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林玉山之藝術及其對當前水墨創作之啟示
書刊名:視覺藝術論壇
作者:何文玲
作者(外文):Ho, Wen-li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3
頁次:頁42-82
主題關鍵詞:林玉山藝術藝術主體性水墨實務導向研究FTC藝術批評模式Yu-Shan Lin's artArt subjectivityPractice-led research in ink paintingFTC model of art critic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7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劉豐榮(20121200)。西方當代藝術之創造性及其對大學水墨教學之啟示。藝術研究期刊,8,111-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玉山(19830400)。花鳥畫經驗談。書畫家,11(3)=63,1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世英(20120500)。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藝術學研究,10,133-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文玲、嚴貞(20110500)。藝術與設計「實務研究」應用於大學藝術系學生創作發展之研究。藝術教育研究,21,85-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豐榮(20170700)。儒家美學「心源論」之要義、特質與當代意涵。視覺藝術論壇,12,2-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狷夫(19730800)。林玉山其人其畫。中央月刊,5(10),87-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顏娟英(1996)。日治時代美術後期的分裂與結束。雄獅美術,307,105-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藍玉綺(2018)。30處珍藏,126件作品,林玉山回「嘉」大展。古美術,3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andell, R.(2006)。Form Theme Context: Balancing considerations for meaningful art learning。Art Education,59(1),33-37。  new window
10.Sandell, R.(2009)。Using Form Theme Context (FTC) for rebalancing 21st-century art education。Studies in Art Education,50(3),287-299。  new window
11.顏娟英(20040600)。日治時期地方色彩與臺灣意識問題--林玉山從「水牛」到「家園」系列作品。新史學,15(2),115-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白適銘(2016)。作為文化主體的「地方」--林玉山繪事歷程、土地認同及文化 志業開展問題探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7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章湖(2016)。藝近乎道--林玉山水墨造詣與當代意義。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56-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瓊花(2016)。藝生翱翔--林玉山藝術創作及影響。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34-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琪惠(2016)。從玉山畫集看戰後林玉山畫風的轉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96-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冬富(2012)。林玉山的繪畫寫生理念及其實踐--以花鳥、畜獸作品為例。台北:國立台灣美術館。37-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薛燕玲(2012)。林玉山的繪畫觀與「台灣色彩」。台北:國立台灣美術館。55-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瓊瑞(2012)。詩學台風--林玉山的本土風貌形塑。台北:國立台灣美術館。8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何文玲(2014)。實務導向研究在藝術與設計教學之應用(博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斗六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豐榮(20040000)。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臺北:水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Eisner, Elliot W.(1972)。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  new window
3.何文玲(2008)。學院藝術批評教學理論之研究:形式主義、脈絡主義、及其整合之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長俊(2010)。南宋牧牛圖:其傳統及象徵意義之研究。台中:西街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明珠(2004)。林玉山--師法自然。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玉山、劉墉(1988)。林玉山畫論畫法。台北市:沈氏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Gray, C.(1996)。Inquiry through practice: Developing appropriate research strategies,http://www2.rgu.ac.uk/criad/cgpapers/ngnm/ngnm.htm。  new window
2.(2018)。孔子家語辯證,https://ctext.org/kongzi-jiayu/bian-zheng/zh。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鷗波(1991)。林玉山教授其人其畫。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臺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善禧(1991)。林玉山教授之教學作畫與為人。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aseman, B.(2007)。Rupture and recognition: Identifying the performative research paradigm。Practice as research: Approaches to creative arts inquiry。London:I.B. Tauris & Co Ltd.。  new window
4.林玉山(1991)。談國畫寫生的重要性。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瓊花(1991)。林玉山之繪畫藝術。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欽賢(1991)。一名「東丘社」老塾生的回憶--林玉山丹青生涯的京都經驗。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玉山(1991)。藝道話滄桑。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玉山(1991)。略述國畫初步。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玉山(1991)。脫韁惟賴寫生勤。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玉山(1991)。畫虎漫談。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玉山(1991)。談雀與畫雀。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崔詠雪(2001)。水墨畫。二十世紀台灣美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莊伯和(1991)。中國傳統繪畫移植台灣的新品種。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芳如(1991)。從林玉山八十五歲回顧展論桃城散人的畫風遞嬗與創作觀。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