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破除崇拜蛇神的迷思--以〈李寄斬蛇〉與〈女俠荊兒記〉為例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黃韋云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6
頁次:頁201-213
主題關鍵詞:李寄斬蛇女俠荊兒記斬蛇民間傳說崇拜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8
「早期人民對於蛇的認識還不多,對牠都敬而遠之,而當我們平常與朋友或熟識的人見面,大抵都會說「你好」、「吃飽沒」等等問候語,但那時人民卻以「有沒有遇見蛇」來當作彼此間安的問候語,我們現在看來這當然不可思議,可是對上古人民來說,卻是常用的問候語,這反應出蛇不僅由來已久且也是最容易威脅到人民的生命,因為蛇的形體不像猛獸般那樣大,牠可以鑽洞、捲曲等等,又容易藏匿,有可能趁人民不注意就咬上一口致人於死地,所以對於早期居住在山地、潮濕之地等的人民最具威脅,因為蛇本身生活環境條件就比獅子、老虎等來得容易適應,所以早期人民很怕被蛇攻擊。 由於這樣的關餘,而有關福建崇蛇傳說就很多,因為從福建當地的氣候條件來看,最適合蛇類居住,且當地有許多由於崇拜蛇而建的蛇王廟或以蛇命名的鄉村,都顯示著崇拜蛇的實踐,可是〈李寄斬蛇〉卻是一篇以斬蛇為名的民間傳說,與當地崇拜蛇神的信仰南轅北轍,這是很令人質疑的,又加上到了清代〈女俠荊兒記〉,也是以斬蛇為內容的故事,內容相當類似,不過其中都包含著對於「以人祭蛇」儀式的迷思,因此本文將對此兩篇作一探討。
期刊論文
1.李正學、王建萍(2003)。李寄主題芻議--兼議六朝文學中的女英雄形象。蒲松齡硏究,20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墨白(199405)。談談「李寄斬蛇」的結尾作用。寧波師院學報,16(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姜麗鳳(2007)。一個智勇兼備的少女形象--「搜神記•李寄」評析。現代語文,2007(3),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育甄(20000900)。論「搜神記」中屠龍與英雄歷險典型--以「李寄」殺蛇為例。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5,141-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迅(199807)。騰蛇乘霧。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武光、賴炎元、韓非子(1997)。新譯韓非子。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寧稼雨(199612)。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星亮(1996)。中國圖騰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修生、趙義山(2001)。中國分體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國藩(1999)。中國巫術史。上海市:上海三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新生(1998)。中國古代巫術。山東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一玄、寧稼雨、陳桂聲(2005)。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綿山(1996)。閩文化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魯迅(1992)。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