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壬辰倭亂前朝鮮與明朝、日本的關係(1568-1592)
書刊名:史轍
作者:葉菜萍
作者(外文):Yeh, Tsai-pi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5
頁次:頁111-126
主題關鍵詞:壬辰倭亂朝鮮明朝對外關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4
  • 點閱點閱:241
朝鮮、中國與日本三國是山水相連的鄰邦,自古以來關係十分密切。在三國關係中,友好往來是主流,但矛盾衝突也時有發生。如1592-1598年的中日韓戰爭-壬辰倭亂,就是日本(當時稱倭)侵略朝鮮,明朝應朝鮮請求派兵援助朝鮮,協助朝鮮對抗日本侵略的中日韓戰爭。 關於壬辰倭亂,中外學界多有研究,相關研究成果亦相當可觀,特別是日韓方面,對於相關戰役的爆發原因、經過、結果及戰後三國之間的關係變化與影響均有比較詳實的研究成果。然中日韓三方都忽略了在戰役中,明朝與朝鮮雙方於戰役中所產生的摩擦與問題。因此本文探討因壬辰倭亂而關係緊密的明朝與朝鮮兩國,於戰爭開始前,雙方關係是否仍維持明朝與朝鮮史書所記載的:朝鮮十分依順明朝,深以明朝屬國為榮。 本文透過《朝鮮王朝實錄》與《明實錄》等中韓相關史料互相比較對照,分為明朝與朝鮮往來以及朝鮮與日本往來兩部份。第一部分探討朝鮮在壬辰戰前關注明朝政經文化,並對兩國禮教與制度做比較及評論,藉此探討雙方關係是否已隱見問題,或埋下日後戰爭時雙方於合作上產生摩擦。第二部份從朝鮮記述與日本往來史料上,觀察朝鮮對日本戒心與明朝之間關係的注重。從觀察戰爭前,朝鮮與明朝、日本雙方的往來情形,可幫助了解戰爭全貌,更可補強前人學者之研究論點。
期刊論文
1.李慶龍(19931000)。明人董越有關朝鮮著作與明人對朝鮮的認識。史原,19,173-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衛國(19920600)。明代宦官與中朝交往。韓國學報,11,135-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于曉光(2006)。以夷制夷”與“以倭攻胡” ―壬辰戰爭期間明朝与朝鮮對女真政策的比較研究。濰坊學院學報,6 卷1期,4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秋華(2004)。明萬歷援朝將士與韓國姓氏。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4 卷 2 期,121-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劍(2003)。論明代中前期中朝使臣的走私貿易。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5,6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薇、林杰(2003)。論中朝兩國間最早的談判貿易―兼及明惠帝的對朝政策。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啟煌(1997)。壬亂後明軍의留撒울둘러싼朝鮮과明(壬亂後圍繞朝鮮與明朝之間的明軍留撒問題)。東西文化論叢인하대동양사연구실),2 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柳斌(2003)。明萬曆援朝抗倭與韓國之浙籍華人。史林漫步 (浙江檔案),7 期,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衛國(2002)。論事大主義與朝鮮王朝對明關係。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66-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艷林(2005)。明代中朝使臣往來研究。南開學報,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崔韶子(1977)。壬辰亂時明의派兵에대한論考(壬辰倭亂時明朝派兵論考)。東洋史學研究,11 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曹永祿(1992)。朝鮮初期朝鮮出身的明使考一成宗朝之對明外交和明使鄭同。韓國學報,11,232-2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荷見守義。〈 土木之變時期李朝搜集明朝情報的活動 〉。《 史學集刊 》,1,14 、1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學霖(1999)。明初朝鮮「入朝 」 宦官舉隅--海壽事蹟探索。故宮學術季刊,16 : 4,57-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通方(2001)。明朝與朝鮮的壬辰衛國戰爭。當代韓國,3 期,6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조재곤(2002)。壬辰倭亂시기朝鮮과明의문화교류(壬辰倭亂時期朝鮮與明朝的文化交流)。亞細亞文化研究,6 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樊樹志(2003)。萬曆年間的朝鮮戰爭。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6,96-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沈囗俊(1966)。光海朝의對明派兵數의문제(光海朝的對明派兵數的問題)。파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朴元鎬(1983)。(洪武建文年間明與朝鮮的關係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賢淑。明代中韓封貢貿易( 1401 - 1591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崇武(1975)。奉天靖難記注。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松浦章(2002)。中國與朝鮮的交流--朝鮮使節與漂著船。臺北:樂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史編纂委員會(1981)。朝鮮王朝實錄。서울特別市:國史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光濤編(1970)。《 朝鮮壬辰倭禍史料》。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光濤(1972)。《 朝鮮「壬辰倭禍」研究》。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舜臣日記(2006)。韓國文集中的明代史料。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泉宏(19910715)。明代前期中韓國交之研究:1368-1488。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存武(1987)。清代中韓關係論文集。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樑生(1981)。明史日本傳正補。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存武(1978)。清韓宗藩貿易。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光濤(1971)。明清史論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光濤(1968)。中韓民族與文化。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光濤(1986)。明清檔案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晗(198003)。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樑生(19850300)。明代中日關係研究:以明史日本傳所見幾個問題為中心。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樑生(20010000)。中日關係史。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不著人名(1963)。大明會典,國立中央圖書館藏萬曆十五年司禮監刊本影印。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尤侗(1977)。明史外國傳。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崇武(1975)。明靖難記史事考證稿。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豐培、北京大學朝鮮文化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編(1990)。《 壬辰之役史料匯輯》 (上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董越。《 朝鮮賦》。《 四庫全書珍本》十一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韓國學文獻研究所編(1984)。辰倭亂關係文獻叢刊。肅蘭特別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池內宏(1914)。文祿慶長之役。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池內宏(1936)。文祿慶長之役別篇。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鄭樑生(1990)。中日關係史研究論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鄭樑生(1985)。明• 日關係史の研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片野次雄(1983)。李舜臣と秀吉―文禄 • 慶長の海戦 (李舜臣與秀吉―文祿 • 慶長之海戰)。東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北島萬次(2002)。壬辰倭亂と秀吉 • 島津 • 李舜臣 (朝鮮日日記高麗日記-豐臣秀吉對朝鮮的侵略及其歷史的坦白)。東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北島萬次(2002)。秀吉の朝鮮侵略(豐臣秀吉的朝鮮侵略)。東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光濤(1959)。明清檔案存真選集。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光濤(1965)。《 明清史料 》。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光濤(1972)。《 萬曆二十三年封日本國王豐臣秀吉考 》。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朴元鎬(1988)。朝鮮對「靖難之役」的肆應。中朝關系史論文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曹永祿(1977)。洪純彥故事와石星의東征主張(洪純彥故事和石星的東征主張。曺佐鎬博士華甲記念論叢現代史의諸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