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林玉山的繪畫與「中國」--論寫生觀及漢學教養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黃雯瑜
作者(外文):Huang, Wen-yu
出版日期:2010
卷期:81
頁次:頁40-67
主題關鍵詞:寫生漢學教養林玉山臺灣美術展覽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1
  • 點閱點閱:62
摘要 畫家林玉山因日治時期經營裱畫店、參與詩社、製作中國歷史人物畫,以及研究宋畫等經歷,被認為是位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厚淵源的畫家,特別是從上述經歷發展而來的寫生觀念和漢學教養,更成為其畫業中兩個最重要的元素。 本文以日治時期林玉山的作品及經歷為考察對象,提出林玉山的寫生觀念及漢學教養,是透過「日本近代的視線」而形成,並指出他在日治時期廣泛地嘗試各種技法並以各類題材進行創作,其中與「中國」相關的作品群之所以在戰後特別受到矚目,乃源自當時的時代風潮,也在定位畫家林玉山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期刊論文
1.林玉山(1973)。脫韁惟賴寫生勤--四十年來作畫甘苦談。藝壇,60,1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崔詠雪(20040400)。在水一方--1945年以前臺灣水墨畫。臺灣美術,56,4-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伯和(19790600)。中國傳統繪畫移植臺灣的新品種--林玉山。雄獅美術,100,6-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玉山(19550305)。藝道話滄桑。臺北文物,3(4),76-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里法(19790600)。林玉山的回憶。雄獅美術,100,53-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顏娟英(20040600)。日治時期地方色彩與臺灣意識問題--林玉山從「水牛」到「家園」系列作品。新史學,15(2),115-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川佳秀(200412)。川端画學校沿革。近代画說,13,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欽賢(199102)。林玉山的京都畫派因緣。現代美術,34,33-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國光(197402)。林玉山其人與畫。文藝月刊,56,139-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耀庭(198605)。畫藝奔放在精微看林玉山先生的藝境。雄獅美術,183,139-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廖瑾瑗(1996)。近代日本画の台湾移植--木下静涯(1887〜1988)。美学,184,4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玉山(199112)。參加第一回台展的回憶。雄獅美術,199,205-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廖瑾瑗(199411)。近代における南画の再評価。比較文化研究,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玉山(197906)。百位美術家談印象最深刻的作品。雄獅美術,100,69-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玉山(197912)。與陳澄波先生郊遊之回憶。雄獅美術,106,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川路柳紅(192606)。太子展の绘画一巡。中央美術,127,7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佐佐木丞平、佐佐木正子(1996)。物象ヲ写シ精神ヲ伝ゥ。圓山應舉研究,4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玉山(198304)。花鳥畫經驗談。書畫家,11(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耀庭(198605)。畫藝奔放在精微 看林玉山先生的藝境。雄獅美術,183,139-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謝世英(2006)。傳統與現代之間:淺析日治時期潘春源的作品。視覺•記憶•收藏--藝術史跨領域學術研討會。台中:台中教育大學。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瓊花(1985)。林玉山繪畫藝術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函妮(2000)。街道上的寫生者--日治時期的台北圖像與城市空間(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髙以璇等(2006)。師法自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瓊花(1991)。林玉山之繪畫藝術。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以璇(2004)。林玉山:師法自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姜國柱(1993)。中國歷代思想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育淳(1998)。油彩.熱情.陳澄波。臺北:雄獅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柏亭(1995)。嘉義地區繪畫之研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瓊花(1994)。自然.寫生.林玉山。臺北:雄獅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藤堂明保、加納喜光(2005)。學研新漢和大字典。學習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日本美術年鑑1926。朝日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以璇等(編)。師法自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秋山光和(1985)。新潮世界美術辭典。東京:新潮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瑾瑗(2001)。四季‧彩研‧郭雪湖。台北:雄獅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詹前裕(20031130)。郭雪湖繪畫藝術研究專輯。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宮崎法子(2003)。花鳥•山水画を読み解く--中国絵画の意味。角川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291116)。第三回臺展之我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281026)。臺灣美術展會場中一瞥作如是我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顏娟英(2006)。傳統與學習之間--日治時期林玉山的素描作品。觀物之生:林玉山的繪畫世界。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黄鷗波(1991)。林玉山教授其人其畫。桃城風雅。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玉山(1991)。懷恩師談畫事。桃城風雅。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玉山(197403)。畫虎漫談。桃城風雅。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欽賢(1991)。一名「東丘社」老塾生的回憶--林玉山丹青生涯的京都經驗。桃城風雅。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芳如(1991)。論桃城散人的畫風遞嬗與創作觀。桃城風雅。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瑾瑗(2002)。台湾近代画壇のローカルカラー。芸術/葛藤現場。晃洋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耀庭(1991)。瑣記林玉山教授的學畫生涯。桃城風雅。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德育(1999)。臺灣水墨畫之繼絕存亡。新世紀臺灣水墨畫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歴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