,然而並未將六書體系使用在文字之分析上;直到徐鍇,方將此一模糊之觀念作較深入之詮釋與分析,並以六書解析《繫傳.通釋》之部份文字。即使以徐氏〈通釋〉中之六書理論與分類,不難察覺疏漏之處,然而其學確為六書發展上之重要關鍵。然而目前研究徐鍇者為數不多。研究六書者於徐鍇《繫傳》六書說之探討,往往僅及於三耦說,尟有深究其「六書」體系者。因此,對徐鍇六書說之內涵與真意,有必要重新討論、整理與說明。
本文擬以徐鍇的六書理論為分析基礎,並將徐鍇於《繫傳》所指出的六書字例作為分析對象,試圖從文字理論與字例分析中檢討徐鍇之六書說,並期待從徐鍇的六書理論與文字歸類中,站在徐鍇已建立之基礎,對徐鍇六書說在六書學史中重新評估其地位。
全文分為十一章:
第一章為緒論,主要說明為何選擇徐鍇六書說為本論文之主題,以及介紹徐鍇的生平及著作。
第二章為〈通釋〉三十卷說解《說文》探析。〈通釋〉三十卷為《繫傳》之主體,此論重點在於討論〈通釋〉三十卷對《說文》之說解所展現之特色。
第三章開始為論文的主體,首先為徐鍇六書說總論。首先概說六書理論之流變,其次說明於六書學史上之地位與關係,再者闡釋徐鍇六書之名稱、次第與三耦說。
第四章至第九章為六書之分論與歸字探討。進行的程序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說明徐鍇的六書系統,第二部分則是探討徐鍇的字例歸屬。本文依徐鍇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轉注字、假借字之次序分別討論。大抵皆由字例為依據,意在校竅徐鍇之六書理論是否健全,是否與其六書定義相互吻合。然而由於徐鍇實際詮解文字中,確指形聲字例者僅四字、又無轉注字例(僅於定義中論及),囿於字例太少,故討論形聲與轉注時,多有根據形聲與轉注定義,以擬測字例進行討論,因此該章論述方式,有別於象形、指事、會意、假借。至於象形、指事、會意、假借四書分論的撰寫方式為:
1.首先根據徐鍇對各書之定義,推原其承轉之痕跡;
2.其次結合各書之定義與字例,呈顯各書之內涵;
3.再根據該字在《說文》中呈現之術語條列出《繫傳》確指之字例,以展現《繫傳》各書字例在《說文》釋形之情形,
4.關於各書的用語,經由統計法與文法分析法,可見徐鍇明顯有自己獨到的慣性,如在「會意」的用語方面,在「會意」後加上「也」,成為「會意也」,或加上「字」成為「會意字」皆各有所指,凡是當兩個或兩個以上成文偏旁會合新義時,各偏旁在新字意義上處於平等地位,無主從之分,徐鍇慣用「會意」詮釋字例,當這些會意字經由成文偏旁會合成義時,成文偏旁在新義上是處於主從的地位,其以陳述方式會合取義,他慣用「會意也」詮解,當這些會意字經由成文偏旁會合成義時,成文偏旁在新字上一個為修飾、限定成分,另一個為中心成分,成為偏正合義的方式,就慣用「會意字」詮解。可見徐鍇往往脫離許書詮解文字之術語,以自創的用語系統來指稱六書字例。
5.然後根據徐鍇所有確指之字例以獨體、增體、省體、變體、合體等類型分類,表明徐鍇各書之類型。
6.最後以徐鍇的字例為基礎,界定出徐鍇對各書認定範圍,並將各書字例歸屬情形,總結各書貢獻與缺失。
至於形聲與轉注,首先亦先討論二書之定義,以釐清徐鍇上承各家說法之脈絡,其次根據定義與字例歸納出二書之內涵,再根據各書之定義擬測字例,並總結徐鍇對二書之認定標準與其貢獻與缺失。
第十章為本文之結論。基於第三章至第九章之討論結果,再從理論與字例方面著手,評述徐鍇六書說。
第十一章為附論-《繫傳.部敘》以下十卷探析。除《繫傳.通釋》三十卷外,〈部敘〉以下諸篇,徐鍇以專題討論方式,展現其對《說文》之意見,亦有必要加以檢討,最後評述徐鍇說文學之貢獻與缺失。
綜合上述議題,可見徐鍇六書說深具研究價值。本文先擬針對相關之問題,提出系統之探討。他日擬在此一基礎上,持續整理徐鍇之六書與歷代各家六書學說之異同,甚或編輯更完善之徐鍇六書字例總表,以利學界之使用。
主要參考書目
一、書籍部份
(一)古籍書目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 《周易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據宋監本影印 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六版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 《尚書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影日本覆印宋本 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六版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 《毛詩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景印《十三經注疏》本據重刊宋本影印 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六版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周禮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據武昌楚學社本影印 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六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禮記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影宋刊本 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六版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 《春秋左傳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據重刊宋本影印 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六版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論語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據重刊宋本影印 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六版
晉、郭璞注 宋、邢昺疏 《爾雅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據重刊宋本影印 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六版
漢、許慎撰、宋、徐鉉等校 《說文解字》 台北:世界書局景印孫星衍平津館校刊本 民國六十八年臺一版
梁、顧野王 《玉篇零卷》 台北:大通書局據日本舊鈔卷子本影印 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
《原本玉篇殘卷》 北京:中華書局景印羅振玉影印唐人寫本 一九八五年九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大廣益會玉篇》 國家圖書館藏澤存堂本
南唐、徐鍇  《說文繫傳》(一)、(二) 台北:華文書局(清道光十九年祁刻本) 民國六十年五月初版
《說文繫傳》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據清汪啟淑刊本)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說文繫傳》 國家圖書館藏烏絲欄舊鈔本
  《說文繫傳通釋》 國家圖書館藏清虞山錢氏述古唐影宋鈔本
《說文繫傳通釋》 國家圖書館藏清翁方綱手校舊鈔本
  《說文繫傳通釋》 台灣大學圖書館藏涵芬樓影印本
  《說文解字繫傳通釋》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民國五十四年臺一版
  《說文解字繫傳》 台北:藝文印書館景印《小學彙函》本 民國五十六年初版
《說文繫傳》 台北:新興書局景印《龍威秘書》 本 (據清乾隆甲寅年刻本) 民國五十八年新一版
《說文解字篆韻譜》 國家圖書館藏陸琪手寫本
《說文解字篆韻譜》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據朱絲欄鈔本)第二二三冊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宋、陳彭年重修、林尹校正 《新校正切宋本廣韻》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六十五年九月初版
宋、鄭樵 《六書略》 台北:藝文印書館景印元至治本 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初版
宋、戴侗 《六書故》 台北:商務印書館景印《四庫全書珍本》 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初版
清、莫友芝 《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箋異》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十三年版
清、王筠  《說文繫傳校錄》 台北:廣文書局 民國五十年十一月初版
清、汪憲 《說文繫傳考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二二三冊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清、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 民國五十七年六月臺一版
清、承培元 《說文繫傳校勘記》(附於祁刻本之後) 台北:華文書局 民國六十年五月出版
清、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景印經韻樓藏版 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臺初版第十三刷
(二)今人著作
丁福保  《說文解字詁林》正補合編(全十二冊)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六十六年三月初版
于大成、陳新雄主編、黃侃先生等著  《文字學論文集》 台北:木鐸出版社 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
弓英德 《六書辨正》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再版
王力  《王力文集》第一卷一第十卷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王師初慶  《中國文字結構析論》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四版二刷
王寧  《說文解字與漢字學》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七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訓詁學原理》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八月
王鳳陽  《漢字學》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第二次印刷
史宗周  《中國文字論叢》 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民國六十七年八月印行
石定果  《說文會意字研究》 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五月第一版
向夏  《說文解字部首講述:中國文字學導論》 台北:書林出版有公司 民國八十年二月
江師舉謙  《說文解字綜合研究》 台中:東海大學出版社 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四版
羊達之  《說文形聲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七月初版
朱宗萊 《文字學形義篇》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五十三年七月初版
何九盈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 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九月第一版
余國慶 《說文學導論》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李師孝定  《甲骨文字集釋》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五十全八冊 民國五十九年十月再版
  《漢字史話》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六十六年六月初版
《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讀說文記》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九十二 民國八十一年一月初版
李國英  《說文類釋》 台北:新文化彩色印書館 民國五十九年三月
李國英  《小篆形聲字研究》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六月第一版第次一印刷
杜學知  《六書今議》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六十六年六月臺初版
周師法高  《中國音韻學論文集》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一月初版
周祖謨  《問學集》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一年三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語言文史論集》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初版一刷
林尹  《文字學概說》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三月臺九版
  《訓詁學概要》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三月臺九版
林尹著、林炯陽注釋  《中國聲韻學通論》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年九月初版
邱德修  《說文解字古文釋形考述》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六十三年八月初版
  《文字學新撢》 台北:合記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十日初版一刷
姚孝遂 《中國文字學史》 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九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帥鴻勳 《六書商榷》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五十九年五月臺初版
相菊潭  《說文二徐異訓辦》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五十三年八月臺初版
胡楚生  《訓詁學大綱》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八年三月二版
胡樸安  《中國文字學史》(上、下)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七年三版
唐蘭  《古文字學導論》與《殷虛文字記》合印 台北:學海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八月
  《中國文字學》 台北:台灣開明書局 民國七十七年十月臺七版
殷孟倫 《子雲鄉人類稿》 濟南:齊魯書舍 一九八五年二月第一次印刷
馬敘倫 《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六十四年十月初版
高明  《高明小學論叢》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七年十月四版
高明  《中國古文字學通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六月第一版
高鴻縉  《中國字例》 台北:三民書局 民國六十五年元月五版
張其昀 《說文學源流考略》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張建葆  《說文假借釋義》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年十二月初版
張舜徽 《說文解字約注》 台北: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十三年七月出版
張斌、許威漢  《中國古代語言學資料匯纂》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許長安  《漢語文字學》 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許師錟輝  《說文解字重文諧聲考》 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第五十九種 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初版
  《文字學簡編.基礎篇》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初版
許逸之  《中國文字結構說彙》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八十年初版
陳光政 《會意研究》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初版
陳新雄 《古音研究》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初版new window
彭利芸  《象形釋例》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七十二年四月初版
湯可敬  《說文解字今釋》(上、中、下) 長沙:嶽麓書社 一九九七年七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黃永武  《形聲多兼會意考》 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五十八年九月
黃建中、胡培俊  《漢字學通論》 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年十月第一次印刷
黃德寬、陳秉新  《漢語文字學史》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年十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三年三月初版
齊佩瑢  《訓詁學概論》 台北:華正書局 民國七十七年八月
劉又辛 《通假概說》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潘重規  《中國文字學》 台北:東大書局 民國六十六年二月初版
蔣人傑  《說文解字集注》(上、中、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四月第一次印刷
蔣善國  《漢字學》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
鄭慧生 《中國文字的發展》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七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龍宇純  《中國文字學》 (定本)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九月
戴君仁  《中國文字構造論》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六十五年臺初
蘇寶榮 《說文解字導讀》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第二次印刷
二、學位論文部分
王勝昌  《說文篆韻譜之源流及其音系之研究》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六十三年六月
巫俊勳 《字彙編纂理論研究》 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九十年三月十五日new window
李圭甲  《六書通釋》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三年四月
李相機  《二徐說文學研究》 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七年六月
金鐘鑽  《許慎說文會意字與形聲字歸類之原則研究》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七十一年五月
柯雅藍 《劉師培文字學研究》 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九十年六月
徐士賢  《說文亦聲字二徐異辭考》 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九年五月
晏士信 《說文解字指事象形考辨》 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九十年六月
張進明 《說文解字會意字探原》 台中:靜宜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九十年一月
張意霞  《說文繫傳研究》 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張翠雲  《說文繫傳版本源流考辨》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
張慧美  《朱翱反切新考》 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
梅廣  《說文繫傳反切的研究》 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五十二年六月
莊舒卉 《說文解字形聲考辨》 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九年 月
陳飛龍  《說文無聲字考》 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五十八年六月初版
陳韻珊  《清嚴可均說文學研究》 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八十五年一月
曾勤良  《二徐說文會意形聲字考異》 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五十七年
劉雅芬 《說文形聲字構造理論研究》 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七年五月
鄭邦鎮 《說文省聲探頤》 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六十四年五月
鄭佩華  《說文解字形聲字研究》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七年五月
三、學報、期刊部份
王師初慶  〈試由說文繫傳.袪妄蠡測李陽冰之說文刊本〉 台北:《輔仁國文學報》第八期 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頁一~三十
  〈談指事界說及分類之異同〉 台北:《輔仁國文學報》第十五期 民國八十八年十月 頁一~三十四頁
王獻唐 〈說文繫傳三家校語抉錄〉 (附於祁刻本之後) 台北:華文書局 民國六十年五月出版
古敬恒  〈徐鍇對說文釋義的闡發與補正〉 徐州:《徐州師範學院學報》第三期 一九九四年 頁一二四~一二七
  〈六書三耦說與漢字的形體分析〉 徐州:《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四期 一九九五年 頁七十五~七十九
  〈《說文繫傅》闡釋引申義條例〉 上海:《辭書研究》第六期 一九九五年 頁六四~七一
  〈徐鍇繫傳對詞的本義的再闡發〉 長沙:《古漢語研究》第一期 一九九五年 頁一五~一八
  〈試論徐鍇對辭書釋義所作的貢獻〉 綏化:《綏化師專學報》第四期一九九六年 頁六五~七一
朱萬鎖  〈試論說文繫傅對段注的影響〉 太原:《語文研究》第一期 一九九二年 頁十八~二十
吳儀鳳 〈論李陽冰刊定說文之是非-以大小徐本中所見引者為對象〉 台北:《輔大中研所學刊》第六期 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頁四二九~四六四new window
李法信  〈說文解字繫傅通釋初探〉 濟南:《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第一期 一九九一年 頁六十九~七十四
沈兼士  〈古文說在訓詁學上之沿革及其推闡〉 《沈兼士學術論文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版 頁七十三~一八五
周信炎  〈論說文繫傅中的因聲求義〉 貴陽:《貴州大學學報》第二期 一九九三年 頁七十七~八十二
季旭昇  〈說一〉 《第八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中國文字學會主編 民國八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夏清貽  〈王菉友鍇傅校錄訂補〉 台北:《東北叢刊》第六期 民國七十四年三月臺一版 頁九○九~九五二
張意霞  〈說文繫傳術語研究〉 桃園:《復興工商專校學報》 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 頁三○三~三一○
  〈徐鍇「三耦論」研究〉 台北:《第十一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臺南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中國文字學會主編 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
許師錟輝  〈說文會意字補述例釋〉 台北:《第九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中國文字學會主編 民國八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郭子直  〈王筠許瀚兩家校批祁刻說文繫傅讀后記〉 西安:《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期 一九八九年 頁七十一~七十五
銳聲  〈徐鍇說文解字繫傅的學術成就〉 天津:《天津師大學報》第五期 一九八九年 頁七十一~七十五
謝師一民 〈六書轉注義例〉 台南:《成功大學學報》第二十一卷 民國七十 五年 十一月頁一~五十六。
蘇鐵戈  〈說文解字的版本與注本〉 長春:《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四期 一九九七年 頁四十三~四十五、十五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