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現代化與公民化--由周金波〈水癌〉中的醫療主題出發
書刊名:臺灣文學學報
作者:莫素微
作者(外文):Mo, Su-wei
出版日期:2005
卷期:6
頁次:頁59-88
主題關鍵詞:水癌現代化公民皇民文學殖民地公共衛生醫師作家Trench UlcerModernizationCitizenshipKomin literatureColonySanitationDoctor/Autho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0
  • 點閱點閱:35
本文由〈水癌〉中的醫療主題出發,透過對殖民者之意識與策略之檢証,對照作為在殖民者「現代化」過程中,所無意創造出來的「公民階級預備隊成員」-醫師作家的主觀認識,來了解周金波小說系列中所揭露之包括現代化、公民化與國家權力等三個聯繫要素,進而揭露其書寫意識,以證明包括「被統治、統合的過程」,及其過程中基於主體意識所產生之質變等多樣性,乃殖民文學的必然本質。同時藉由探索上述周金波在創作中所苦心孤詣追尋的聯繫,以及作家的動機,對包括〈水癌〉在內以該等要素為主軸的創作文本,展開重新的閱讀。
This article is intending to reveal the three connecting factors, i.e., modernization, citizenship and state power in Shou Kin Ha's novel "Trench Ulcer", which constantly existed in his series of works, through re-examining the colonial consciousness and strategies in the era. Evidenced by the fact that an intern citizenship, including the doctor/author himself, was accidentally created by the colonial authority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frequently contemplated by the writer in his work, the colonial literature, including the so-called Komin Literature, is therefore arguably to pertain the character incorporates a mutation derived from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formulated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ruled and assimilated.
期刊論文
1.辻義男(194307)。周金波論--一聯の作品を中心に。台灣公論,7月號,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辻義男、柳書琴(19931000)。周金波論--以系列作品為中心。文學臺灣,8,237-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藤重典子(1996)。周金波的贈禮。中國文藝研究會會報,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藤重典子、邱振瑞(19970705)。周金波的贈禮。文學台灣,23,247-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水靜雄(1941)。紫外線の齲齒發生意に及ぼす影響に關する實驗的研究。日本齒科學會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尾崎安之助(1941)。マシカラム榮養新說の反省。齒科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永淙、鄭堃元(20041020)。來去無人知、但見花開落--三位牙醫前輩的凡塵紀事。台灣牙醫界,23(1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莫素微(20040600)。鄉關何處--周金波的殖民地之旅。臺灣文學學報,5,225-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居正(20041000)。國籍與公民身分--一個跨領域的探索。臺灣國際法季刊,1(4),275-3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星名宏修(199202)。もう一つの「皇民文學」周金波--「大東亞共榮圈」の台灣作家。野草,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建忠(20011200)。未癒的殖民創傷--再論臺灣文學史上的「皇民文學」議題。現代學術研究,11,53-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范燕秋(19980900)。新醫學在臺灣的實踐(1898-1906)--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談起。新史學,9(3),49-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燕秋(19960900)。醫學與殖民擴張--以日治時期臺灣瘧疾研究為例。新史學,7(3),133-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士永(19990400)。一九三0年代以前日治時期臺灣醫學的特質。臺灣史研究,4(1),97-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彭小妍(19981100)。何謂鄉土?--論鄉土文學之建構。中外文學,27(6)=318,4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文良(20040000)。日本在臺灣之殖民經驗。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臺北:海峽學術。395-4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郁雯(1999)。台灣作家的「皇民文學」(認同文學)之探討--以陳火泉、周金波的小說為研究中心(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翠蓮(1987)。日據時期臺灣文化協會之研究--抗日陣營的結成與瓦解(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秀蓉(2002)。日治時期臺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主(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昭文(1991)。日治末期台灣的知識社群(1940-1945):《文藝台灣》、《台灣文學》、《民俗台灣》三雜誌的歷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井上清(1968)。日本帝国主義の形成。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山崎清(1942)。齒と民族文化。東京:天佑書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岱、鄭家馨(2003)。帝國主義史:總論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昭堂(1988)。台湾総督府。東京:教育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郁蕙(2002)。日本語文學與台灣--去邊緣化的軌跡。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碧川(1994)。後藤新平傳--臺灣現代化的奠基者。臺北:克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小田俊郎(1974)。台灣醫學五十年。東京:株式會社醫學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井出季和太(1943)。南進臺灣史考。東京:誠美書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碧川(19881100)。日據時代臺灣人反抗史。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又吉盛清、魏廷朝(1997)。日本殖民下的臺灣與沖繩。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田健治郎傳記編纂會(1932)。田健治郎傳。東京:田健治郎傳記編纂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連溫卿、張炎憲、翁佳音(1988)。臺灣政治運動史。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良澤、吳新榮(1981)。吳新榮日記戰前戰後。臺北:遠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涂照彦(1975)。日本帝國主義下の台湾。東京:東京大學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Marshall, T. H.、Bottomore, T.(1992)。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 London: Pluto.。London, Concord (Mass.):Pluto Press。  new window
16.楊碧川(1987)。簡明台灣史。高雄:第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世楷(1984)。日本統治下の臺灣。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井出季和太、郭輝(2003)。日據下之臺政。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施淑(1992)。日據時代臺灣小說選。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憲文(1980)。臺灣經濟史。臺北市: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鶴見祐輔(1965)。後藤新平。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Anderson, Benedict R.(1991)。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Verso。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吳新榮(1935)。煙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周金波。二つの方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鐘肇政(19790601)。日據時期台灣文學的盲點--對「皇民文學」的一個考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石濤(19980415)。皇民文學的另類思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垂水千惠(1994)。戰前「日本語」作家--王昶雄與陳火泉、周金波之比較。臺灣文學研究在日本。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新榮(198110)。社會醫學短論。亡妻記。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筱峰(1997)。台灣醫療發展史推薦文。台灣醫療發展史。台北:月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金波(1998)。私の歩んだ道--文学、演劇、映画。周金波日本語作品集。日本:綠蔭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金波(2002)。我走過的道路。周金波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島利郎、宋子紜(2002)。「皇民作家」 的形成--周金波:關於遠景出版社出版《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周金波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恒豪(1998)。反殖民的浪花--王昶雄及其代表作〈奔流〉。王昶雄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垂水千惠(1998)。日本統治與皇民文學--陳火泉的例子。台灣的日本語文學。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垂水千惠(1998)。多文化主義的萌芽--王昶雄的例子。台灣的日本語文學。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石濤(1983)。文藝台灣及其周園。文學回憶錄。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石濤(1981)。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總序。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恆豪、林梵、羊子喬(1981)。出版宗旨及編輯體例。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島利郎(1998)。周金波新論。台湾文學の諸相。東京:綠蔭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垂水千惠、涂翠花(1998)。台灣作家的認同意識和日本--周金波的近代觀點。台灣的日本語文學。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恆豪(2002)。〈奔流〉與〈道〉的比較。王昶雄全集--評論卷。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鎮山(2002)。土地、「國民」、尊嚴--論〈奔流〉與《偶然生為亞裔人》的身分構建與認同。王昶雄全集--評論卷。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後藤新平(1889)。前言。國家衛生原理。東京:報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山本和人(1989)。貿易構造の変化と国際対立の激化。一九三0年の日本。京都:法律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星名宏修(1995)。「氣候と信仰と持病と」論--周金波の台湾文化觀。よみがえる台湾文学--日本統治期の作家と作品。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范燕秋(2003)。日治時期台灣醫學的精神傳承--抵抗、反殖民與本土醫學傳統的創建。台灣醫療道徳之演變:若干歷程及個案探討。台北:國家衛生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葉石濤(1983)。台灣小說的遠景。文學回憶錄。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芳明(19981001)。吳新榮:左翼詩學的旗手。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野間信幸、涂翠花(1994)。張文環的文學活動及其特色。臺灣文學研究在日本。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Foucault, M.(1988)。The political technology of individual。Technology of the self: A seminar with Michel Foucault。Amherst:London: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Tavistock Publication。  new window
25.並木真人、陳文松(2004)。朝鮮的「殖民地近代性」、「殖民地公共性」和對日協力--殖民地政治史、社會史研究之前置性考察。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藤井省三(2004)。「大東亞戰爭」時期的皇民文學。台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周振英(2002)。我的父親--周金波。周金波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星名宏修(1994)。大東亞共榮圈的臺灣作家(二)--另一種「皇民文學」:周金波的文學型態。臺灣文學研究在日本。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昭瑛(1998)。論臺灣的本土化運動。臺灣文化與本土化運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芳明(20000000)。後現代或後殖民:戰後台灣文學史的一個解釋。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