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通假字探析--以《張家山漢墓竹簡》中重、童為聲符的通假字為例
書刊名:雲漢學刊
作者:成蒂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2
頁次:頁43-56
主題關鍵詞:通假字張家山漢墓竹簡假借同源字古今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4
  • 點閱點閱:24
本文嘗試分析《張家山漢墓竹簡》中,以重童為聲符的通假字,並試著為假借字、通假字,和同源通用字、異體字,模糊不清處,加以重新釐清,讓通假字的定義更為清晰,特別是在許多出土的簡帛中,有許多異文的存在,若能將其一一訓釋出來,則許多古籍難以讀通的疑惑之處,將一一解開。而分析《張家山漢墓竹簡》中的通假字,一方面可將通假字與其他異文的界線清楚的分出,一方面也顯示漢初通假的實況及形式,亦有助於研究上古音韻系統。
期刊論文
1.王笑琴(2003)。假借與通假。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立偉。《睡虎地秦墓竹簡》通假字研究。簡帛語言文字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姚一斌(2001)。帛書《老子》假借考。雲南師範學報,3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覺(20011200)。通假與同源的關係。國文天地,17(7)=199,28-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運中(1997)。試論通假字與假借字。大連教育學院報,19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莉莉(2002)。論假借與通假。天津師範大學,20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維明(1998)。論假借和通假。九江師專學報,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韻珊(19860300)。論說文解字中的省聲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7(1),171-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殿璽(1995)。試論古字通假。大連教育學院報,1995(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殿璽(1997)。《論假》未必假。大連教育學院報,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玉成(1981)。古今字概說。中國語文,19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閻崇東(1985)。古今字與通假字。內蒙古師大學報,198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辛丑(2000)。簡帛異文的類型及其價値。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陸錫興(1981)。談古今字。中國語文,198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九龍(1989)。銀雀山漢簡中的古文、假借、俗省字。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力(200008)。王力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龍崗秦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陸宗達、王寧(1983)。訓話學方法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天祥、蕭嘉祉(198710)。古漢語通假字論文選。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祖謨(1988)。漢代竹書與帛書中的通假字與古音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又辛(1988)。通假概說。四川巴署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力(1998)。同源字典。商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學勤(2002)。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時報江西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憲通(200210)。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叢考。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文杰(200210)。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全廣鎮(198910)。兩周金文通假字研究。台北: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駢宇騫(2001)。銀雀山漢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辛丑(2002)。簡帛典籍異文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敏(1998)。秦漢史探討。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新雄(19990000)。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何琳儀(1998)。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陸宗達、王寧(1994)。訓詁與訓詁學。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2001)。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亨、董治安(1997)。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軍、劉乃叔(1991)。古漢語多用通假字典。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