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疑難字詞考釋
作者:陳淑惠
作者(外文):Chen Shu Hui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季旭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上博六Chu Bamboo Slips (Six)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簡稱《上博六》)於2007年7月出版。原書中諸位整理者已經做了相當有貢獻的初步考釋工作,但是部分內容存在著爭議性,在釋讀上仍有困難。
本論文的寫作焦點擺在對《上博六》其中具有爭議性的「疑難字詞」進行探討。本文寫作步驟:首先蒐集該疑難字的相關研究材料,例如前輩學者的討論,字形歷時材料的蒐集與比對,在確認字形結構之後,同時配合聲韻、訓詁的研究方法,進一步解決疑難字在簡文中的釋讀問題,而疑難字詞若非僅出現於《上博六》者,在行有餘力的情況下,筆者也試圖去推勘疑難字在其他材料上的辭例意義,以便更全面性的瞭解疑難字詞在文獻學中的歷史定位。
"Shanghai Museum Bamboo Slips (six)" (referred to as "the Bo Six") published in July 2007. Finishing the original book of you who have already done the preliminary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Philological quite work, but there is a part of the controversial nature of the release is still difficult to read.
Writing focus of this paper is placed on the "Bo Six," which has a controversial "difficult word" conduct discussed. This writing steps: First, collect research materials of the difficult words, such as senior scholars to discuss, when shaped qualifications materials collected and compared, after confirmation shaped structure, in conjunction with research methods rhyme, exegetical, and further troubleshoot character in Jane the text of the release reading problems, and difficult words if only non appeared in "Bo six," who, in the case of exercise more than force, and I also try to push the exploration of difficult word speech such significance in other material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a more comprehensive positioning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words in the history of philology.
一、古籍
﹝春秋﹞左丘明撰《春秋左傳》,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1996 年。
﹝戰國﹞呂不韋撰、﹝漢﹞高誘注《呂氏春秋》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4年。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1959 年 9 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1962 年 6 月。
﹝漢﹞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 1978 年 3 月。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 1991 年 8 月。
﹝漢﹞劉向編著《戰國策》,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1996 年。
﹝梁﹞蕭統、﹝唐﹞李善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 1977 年。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7 年 8 月 ,第 15 刷。
﹝清﹞孫詒讓《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 2001 年。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1997 年 10 月四刷。


二、今人論著專書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序》,北京:中華書局, 1999 年 11 月。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
1996 年 5 月。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
1996 年 5 月。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96 年 5 月。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第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96 年 5 月。
王力主編《王力古代漢語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2005 年 3 月五刷。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2 年 10 月。
王叔岷《斠讎學(補訂本)》,臺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 1995 年。
王叔岷:《莊子校詮(中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專刊之八十八, 1999 年 6 月。
王恩田編著《陶文字典》,濟南市:齊魯書社, 2007 年1 月。
王國維《魏石經殘石考》,收入《王國維遺書》第九冊,上海:上海古籍
書店, 1983 年。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7年 8 月。
王輝著《古文字通假釋例》,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3 年 4 月初版。
王穎:《包山楚簡詞彙研究》,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8 年 5 月。
白於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8 年 1 月。
左言東:《先秦職官表》,臺北:商務出版社, 1994 年 7 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一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2 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二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12 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三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 12 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四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 12 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五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六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 12 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七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 12 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八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 12 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九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 12 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十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 12 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十一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年 12 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十二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 4年 12 月。
向宗魯《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 1987 年 7 月第一版。
朱歧祥《甲骨文字學》,臺北:里仁書局, 2002 年。new window
朱淵清,〈馬承源談上博簡〉,《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2 年 3 月。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
李守奎《〈曹沫之陣〉之隸定與古文字隸定方法初探》,《漢字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5 年 6 月。
李守奎、曲冰、孫傳龍等編著《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 ( 五 )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7 年 12 月。
李守奎《楚文字考釋獻疑》,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稿》,合肥市: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8 年。
李先登《河南登封陽城遺址出土陶文簡釋》,《古文字研究》第七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2 年 6 月。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第十四卷)》,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 1991 年 3 月。
李家浩〈傳遽鷹節銘文考釋-戰國符節銘文研究之二〉,《海上論叢》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998 年 7 月。
李家浩《 鐘銘文考釋》,《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
李零《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 3 月。
李零《中國學術》,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3 年 8 月。
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7 年 12 月。
吳良寶編纂 《先秦貨幣文字編》,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年3 月。
吳振武《古璽姓氏考(複姓十五篇)》,《出土文獻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 1998 年。
吳毓江《墨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993 年。
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1998 年。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教育書版社, 2003 年 1 月。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2004 年 9 月二刷。
杜從古《集篆古文韻海》,《宛委別藏》第十九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 年。
宗福邦等主編《故訓匯纂》,臺北:五南出版社, 1999 年 8 月。
竺家寧《聲韻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3 年 7 月。new window
《金文編金文續編》,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4 年 9 月 1 日再版。
林澐《先秦古文字中待探索的偏旁》,《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一輯,北京:中華書局, 2001 年。
林澐《林澐學術論文集(二)》,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 年 12 月。
季旭昇《說文新證上冊》,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2 年 10 月。
季旭昇《甲骨文字根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3 年。new window
季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3 年 7 月初版。
季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4 年 7 月初版二刷。
季旭昇《說文新證下冊》,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4 年 11 月。
季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5 年 10 月初版。
季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7 年 3 月初版。
姚漢源《鄂君啟節釋文》,《古文字研究》第 10 輯,中華書局, 1983 年。
范耕硏著《呂氏春秋補注》,臺北:文景出版社, 1990 年。
施謝捷《吳越文字彙編‧序》,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8 月。
容庚《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1925 年。
馬持盈註譯《詩經今註今譯》,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9 年。
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上海:上海書店, 1985 年 4 月。
馬承源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一)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11 月。
馬承源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 12 月。
馬承源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 3年 12 月。
馬承源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四)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 12 月。
馬承源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五)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12 月。
馬承源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六)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 7 月。
馬承源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七)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12 月。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圖版,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8 年 5 月。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2003 年 12 月。
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1988 年。
徐中舒、伍仕謙:〈中山三器釋文及宮堂圖說明〉,《中國史研究》第四輯,1979 年。
徐谷甫、王延林合著 《古陶字彙》,上海市:上海書店, 1994 年 5 月。
徐連達《中國歷代官制大詞典》,廣州市: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
高明《古陶文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1990 年 3 月。
高明《古陶文字徵》,北京:中華書局, 2001 年。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 5 月六刷。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 1989 年。
高亨、董治安編纂 《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 1997 年 7 月二刷。
唐蘭《殷虛文字記》,北京:中華書局, 1981 年。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臺北:學海出版社, 1986 年 8 月初版。
孫海波編《魏三字石經集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5 年。
殷滌非、羅長銘《壽縣出土的「鄂君啓金節」》,《文物參考資料》 1958 年。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上海:科學出版社, 1957 年。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6 年。
陳新雄師《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2000 年,頁 471 。
陳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9 年。
陳偉《新出楚簡研讀》,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0 年。
陳劍《試說戰國文字中寫法特殊的「亢 」和從「亢」諸字》,《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0 年 7 月。
陳光田《戰國璽印分域研究》,長沙:嶽麓書社, 2008 年。
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1989 年。
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商承祚《十二家吉金圖錄》,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1976 年,頁 241 。
張世祿主編《古代漢語》上冊,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 260 。
張世超等著《金文形義通解》,京都:中文出版社, 1996 年 3 月。
張守中《中山王 器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 1981 年 5 月。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編:《包山楚簡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出版社,1992 年 11 月),頁 221 。
張光裕、滕壬生、黃錫全主編 《曾侯乙墓竹簡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
張政烺《張政烺文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2004 年。
張新俊、張勝波《葛陵楚簡文字編》,成都:巴蜀書社, 2008 年 8 月。
張頷編著《古幣文編》,北京市:中華書局, 1986 年 5 月。
張儒、劉毓慶 《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4 月。
曹錦炎《鳥蟲書通考》,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9 年。
強運開《說文古籀三補》,北京:中華書局, 1986 年 6 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 2010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 2010 年 12 月。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 1989 年。
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長春市:吉林大學出版社, 1993 年。
黃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考釋》,載《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長春市:吉林大學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
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合著《新出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 年 9 月。
黃德寬主編 《古文字譜系疏證》,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7 年。
黃錫全《汗簡注釋》,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1 月。
黃懷信《逸周書校補註譯》(修訂本),西安市:三秦出版社, 2007 年。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 《包山楚簡》 ,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1 年 1 月。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1992 年 8 月。
裘錫圭〈再談甲骨文中重文的省略〉,收錄於《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1992 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1 . 9 再版。
楊柳橋《莊子譯詁》,臺北:書林出版社, 1995 年 8 月。
楊澤生《古墓新知——紀念郭店楚簡出土十周年論文專輯》,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 2003 年 11 月。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釋辱》,北京:中華書局, 1983 年 7 月。
趙平安《釋「 」及相關諸字》,載《古文字研究》第 24 輯,北京:中華書局 2002 年 7 月。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湖北:四川辭書出版社, 1986 年。
劉向撰、王雲五主編:《說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 年 5 月。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5 年。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8 年10 月。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
盧元駿註譯《新序今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5 年。
賴炎元:《韓詩外傳今註》,臺北:國立編譯館, 1979 年。
鍾柏生等編《新收殷周靑銅器銘文曁器影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羅少卿註譯、周鳳五校閱:《新譯說苑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1996 年 8 月。
羅長銘《鄂君啓節新探》,收入《羅長銘集》,合肥市:黃山書社, 1994 年。
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臺北:藝文印書館出版社, 1969 年 2 月。
饒宗頤〈談「十干」和「立主」──殷因夏禮的一二例證〉,《饒宗頤史學論著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 11 月。
蘇建洲《《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8 年 1 月。new window
顧頡剛《古史辨》,臺北:藍燈文化, 1993 年。

三、學位論文
王瑜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 ( 六)字根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 2010 年。
李佳興《包山楚簡司法文書簡研究》,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年 6 月。
李佳興《上海館藏戰國楚竹書〈六〉考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11 年。
呂佩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六)》通假字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2011 年 1 月。
吳珮瑜《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用曰〉》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碩士論文, 2011 年 6 月。
林宛臻《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六)疑難字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 年 6 月 。
洪淑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孔子見季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9 年 6 月。
祝升業《上博(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等五篇竹書集釋》,武漢大學碩士論文, 2007 年 5 月。
柯佩君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文字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2010 年。new window
高佑仁《上博楚簡莊、靈、平三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博士論文, 2011new window
年 11 月。
倪薇淳《《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競公瘧》研究》,臺灣師範
大學碩士論文, 2008 年。
陳惠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研究》,臺北:國立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年。
陳雅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8 年。
陳嘉淩《楚系簡帛字根研究》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年。
張心怡《上博(七).凡物流形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 年。
張淑卿《上博(七).吳命研究》,新竹市: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9 年。
梁靜《上博(四)《采風曲目》等六篇集釋》,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6 年。
單育辰《楚地戰國簡帛與傳世文獻對讀研究》,長春市: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0 年,指導教師:吳振武。
許進雄《甲骨綴合新例》,《中國文字》新 1 期,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0 年 3 月。
許慜慧《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 年。
詹吉翔《《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莊王既成〉、〈陳公臣靈
王〉、〈慎子曰恭儉〉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11 年 7 月。
董妍希《金文字根研究﹙一﹚》,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1 年 6 月。
劉嬌《西漢以前古籍中相同或類似內容重複出現現象的研究》,復旦大學博
士論文, 2009 年 6 月。
鄭玉姍:《上博(一).孔子詩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
究所碩士論文, 2003 年。
蕭聖中《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補正暨車馬制度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博士論
文, 2005 年。
戴慧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天子建州》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碩士論文, 2011 年 7 月。
顏至君《《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競建內之〉與〈鮑叔牙與隰朋
之諫〉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 年 6
月。
魏宜輝《楚系簡帛文字形體訛變分析》,南京大學博士論文, 2003 年。

四、期刊論文
文炳淳〈〈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昭王與龔之脽〉篇譯釋〉,《中國語文論譯叢刊》,韓國:中國語文論譯學會,第 15 輯, 2005 年 7 月。
王輝〈上博楚竹書(六)讀記〉,收入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室:《古文字研究》第 27 輯,北京:中華書局, 2008 年 9 月。
于省吾:《「鄂君啓節」考釋》,《考古》, 1963 年第 8 期。
田成方《從新出文字材料論楚沈尹氏之族屬源流》,載《江漢考古》 2008 年第 2 期(總第 107 期),武漢市:漢江考古編輯部。
何琳儀〈中山王器考釋拾遺〉,《史學集刊》, 1984 年第三期。
何琳儀《句吳王劍補釋——兼釋塚、主、幵、丂》,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編集:《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問學社有限公司,1993 年 10 月。
李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第五集( 1998 年)。
李家浩《從戰國「忠信」印談古文字中的異讀現象》,《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7 年第 2 期。
李家浩《戰國官印「尚路璽」考釋》,《揖芬集——張政烺九十華誕紀念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 年 5 月。
李學勤 《談楚簡〈慎子〉》,《中國文化》第 25 、 26 期合刊, 2007 年 10 月。
吳振武 《〈鄂君啓節〉『 』 字解》,《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 1993 年。
吳振武〈古文字中的借筆字〉,收錄於《古文字研究》 20 輯,北京:中華書局, 1999 年。
吳振武《說梁重釿布》,《中國錢幣》 1991 年第 2 期。
季旭昇〈《上博三‧周易‧訟卦》二題:懥、其邑三四戶〉,《中國文字》第三十一期, 2006 年 11 月。new window
季旭昇〈從戰國楚簡中的「尤」字談到殷代一個消失的氏族〉,第二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8 年 12 月 12-14 日。new window
季旭昇《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桐頌》考釋,第 23 屆中國文字學會研討會, 2012 年 6 月 1 日。new window
周鳳五〈上博四〈昭王與龔之隼〉新探(初稿)〉,「中國古文字:理論與實踐國際研討會」論文,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學系, 2005 年 5 月 28 至 30 日。
周鳳五:《上博六〈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新訂釋文註解語譯》,「 2007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論文,臺灣大學, 2007 年。
馬承源《商周青銅雙音鐘》,《考古學報》 1981 年第 1 期。收入其《中國青銅器研究》,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
唐友波〈「大市」量淺議〉,《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
陳立〈讀上博簡(六)札記十則〉,《國文學報》高雄師範大學,第九期,2009 年 1 月。new window
陳偉武《楚系簡帛釋讀掇瑣》,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第 360-364 頁,中華書局 2002 年 7 月。
陳斯鵬〈郭店楚簡解讀四則〉,《古文字研究》第 24 輯 ,北京:中華書局,2002 年 7 月。
陳劍〈釋上博竹書和春秋金文的「羹」字異體〉, 2007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 2007 年 11 月,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商承祚〈中山王 器鼎、壺銘文芻議〉,《古文字研究》第七輯 ,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 1982 年 6 月。
張亞初〈周厲王所作祭器 簋考〉,《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 1981 年 1 月。
張政烺〈中山王 器壺及鼎銘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 ,北京:中華書局, 1979 年 8 月。
許進雄《甲骨綴合新例》,《中國文字》新 1 期,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0年 3 月。
常正光《「辰為商星」解》,《古文字研究論文集》,《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十輯。
曹錦炎〈甲骨文合文新釋〉,收錄於《古文字研究》 22 輯,北京:中華書局, 2000 年。
馮勝君〈從出土文獻看抄手在先秦文獻傳佈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 2008 年國際簡帛論壇,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中心, 2008 年 10 月 31 日。
單育辰《〈容成氏〉文本集釋及相關問題研究》,吉林大學 2008 年「 985 工程」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項目,完成日期: 2009 年 2 月 20 日。
智龕《蔡公子果戈》,《文物》, 1964 年第 7 期。
黃麗娟〈上博六〈平王與王子木〉校釋〉,「 2010 簡帛資料文哲研讀會成果發表暨簡帛資料研討會」,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簡帛資料文哲研讀會主辦, 2010 年 12 月 4 日。收入《國文學報》第四十九期, 2011 年 6 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黃人二《上博藏簡第六冊慎子曰恭儉試釋》,《 2007 年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臺北:臺灣大學, 2007 年 11 月 10 日— 11 日。
裘錫圭《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農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 年 8 月。
裘錫圭《說殷墟卜辭的「奠」——試論商人處置服屬者的一種方法》,《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 64 本第 3 分, 1993 年 9 月。new window
裘錫圭〈釋郭店《緇衣》「出言有丨,黎民所 」〉,郭店楚簡研究(國際)中心編《古墓新知──紀念郭店出土十周年論文考輯》 , 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 2003 年。
楊華〈《天子建州》禮疏〉,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2007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 2007.11.10~11 。
虞萬里〈上博簡、郭店簡緇衣與傳本合校補證(中)〉,《史林》 2003 年第3 期。
葉玉英〈談談音與飾筆〉,收入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室:《古文字研究》第 27 輯。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上海:中國科學院出版社, 1954 年 2 月。
趙彤《中古舌根聲母字和雙唇聲母字在戰國楚系文獻中的交替現象及其解釋》,《中國語文》 2006 年第 3 期。
劉釗〈包山楚簡考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 南京: 1992 年。
趙誠〈中山壺中山鼎銘文試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 ,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 1979 年 8 月。
劉信芳《〈包山楚簡〉職官與官府通考》(上),發表於《故宮學術季刊》第 15 卷第一期, 1997 年 8 月;《〈包山楚簡〉職官與官府通考》(下),發表於《故宮學術季刊》第 15 卷第二期, 1997 年 11 月。new window
劉國勝 《信陽長台關楚簡〈遣策〉編聯二題》,《江漢考古》 2001 年第 3期。
顧史考〈上博楚簡〈用曰〉章解〉,第 13 頁,《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 2007 年 11 月 10 、 11 日。

五、網路資料
凡國棟〈讀《上博楚竹書六》記〉,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9。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9)
凡國棟〈《用曰》篇中的「寧」字〉,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12。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9)
王寧〈上博六《莊王既成》中「酖」字詳解〉,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9.10.30。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65)
王寧〈再釋楚簡中的「丨」字〉,復旦網首發 2011.9.7。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40)
白於藍〈釋「 」〉,復旦網 2010.7.9。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210)
何有祖〈《慎子曰恭儉》劄記〉,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5。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0)
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9。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
何有祖〈《上博六《景公瘧》初探〉,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07.11。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5)
何琳儀、程燕〈滬簡《周易》選釋〉,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4.5.16。
(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list.asp?id=1194)
沈培〈試釋戰國時代从「之」从「首(或从『頁』)」之字〉,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17。(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0)
沈培〈《上博(六)》字詞淺釋(七則)〉,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20。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2)
沈培〈從戰國簡看古人占卜的「蔽志」〉,復旦網 2007.12.16。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12)
沈培〈清華簡字詞考釋二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11.1.9。(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1367)
李天虹〈《景公瘧》「市」字小記〉,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17。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1)本文亦收錄於〈上博六《景公瘧》字詞校釋》,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稿》,合肥市: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8 年 4 月。
李銳〈《讀上博五札記》〉,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6.2.20。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6/lirui001.htm)
李銳〈《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9。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0)
李銳〈《孔子見季桓子》新編〉,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11。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6)
李銳〈讀《用曰》札記(二)〉,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20。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8)
李銳〈《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22。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703)
李銳〈讀《孔子見季桓子》札記〉,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8.3.27。
(http://jianbo.sdu.edu.cn/admin3/2008/lirui001.htm)
李銳〈《武王踐祚》研讀劄記〉,清華大學簡帛網 2008.12.31。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861)
李銳:〈《凡物流形》釋讀札記(再續)(修訂版)〉, 21 世紀孔子 2009.01.03。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885)
李銳〈《凡物流形》釋讀札記(三續)〉, 21 世紀孔子 2009.1.8。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888)
李銳〈上博簡《慎子曰恭儉》疏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09.8.11。(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868)
李銳〈上博簡《慎子曰恭儉》管窺〉, 21 世紀孔子 2009.11.14。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162)
李學勤演講、朱淵清筆記,〈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2.08.11。(http://www.jianbo.org/Wssf/2002/lixueqin001.htm)
李學勤:〈讀上博簡《莊王既成》兩章筆記〉,21 世紀孔子 2007.7.16。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212)。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復旦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劄記〉, 2011.1.5。
(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1345)
李佳興〈〈慎子日恭儉〉簡1試釋二則〉,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7.12.8。
(http://jianbo.sdu.edu.cn/admin3/2008/lijiaxing008.htm)
李佳興〈上博六〈莊王既成〉的「 尹子桱」〉,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7.8.20。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8/lijiaxing005.htm)。
李守奎《楚文字考釋獻疑》之「一、釋從『 』 諸字」,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8 年 4 月。
宋華强〈《上博(七)凡物流形》札記四則〉,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9.1.03。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38)
宋華強〈釋《上博六•莊王既成》的「船」〉,武漢大學簡帛網 2011.1.6。(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64)
宋華強〈清華簡《皇門》劄記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網 2011.2.2。(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97)
吳曉懿〈《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所見官名輯證〉,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9.5.30。(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63)
季旭昇〈上博五芻議(上)〉,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6.2.18。(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5)
季旭昇〈上博七芻議(二):凡物流形〉,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9.1.2。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34)
孟蓬生〈「瞻」字異構補釋〉,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8.6。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87)
孟蓬生〈「出言又(有)丨,利(黎)民所丨(从言)」音釋──談魚通轉例說之四〉,武漢大學簡帛網首發 2010.9.10。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96)
林志鵬〈論楚竹書《慎子曰恭儉》「去囿」及相關問題〉,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5.6。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25#_ftn2)
林志鵬《論楚竹書《慎子曰恭儉》「去囿」及相關問題》,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8.5.5。(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25)
金克兀〈關於《上博六.申公臣靈王》「不以 斧質」的猜想〉,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08.1.14。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08)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國古代簡帛字形、辭例數據庫」,網址:
(http://www.bsm-whu.org/zxcl/login.php)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網址:(http://www.bsm.org.cn/)。
范毓周〈《詩論》第二枚簡的釋讀問題〉,簡帛研究網站 2002.3.6 首發。
范常喜〈讀《上博六》札記六則〉,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25。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67)
胡瓊〈釋〈慎子曰恭儉〉中的「陟」〉,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8.8。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91)
郝士宏〈初讀《上博簡(六)》〉,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21。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8)
郝士宏〈上博簡(六)補說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23。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8)
高榮鴻〈由《上博六•莊王既成》看兩個偏旁同形現象〉,武漢大學簡帛網 2010.7.8。(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75)
高佑仁〈釋《凡物流形》簡 8 之「通天之明奚得」?〉,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9.1.16。(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2)
高佑仁〈《莊王既成》「航」字構形考察——兼談戰國文字「蔡」、「尨」、「亢」的字形差異〉,武漢大學簡帛網 2010.7.12。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73)。
唐洪志〈清華簡《皇門》「舟」試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 2011.1.10。(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71)
陳劍〈讀《上博(六)》短札五則〉,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20。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3)
陳劍〈《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08.3.22。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83)後刊於《出土
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8。
陳劍:《釋「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0 年 7 月。
陳劍:〈試說戰國文字中寫法特殊的「亢」和從「亢」諸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10.10.7。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276)
陳偉〈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初讀〉,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5。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89)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9。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之二〉,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10。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2)
陳偉〈《天子建州》校讀〉,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13。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6)
陳偉《〈用曰〉校讀》,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15。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3)
陳偉〈《慎子曰恭儉》校讀〉,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19。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7)
陳偉〈《王子木蹠城父》校讀〉,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20。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5)
陳偉〈讀上博楚竹書《景公瘧》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陳偉〈讀上博楚竹書《景公瘧》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8。
陳偉〈《鄂君啓節》 ——延綿 30 年的研讀「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 2009 」論文〉,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9.8.25。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36)
陳志向〈《凡物流形》韻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09.1.10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5)
陳斯鵬〈讀《上博竹書(五)》小記〉,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6.4.1。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10)
張崇禮《郭店楚簡〈語叢四〉解詁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4.1。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44)
張崇禮〈釋《景公瘧》中的「敷情不偷」〉,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7.7.24。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7/zhangchongli003.htm)
張崇禮〈《景公虐》第十簡解詁〉,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7.7.26。
(http://jianbo.sdu.edu.cn/admin3/2007/zhangchongli004.htm)
張崇禮〈讀《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劄記〉,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7.8.7。
(http://jianbo.sdu.edu.cn/admin3/2007/lijiaxing008.htm)。
張崇禮〈讀《天子建州》劄記〉,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7.10.9。
(http://jianbo.sdu.edu.cn/admin3/2007/zhangchongli010.htm)
梁靜〈《景公瘧》與《晏子春秋》的對比研究〉,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28。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75)
梁靜〈《孔子見季桓子》校讀〉,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8.3.4。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798)
郭永秉〈〈競公瘧〉篇「病」字小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09.1.23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77)
曹峰〈上博六《用曰》篇札記〉,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12。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0)
曹峰〈上博六《用曰》篇札記(續一)〉,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7.07.12。
(http://jianbo.sdu.edu.cn/admin3/2007/caofeng006.htm)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五〉,復旦網 2008.1.7。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16)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十一〉,復旦網 2009.8.3。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862)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十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11.1.8。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63)
馮勝君〈從出土文獻看抄手在先秦文獻傳佈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8論文,美國芝加哥大學, 2008.11。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網址:
(http://www.gwz.fudan.edu.cn/)。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學術討論區」〈關於〈鮑叔牙〉中的「怨悁」〉一上示三王(網名, 2008.12.10 )、小疋(網名, 2008.12.11 )
(http://www.gwz.fudan.edu.cn/ShowPost.asp?ThreadID=850)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鄔可晶執筆),《〈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08.12.31。(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581)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劄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11.1.5。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 Src_ID=1345)
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聯合讀書會〈上博八《命》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11.07.17。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4)
董珊:《楚簡〈恆先〉初探》,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4.05.12。
(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dongshan02-1.htm)
董珊〈讀《上博六》雜記〉,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7.7.10。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3)
董珊〈讀《上博六》雜記(續一)〉,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10。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7)
董珊〈讀《上博六》雜記(續二)〉,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10。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8)
董珊:〈讀《上博六》雜記(續四)〉,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 年 7 月 21 日。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9)
裘錫圭〈戰國文字中的「市」〉《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1992.8。
楊澤生〈竹書《周易》劄記﹙四則﹚〉,簡帛研究 200山東網4 .4.26。
(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yangzesheng03.htm)
楊澤生〈讀《上博六》小劄〉,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21。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7)
楊澤生〈讀《上博六》劄記(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24。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58)
楊澤生〈上博簡《用曰》中的「及」和郭店簡《緇衣》中的「出言有及,黎民所慎」〉,簡帛網 2007.7.30。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80)
趙苑夙〈釋《孔子見季桓子》簡 17 「興道學淫,言不當其所」〉,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8.6.24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43)
趙苑夙〈論《孔子見季桓子》之「盈於人」〉,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8.6.28。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44)
廖名春〈讀《上博五‧融師有成氏》篇札記四則〉,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6.2.14。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6/liaomingchun002.htm)
劉釗〈《上博五•君子爲禮》釋字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23。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54)
劉信芳〈上博藏六《景公瘧》簡4、7試解〉,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7.7.30。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7/liuxinfang001.htm)
劉信芳〈《上博藏六》試解之三〉,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8.9。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94)
劉洪濤〈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校讀〉,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6。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1)
劉洪濤:〈釋上博竹書《莊王既成》的「航」字〉,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20。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1)
蔡哲茂《歷組卜辭遙綴一則》,先秦史研究室網站 2007.12.5。
(http://www.xianqin.org/blog/)
濮茅左:〈孔子見季桓子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年 7 月)。「簡帛研究」網站,網址:(http://www.jianbo.org/)。
顏至君《《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競建內之〉與〈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6。
魏紅燕〈戰國文字中「=」符類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暨古文字研究中心 2009.01.08。(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37)
羅凡晸「戰國楚簡帛電子文字編」,網址:
(http://140.122.115.196/shnew-work/page11.php)
蘇建洲〈楚文字雜識〉,山東簡帛研究網 2005.10。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sujianzhou006.htm)
蘇建洲《〈上博(五)競建內之〉「亥弋」字小考》,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6.7.23。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84)
蘇建洲〈對於《試釋戰國時代從「之」從「首(或從『頁』)」之字》一文
的補充〉,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7.18。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5)
蘇建洲〈釋楚竹書幾個從「尤」的字形〉,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8.1.1。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769)
蘇建洲釋《凡物流形》甲 15 「通於四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2009.1.14。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3)
夔一〈「陟」疑〉,武漢大學簡帛網 2007.10.21。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73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