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烏托邦」與毛澤東思想的詮譯
書刊名:靜宜人文學報
作者:王振輝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5
頁次:頁61-79
主題關鍵詞:毛澤東思想烏托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5
  • 點閱點閱:18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論證將毛澤東思想詮釋為一種烏托邦思想的合理性。為達此一目的,本文首先考證「烏托邦」一詞在近代中國的使用及青年毛澤東所受的影響;其次,本文證明中共在建政之後普遍使用「烏托邦」來指涉理想的、空想的、幻想的新社會;第三,本文更進一步指出毛澤東思想實際上深具烏托邦性格,許多學者更從種種面向來探討、深化此一議題,為當代中國政治、文化困境提出他們的回應。
Other
1.廖仲愷(1985)。社會主義史大綱,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啟超(1999)。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適(1998)。四論問題與主義--輸入學理的方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適(1998)。答廖仲愷、胡漢民先生的信,北京:中國社會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作人(1998)。俄國革命的哲學基礎,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張灝(199104)。略論中共的烏托邦思想─對金觀濤論旨的幾點回應。二十一世紀,1991(4)=4,13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永熾(19910500)。近現代的烏托邦世界。當代,61,22-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漢民(19060122)。述侯官嚴氏最近政見。民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鄧實(190302)。論社會主義。政藝通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作人(19190315)。日本的新村。新青年,6(3),266-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君武(19030510)。佛禮兒學說。新民叢報,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觀濤(19901200)。中國文化的烏托邦精神。二十一世紀,2,17-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顧昕(19910500)。烏托邦與極權主義。當代,61,56-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述先(19950800)。毛澤東對中國傳統文化繼承之分析。當代,112,118-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奭學(19910500)。追尋烏托邦的屐痕--西洋上古文史裡的烏托邦思想。當代,61,3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毓生(19950900)。二十世紀中國的反傳統思潮與中式馬列主義及毛澤東的烏托邦主義。新史學,6(3),95-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慶樸(1988)。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研究,19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克誠(1981)。關於對毛主席評價和對毛澤東思想的態度問題。新華文摘,198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韓風(1989)。關於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斷想。毛澤東思想研究,198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恩來(1984)。周恩來同李勃曼談個人經歷。瞭望,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學檬(1988)。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轉變。科學社會主義,19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艾宏揚(1990)。社會主義與烏托邦的區別。科學社會主義,199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允熠(1994)。論毛澤東的理想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19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于錦華(1988)。毛澤東晚年的空想共產主義思想探析。毛澤東思想研究,198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禮忠、謝代洲(1998)。青年毛澤東的“貴我”思想新探。毛澤東思想研究,19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石仲泉(1988)。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的貢獻和失誤。毛澤東思想研究,19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其發(1988)。社會主義時期“空想論”的根源。科學社會主義,19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嚴博非(1989)。拋棄烏托邦。科學社會主義,19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朱學勤(1989)。民粹主義與“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思想研究,19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錢競(1997)。毛澤東早年哲學、美學觀念辯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賈貴生(1995)。毛澤東的理想社會觀。毛澤東思想研究,19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曹屯裕(1996)。試論毛澤東的理想社會模式。毛澤東思想研究,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梁大為(1980)。蔡和森文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沛(1994)。紅衛兵狂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now, Edgar(1992)。紅星照耀中國。紅星照耀中國。石家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uxley, Thomas Henry(1969)。天演論。天演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蒲(1992)。極「左」思潮的歷史考察。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ells, H. G.(1967)。A Modern Utopia。Lincoln。  new window
7.李道編(1998)。告別烏托邦。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剛(1996)。大眾文化與當代烏托邦。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康之(1998)。總體性與烏托邦--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總體範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雁南、馮祖貽、蘇中立、郭漢民(1998)。中國近代社會思潮(1840-1949)。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韋政通(1999)。無限風光在險峰--毛澤東的性格與命運。臺北:立緖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陸俊(1998)。理想的界限:"西方馬克思主義"現代烏托邦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彭明(1991)。從空想到科學: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發展的歷史考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姜義華(1984)。社會主義學說在中國的初期傳播。社會主義學說在中國的初期傳播。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銳(1993)。早年毛澤東。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毛澤東(1990)。致蕭子升信。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執信(1979)。論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並行。朱執信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毛澤東(1990)。問題研究會章程。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高一涵(1925)。歐洲政治思想史(上卷)。歐洲政治思想史(上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國仁(1932)。世界文化史大綱。上海:民智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繩祖(1936)。歐洲近代史。歐洲近代史。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Laidler, H. W.(1939)。社會主義史。社會主義史。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More, Thomas(1939)。烏托邦。烏托邦。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鄧初民(1947)。新政治學大綱。新政治學大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何幹之(1947)。中國啟蒙運動史。中國啟蒙運動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趙迺搏(1948)。歐美經濟學史。歐美經濟學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陶大鏞(1949)。社會主義思想史。社會主義思想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Plekhanov, G. V.(1982)。空想社會主義者。論空想社會主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正炎、林其錟(1986)。中國古代大同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皮朋庥。近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潮覓蹤。近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潮覓蹤。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順力(1993)。從林則徐到毛澤東─中國人的百年救國路。從林則徐到毛澤東─中國人的百年救國路。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徐覺哉(1999)。社會主義流派史。社會主義流派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程肅、溫樂群(1999)。近代中國的政治和社會。近代中國的政治和社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蘇曉康、羅時敘、陳政(1989)。烏托邦祭─廬山會議紀實。烏托邦祭─廬山會議紀實。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聶耀東(1992)。毛澤東與中國傳統文化。毛澤東與中國傳統文化。福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孫啟泰、熊志勇(1990)。大寨紅旗的升起與墜落。大寨紅旗的升起與墜落。開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彭越(1999)。西方哲學初步。西方哲學初步。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光明(1999)。布爾什維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布爾什維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魯迅(1999)。估《學衡》。中國近代啟蒙思潮。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鋭(1992)。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嚴復(1996)。群學肄言。嚴復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hambers, R. W.(1968)。The Rational Heathens。Twentieth Century Interpretations of Utopia。N.J.:Prentice-Hall, Inc。  new window
3.毛澤東(1993)。對陜北公學畢業同學的臨別贈言。毛澤東文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