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真誠的愛與創造--江自得及其詩作內容析探
書刊名:北市大語文學報
作者:陳盈妃
作者(外文):Chen, Ying-fe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
頁次:頁35-67
主題關鍵詞:江自得醫生作家笠詩社臺灣文學現代詩Tzu-te ChiangDoctor-writerLisi societyStraw-hat societyTaiwan literatureModern poet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
期刊論文
1.張信吉(199010)。被蹂污的綠色臺灣。笠,159,133-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自得(200312)。病房中的死亡意象。笠,238,114-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秀蓉(20040200)。醫事詩人醫學專名的意象運用--以詹冰、江自得為例。笠,239,94-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紫蓉(20060200)。愛與創造--專訪詩人江自得。笠詩刊,251,108-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迺定(20060200)。詮釋〈時間筆記〉詩輯詩八首--江自得詩集《給NK的十行詩》。笠詩刊,251,140-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迺定(20060200)。詮釋〈蟬〉等詩七首--選江自得詩集《那一支受傷的歌》。笠詩刊,251,153-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柳書琴、江自得(2000)。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第一屆台杏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第一屆台杏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尚浩(2004)。論笠詩社戰後中生代的詩--以李敏勇、陳明臺、鄭垌明、江自得、 曾貴海為例。笠詩社四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115-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簡俊安(2006)。台灣醫師詩人的文化抵抗--試論曾貴海、江自得、鄭烱明的現實詩作及其風格(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麗雯(2007)。笠詩社戰後世代八家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江自得(1992)。故鄉的太陽。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自得(1990)。那天,我輕輕觸著了你的傷口。笠詩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自得(2003)。那一支受傷的歌。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自得(2003)。三稜鏡。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自得(2005)。給NK的十行詩。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自得(2007)。月亮緩緩下降。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自得(2000)。人文阿米巴。臺杏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自得(1996)。從聽診器的那端。台北市:書林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江自得(2003)。漂泊--在醫學與人文之間。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江自得(2006)。遙遠的悲哀。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芳明(2006)。哀傷如一首詩。遙遠的悲哀。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炯明(1990)。不滅的愛與希望。那天,我輕輕觸著了你的傷口。笠詩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貴海(1990)。醫者的胸懷。那天,我輕輕觸著了你的傷口。笠詩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自得(1990)。回歸傻瓜陣營。那天,我輕輕觸著了你的傷口。笠詩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悔(1992)。江自得詩集<那天,我輕輕觸著了妳的傷口>合評。故鄉的太陽。豐原市:中縣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潛誠(1996)。悲辛的訊息,沈重的韻律--閱讀江自得詩集「從聽診器的那端」。從聽診器的那端。臺北市: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自得(1996)。回到原點。從聽診器的那端。臺北市: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魁賢(1996)。臺灣現代詩的社會集體意識--江自得近期詩中的辯證。從聽診器的那端。臺北市: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自得(1996)。我在心中寫下一行公式。從聽診器的那端。臺北市: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敏勇(1997)。病變社會探索。綻放語言的玫瑰。臺北市: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千武(1997)。江自得,那天我輕輕觸著了你的傷口。詩的啟示。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莫渝(1999)。〈癬〉賞析。笠下的一羣:笠詩人作品選讀。臺北縣新店市:河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敏勇(2000)。從聽診器測探傷痛的聲音。臺灣詩閱贖。臺北市: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楓(2001)。憂鬱覆蓋下的溫柔--讀江自得詩集《從聽診器那端》。美麗島文學評論集。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江自得(2003)。永不休止的旅行。那一支受傷的歌。高雄市: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江自得(2003)。一隻阿米巴。漂泊--在醫學與人文之間。高雄市: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敏勇(2003)。三稜鏡--三位南方醫生的詩情。三稜鏡。高雄市: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明臺(2003)。冷澈而熾烈、理性又感性--跋江自得、鄭垌明、曾貴海詩選集。三稜鏡。高雄市: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向陽(2004)。「冷冷的夕陽走過她的面前」賞析。2003臺灣詩選。二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敏勇(2004)。死、細菌、抗生素。啊!福爾摩沙。本土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魁賢(2005)。美與時間的交響。給NK的十行詩。高雄市: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郭楓(2005)。美,永恆照亮時間的眼眸--讀江自得「給NK的十行詩」暨「時間筆記」有思。給NK的十行詩。高雄市: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楓(2005)。勇健選擇孤寂的歌吟--江自得的詩藝與師路觀察。給NK的十行詩。高雄市: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義芝(2004)。「給NK的十行詩」賞析。2004臺灣詩選。二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江自得(2006)。纖細的蘆葦。遙遠的悲哀。臺北市: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阮美慧(2006)。敘事、修辭、旋律--江自得《遙遠的悲哀》中的抒情敘事。遙遠的悲哀。臺北市: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岩上(2006)。江自得的詩藝表現技巧。遙遠的悲哀。臺北市: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莫渝(2006)。江自得的「賽德克悲歌」。遙遠的悲哀。臺北市: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郭楓(2007)。秋日藍調迴盪在風中。月亮緩緩下降。高雄市: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敏勇(2007)。真摯的告白,別緻的時間筆記。月亮緩緩下降。高雄市: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阮美慧(2007)。「存在」的凝視--試評江自得《月亮緩緩下降》中自我存在的三種情態。月亮緩緩下降。高雄市: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郭楓(2006)。詩寫歷史的藝術開拓--讀江自得〈賽德克悲歌〉有感,並片論詩寫歷史的有關問題。遙遠的悲哀。臺北市: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