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古玉色變現象探析(上)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郭祐麟
作者(外文):Kuo, Yu-li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38
頁次:頁39-67
主題關鍵詞:沁色古玉鑑定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47
玉器的鑑賞是點、線、面的時空旅程,對於玉器來說,每一個擁有人只是其成就的一部份,而每一個人也會就其知識、經驗與學習過程來得知每一個時代與文化制度、玉人、擁有者的好玉與對待情懷,而這裡所要述明的點線面情懷是必須要融會與貫通的,如江河匯流于大海一般。但是要將其點連綴呈現為線、面,那就需要更多的實務經驗與體會來驗證,況且每一件玉器的生命歷程截然不同,玉石的生命豈是人類的千百年所能窺視的,每一件玉石都是可以被欣賞與解讀的,但只有在層次上有所不同。 玉器有一種特徵,接觸其他東西(或說元素)時間長了就會受沁。其沁色或淺或深,或成點、成片,或深可入理,甚至結成皮殼。沁的美感變化是無與倫比的特殊現象,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非常喜歡玉器,更喜歡古代玉器,最喜歡帶有沁色的玉器,這從乾隆皇帝下旨叫工匠給新玉染色,便可知一斑。
期刊論文
1.Handy, Julia L.(1974)。Alteration of Chinese Tomb Jade: A Minerralogical Study。Nature,253,433-434。  new window
2.聞廣(1991)。中國古玉研究的新進展。中國寶玉石,19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伯達(1997)。傳世古玉辨偽綜論。故宮博物院院刊,19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殷志強(19950500)。仿古玉鑑定概述。故宮文物月刊,13(2)=146,72-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伯達(19970900)。中國傳世古玉辨偽的文獻考察。故宮文物月刊,15(6)=174,120-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聞廣(19940300)。古玉叢談(6)--古玉的受沁。故宮文物月刊,11(12)=132,92-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建(1975)。江蘇吳縣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古玉研究。考古學集刊,1975(3),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良佑(1991)。古玉新鑑。台北:尚亞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Handy, Julia L.(1974)。Alteration of Chinese Tomb Jade : A Minerralogical Study(U.S.A Geological Society Miami Meeting)。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錢憲和(1998)。東亞玉器。古玉之礦物學研究。香港: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