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後冷戰時期西歐聯盟的發展與挑戰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殷天爵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6:8
頁次:頁87-104
主題關鍵詞:西歐聯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2
  • 點閱點閱:4
     一、西歐聯盟成立與發展,符合霍思梯(K.J. Holsti)主張聯盟形成的主要因素:(一)共同利益與目標;(二)威脅來源;(三)與國內需求有密切關連;(四)意識形態;(五)時間性與地理性;(六)主導國家等條件。就其架構可視為鬆散的「集體防衛」組織,其決策過程是採「政府間合作」方式,獲取一致的共識以採取聯合行動,其目的則期望朝向「超國家主義」努力,以利整合採取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 二、西歐聯盟發展初期受到北約角色的影響,在冷戰期間西歐聯盟的功能萎縮,僅具有政治商的意味,且在北約的架構下,對具體的歐洲安全並沒有太大貢獻。 三、1993年11月1日,「歐盟」馬斯垂克條約生效,除了經濟、貨幣與社會聯盟外,共同的外交與安全政策更是歐洲統合中政治聯盟的重要因素。在議定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上,西歐聯盟的會員國在「馬約」中決議,應增強西歐聯盟之戰略角色,以提升歐洲軍事的處理能力,並對歐洲安全與防衛一體化的形成作出貢獻。 四、西歐聯盟成為歐盟的防衛支柱,使其負擔更多安全責任,並在北約無法介入,具有處理能力,藉以提升其功能與北約並列進而取代之,並能強化聯合國、歐安組織的維和任務。 五、西歐聯盟在未來的發展仍充滿困難與挑戰,在歐洲統合的過程中,各國仍無法放棄對本國利益的優先考慮,意見龐雜,莫衷一是,尤其是對於維護自主主權的敏感領域──外交與防衛雖期能採取共同政策,然如何獲得一致之共識與行動,仍被視為主要的挑戰。
期刊論文
1.湯紹成(19950900)。歐洲安全體系的變遷。美歐月刊,10(9)=113,91-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振宇(19930700)。後冷戰時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角色。問題與研究,32(7),29-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建清(1993)。西歐防務聯合的推進和歐美關係。國際問題研究,1993(3),3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一新(19910600)。從聯盟理論看亞太新安全體系。美國月刊,6(6)=62,50-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殷天爵(20000100)。聯盟戰略之理論分析。國防雜誌,15(7),23-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Niblett, Robin(1997)。The European Disunion: Competing Visions of Integration。The Washington Quarterly,20,91-108。  new window
7.Gordon, Philip H.(1997)。Does the WEU Have a Role?。The Washington Quarterly,20(1),125-140。  new window
8.歸航(2000)。歐洲獨立防務計畫和北約。廣角鏡月刊,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建生(2000)。論歐盟共同安全防務政策。國際問題研究,2000(4月號),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翁明賢(19940800)。後冷戰時期北約與歐洲安全關係。美歐月刊,9(8)=100,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Asmus, Ronald D.、Blackwill, Robert D.、Larrabee, F. Stephen(1996)。Can NATO Survive?。The Washington Quarterly,19(2),79-101。  new window
12.陳勁(19950600)。美國與歐盟安全關係的變動趨勢。美歐月刊,10(6)=110,44-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淑美(19990900)。北約東擴的機遇與挑戰。美歐季刊,13(3)=135,287-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茹(2000)。歐洲『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新進展。現代國際關係,2000(5月號),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大中(19960300)。北約之轉型:德國與大西洋兩岸秩序的重建。問題與研究,35(3),65-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湯紹成(20000100)。後冷戰時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角色與功能的轉變。問題與研究,39(1),67-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玉山(19920900)。蘇聯與南斯拉夫的解體及其對北約的影響。美國月刊,7(9)=77,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台麟(19920700)。世界新秩序下的「西歐聯盟」。問題與研究,31(7),4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泰銓、何穗華、劉佳侑(19940800)。歐洲聯盟政治統合之發展。問題與研究,33(8),24-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正宏(1998)。論歐洲聯軍及其對歐洲防禦的建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娟娟(1994)。西歐聯盟發展為歐洲聯盟防禦武力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臧雪屏(1997)。後冷戰時期「北約組織」戰略演變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敏燾(1993)。走向新歐洲。臺北市:五南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orgenthau, Hans J.、張自學(1976)。國際政治學。臺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皓昱(1997)。歐洲合眾國--歐洲政治統合理想之實踐。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東野(1994)。「德國問題」與歐洲強權戰略安全關係(1949-1991)。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翁明賢(1995)。國際組織新論。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olsti, K. J.、李偉成、譚溯澄(1988)。國際政治分析架構。臺北:幼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Van Heuven, Marten(1994)。Europe on its own: Halting steps toward an uncertain future。Santa Monica, Calif:RAND。  new window
8.翁明賢(1995)。歐洲區域組織新論。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loed, Arie、Wessel, Ramses A.(1994)。The Changing Functions of the Western European Union-Introduction and Documents。Dordrecht: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new window
10.Van Heuven, Marten(1994)。Transatlantic relations: The implications for security。Santa Monica, CA:RAND。  new window
11.王兆星、戴德錚(1994)。國際競合與升沉--紅色觀點。台北:天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Steinberg, James B.(1993)。Overlapping Institutions, Underinsured security: The evolution of the Post-Cold War security order。Santa Monica, CA:RAND。  new window
13.(1997)。The Europeans--A Force for Europe。Strasbourg: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 of the Headquarters Eurocorps。  new window
14.張亞中(1998)。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4)。NATO Handbook: The Western European Union (WEU) December,http://www.nato.int/docu/handbook/index.htm。  new window
2.(19951202)。歐洲軍團正式成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ecker, Elizabeth(19990923)。Dee Disparity in NATO。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ooth, Ken、Wheeler, Nicholas(1996)。Contending philosophies about security in Europe。Security and Strategy in the New Europe。  new window
2.Bluth, Christoph、Kirchner, Emil、Sperling, James(1995)。Burden Sharing revisited。The Future of European Security。Dartmouth。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