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陳明水良知觀之歷程考察與定位
書刊名:當代儒學研究
作者:朱湘鈺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u, Hsiang-Yu
出版日期:2007
卷期:2
頁次:頁167-203
主題關鍵詞:陳明水致良知良知觀陽明後學江右學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3
陳明水(九川,字推濬,1494-1562),為江右第一代門人重要的一員,其親炙陽明的時間比東廓(鄒守益,字謙之,1491-1562)、南野(歐陽德,字崇一,1496-1554)都來得早,當年親受師教的機會也都比兩人來得多,另外他也參與《傳習錄》的校刻工作,於是以其思想內涵作為王門後學發展的參考指標,並不為過,其重要性不容被輕忽而抹煞,然在江右親炙陽明之諸學者中,相較於後人對歐陽南野、鄒東廓與聶雙江的熟悉度與重視度,陳明水的地位反顯得無足輕重,從日前研究成果的數量便反映了言個事實,故今有重新釐清其思想內涵的必要性與迫切性。本文擬攤展其良知觀的發展歷程,並探討他對良知的理解,最後再勘驗其說是否符合師說,以及重新審視他在王門後學中的定位,期能補綴日前研究成果中不敷之處。
期刊論文
1.陳松柏(19901200)。江右陳明水先生良知學之闡釋。中國文化月刊,134,77-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佐藤鍊太郎(2002)。陽明學派の禪的思想とその評價。日本中國學會報,54,240-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衛紅(2006)。羅念菴思想研究(博士論文)。中山大學,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明水、聶雙江。傳習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震(2004)。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繫年。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白沙(1987)。復張東白內翰,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沙(1987)。與賀克功黃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宗羲。江右王門學案。明儒學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鄒東廓。再答雙江。東廓鄒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歐陽南野。答王瑀齋。歐陽南野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龍溪。答季彭山龍鏡書。王龍溪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明水(1997)。答聶雙江。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聶雙江(1997)。重刻傳習錄序。雙江聶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國翔(2005)。中晚明陽明學的本體與工夫之辨。良知學的展開。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論語。四書集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明水(1997)。顏淵問仁講章。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子。論語。朱子語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明水(1997)。偶述示諸子。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容肇祖(1969)。朱學的後勁。明代思想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容肇祖(1969)。東林學派。明代思想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岡田武彥(2000)。批判派與復古派。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岡田武彥(2000)。東林學和劉蕺山。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唐君毅(1984)。陽明學派及東林學派對「至善」及「無善無惡」之重辨與劉蕺山之言心性之本體工夫論。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光地(2003)。繫詞。御纂周易折中。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聶雙江(1997)。答成井居。雙江聶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明水(1997)。簡聶雙江先生。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論語憲問。四書集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聶雙江(1997)。答戴伯常。雙江聶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明水(1997)。簡王龍溪錢緒山二公。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歐陽南野。答陳明水。歐陽南野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明水(1997)。詠良知四首。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明水(1997)。答羅念菴。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龍溪(1970)。致知議辨。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聶雙江(1997)。答王龍溪。雙江聶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明水(1997)。簡王龍溪先生。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明水(1997)。簡湛甘泉先生。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龍溪(1970)。刑科都給事中南玄戚君墓志銘。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明水(1997)。簡沈石山命憲。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牟宗三(2000)。王學之分化與發展。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明水(1997)。簡羅近溪先生。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明水(1997)。簡鄭東廓先生。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明水(1997)。答黃致齋宗伯。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龍溪(1970)。答馮緯川。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龍溪(1970)。與王敬所。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龍溪(1970)。沖元會紀。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龍溪(1970)。書翟思道卷。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吳震(2001)。融洪先論。聶豹羅洪先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林月惠(2005)。羅念菴思想的中心課題與其思想的發展。良知學的轉折。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月惠(2005)。羅念菴思想的完成。良知學的轉折。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明水(1997)。白鹿洞謁祠畢示諸子。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月惠(2005)。「心有定體」與「心無定體」。良知學的轉折。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明水(1997)。答樂必弘。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來(1997)。良知與致良知。有無之境。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陳明水(1997)。與周合川郡侯。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明水(1997)。臨汝書院記。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牟宗三(1999)。程明道之一本論。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林月惠(2005)。嘉雙江、羅念菴與王門諸子的論辯。良知學的轉折。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陳明水(1997)。答金一所。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明水(1997)。簡唐荊川。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陳明水(1997)。與佘子莊。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明水(1997)。簡董蓉山。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鄒東廓。青原贈處。東廓鄒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牟宗三(2000)。「致知議辯」疏解。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吳震(2001)。聶豹論。聶豹羅洪先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吳震(2003)。陳明水論。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王龍溪(1970)。留都會紀。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程頤、程顥(1983)。河南程氏外書。二程集。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王龍溪(1970)。水西別言。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唐君毅(1984)。王學之論爭及王學之二流。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林月惠(2005)。聶雙江「歸寂」說析論。良知學的轉折。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黃宗羲。[明儒學案]發凡。明儒學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