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道家「有無相生」談網際網路的擬真性問題
書刊名:揭諦
作者:謝青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ieh, Ching-lo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6
頁次:頁145-178
主題關鍵詞:道家有無相生網際網路擬真性TaoismBeing and nothing the sameInternetVirtual real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84
自二十世紀的八0年代網際網路盛行以來,就不斷地有許多學者專家針對網際網路對當代社會或文明思潮的衝擊,進行多方面的討論。在這些討論中,我們不難發現,網路世界之所以引發多方學者的熱烈討論,主要還是從網路世界的「虛擬」(virtual)特性上,探討網際網路在「實際操作」時,因「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矛盾或衝突,所帶來的社會、法律、乃至倫理學上的困境。故而探討的議題多集中於網路的犯罪、色情、心理、人際關係……等研究上。很明顯地,「網際網路的真實或虛構的程度如何?」這一問題,已經是探討網際網路的各項議題的關鍵之處
期刊論文
1.王慶節(20051200)。道之為物--海德格的「四方域」物論與老子的自然物論。現象學與人文科學,2,261-3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國鉅(20051200)。《老子》的現象學分析與時間問題。現象學與人文科學,2,105-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伍至學(19960800)。老子論道之二重性。哲學雜誌,17,198-2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國英(20051200)。現象學可以還中國哲學一個公道嗎?--試讀老子。現象學與人文科學,2,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邦雄(19960900)。道家思想的倫理空間--論莊子「命」「義」的觀念。哲學與文化,23(9)=268,1962-19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Heidegger, Martin(2005)。什麼叫思想?。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嚴耕、陸俊、孫偉平(1998)。網絡倫理。網絡倫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龐樸(1986)。說「無」。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orris, Dick(2000)。網路民主。網路民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