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上博楚簡論語類文獻疏證
作者:高榮鴻
作者(外文):Rong-Hong Gao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指導教授:林清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古文字上博楚簡論語類孔子孔子弟子Ancient WritingChu Slips of Warring States Collected by Shanghai MuseumRelevant to Analects of ConfuciusConfuciusDisciples of Confuciu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中的論語類文獻,即記載孔子與弟子、時人的談話,涵蓋〈民之父母〉、〈子羔〉、〈魯邦大旱〉、〈從政〉、〈中弓〉、〈相邦之道〉、〈季庚子問於孔子〉、〈君子為禮〉、〈弟子問〉、〈孔子見季桓子〉、〈顏淵問於孔子〉等十一篇竹書,其內容多數不見於今本《論語》記載,具有相當大的研究價值。
在第二、三章中,筆者針對上述十一篇竹書進行逐字逐句的疏證工作,一方面彰顯學者灼見,一方面嘗試提出個人見解,俾使簡文文意通順。第四章則基於第二、三章的疏證成果,討論上博楚簡論語類文獻的思想特色與文獻學價值。
The object of this thesis is the analects archive in Chu Slips of Warring States Collected by Shanghai Museum, which records the conversations between Confucius and his pupils and people back then. There are eleven bamboo slips including “Min Zhi Fu Mu”, “Zi Gao”, “Lu Bang Da Han”, “Cong Zheng, Zhong Gong”, “Xiang Bang Zhi Dao”, “Jigeng Wen Yu Kongzi”, “Jun Zi Wei Li”, “Di Zi Wen”, “Kongzi Jian Ji Huan Zi ”and “Yanyuan Wen Yu Kongzi”. Most of them are missing from the Analects today and have considerable value in study.
Chapter 2 and 3 are verbatim Comment and Explanation of the eleven bamboo slips. On the one hand demonstrate penetrating views; on the other hand try to show personal opinions and make the context fluent. Chapter 4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hapter 2 and 3, discussing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hilological values of the bamboo slips in Shanghai Museum.
一、傳世古籍
﹝春秋﹞列禦寇:《列子》,北京:中華書局,1985。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91。
﹝戰國﹞晏嬰:《晏子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85。
﹝戰國﹞荀況:《荀子》,北京:中華書局,1985。
﹝戰國﹞管仲:《管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戰國﹞墨翟:《墨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
﹝戰國﹞韓非:《韓非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7。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漢﹞孔鮒:《小爾雅》,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孔鮒:《孔叢子》,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王逸章句,﹝宋﹞洪興祖補注:《楚辭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2000。
﹝漢﹞司馬遷,﹝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81。
﹝漢﹞吳平:《越絕書》,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恒寬:《鹽鐵論》,北京:中華書局,1991。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漢﹞揚雄:《法言》,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北京:中華書局,1991。
﹝漢﹞賈誼:《新書》,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漢﹞趙曄:《吳越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劉向:《列女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漢﹞劉向:《說苑》,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劉向:《戰國策》,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漢﹞戴德:《大戴禮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三國﹞韋昭注:《國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魏﹞王肅注:《孔子家語》,臺北:世界書局,1967。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魏﹞張揖,﹝清﹞王念孫疏證:《廣雅》,北京:中華書局,1985。
﹝西晉﹞王嘉:《拾遺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
﹝西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 整理,《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北京:中華書局,1985。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5。
﹝宋﹞丁度:《集韻》,高雄:學海出版社,2011。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4。
﹝宋﹞皇侃:《論語集解義疏》,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
﹝宋﹞陳彭年重修:《廣韻》,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
﹝清﹞王引之:《經傳釋詞》,長沙:岳麓書社,1984。
﹝清﹞俞樾:《群經平議》,《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卷一七八,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
﹝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1989。
﹝清﹞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0。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1。

二、近人著作
二畫
丁啟陣
1991 《秦漢方言》,北京:東方出版社。

三畫
凡國棟、何有祖
2007 〈《孔子見季桓子》札記一則〉,「簡帛網」,2007年7月17日。
大西克也
2003 〈試論上博楚簡緇衣中的「 」字及相關諸字〉,《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頁331-346。
大西克也
2006 〈戰國楚系文字中的兩種「告」字—兼釋上博楚簡《容成氏》的「三俈」〉,《簡帛》第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頁81-96。
小龍
2009 〈論《武王踐阼》之「 」應爲「亓 」〉,「復旦網」,2009年3月19日。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
1976 《侯馬盟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四畫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984-1994 《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研究室編
1999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牛新房
2006a 〈讀上博(五)《弟子問》札記一則〉,「簡帛網」,2006年3月4日。
2006b 〈讀上博(五)《季康子問於孔子》瑣議〉,「簡帛網」,2006年3月9日。
2006c 〈讀上博(五)札記〉,「簡帛網」,2006年9月17日。
2010d 〈釋郭店楚簡《老子》中的「御」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2010),頁400-403。
王力
1982 《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三峽
2006 〈「死不顧生」句試解〉,「簡帛網」,2006年3月8日。
王化平
2007 〈讀上博五《季康子問於孔子》札記六則〉,「簡帛網」,2011年10月30日。
2011 〈讀《上博八.顔淵問于孔子》札記四則〉,「簡帛網」,2011年9月20日。
王志平
2008a 〈「 」字讀音及其相關問題〉,《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394-399。
2008b 〈「戴」字釋疑〉,《簡帛》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頁7-16。
王國維
1994 《古史新證》,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王貴元
2006 〈上博五札記二則〉,「簡帛網」,2006年3月3日。
王瑜楨
2012 〈從清華三談 與敗的字形訛混〉,《中國文字》新三十八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12),頁189-196。
王輝
2006 〈《上博楚簡(五)》讀記〉,《中國文字》新三十二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06),頁21-32。
2012 〈「豫絞而收貧」小札〉,「復旦網」,2012年4月16日。
五畫
古敬恒
2001 〈望山楚簡文字考釋三則〉,《中國文字研究》第2輯(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頁171-174。
史杰鵬
2005 〈上博竹簡(三)注釋補正〉,「簡帛研究網」,2004年7月16日。
田煒
2006 〈上博五《弟子問》「登年」小考〉,「簡帛網」,2006年3月22日。
申紅義
2004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仲弓》雜記〉,「簡帛研究網」,2004年6月30日。
白於藍
2003a 〈曾侯乙墓竹簡中的「鹵」和「櫓」〉,《中國文字》新廿九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03),頁193-208。
2003b 〈釋「玄咎」〉,「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9日。
2004 〈讀上博簡(二)札記〉,《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484-494。
2008 《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白海燕
2009 《《季庚子問於孔子》集釋》,長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畫
曲冰
2010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1~5)佚書詞語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論文。
朱淵清
2003 〈「三制」解〉,「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3日。
2004 〈仲弓的年齡及其身份〉,「孔子2000網」,2004年4月29日。

七畫
何有祖
2004a 〈上博三《仲弓》小札〉,「簡帛研究網」,2004年5月12日。
2004b 〈楚簡四則〉,「簡帛研究網」,2004年5月29日。
2006a 〈《季康子問於孔子》與《姑成家父》試讀〉,「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2006b 〈上博五《君子為禮》試讀〉,「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2006c 〈上博五《弟子問》試讀三則〉,「簡帛網」,2006年2月20日。
2006d 〈上博五零釋(二)〉,「簡帛網」,2006年2月24日。
2006e 〈《上博五》零釋二則〉,「簡帛網」,2006年3月3日。
2006f 〈上博五試讀三則〉,「簡帛網」,2006年3月9日。
2006g 〈上博楚簡試讀三則〉,「簡帛網」,2006年9月20日。
2007a 〈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2007年7月9日。
2007b 〈上博六札記(三)〉,「簡帛網」,2007年7月13日。
2007c 〈讀上博六札記(四)〉,「簡帛網」,2007年7月14日。
2007d 〈讀《上博六》札記三則〉,「簡帛網」,2007年7月17日。
2008 〈上博五《弟子問》校讀札記〉,「簡帛網」,2008年4月5日。
2009 〈《吳命》小札〉,「簡帛網」,2009年1月2日。
2010 〈試論香港中文大學藏戰國簡第7號簡的歸屬〉,「簡帛網」,2010年6月18日。
2011 〈上博楚簡釋讀札記〉,「簡帛網」,2011年7月24日。
何琳儀
1998 《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2003a 〈滬簡二冊選釋〉,「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4日。
2003b 《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4 〈第二批滬簡選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444-455。
吳振武
1983 〈《古璽彙編》釋文訂補及分類修訂〉,《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3),頁485-546。
2003 〈假設之上的假設—金文「祭公」的文字學解釋〉,《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頁1-8。
宋華強(網名「Jiaguwen1899」)
2006 〈新蔡簡「肩」字補證〉,「簡帛網」,2006年3月14日。
2008 〈釋上博簡中讀為「曰」的一個字〉,「簡帛網」,2008年6月10日。
2010 《新蔡葛陵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1 〈上博八<顏淵問於孔子>「昜信」一解〉,「簡帛論壇」,2011年7月20日。
李天虹
2003 〈上博館藏竹書(二)雜識〉,「簡帛研究網」,2003年9月17日。
2006a 〈讀《季康子問於孔子》札記〉,「簡帛網」,2006年2月24日。
2006b 〈《上博(五)》零釋三則〉,「簡帛網」,2006年2月26日。
2006c 〈釋曾侯乙墓竹簡中的「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頁303-307。
2007 〈《季康子問於孔子》「訿」字小議〉,「簡帛網」,2007年8月21日。
李守奎
2003 《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2004 〈讀〈上海博物館戰國楚竹書(二)〉雜識〉,《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478-483。
李守奎、曲冰、孫龍偉編著
2007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
李守奎
2008a 〈上博簡殘字叢考〉,《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429-434。
2008b 〈楚文字考釋獻疑〉,《古文字學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頁344-353。
2011 〈包山楚簡姓氏用字考釋〉,《簡帛》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頁225-232。
李孝定
1965 《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松儒
2009 〈上博七《武王踐祚》的抄寫特徵及文本構成〉,「復旦網」,2009年5月18日。
2010 〈香港中文大學藏戰國簡的歸屬(之一)〉,「復旦網」,2010年6月7日。
李炳南
2011 《論語講要》,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李家浩
1987 〈從戰國「忠信」印談古文字中的異讀現象〉,《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2期,頁9-18。
2001 〈談春成侯盉與少府盉的銘文及其容量〉,《華學》第五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頁150-161。
2002a 〈 鐘銘文考釋〉,《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頁64-81。
2002b 〈楚大府鎬銘文新釋〉,《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頁117-124。
2003 〈戰國竹簡〈民之父母〉中的「才辯」〉《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頁583-590。
2006 〈談包山楚簡「歸鄧人之金」一案及相關問題〉,《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頁16-32。
2010 〈楚簡所記楚人祖先鬻熊與穴熊為一人說-兼說上古音幽部與微、文二部音轉〉,《文史》2010年第3輯,頁5-44。
李零
1999a 〈郭店楚簡校讀記〉,《道家文化研究》第17輯(北京:三聯書店,1999),頁455-542。
1999b 〈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第五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頁139-162。
2002a 《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b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4 《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7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李銳
2003a 〈上博館藏楚簡(二)初劄〉,「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6日。
2003b 〈讀上博簡(二)《子羔》劄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0日。
2004a 〈清華大學簡帛講讀班第三十二次研討會綜述〉,「孔子2000網」,2004年4月15日。
2004b 〈《仲弓》補釋〉,「孔子2000網」,2004年4月18日。
2004c 〈《仲弓》續釋〉,「孔子2000網」,2004年4月20日。
2004d 〈〈仲弓〉新編〉,「孔子2000網」,2004年4月22日。
2004e 〈讀上博館藏楚簡(二)劄記〉,《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523-531。
2005 〈讀上博四札記(二)〉,「孔子2000網」,2005年2月20日。
2006a 〈讀《季康子問於孔子》札記〉,「孔子2000網」,2006年2月26日。
2006b 〈讀上博五札記(二)〉,「孔子2000網」,2006年2月27日。
2006c 〈讀上博(五)補札〉,「孔子2000網」,2006年2月28日。
2007a 〈《孔子見季桓子》新編〉,「簡帛網」,2007年7月11日。
2007b 〈上博六札記二則〉,「簡帛網」,2007年7月24日。
2007c 〈《孔子見季桓子》重編〉,「簡帛網」,2007年8月22日。
2008a 〈讀《孔子見季桓子》札記〉,「孔子2000網」,2008年3月27日。
2008b 〈讀楚簡札記四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382-386。
2010 〈讀楚簡札記〉,《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2010),頁547-550。
李學勤
1999 〈釋郭店簡祭公之顧命〉,《中國哲學》第二十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頁335-338。
2004a 〈讀《周禮正義.天官》筆記〉,「孔子2000網」,2004年4月29日。
2004b 〈楚簡《子羔》研究〉,《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12-17。
2004c 〈上博楚簡《魯邦大旱》解義〉,《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97-101。
2007 〈楚簡《弟子問》與 字〉,《出土文獻研究》第八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頁1-3。
2008 〈伯 青銅器與西周典祀〉,《文物中的古文明》(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頁289-294。
李學勤等編
2010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北京:中西書局。
2011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北京:中西書局。
李澤厚
1998 《論語今讀》,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汪中文
2005 〈〈仲弓〉「雍也憧(惷)愚」〉,「簡帛研究網」,2005年12月17日。
汪中江
2003 〈《從政》重編校注〉,「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6日。
沈培
2002 〈卜辭「雉 」補釋〉,《語言學論叢》第二十六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頁237-256。
2003a 〈上博簡《緇衣》篇「 」字解〉,《華學》第6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頁68-74。
2003b 〈試說郭店楚簡〈性自命出〉關於賚、武、韶、夏之樂一段文字中的幾個字詞〉,《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頁217-232。
2006a 〈上博簡《姑成家父》一個編聯組位置的調整〉,「簡帛網」,2006年2月22日。
2006b 〈關於「抄寫者誤加『句讀符號』的更正意見」〉,「簡帛網」,2006年2月25日。
2010 〈再談西周金文「叚」表示情態的用法〉,「復旦網」,2010年6月14日。

八畫
周波
2006a 〈上博五札記三則〉,「簡帛網」,2006年2月26日。
2006b 〈讀《容成氏》、《君子為禮》劄記(二則)〉,《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頁331-341。
2008a 〈「侮」字歸部及其相關問題討論〉,「復旦網」,2008年12月23日。
2008b 《戰國時代各系文字間的用字差異現象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周鳳五
1999 〈讀郭店竹簡《成之聞之》札記〉,《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臺北:楚文化研究會,1999 ),頁42-54。
2003a 〈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劄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0日。
2003b 〈楚簡文字零釋〉,《第一屆應用出土資料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年4月26日。
2004a 〈上博三《仲弓》篇重探(摘要)〉,《第二屆中國史學國際會議論文集》,2004年8月21-24日。
2004b 〈郭店《性自命出》「怒欲盈而毋暴」說〉,《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頁185-190。
2004c 〈讀上博竹書《從政》甲篇札記〉,《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181-195。
2006 〈上博五《姑成家父》重編新釋〉,《台大中文學報》第25期,頁7。
孟蓬生
2001 《上古漢語同源詞語音關係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 〈上博竹書(二)字詞劄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4日。
2004 〈上博竹書(三)字詞考釋〉,「簡帛研究網」,2004年4月26日。
2005 〈上博竹書(四)閒詁〉,「簡帛研究網」,2005年2月15日。
2007 〈「瞻」異構補釋〉,「簡帛網」,2007年8月6日。
2012 〈上博簡「臧罪」音釋——談魚通轉例說之六〉,「復旦網」,2012年10月4日。
季旭昇師
2002 《說文新證》(上),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4 《說文新證》(下),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3a 〈讀上博二小議(三):魯邦大旱、發命不夜〉,「簡帛研究網」,2003年5月21日。
2003b 〈民之父母譯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頁1-23。
2003c 〈子羔譯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頁25-39。
2004 〈《上博三.仲弓》篇零釋三則〉,「簡帛研究網」,2004年4月23日。
2005 〈仲弓譯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頁175-196。
2006a 〈上博五芻議(上)〉,「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
2006b 〈上博五芻議(下)〉,「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
2010 〈說「 」〉,《出土文獻と秦楚文化》第5號(東京:日本女子大學文學部谷中信一研究室,2010),頁3-20。
2011 〈清華簡一疑難字考評〉,《第二十四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2013),頁1-12。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
2003 《故訓匯纂》,北京:商務印書館。
房振三
2007 〈釋諧〉,《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頁175-178。
林志鵬
2004a 〈仲弓任季氏宰小考〉,「簡帛研究網」,2004年6月6日。
2004b 〈戰國楚竹書《子羔》篇復原芻議〉,《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53-84。
2004c 〈《魯邦大旱》詮解〉,《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147-162。
林素清
2003 〈上博(二)《民之父母》幾個疑難字的釋讀〉,「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7日。
2007 〈讀《季庚子問於孔子》與《弟子問》札記〉,《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頁46-52。
林清源師
1997 《楚國文字構形演變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2008 〈釋「葛」及其相關諸字〉,「復旦網」,2008年12月8日。
2009 〈釋「葛」及其相關諸字〉,《中國文字》新三十四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09),頁27-50。
林聖峯
2008a 〈《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簡22「吾」字形試解〉,「簡帛網」,2008年6月7日。
2008b 〈《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簡帛網」,2008年6月7日。
2008c 〈讀《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札記三則〉,「簡帛網」,2008年7月12日。
2008d 〈《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簡5「君子行忨弗視也…」句疏釋〉,「簡帛網」,2008年9月30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6 《信陽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3 《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

九畫
侯乃峰
2004 〈《仲弓》篇「 析」試解〉,「孔子2000網」,2004年4月24日。
2006a 〈上博(五)幾個固定詞語和句式補說〉,「簡帛網」,2006年3月20日。
2006b 〈讀簡帛散札〉,「簡帛網」,2006年11月26日。
2007a 〈上博六賸義贅言〉,「簡帛網」,2007年10月30日。
2007b 〈上博(五)幾個固定詞語和句式補說〉,《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頁129-138。
俞志慧
2003a 〈《從政》:「三誓」、「三制」或者「三慎」〉,「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21日。
2003b 〈《魯邦大旱》句讀獻疑〉,「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27日。
施謝捷
1998 〈簡帛文字考釋札記(續)〉,《文教資料》1998年第6期,頁92-97。
2003 〈說《子羔》簡中的「舜」父之名「 」之「 」〉,「國學研究網」,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132557,2003年5月14日。
洪淑玲
2009 《《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胡繼明
2003 《廣雅疏證同源詞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范常喜
2005 〈讀《上博四》札記四則〉,「簡帛研究網」,2003年3月31日。
2006a 〈《上博五.弟子問》1、2號簡殘字補說〉,「簡帛網」,2006年5月21日。
2006b 〈《弟子問》《季庚子問於孔子》札記三則〉,「簡帛網」,2006年8月2日。
2006c 〈上博二《從政(甲)》簡三補說〉,《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頁227-230。
2007 〈讀《上博六》札記六則〉,「簡帛網」,2007年7月25日。
2008 〈上博楚竹書文字補釋八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423-428。
2010a 〈戰國楚簡「 」字述論〉,「復旦網」,2010年11月2日。
2010b 〈《上博二.從政乙》劄記兩則〉,《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五輯(成都:巴蜀書社,2010),頁107-119。
2012 〈《上博五》字詞札記三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2012),頁530-535。
范麗梅
2004 〈上博楚簡《魯邦大旱》注譯〉,《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163-180。
2007a 〈楚簡文字零釋〉,《臺大中文學報》第26期,頁67-88。
2007b 〈楚簡文字零釋〉,「復旦網」,2010年7月21日。
2007c 〈上博楚簡考釋四則〉,《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會議論文》,2007年11月10、11日。
徐少華
2007 〈論《上博五.君子為禮》的編聯與文本結構〉,《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頁70-78。

十畫
唐洪志
2007 《上博(五)孔子文獻校理》,廣州:華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徐在國
2003a 〈上博竹書《子羔》瑣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1日。
2003b 〈上博竹書(二)文字雜考〉,「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4日。
2003c 〈上博竹書《子羔》瑣記〉,《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42-45。
2006 〈上博五文字考釋拾遺〉,「簡帛網」,2006年2月27日。
2008 〈上博五文字考釋拾遺〉,《簡帛》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頁91-94。
2009 〈說楚簡「叚」兼及相關字〉,「簡帛網」,2009年7月15日。
2010 〈說楚簡「叚」兼及相關字〉,《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五輯(成都:巴蜀書社,2010),頁8-17。
徐寶貴
2007 〈以「它」、「也」為文字偏旁的分化〉,《文史》2007年第3輯,頁227-256。
2008 〈金文研究五則〉,《古文字學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頁96-105。
晁福林
2004 〈上博簡《仲弓》簡序調整之一例〉,「簡帛研究網」,2004年6月6日。
2005 〈上博簡《仲弓》疏證〉,《孔子研究》,2005年第2期,頁4-16。
秦樺林
2003a 〈上博簡《魯邦大旱》虛詞劄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2月15日。
2006 〈楚簡《君子為禮》劄記一則〉,「簡帛網」,2006年2月22日。
荊門市博物館
1998 《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馬承源主編
2001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馬飛海
2001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
1989 《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
高佑仁
2005 〈談戰國楚系「夜」字的一種特殊寫法〉,「孔子2000網」,2005年4月3日。
2007a 〈《孔子見季桓子》札記(一)〉,「簡帛網」,2007年9月8日。
2007b 〈談楚系「親」字的一種特殊寫法-兼釋《上博三.仲弓》「宥過舉親」〉,「簡帛網」,2007年9月25日。
2008 《《上海博物館戰國楚竹書(四).曹沫之陣》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高明
1990 《古陶文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高榮鴻
2010 《上博楚簡齊國史料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十一畫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著
1999 《郭店楚簡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
張峰
2011 〈說上博八《顏淵》及《成王既邦》中的「豫」字〉,「簡帛網」,2011年8月4日。
張振謙
2006 〈上博(五)札記二則〉,「簡帛網」,2006年2月27日。
張桂光
2004 〈《上博簡》(二)《子羔》篇劄記〉,《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34-41。
張崇禮
2007 〈釋《孔子見季桓子》中的「榜尃」〉,「簡帛研究網」,2007年7月31日。
2009 〈釋《容成氏》39號簡的「斫刺」〉,「復旦網」,2009年1月25日。
張通海
2005 〈上博(三)《仲弓》散記〉,《漢字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頁551-553。
張富海
2002 《郭店楚簡〈緇衣〉篇研究》,北京:北京大學碩士論文。
2003a 〈上博簡《子羔》篇「后稷之母」節考釋〉,「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7日。
2003b 〈上博簡《子羔》篇「后稷之母」節考釋〉,《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46-52。
張新俊
2005 《上博楚簡文字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儒、劉毓慶
2002 《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曹方向
2011 〈讀上博楚簡第八冊瑣記〉,「簡帛網」,2011年8月22日。
曹建國
2003 〈讀上博簡《子羔》札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2日。
2007 〈上博竹書《弟子問》關於子路的幾條簡文疏釋〉,《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頁85-94。
曹峰
2006a 〈《三德》與《黃帝四經》對比研究劄記(一)〉,「簡帛網」,2006年3月22日。
2006b 〈《三德》與《黃帝四經》對比研究劄記(二)〉,「簡帛網」,2006年4月3日。
梁靜
2008 〈《孔子見季桓子》校讀〉,「簡帛網」,2008年3月4日。
2010 〈《孔子見季桓子》校釋〉,「簡帛網」,2010年9月17日。
2011 〈上博簡《弟子問》文本研究〉,《出土文獻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2011),頁65-72。
淺野裕一
2005 〈上博楚簡《相邦之道》的整體結構〉,《「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台灣大學哲學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東吳大學哲學系,2005),頁8-1~8-10。
淺野裕一
2007 〈上博楚簡《君子為禮》與孔子素王說〉,《簡帛》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頁285-301。
2008 〈上博楚簡《君子為禮》與孔子素王說〉,《上博楚簡與先秦思想》(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8),頁55-81。
許子濱
2003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小識〉,《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頁碼不詳。
2005 〈上博簡《仲弓》「害近 矣」解〉,「簡帛研究網」,2005年6月21日。
許無咎
2005 〈《內禮》劄記一則〉,「簡帛研究網」,2005年3月1日。
許慜慧
2007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連德榮
2008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仲弓》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郭永秉
2006 〈說《子羔》簡4的「敏以好詩」〉,《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頁326-330。
2008 〈釋上博楚簡《平王問鄭壽》的「訊」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489-493。
2010 〈談古文字中的「要」字和从「要」之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2010),頁108-115,
2011a 〈上博竹書《孔子見季桓子》考釋二題〉,《文史》2011年第四輯。
2011b 〈說《子羔》簡4的「敏以好詩」〉,《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頁181-186。
2011 〈談古文字中的「要」字和从「要」之字〉,《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頁189-201。
郭沫若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
1983 《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郭錫良
2010 《漢字古音手冊(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松長編著
2011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陳秉新
2004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補釋〉,《江漢考古》,2004年第2期,89-91。
陳思婷
2007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采風曲目、逸詩、內豊、相邦之道》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8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采風曲目、逸詩、內豊、相邦之道》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陳思婷撰寫、季旭昇師改訂
2007 〈相邦之道譯釋〉,季旭昇師、袁國華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7),頁125-136。
陳美蘭
2003a 〈從〈從政〉「王予人邦家土地」談上博簡的斷代(摘要)〉,「簡帛研究網」,2003年6月8日。
2003b 〈從政譯釋〉,季旭昇師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頁53-85。
陳英傑
2002 〈讀楚簡劄記〉,「簡帛研究網」,2002年11月24日。
陳偉
2003a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從政》校讀〉,「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0日。
2003b 〈讀《魯邦大旱》劄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27日。
2003c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零釋〉,「簡帛研究網」,2003年3月17日。
2004 〈讀《魯邦大旱》劄記〉,《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115-120。
2005a 〈竹書《仲弓》詞句試解(三則)〉,「簡帛研究網」,2005年8月15日。
2005b 〈上博楚竹書《仲弓》「季桓子」章集釋〉,「簡帛網」,2005年12月10日。
2006a 〈上博五《季康子問於孔子》零釋〉,「簡帛網」,2006年2月20日。
2006b 〈上博五《弟子問》零釋〉,「簡帛網」,2006年2月21日。
2006c 〈《季康子問於孔子》零釋(續)〉,「簡帛網」,2006年3月2日。
2006d 〈《君子為禮》9號簡的綴合問題〉,「簡帛網」,2006年3月6日。
2006e 〈弟子問零釋(續)〉,「簡帛網」,2006年3月7日。
2006f 〈竹書《仲弓》詞句試解(三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頁280-286。
2007a 〈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2007年7月9日。
2007b 〈讀《上博六》條記之二〉,「簡帛網」,2007年7月10日。
2007c 〈《孔子見季桓子》22 號簡試讀〉,「簡帛網」,2007年7月24日。
2009 〈「刏」字試說〉,「簡帛網」,2009年4月15日。
2010a 〈《君子為禮》9號簡的綴合問題〉,《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頁246-247。
2010b 〈上博五《弟子問》零釋〉,《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頁242-246。
2010c 〈上博五《季康子問於孔子》零釋〉,《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頁223-228。
2011a 〈《顏淵問於孔子》内事、内教二章校讀〉,「簡帛網」,2011年7月22日。
2011b 〈上博八零識(二則)〉,「簡帛網」,2011年7月25日。
陳偉武
2003 〈戰國竹簡與傳世子書字詞合證〉,《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頁199-210。
2008 〈上博簡考釋掇瑣〉,《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418-422。
陳復華、何九盈
1987 《古韻通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陳斯鵬
2005 〈初讀上博竹書(四)文字小記〉,「簡帛研究網」,2005年3月5日。
2006 〈讀《上博竹書(五)》小記〉,「簡帛網」,2006年4月1日。
2008 〈楚簡「史」、「弁」續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400-406。
陳新雄
1999 《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陳嘉凌
2003 〈魯邦大旱譯釋〉,季旭昇師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頁41-52。
陳劍
2003a 〈上博簡《子羔》、《從政》篇的拼合與編連問題小議〉,「簡帛研究網」, 2003年1月8日。
2003b 〈上博簡《民之父母》「而得既塞於四海矣」句解釋〉,「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8日。
2004a 〈上博竹書《仲弓》篇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 2004年4月19日。
2004b 〈郭店簡《窮達以時》、《語叢四》的幾處簡序調整〉,《新出簡帛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頁316-322。
2005a 〈上博竹書〈昭王與龔之脽〉和〈柬大王泊旱〉讀後記〉,「簡帛研究網」,2005年2月15日。
2005b 〈釋上博竹書《昭王毀室》的「幸」字〉,「簡帛網」,2005年12月16日。
2005c 〈釋上博竹書《昭王毀室》的「幸」字〉,《漢字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頁456-463。
2006a 〈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簡帛網」, 2006年2月19日。
2006b 〈《上博(五)》零札兩則〉,「簡帛網」,2006年2月21日。
2006c 〈上博竹書「葛」字小考〉,「簡帛網」,2006年3月10日。
2006d 〈釋「造」〉,《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頁55-100。
2007a 〈上博竹書「葛」字小考〉,《中國文字研究》2007年第一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7),頁68-70、99。
2007b 〈柞伯簋銘補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頁1-7。
2007c 〈說慎〉,《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頁39-53。
2007d 〈甲骨金文舊釋「尤」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頁75-76。
2007e 〈釋「造」〉,《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頁127-176。
2007f 〈金文「彖」字考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頁243-272。
2008a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從政》篇研究(三題)〉,「復旦網」,2008年2月28日。
2008b 〈《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復旦網」,2008年3月22日。
2008c 〈《上博(三).仲弓》賸義〉,《簡帛》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頁73-90。
2008d 〈《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頁160-187。
2008e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從政》篇研究(三題)〉,《簡帛研究二○○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頁30-43。
2011a 〈關於「營 」與早期出土文獻中的「省代符」〉,「復旦網」,2011年7月10日。
2011b 〈釋「疌」及相關諸字〉,《出土文獻研究方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2011年),頁197-218。
2012 〈《上博八.顏淵問於孔子》補釋兩則〉,《簡帛》第七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頁33-42。
陳麗桂
2003 〈由上博〈民之父母〉的句法形式與義理結構論《禮記.孔子閒居》與《孔子家語.論禮》之誤〉,《第一屆應用出土資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4月13日。

十二畫
單育辰
2006 〈上博五短札(三則)〉,「簡帛網」,2006年4月30日。
2009 〈佔畢隨錄之十〉,「簡帛網」,2009年6月19日。
2011 〈佔畢隨錄之十五〉,「復旦網」,2011年7月22日。
單周堯、黎廣基
2003 〈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 則亡新」劄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22日。
2006 〈上博楚竹書(二)《從政》甲篇「獄則興」試釋〉,《簡帛》第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頁77-80。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
2010 〈《上博七.武王踐阼》校讀〉,《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頁255-263。
2011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金縢》研讀札記〉,「復旦網」,2011年1月5日。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學生讀書會
2008 〈攻研雜志(三)—讀《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札記(四則)〉,「復旦網」,2008年5月23日。
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聯合讀書會
2011 〈《上博八.顏淵問於孔子》校讀〉,「復旦網」,2011年7月17日。
2011 〈上博八《子道餓》校讀〉,「復旦網」, 2011年7月17日。
曾運乾
1996 《音韻學講義》,北京:中華書局,1996。
曾憲通
2000 〈「 」及相關諸字考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頁270-274。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
1995 《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
2000 《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
1991 《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湖北省博物館
1989 《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湖南省博物館
2000 《長沙楚墓》,北京:中華書局。
程燕
2003 〈上海楚竹書(二)研讀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3日。
2007 〈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2007年7月24日。
程鵬萬
2005 〈《仲弓》的「 」字考釋〉,「簡帛研究網」,2005年6月6日。
2006 〈釋《仲弓》第16簡的「小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頁355-356。
馮勝君
2004 〈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2004年8月。
2007 《上博簡與郭店簡的對比研究》,北京:線裝書局。
黃人二、林志鵬
2004 〈上博藏簡第三冊仲弓試探〉,「簡帛研究網」,2004年4月23日。
黃人二、趙思木
2011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顏淵問於孔子》書後〉,「簡帛網」,2011年7月26日。
黃杰
2011 〈初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筆記〉,「簡帛網」,2011年7月19日。
黃武智
2009 《上博楚簡「禮記類」文獻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黃德寬
2003 〈《戰國楚竹書》(二)釋文補正〉,「簡帛研究網」,2003年2月21日。
2004 〈《戰國楚竹書》(二)釋文補正〉,《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434-443。
黃錫全
1990 《汗簡注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8 〈楚簡續貂〉,《簡帛研究》第三輯(廣州: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頁77-82。
2003 〈讀上博楚簡(二)劄記(壹)〉,「簡帛研究網」,2003年2月25日。
2004a 〈讀上博《戰國楚竹書(三)》札記數則〉,「簡帛研究網」,2004年6月22日。
2004b 〈讀上博楚簡(二)札記八則〉,《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456-464。

十三畫
楊伯峻
1980 《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2005 《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
楊芬
2007 〈上博簡《仲弓》編聯札記二則〉,《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頁237-239。
楊朝明
2003 〈《從政》篇釋義三則〉,「簡帛研究網」,2003年5月4日。
楊儒賓
2007 〈黃帝與堯舜-先秦思想的兩種天子觀〉,《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臺北:臺灣書房,2007),頁355-390。
楊澤生
2003a 〈《上海博物館所竹書(二)》補釋〉,「簡帛研究網」,2003年2月15日。
2003b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補釋〉,「簡帛研究網」,2003年2月15日。
2003c 〈上海博物館所藏竹書札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4月16日。
2004 〈上博竹書第三冊零釋〉,「簡帛研究網」,2004年4月29日。
2006a 〈說上博簡「宋穆公者,天下之亂人也」〉,「簡帛網」,2006年3月10日。
2006b 〈《上博五》零釋十二則〉,「簡帛網」,2006年3月20日。
2007 〈讀《上博六》劄記(三則)〉,「簡帛網」,2007年7月24日。
2008 〈《上博六》字詞零釋(五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472-477。
2009 〈《上博七》補說〉,「復旦網」,2009年1月14日。
楊懷源
2004a 〈讀上博簡(三)《中弓》劄記四則〉,「簡帛研究網」,2004年8月7日。
2004b 〈讀上博簡(三)《中弓》劄記四則補〉,「簡帛研究網」,2004年9月20日。
楚永安
1988 《文言複式虛詞》,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葉其鋒
1983 〈戰國成語璽析議〉,《故宮博物院院刊》1983年第1期,頁75-76。
董珊
2005 〈讀《上博藏戰國楚竹書(四)》雜記〉,「簡帛研究網」,2005年2月20日。
2007 〈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2007年7月10日。
2008a 〈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爲族」的楚王族—附說《左傳》「諸侯以字爲謚因以爲族」的讀法〉,「復旦網」,2008年2月17日。
2008b 〈戰國竹簡中可能讀為「說」的「尐」字〉,「復旦網」,2008年5月2日。
2008c 〈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爲族」的楚王族—附說《左傳》「諸侯以字爲謚因以爲族」的讀法〉,《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頁110-130。
虞萬里
2001 〈從古方音看歌支的關係及其演變〉,《榆枋齋學術論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頁1-47。
裘錫圭、李家浩
1989 〈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與考釋〉,《曾侯乙墓(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頁487-531。
裘錫圭
1992 〈甲骨文所見的商代農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頁188。
2004a 〈新出土文獻與古史傳說〉,《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四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頁36-57。
2004b 〈談談上博簡《子羔》篇的簡序〉,《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1-11。
2006 〈上博簡《相邦之道》1號簡考釋〉,《中國文字學報》第一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頁68-72。
2007a 〈是「恆先」還是「極先」?〉,《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會議論文》,2007年11月10、11日。
2007b 〈釋《子羔》篇「銫」字並論商得金德之說〉,《簡帛》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頁63-70。
2008 〈說《魯邦大旱》「抑吾子如重命丌歟」句〉,《華學》第九、十輯(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頁285-287。
2012a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子羔》釋文注釋〉,《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二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頁465-484。
2012b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魯邦大旱》釋文注釋〉,《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二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頁485-492。
2012c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相邦之道》釋文注釋〉,《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二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頁493-495。
雷黎明
2009 〈試析上博簡《孔子見季桓子》第22 簡中的「吾子」〉,「復旦網」,2009年3月5日。

十四畫
廖名春
2001 〈上海博物館藏《孔子閒居》和《緇衣》楚簡管窺〉,《新出楚簡試論》(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1),頁271-282。
2004a 〈先有司—楚簡《仲弓》篇劄記之二〉,「孔子2000網」,2004年5月7日。
2004b 〈季桓子使仲弓為宰—楚簡《仲弓》篇劄記之一〉,「孔子2000網」,2004年5月7日。
2004c 〈《子羔》篇感生簡文考釋〉,《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18-33。
2004d 〈上博楚簡《魯邦大旱》校補〉,《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4年第1 期,頁4-9。
2005 〈楚簡《仲弓》與《論語.子路》仲弓章讀記〉,《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頁1-4。
2006a 〈《上博五.君子為禮》篇校釋劄記〉,「簡帛研究網」,2006年3月6日。
2006b 〈楚簡《季康子問於孔子》研究〉,《中國古中世史研究》第十六輯(韓國:中國古中世史學會,2006),頁15-27。
睡虎地秦簡竹簡整理小組
2001 《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福田哲之
2001 《中國出土文獻與戰國文字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6 〈上博楚簡《內豊》的文獻性質──以與《大戴禮記》之《曾子立孝》、《曾子事父母》比較為中心〉,《簡帛》第1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頁161-172。
2007a 〈〈孔子見季桓子〉1號簡的釋讀與綴合〉,「簡帛網」,2007年8月6日。
2007b 〈上博五《季康子問於孔子》的結構與編聯〉,《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頁53-69。
趙平安
2002 〈上博藏《緇衣》簡字詁四篇〉,《上海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
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頁440-442。
2009a 〈戰國文字中的鹽及相關資料研究〉,《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頁131-142。
2009b 〈戰國文字中的「宛」及其相關問題研究〉,《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
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頁143-152。
2009c 〈上博藏《緇衣》簡字詁四篇〉,《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
京:商務印書館,2009),頁354-356。
趙彤
2006 《戰國楚方言音系》,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趙炳清
2005 〈上博簡三《仲弓》的編聯與講釋〉,「簡帛研究網」, 2005年4月10日。
趙苑夙
2008a 〈論《孔子見季桓子》之「盈於人」〉,「簡帛網」,2008年6月2日。
2008b 〈釋《孔子見季桓子》簡17「興道學淫,言不當其所」〉,「簡帛網」,2008年6月24日。
2010 〈《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簡17試論〉,《第二十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頁199-209。

十五畫
劉波
2012 〈上博八《顏淵問於孔子》劄記二則〉,「復旦網」,2012年4月15日。
劉信芳
2000 〈郭店楚簡〈六德〉解詁一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頁214-218。
2003a 〈上博藏竹書試讀〉,「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9日。
2003b 〈上博藏楚簡《從政》「四毋」補釋〉,「簡帛研究網」,2003年2月3日。
2003c 〈上博楚竹書《從政》補釋(六則)〉,《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頁257-266。
2006 〈上博藏五試解續〉,「簡帛網」,2006年3月20日。
2007a 〈《上博藏六》試解之三〉,「簡帛研究網」,2007年8月10日。
2007b 〈上博藏五試解四則〉,《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頁79-84。
2011a 〈上博藏八試讀五則〉,「簡帛網」,2011年9月9日。
2011b 《楚簡帛通假彙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劉洪濤
2006a 〈說《上博五.弟子問》「延陵季子」的「延」字〉,「簡帛網」,2006年5月22日。
2006b 〈說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民之父母》中的「詩」字〉,「簡帛網」,2006年6月9日。
2006c 〈上博五《弟子問》小考兩則(修訂稿)〉,「簡帛網」,2006年7月5日。
2006d 〈談談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君子為禮》的拼合問題〉,「簡帛網」,2006年9月6日。
2008a 〈上古音「也」字歸部簡論〉,「復旦網」,2008年12月18日。
2008b 《上博竹書《民之父母》研究》,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2011a 〈釋上官登銘文的「役」字〉,「復旦網」,2011年2月16日。
2011b 〈上博竹簡《凡物流形》釋字二則〉,《簡帛》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頁291-302。
劉釗師
2002 〈利用郭店楚簡字形考釋金文一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頁277-282。
2003 《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出土簡帛文字叢考》,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
2007 〈《上博五.君子爲禮》釋字一則〉,「簡帛網」,2007年7月23日。
劉國勝
2006 〈上博(五)零札(六則)〉,「簡帛網」,2006年3月31日。
2007 〈上博竹書(五)零劄五則〉,《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頁102-105。
劉雲
2009 〈釋《弟子問》中「偃」字的一種異體〉,「復旦網」,2009年7月
13日。
劉樂賢
2003a 〈讀上博簡《民之父母》等三篇劄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0日。
2003b 〈上博簡《魯邦大旱》簡論〉,《文物》,2003年第5期,頁60-64。
2007 〈上博楚簡考釋三則〉,《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頁192-200。
2010 〈上博簡《魯邦大旱》簡論〉,《戰國秦漢簡帛叢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頁58-64。
滕壬生
2008 《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黎廣基
2009 〈《上博(二).從政甲》「洒則失眾」釋讀平議〉,「簡帛網」,2009年4月25日。

十六畫
冀小軍
2006 〈《季庚子問於孔子》補說〉,「簡帛網」,2006年6月26日。
禤健聰
2004 〈上博簡(三)小札〉,「簡帛研究網」,2004年5月12日。
2006a 〈上博楚簡(五)零札(一)〉,「簡帛網」,2006年2月26日。
2006b 〈上博楚簡(五)零札(二)〉,「簡帛網」,2006年2月26日。
2006c 〈上博楚簡(五)零札(二)〉,「簡帛網」,2006年2月26日。
2006d 〈新出楚簡零札〉,《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頁216-222。
2006e 《戰國楚簡字詞研究》,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2008 〈楚簡釋讀瑣記(五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373-374。
蕭聖中
2005 《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補正暨車馬制度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7 〈上博竹書(五)札記三則〉,《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頁101。
蕭毅
2012 〈讀簡札記一〉,《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2012),頁592-596。
賴怡璇
2012 〈由出土文獻論顏淵所好何學〉,《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24期,頁113-130。
駢宇騫
2005 《簡帛文獻概述》,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十八畫
顏世鉉
1999 〈郭店楚簡淺釋〉,《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1999),頁387-388。
2003a 〈上博楚竹書散論(三)〉,「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9日。
2003b 〈上博楚竹書散論(四)〉,「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20日。
2003c 〈上博楚竹書補釋二則〉,「簡帛研究網」,2003年4月29日。
2003d 〈郭店竹書校勘與考釋問題舉隅〉,《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四本第二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3),頁619-672。
魏宜輝
2002 〈試析楚簡文字中的「 」「宀」〉,《江漢考古》,2002年第2期,頁74-77。
2010 〈論戰國楚系文字中省體之「 」字及相關問題〉,《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2010),頁535-539。
魏啟鵬
2004 〈說「四方有敗」及「先王之遊」—讀《上博簡》(二)箋記之一〉,《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頁224-229。

十九畫
羅新慧
2005a 〈孔子的歷史觀、入仕觀及其它—從上博楚竹書《仲弓》篇談起〉,《史學史研究》,2005年第3期,頁36-43。
2005b 〈從上博簡《子羔》與《容成氏》看古史傳說中的后稷〉,《史學月刊》,2005年第2期,頁14-20。
羅福頤
1998 《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二十畫
蘇建洲師
2004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6a 〈初讀《上博五》淺說〉,「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
2006b 〈《上博(五)楚竹書》補說〉,「簡帛網」,2006年2月23日。
2006c 《上博(五)》柬釋(二),「簡帛網」,2006年2月28日。
2006d 〈《上博楚簡(五)》考釋二則〉,「簡帛網」,2006年12月1日。
2006e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07a 〈《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小札二則〉,「簡帛網」,2007年7月23日。
2007b 〈讀《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筆記〉,「簡帛網」,2007年7月24日。
2007c 〈讀《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筆記之二〉,「簡帛網」,2007年8月28日。
2008a 〈《民之父母》簡1「詩」字三議〉,《《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8),頁28-34。
2008b 〈《上博竹書(四)》字詞叢考〉,《《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
究》(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8),頁34-60。
2008c 〈《上博竹書(五)》字詞叢考〉,《《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
究》(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8),頁61-82。
2008d 〈《上博竹書(六)》字詞叢考〉,《《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
究》(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8),頁88-129。
2008e 〈楚文字訛混現象舉例〉,《《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究》(台
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8),頁186-194。
2009a 〈釋《孔子見季桓子》簡13「色不察」〉,「復旦網」,2009年4月14日。
2009b 〈《上博楚竹書七》考釋三題〉,《第二十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頁187-198。
2010a 〈《弟子問》簡21「未見善事人而貞者」解〉,「復旦網」,2010年8月20日。
2010b 〈《弟子問》釋文(未定稿)〉,簡帛資料文哲研讀會,2010年9月18日。
2010c 〈《仲弓》、《君子為禮》考釋三篇〉,《第二十一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10),頁319-323。
2010d 〈《上博五.弟子問》「延陵季子章」新釋〉,《2010簡帛資料文哲研讀成果發表暨全國簡帛資料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12月4日。
2011a 〈關於《上博八》兩個「尋」字的簡單說明〉,「復旦網」,2011年7 月23日。
2011b 〈《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復旦網」,2009年11月26日。
2011c 〈楚竹書文字考釋五則〉,《楚文字論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1),頁21-56。
2011d 〈《孔子見季桓子》、《吳命》考釋二則〉,《楚文字論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1),頁173-180。
2011e 〈《上博三.仲弓》「 析」試論〉,《楚文字論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1),頁241-250。
2011f 〈《楚居》簡9「 」字及相關諸字考釋〉,《楚文字論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1),頁340-341。
2011g 〈利用《清華簡(壹)》字形考釋楚簡疑難字〉,《楚文字論集》(臺:萬卷樓圖書公司,2011),頁397-438。
2011h 〈《上博三.仲弓》簡20「數」字解兼論秦漢文字的「婁」〉,《楚文字論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1),頁483-504。
2011i 〈《顏淵問於孔子》簡2「謹宥過,所以為緩也」釋讀〉,《楚文字論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1),頁505-511。
2011j 〈由《王居》簡7的「 」字重新分析相關字形〉,《楚文字論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1),頁518-527。
2012a 〈《上博三.仲弓》簡20「數」字解兼論秦漢文字的「婁」〉,《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2012),頁516-526。
2012b 〈《上博五.弟子問》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八十三本第二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2),頁185-241。
2013 〈初讀《上博九》劄記(一)〉,「簡帛網」,2013年1月6日。

二十一畫
顧史考
2010 〈「 」字讀法試解〉,《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2010),頁498-50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