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歸寂」之前--聶豹早年學思抉微
書刊名:清華學報
作者:何威萱
作者(外文):Ho, Wei-hsua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50:2
頁次:頁233-274
主題關鍵詞:聶豹王陽明歸寂良知孝弟Nie BaoWang YangmingGuijiLiangzhiXiaot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9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朱湘鈺(20100300)。「雙江獨信『龍惕說』」考辨。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6,79-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湘鈺(20070700)。陳明水良知觀之歷程考察與定位。當代儒學研究,2,167-2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彩鈞(2008)。聶雙江心體觀探究--以《幽居答述》為中心。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4),17-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威萱(20151200)。從「傳經」到「明道」--程敏政與明代前期孔廟從祀標準的轉變。臺大歷史學報,56,35-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佳銘(20141200)。聶雙江歸寂思想的「超越的體證」型態之研究。中正漢學研究,2014(2)=24,67-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威萱(20161200)。現存三種《道一編》版本考辨--兼論聶豹刪改本之意義。成大中文學報,55,157-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威萱(2017)。程朱「心學」的再發揮--論程敏政的《心經附註》。正學,5,161-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三浦秀一(2011)。湛甘泉的二業合一論及其影響。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5(6),1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威萱(20191200)。程敏政《道一編》與王陽明《朱子晚年定論》關係考辨。思想史,9,427-4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何威萱(2018)。聶雙江「格物無工夫」說再探。2018年『近世儒學與社會』研究工作坊論文發表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合辦 (會議日期: 2018年11月30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威萱(2019)。徐階〈贈宮保大司馬雙江先生聶公謝政西歸序〉的相關問題。『中國古代文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西北大學歷史學院主辦 (會議日期: 2019年9月21日)。西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冠華(2015)。明代中後期河南及陝西的地方理學發展及其敘述(博士論文)。香港理工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慎中(1988)。遵巖先生文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思勉(1934)。理學綱要。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國楨(1995)。朱文肅公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九川(1997)。明水陳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熹(1997)。四書集註。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震(2011)。《傳習錄》精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勇(2015)。中晚明士人的講學活動與學派建構:以李材(1529-1607)為中心的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居仁。敬齋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章懋(1939)。楓山章先生語錄。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倫(1544)。一峰先生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承恩(1983)。文簡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震(2003)。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居正(1966)。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歐陽德、陳永革(2007)。歐陽德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黎業明(2009)。湛若水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汝霖(1997)。石泉山房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歸有光(2007)。震川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建(1971)。學蔀通辨。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聶豹、吳可為(2007)。聶豹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何良俊(1997)。何翰林集。臺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Kern, Iso、倪梁康(2014)。人生第一等事:王陽明及其後學論「致良知」。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岳(2003)。小山類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宗羲、黃百家、全祖望(1979)。宋元學案。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世貞(2006)。弇山堂別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羅宗強(2006)。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何良俊(2007)。四友齋叢說。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焦竑(1997)。國朝獻徵錄。臺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呂妙芬(2006)。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北京:新星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鄒守益、董平(2007)。鄒守益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吳震(2001)。聶豹.羅洪先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勇(2016)。變動不居的經典:明代《大學》改本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守仁、吳光(2006)。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容肇祖(1982)。明代思想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容肇祖(1993)。中國歷代思想史:明代卷。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鍾彩鈞(1993)。王陽明思想之進展。台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林月惠(20050000)。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羅洪先、徐儒宗(2007)。羅洪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岡田武彥、吳光、錢明、屠承先(2000)。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世貞(1976)。弇州山人四部稿。台北:偉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守仁(2011)。新編本王陽明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時槐、錢明、程海霞(2015)。王時槐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方岳貢(1630)。(崇禎)松江府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何孟倫(1990)。(嘉靖)建寧縣志。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何維柏(1997)。天山草堂存稿。臺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宋儀望(1997)。華陽館文集。臺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李紹文(1995)。皇明世說新語。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徐階。世經堂續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徐階(1997)。世經堂集。臺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栻、聶豹(1531)。南軒文集節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萱(1995)。西園聞見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張次仲(1983)。周易玩辭困學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洪謨(1981)。(嘉靖)常德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陶越(1997)。過庭紀餘。臺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萬斯同(1995)。明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劉松(1981)。(隆慶)臨江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聶豹(1997)。雙江聶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羅洪先(2009)。羅洪先集補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杜維明、朱志方(2018)。青年王陽明 (1472-1509):行動中的儒家思想。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鄭曉江、楊柱才(2014)。宋明時期江西儒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羅宗強(2009)。晚學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牟宗三(1984)。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1997)。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湛若水、鍾彩鈞、游騰達(2017)。泉翁大全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黃宗羲(2008)。明儒學案。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何喬遠(1995)。閩書。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張藝曦(20060000)。社群家族與王學的鄉里實踐: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兩縣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瀧川資言(2000)。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呂妙芬(20110000)。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吳震(2004)。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繫年:1522-1602。上海市: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