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個家班雜技團的歷史考察--以『藝峰綜合特技藝術團』為例
書刊名: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論叢
作者:郭憲偉 引用關係陳耀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uo, Hsien-weiChen, Yao-hu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0:1
頁次:頁41-54
主題關鍵詞:雜技特技團AcrobatsAcrobatics group張宴明張玉清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
  • 點閱點閱:51
期刊論文
1.程育君(20050100)。臺灣光復後家班特技之發展與變遷--以「木群技術歌舞劇團」為例。臺灣戲專學刊,10,6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林明德(2001)。台北市傳統藝術及民俗文化資源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良俊(2007)。江湖武藝之研究--以台灣拳師為探討中心(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耀宏(2006)。戰後臺灣居民休閒活動之歷史變遷--以身體運動為中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秀庭(1999)。「賣藥團」--一個另類歌仔戲班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連起(2000)。雜技教材。臺北: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80)。台灣光復35年。台北: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雙印(2003)。吳橋雜技。石家庄:花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恩顯(1984)。中國民間傳統技藝論文集。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教育部(1974)。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教育部(1984)。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鋒雄(1995)。中國戲劇史論稿。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天民、余國芳(20050000)。臺灣舞蹈史。臺北:大卷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大華晚報(19711201)。第一酒店演出廣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時報(19751026)。中華綜藝團在紐約演出獲得最佳讚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時報(19910620)。失落舞台的特技演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時報(19750207)。美國電視將播我特技表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民生報(19880224)。我國金龍特技團獲頒全美大學表演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聯合報(19761103)。為國家爭取榮譽和友誼看中華綜藝團在紐約首場演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73)。完成發揚文化敦睦邦交宣慰僑胞任務綜藝圑昨天返國李棠華建議設校授中國功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