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會翻轉的舞台——游好彥舞作之中國元素與在地化的文化史意義
作者:許劍橋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en-Chiao Hsu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所
指導教授:劉紀蕙
江寶釵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台灣舞蹈史在地化台灣性現代舞游好彥localizationTaiwan dance historyTaiwanessmodern danceHenry Y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2
本文關切的重點是:瑪莎•葛蘭姆舞團首位亞洲男舞者游好彥,他自八○年代返台後於故鄉舞台的創作;以及這條軸線嵌入到台灣舞蹈文化史所攜帶出的意義和價值。首先,本文提出了「舞台會翻轉」的論述模式:由於舞蹈對台灣屬於外來藝術,因此各類型舞蹈在島嶼的生成,都各自銘刻一段本土與「外」接觸、對話、協商的經驗;這個過程牽涉到身體、舞台,極為複雜,所以不是向來台灣舞蹈史研究中那線性的、單面向的、或分裂的認同敘述即能充分概括。事實上,所謂的「在地化」,便是「舞台會翻轉」,它不是停滯於表層的一種外來文化的移入或是本地的複製模仿,而協助我們牽引出複雜的文化脈絡。是故,本土化在每個階段都在進行,「中國」更是台灣舞蹈在地化過程裡很重要的轉換元素。由此歸結到游好彥的舞蹈,我認為他舞作中擷取的中國元素,在某種意義上提供了我們思索如何面對「中國」和處理台灣意識重建的問題。因為這個他以「中國」為底本所重構出的舞台,其實是一個混雜的複合體,亦即他在翻譯中國之時,也翻轉出了複雜的台灣在地經驗,也就是本地會不斷的與外來文化互相開放、改變和創造。所以相較於其他台灣主流舞團拒西方於千里、秉持在舞台搭建修道場似的「東方」;游好彥不避諱西方、中國,他引介、挪用了這些外來文化元素,並根據在地脈絡提出新的詮釋,這使得他的舞不會是依附在中國下的寫實歷史劇場,當然也不會變成某種簡單的本土;它的古今交錯、中西接攘,那矛盾曖昧的文化翻譯空間,是鑲嵌在台灣文化的脈絡裡,並且攜帶出一個重新審視自己變化、定義自身的過程。
none
一、游好彥研究文獻編目
(一)生平事蹟
1.期刊文獻(台灣)
王麗卿,〈游好彥 他想飛,像鳥一樣〉,《皇冠》,第427期,1989.9,頁58-61。
柏 舒,〈傳唱東方的使者 游好彥〉,《文心藝坊》,第13號,1992.2,頁16。
黃 琳,〈一個天才舞者的獨白 游好彥的美麗新世界〉,《綠生活雜誌》,1993.8,頁38-41。
林麗玲,〈游好彥老師專訪 我們共同關心的話題 舞蹈創作與教育〉,《舞靈》,文化大學舞蹈社,1993.8。
林亞婷,〈舞壇的老兵、水牛及黑馬:游好彥、劉紹爐、陶馥蘭〉,《表演藝術》,第38期,1995.12,頁38-42。
謝祝芬,〈舞,和游好彥之間〉,《北縣文化》,第83期,2004.12.31,頁31-38。
周倩漪,〈引領風潮的現代舞推手:游好彥〉,《表演藝術》,第192期,2008.12,頁62-63。
王凌莉,〈男舞者的伯樂恩師 葛蘭姆在台代言人〉,《表演藝術》,第192期,2008.12,頁63。

2.報紙(台灣)
本報訊,〈游好彥即回國〉,《聯合報》,1973.7.6,第9版。
本報訊,〈留美舞蹈家游好彥賦歸〉,《中國時報》,1973.7.7,第9版。
戴獨行,〈游好彥回國介紹現代舞〉,《聯合報》,1973.7.10,第9版。
本報訊,〈游好彥開班訓練現代舞〉,《聯合報》,1973.7.17,第9版。
本報訊,〈游好彥明晚講習現代舞〉,《中國時報》,1973.8.13,第9版。
本報訊,〈游好彥陳玉律綺麗世界獻舞〉,《中國時報》,1973.8.21,第8版。
本報訊,〈游好彥明晚表演現代舞〉,《聯合報》,1973.8.23,第9版。
本報訊,〈游好彥返美後再各大學演出〉,《聯合報》,1973.10.22,第9版。
陳怡真,〈游好彥舞在美國大學〉,《中國時報》,1974.7.21,第5版。
陳怡真,〈瑪莎葛蘭姆激賞游好彥〉,《中國時報》,1974.7.21,第5版。
本報訊,〈葛蘭姆舞團月底訪台 我舞蹈家游好彥同行〉,《聯合報》,1974.8.21,第9版。
陳怡真,〈游好彥將返國授徒〉,《中國時報》,1974.11.23,第7版。
本報訊,〈旅美舞蹈家游好彥返國〉,《聯合報》,1974.12.5,第9版。
黃北朗,〈葛蘭姆愛護弟子游好彥略慰鄉思〉,《聯合報》,1974.12.6,第9版。
陳怡真,〈未能隨同瑪莎回國 游好彥難消惆悵的情懷〉,《中國時報》,1974.12.6,第5版。
本報訊,〈旅美舞蹈家游好彥回國〉,《民生報》,1982.2.5,第10版。
台北訊,〈旅美舞蹈家游好彥將應邀在文大執教〉,《聯合報》,1982.2.5,第9版。
本報訊,〈舞蹈家游好彥返國任教〉,《民生報》,1982.3.5,第10版。
本報訊,〈游好彥到文大任教〉,《中國時報》,1982.3.5,綜藝版。
黃寤蘭,〈游好彥帶著華岡舞團起舞 今起在國父紀念館展開年度公演〉,《聯合報》,1982.3.20,第9版。
本報訊,〈寒假舞蹈研習會揭幕 陳學同夫婦台中主持編舞課 游好彥高雄講現代舞與芭蕾〉,《民生報》,1983.2.5,第7版。
本報訊,〈舞蹈家游好彥回國響應藝術歸鄉〉,《中國時報》,1983.2.6,綜藝版。
台北訊,〈舞蹈家游好彥辦教學觀摩會〉,《聯合報》,1983.3.4,第9版。
台北訊,〈游好彥將展新舞〉,《民生報》,1983.7.26,第9版。
台北訊,〈游好彥下月中發表新舞作〉,《聯合報》,1983.7.28,第9版。
鄭寶娟,〈劃過1/4世紀游好彥依然舞向前去〉,《中國時報》,1983.7.30,生活版。
侯惠芳,〈用想像力深入舞蹈視覺世界〉,《民生報》,1983.8.11,第9版。
台北訊,〈游好彥開班招生〉,《中國時報》,1983.11.29,綜藝版。
龍富桂,〈融合中西色彩自成一格 游好彥舞出了生命韻律〉,《台灣時報》,1984.2.29。
台北訊,〈游好彥今演講司圖卡特古典芭蕾〉,《民生報》,1984.4.19,第9版。
侯惠芳,〈舞出充滿戲劇張力的完整芭蕾 游好彥說司圖卡特舞團不會令觀眾失望〉,《民生報》,1984.4.24,第9版。
本報訊,〈游好彥舞蹈社週六開幕〉,《民生報》,1985.6.12,第9版。
台北訊,〈劉鳳學游好彥推薦碧洛舞團〉,《中國時報》,1988.6.15,文化版。
蔡珠兒,〈瑪亞跳得實在太好了 游好彥、陶馥蘭、平珩、曹金銘等人連聲讚嘆〉,《中國時報》,1989.4.29,文化版。
本報訊,〈游好彥邀請郭曉華教舞〉,《民生報》,1989.7.24,第14版。
台北訊,〈游好彥擬邀郭曉華共舞《阿Q之隨想》〉,《聯合報》,1989.8.16,第28版。
張伯順,〈舞蹈老字號面臨消逝 蔡瑞月舞蹈社 林懷民游好彥從這跨出第一步 屹立四十年頭如今將被迫拆除〉,《聯合報》,1991.2.3,第12版。
邱 婷,〈瑪莎葛蘭姆不能實踐諾言了〉,《民生報》,1991.4.3,第14版。
徐開塵,〈游好彥教舞 跨海峽 北京舞蹈學院 邀他教現代舞〉,《民生報》,1992.1.13,第14版。
台北訊,〈卸下舞衣 牆上亮相〉,《中國時報》,1992.3.6,第24版。
陳幼君,〈時間使她更加成熟 辛西雅彩排 游好彥讚嘆〉,《民生報》,1992.3.7,第14版。
王 梅,〈游好彥 瑪莎教給我的舞蹈精神〉,《中國時報》,1993.3.7,第30版。
台北訊,〈推廣舞蹈教育游好彥下月領軍〉,《聯合報》,1992.3.18,第5版。
曹韵怡,〈巡迴七縣市 邊說舞邊起舞 游好彥卯足勁〉,《聯合報》,1992.4.5,第15版。
徐開塵,〈舞步起飛 范光麟起步晚腳步快 越洋入舞團〉,《民生報》,1993.12.26,第14版。
本報訊,〈帶心靈起舞 青少年受刑人令游好彥欣慰〉,《民生報》,1994.4.7,第14版。
台北訊,〈讓鐵窗青少年起舞——游好彥登門面授〉,《聯合報》,1994.4.7,第25版。
黃富美,〈「搶救國寶」戲劇化 「文化饗宴」給顏色 雲門、明華園、游好彥等團體聲援抗爭 中正堂洋溢藝術風味〉,《中央日報》,1996.1.15,第3版。
台北訊,〈游好彥公演延期〉,《聯合報》,1996.1.27,第35版。
黃富美,〈勤練舞蹈 累壞了身體 游好彥劇院演出叫停〉,《中央日報》,1996.1.27,第7版。
江世芳,〈游好彥病倒「櫥窗」延期 已購票者可辦退票〉,《中國時報》,1996.1.27,第20版。
徐開塵,〈游好彥舞願無悔 建立舞團十五年 走來甘苦點滴心頭〉,《民生報》,1996.8.9,第14版。
本報訊,〈建議就醫 救己一命 游好彥買救生衣贈友〉,《民生報》,1996.8.12,第15版。
本報訊,〈游好彥新課程招生〉,《民生報》,1997.9.12,第19版。
江世芳,〈久違了 蔡瑞月 游好彥機場大廳獻演 圍觀民眾也深深感動〉,《中國時報》,1997.12.13,第19版。
賴廷恆,〈荷蘭舞蹈劇場 台北首演 音樂、舞蹈對話 天衣無縫〉,《中國時報》,1999.3.20,第11版。
賴廷恆,〈蔡瑞月舞作重建 老中青三代匯演〉,《中國時報》,2000.8.3,第11版。
陳文芬,〈蔡瑞月 牢獄與玫瑰精神洗禮台灣舞蹈界 舊作重建 中生代舞蹈家吳素君、陶馥蘭、陳偉誠、游好彥等二十四人紛紛入列當舞者〉,《中國時報》,2000.9.3,第11版。
徐開塵,〈舞躍大地得獎名單揭曉 陳書芸榮獲福爾摩莎特別獎〉,《民生報》,2002.6.2,第A6版。
本報訊,〈華岡舞蹈團公演免費觀賞〉,《民生報》,2003.1.8,第A10版。
徐開塵,〈澳洲舞蹈先驅陶曼重現早期作品〉,《民生報》,2003.2.20,第A12版。
李玉玲,〈基洛夫迷 擠爆排練現場〉,《聯合報》,2004.11.9,第C6版。
黃俊銘,〈紀念蔡瑞月 只見在野未見大老〉,《聯合報》,2006.6.1,第C4版。
黃俊銘,〈她一生困頓,由作品釋放情緒 去年「舞者阿月」才向她致敬 平珩聞訊激動 林懷民、游好彥…等都受她影響〉,《聯合報》,2005.6.3,第C6版。
徐開塵,〈外勞傳統舞蹈賽 印尼夫妻檔 奪冠〉,《民生報》,2005.11.28,第A6版。
黃俊銘,〈葛蘭姆舞團來台 許芳宜主舞近半〉,《聯合報》,2006.1.5,第C6版。
徐開塵,〈與葛蘭姆舞團共舞 傳人返鄉詮釋經典 傳大也圓了一個夢 許芳宜:樂得兩天睡不著覺〉,《民生報》,2006.1.5,第A10版。
徐開塵,〈談瑪莎•葛蘭姆經典 林懷民:要看趁現在〉,《民生報》,2006.3.21,第A10版。
黃俊銘,〈分不到大餅 舞躍創作賽喊卡〉,《聯合報》,2006.6.15,第C6版。
紀慧玲,〈游好彥教職退休了 要健康平安生活〉,《民生報》,2006.7.1,第B7版。
汪宜儒,〈游好彥姚明麗經典舞作重現〉,《中國時報》,2008.11.11,第A10版。
汪宜儒,〈游好彥跳舞 愛得深也傷得重〉,《中國時報》,2008.11.29,第A12版。

3.報紙(其他地區)
施新榮,〈來自大陸彼岸的藝術使者——訪台灣著名舞蹈家游好彥先生〉,《現代職工報》(黑龍江),週末版第88期,1992.7.25。
周凡夫,〈舞蹈是他生命的全部〉,《聯合報》,1995.7.23,第14版。(香港版)

(二)「游好彥舞團」的演出與經營
1.期刊文獻(台灣)
盧家珍,〈舞向對岸 台灣現代舞團首度赴大陸巡演〉,《文心藝坊》,第111號,1992.6.13-19,頁14-15。

2.期刊文獻(其他地區)
逗 點,〈是舞者,也是播種者——記台灣現代舞蹈家游好彥〉,《台聲雜誌》,1995.8,頁22-23。

3.報紙(台灣)
台北訊,〈舞展終於進入總排階段 游好彥獨撐經費又愁票房〉,《民生報》,1983.8.11,第9版。
張金催,〈游好彥舞展〉,《自由日報》,1983.8.15,第9版。
屏東訊,〈跳舞編舞教舞•免費欣賞 游好彥舞展今在屏東舉行〉,《民生報》,1984.3.4,第10版。
本報訊,〈辦個舞團一年要花百萬元 高市付不起 暫緩游好彥計畫〉,《民生報》,1984.3.27,第9版。
新竹訊,〈舞蹈家游好彥 計畫到新竹演出〉,《民生報》,1984.11.27,第10版。
本報訊,〈台北藝術季表演藝術今晚開鑼〉,《民生報》,1985.10.16,第1版。
本報訊,〈游好彥工作室辦舞蹈寒訓班〉,《民生報》,1986.1.25,第9版。
本報訊,〈游好彥找到舞蹈教室 「魚玄機」將化為肢體語言〉,《民生報》,1986.1.25,第9版。
本報訊,〈文藝季節目排定 重質不重量〉,《民生報》,1986.9.26,第9版。
侯惠芳,〈游好彥搬出秘密武器 舞壇現活力〉,《民生報》,1986.10.6,第9版。
本報訊,〈游好彥「辭山賦」月底將再演三場〉,《民生報》,1988.2.10,第9版。
本報訊,〈游好彥舞團將巡演六縣市〉,《民生報》,1988.4.19,第9版。
台北訊,〈游好彥舞團明巡演〉,《聯合晚報》,1988.4.22,藝文版。
本報訊,〈游好彥舞蹈團徵求•徵求義工〉,《民生報》,1988.9.21,第14版。
賴素玲,〈游好彥舞新作有看頭 下週二登台〉,《民生報》,1989.12.10,第14版。
容大超,〈起舞弄清影 何須到北京?〉,《中國時報》,1990.7.8,影藝新聞版。
邱 婷,〈林肯中心戶外藝術節 游好彥應邀參加將演出天上人間〉,《民生報》,1991.6.4,第14版。
邱 婷,〈大陸經濟公司發函 邀請游好彥巡演〉,《民生報》,1991.6.17,第14版。
邱 婷,〈林肯中心越洋邀約 游好彥將率團演出〉,《民生報》,1991.7.13,第14版。
張夢瑞,〈參加林肯中心戶外藝術節 游好彥舞團今天啟程赴美〉,《民生報》,1991.7.21,第14版。
邱 婷,〈游好彥率舞團 紐約登台 闊別十年又露面 發表舞作 首演備受矚目〉,《民生報》,1991.7.29,第14版。
邱 婷,〈越洋演出 螢光幕亮相 游好彥舞團 紐約露臉〉,《民生報》,1991.8.5,第14版。
徐開塵,〈舞到腦海裡去 游好彥舞團巡演有解說〉,《民生報》,1992.4.3,第14版。
李玉玲,〈游好彥舞蹈團 將登陸演出〉,《聯合晚報》,1992.5.30,第9版。
蘇嫻雅,〈游好彥舞團下月赴大陸獻藝〉,《中國時報》,1992.5.31,第21版。
葉玲君,〈游好彥月底率團跨海「獻舞」〉,《聯合報》,1992.6.2,第14版。
楊冬青,〈游好彥舞團下旬訪彼岸〉,《聯合報》,1992.6.11,第15版。
台北訊,〈游好彥舞團回顧展 十八日在北縣演出〉,《聯合報》,1992.6.14,第18版。
徐開塵,〈青年向錢看大陸舞者嘆苦經 游好彥舞越海峽添見聞 收穫多感觸也多〉,《民生報》,1992.9.23,第14版。
蘇嫻雅,〈觀摩交流?政治統戰?中共舉辦「全國舞劇調演」游好彥舞團應邀與否成話題〉,《中國時報》,1992.11.4,第19版。
本報訊,〈游好彥八月全台義演 即使沒錢也要達成‘回饋鄉里’目標 仍盼獲得贊助以減輕財務重擔〉,《民生報》,1992.11.8,第14版。
本報訊,〈游好彥要組團去大陸賞舞〉,《民生報》,1992.11.8,第14版。
台北訊,〈游好彥舞團巡迴公演〉,《聯合報》,1993.11.22,第25版。
林英喆,〈國際性演藝團隊首次公布評鑑結果〉,《民生報》,1994.1.29,第14版。
本報訊,〈游好彥展舞姿 台視——「台視文化館」卅下午5:40〉,《聯合報》,1994.4.27,第23版。
王天濱,〈游好彥困於沒人雪中送炭 還是決定夏日出師 解散前巡演十場免費觀賞〉,《民生報》,1994.8.7,第14版。
本報訊,〈游好彥率舞團巡演〉,《聯合報》,1994.8.15,第35版。
本報訊,〈未獲補助 認為名譽受損 游好彥質疑新制度〉,《民生報》,1994.12.9,第15版。
張伯順,〈舞團未列入扶植演藝團體 游好彥盼還個公道〉,《聯合報》,1994.12.9,第35版。
王亞玲,〈針對文建會國際扶植團隊方案 游好彥有話要說〉,《中國時報》,1994.12.9,第33版。
本報訊,〈越洋邀去 跨海約來 游好彥忙演出盼經費〉,《民生報》,1995.3.14,第14版。
王 核,〈游好彥期盼獲得海外演出贊助〉,《聯合報》,1995.4.2,第37版。
王亞玲,〈游好彥今起舞4場〉,《中國時報》,1995.6.6,第33版。
台北訊,〈游好彥舞團公演回顧近廿年之作〉,《聯合報》,1995.6.6,第35版。
本報訊,〈游好彥舞團公演〉,《中國時報》,1995.6.8,第39版。
江世芳,〈游好彥舞團經費「告急」〉,《中國時報》,1996.1.23,第21版。
徐開塵,〈健康財務雙重壓力 游好彥舞團新作延期演出〉,《民生報》,1996.1.27,第14版。
徐開塵,〈游好彥舞願無悔 建立舞團十五年 走來甘苦點滴心頭〉,《民生報》,1996.8.9,第14版。
本報訊,〈游好彥舞團新作徵新人〉,《民生報》,1997.6.15,第14版。
本報訊,〈游好彥舞團北回歸線巡禮 星期六在彰化演出〉,《民生報》,1997.6.18,第19版。
本報訊,〈游好彥舞團北迴歸線巡禮舞展上路了〉,《民生報》,1997.6.18,第19版。
賴廷恆,〈游好彥舞團推出「芭蕾舞夏令營」 師資包括羅素秋與楊銘隆〉,《中國時報》,1998.7.27,第11版。
賴廷恆,〈游好彥舞團、河洛歌仔戲團前景堪憂 可能分別在五月與明年上半年畫下休止符〉,《中國時報》,1999.2.9,第11版。
陳希林,〈游好彥可能結束舞團 國家文藝基金會:十分惋惜〉,《中國時報》,1999.2.10,第11版。
李玉玲,〈離開雲門後 曾與許曉丹作秀 林懷民聞訊想去看他 游好彥惋惜他為生活所困〉,《聯合報》,2004.6.9,第A8版。

4.報紙(其他地區)
林樂群,〈游好彥舞蹈工作室來紐約演出〉,《世界日報》,1991.7.25。
本報訊,〈台灣現代舞蹈家游好彥來京授課〉,《舞蹈信息》,1992.3.1,第4版。
本報訊,〈再談台灣舞蹈家游好彥先生〉,《舞蹈信息》,1992.4.15,第4版。
歐建平,〈腳踏實地看成功〉,《中國青年報》,第8076期,1995.6.18。
本報訊,〈台灣游好彥舞團再次來京進行交流演出〉,《北京日報》,1995.6.19,第5版。


(三)游好彥舞蹈作品研究文獻編目
1.期刊文獻(台灣)
海 心,〈游好彥編「魚玄機」舞出澎湃的深情〉,《快樂家庭》,第143期,1985.11,頁29-31。
黃志全,〈國慶期間 精彩演出 文建會七五舞蹈展〉,《時報週刊》,第451期,1986.10,頁19-25。
錢 琬,〈年輕之「索」——游好彥展現新穎的舞蹈形式〉,《風雲榜月刊》,第7期,1986.10,頁96-97。
何碧容,〈一場被分割被干擾的演出 游好彥1995公演〉,《表演藝術》,第34期,1995.8,頁78-79。
本刊訊,〈游好彥舞團演出「魚玄機」〉,《大風》,第15期,1997.9。

2.專書卅研討會(台灣)
許劍橋,〈出神,入「畫」——游好彥《神往》的現代性實踐卅驗〉,「舞蹈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主辦: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理論研究所、台灣舞蹈研究學會,2008.5,頁58-70。

3.期刊文獻(其他地區)
黎 咏,〈現代舞劇《菊豆與天青》音樂探析〉,《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年第2期,頁81-86。

4.專書卅研討會(其他地區)
游好彥,〈《唐朝豪放女》的編舞體會〉,古兆申編輯,《香港第一屆國際舞蹈會議發言記錄》,香港: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1987.7,頁119。
劉青弋,〈求索 路漫漫……〉,《動感空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9,頁368-373。

5.報紙(台灣)
李蜚鴻,〈尼姑出神地望著一幅畫——游好彥的現代舞與三畫家的「舞台畫」〉,《中國時報》,1982.7.27,綜藝版。
侯惠芳,〈游好彥擅長描述心理狀態 雷大鵬家學淵源得天獨厚〉,《民生報》,1982.10.2,第7版。
高雄訊,〈文大與高雄舞者明演現代舞 游好彥新作「!﹖!」亦登場〉,《民生報》,1983.5.20,第11版。
台北訊,〈游好彥將展新舞〉,《民生報》,1983.7.26,第9版。
台北訊,〈游好彥首展舞藝 力邀聶光炎出馬〉,《民生報》,1983.8.10,第9版。
侯惠芳,〈「黑天使」昨彩排搶盡鋒頭 游好彥舞展 今晚首演〉,《民生報》,1983.8.17,第9版。
台北訊,〈游好彥舞展首演獲好評〉,《民生報》,1983.8.18,第9版。
侯惠芳,〈雖是個人舞作 卻多樣多采剛柔並濟 游好彥的編舞才華獲得證明〉,《民生報》,1983.8.19,第9版。
高雄訊,〈肢體語言•簡單俐落 舞者游好彥•高雄今晚展新作〉,《民生報》,1983.8.27,第10版。
侯惠芳,〈原文秀舞「迴旋」俐落明朗 游好彥將布袋戲溶入現代〉,《民生報》,1983.10.3,第9版。
台北訊,〈七二舞展 今晚舉行〉,《民生報》,1983.10.6,第9版。
侯惠芳,〈一場演出•七舞展齊展•新作競藝 編舞家和舞者都全力卯上了〉,《民生報》,1983.10.6,第9版。
本報訊,〈魚玄機一生奇幻際遇化為舞蹈 昨漏夜趕排音樂 今晚首演 游好彥為這舞劇心力交瘁 全看今晚了〉,《民生報》,1985.1.22,第9版。
侯惠芳,〈音樂倉促露面 燈光電腦故障 為「魚玄機」接生 興奮不起來〉,《民生報》,1985.1.22,第9版。
台北訊,〈游好彥籌編魚玄機 八月登台〉,《民生報》,1985.3.12,第9版。
本報訊,〈游好彥找到舞蹈教室「魚玄機」化為肢體語言〉,《民生報》,1985.5.14,第9版。
台北訊,〈游好彥籌演魚玄機 舉辦暑期舞蹈活動〉,《中國時報》,1985.7.15,綜藝生活版。
台北訊,〈棄嬰何如初生之犢?游好彥換湯不換藥創作新舞安全過關〉,《聯合報》,1986.9.1,第12版。
台北訊,〈游好彥籌編舞劇 魚玄機八月登台〉,《聯合報》,1985.9.10,第9版。
黃寤蘭,〈游好彥闖進魚玄機的感情世界〉,《聯合報》,1985.9.10,第9版。
侯惠芳,〈游好彥為「情與欲的掙扎」塑型 使葛蘭姆風格與敦煌壁畫結合 邀吳佩倩擔綱表現多方面舞藝〉,《民生報》,1985.9.16,第9版。
本報訊,〈舞劇「魚玄機」誕生在即〉,《民生報》,1985.9.16,第9版。
本報訊,〈現代舞名家游好彥傑作 「魚玄機」豪情奔放〉,《台灣日報》,1985.10.6。
本報訊,〈游好彥今主講「魚玄機與我」〉,《民生報》,1985.11.9,第9版。
本報訊,〈游好彥與舞者今講演魚玄機〉,《民生報》,1985.11.10,第9版。
本報訊,〈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天 「魚玄機」——六幕現代舞劇〉,《中山橋》,1985.11.12。
本報訊,〈生命而舞的藝術家 游好彥眼裡的舞蹈世界〉,《中山橋》,1985.11.12。
王繼熙,〈游好彥努力詮釋魚玄機〉,《中國時報》,1985.11.15,第9版。
王繼熙,〈演出游好彥〉,《中國時報》,1985.11.15,第34版。
黃寤蘭,〈吳佩倩擷取各派舞技〉,《聯合報》,1985.11.20,第9版。
李宇璿,〈游好彥肢體語言 魚玄機感情世界〉,《中央日報》,1985.11.21。
本報訊,〈魚玄機一生奇幻際遇化為舞蹈 昨漏夜趕排音樂 今晚首演〉,《民生報》,1985.11.22,第9版。
侯惠芳,〈音樂倉促露面 燈光電腦故障 為「魚玄機」接生 興奮不起來〉,《民生報》,1985.11.22,第9版。
侯惠芳,〈文藝季•風評不壞 賣座不差 鼓勵創作 作曲果然出新秀〉,(35)《民生報》,1985.12.30,第9版。
魏子雲,〈談舞劇〉,《聯合報》,1986.1.19,第8版。
本報訊,〈「魚玄機」年底要出國 游好彥構思「法外情」〉,《民生報》,1986.3.25,第9版。
台北訊,〈棄嬰何如初生之犢?游好彥換湯不換藥 創作新舞安全過關〉,《聯合報》,1986.9.1,第12版。
本刊訊,〈文藝季開鑼 由國人創作國人演出〉,《文化一周》,1986.10.6,第3版。
本刊訊,〈搖滾樂,加現代舞 游好彥「索」舞新嘗試〉,《文化一周》,1986.10.6,第3版。
侯惠芳,〈舞壇現活力 新作破繭而出 游好彥搬出秘密武器 劉紹爐展現成熟風韻〉,《民生報》,1986.10.6,第9版。
本報訊,〈服裝布景亦有可觀 七五舞展今天登場〉,《民生報》,1986.10.7,第9版。
台北訊,〈搖滾樂也能跳現代舞?! 游好彥舞展在國父紀念館演出〉,《中央文週刊》,1986.10.12。
台北訊,〈文藝季今明發表會 四齣新作舞姿妙曼〉,《聯合報》,1986.10.13,第9版。
曾 平,〈游好彥 舞風大膽 文藝季推出新舞〉,《中央日報》,1986.10.14。
葉惠蘭,〈香港舉行亞洲藝術節 安排許多罕見的演出〉,《聯合報》,1986.10.19,第9版。
台北訊,〈游好彥演出辭山賦〉,《中國時報》,1987.1.4,第9版。
本報訊,〈舞出時空的註腳 游好彥新作定裝〉,《民生報》,1987.8.4,第9版。
本報訊,〈辭山賦加入測試節目〉,《民生報》,1987.8.18,第9版。
本報訊,〈辭山賦明天義演 歡迎榮民到社教館欣賞〉,《民生報》,1987.10.3,第4版。
台北訊,〈游好彥演出辭山賦〉,《中國時報》,1987.10.4,第18版。
黃寤蘭,〈辭山賦獻給無名英雄 游好彥今明展新舞〉,《聯合報》,1987.10.4,第12版。
本報訊,〈思緒不清路迢迢〉,《民生報》,1987.10.6,第4版。
本報訊,〈魚玄機展新貌 游好彥重新出發 元月演出新耳目〉,《民生報》,1988.12.19,第14版。
本報訊,〈魚玄機展新貌 游好彥重新出發 元月演出新耳目〉,《民生報》,1988.12.20,第14版。
台北訊,〈唐朝豪放女艷名遠播 林肯中心收藏游好彥舞劇〉,《中央日報》,1988.12.20。
何聖芬,〈游好彥詮釋唐朝豪放女 魚玄機明春二度搬上舞台〉,《自立晚報》,1988.12.20。
郭行中,〈親自設計舞台 親手縫製舞衣 游好彥獻身魚玄機〉,《聯合晚報》,1988.12.21,第5版。
盧健英,〈游好彥再塑「魚玄機」〉,《中時晚報》,1988.12.25。
台北訊,〈舞出中國女性肢體美 魚玄機下月五日公演〉,《聯合報》,1988.12.27,第12版。
蔡珠兒,〈泰北之行震撼出新舞作 游好彥引動《我心深處》〉,《中國時報》,1989.10.14,文化新聞版。
本報訊,〈男舞者不少條件都不壞 游好彥編舞讓男生表現〉,《民生報》,1989.10.22,第14版。
台北訊,〈天上人間 舞蹈啟示錄 游好彥發表新作 風格內涵均異往昔〉,《聯合報》,1989.12.10,第17版。
陳幼君,〈游好彥更接近屈原 在大陸找到幫手〉,《民生報》,1990.3.13,第14版。
邱 婷,〈屈原傳 大陸裁戲服 游好彥歸來〉,《民生報》,1990.4.23,第14版。
張伯順,〈千古寂寥 一世情懷 體恤人生坎坷逆境 游好彥回歸傳統民族舞蹈 血中推出「屈原傳」〉,《聯合報》,1990.6.19,第17版。
中央社,〈忠於史實以舞蹈詮釋 屈原傳下月中旬公演〉,《中央日報》,1990.6.19,第11版。
呂政達,〈游好彥車禍腳傷 屈原傳排練無礙〉,《自立早報》,1990.7.4,第12版。
台北訊,〈游好彥十五日帶傷舞屈原〉,《中國時報》,1990.7.4。
張伯順,〈游好彥回歸民族舞蹈 月中推出屈原傳〉,《中央日報》,1990.7.8,第3版。
邱 婷,〈一波三折 波未平 游好彥車禍傷腳 屈原傳 命運多舛誰登台?〉,《民生報》,1990.7.12,第14版。
容大超,〈「屈原傳」今晚國父紀念館演出 游好彥腿傷未癒改由金智弘擔綱〉,《中國時報》,1990.7.15,影藝新聞。
邱 婷,〈觀眾喝采 同行矚目 游好彥舞團紐約首演 博得佳評〉,《民生報》,1991.7.29,第1版。
邱 婷,〈“游好彥帶回自己的風格”紐約時報首席舞評家對演出讚賞有加〉,《民生報》,1991.8.1,第14版。
紐約訊,〈游好彥帶回自己的風格 紐約時報首席舞評家讚賞有加〉,《中央日報》,1991.8.7,第3版。
蘇嫻雅,〈游好彥舞團讓老師也瘋狂〉,《中國時報》,1992.6.18,第18版。
蘇嫻雅,〈把菊豆搬上國家劇院舞台 游好彥拿到原著授權,還要和張藝謀見個面〉,《中國時報》,1992.9.23,第20版。
曹韵怡,〈游好彥兩岸忙 新舞劇菊豆醞釀明年上檔〉,《聯合報》,1992.9.23,第18版。
王亞玲,〈游好彥舞團 菊豆與天青 兩岸集思成果、兩岸展演〉,《中國時報》,1993.2.18,第21版。
徐開塵,〈跨海大製作 游好彥苦心兩岸忙 舞出來的“菊豆”感覺不一樣〉,《民生報》,1993.2.23,第14版。
台北訊,〈游好彥將「菊豆」搬上舞台 舞出來的感覺和電影不一樣〉,《世界日報》,1993.2.23,第35版。
趙玉玲,〈菊豆與天青〉,《中國時報》,1993.3.4,第37版。
徐開塵,〈菊豆與天青 兩岸合作 游好彥新舞今登場〉,《民生報》,1993.3.4,第14版。
方紫苑,〈游好彥舞團將辦春季公演〉,《聯合晚報》,1994.4.18,第9版。
方紫苑,〈五月•舞季〉,《聯合晚報》,1995.4.26,第10版。
王亞玲,〈游好彥好久不見 6月起展現活力〉,《中國時報》,1995.5.30,第33版。
徐開塵,〈游好彥舞展跨海峽 廿年創作精華 兩岸三地演出〉,《民生報》,1995.6.2,第14版。
方紫苑,〈游好彥展開巡迴義演〉,《聯合晚報》,1995.6.3,第10版。
張伯順,〈游好彥雕琢趙力緯完成六分鐘獨舞〉,《聯合報》,1995.6.3,第35版。
本報訊,〈台灣游好彥舞團訪港 探索中國現代舞新路〉,《新晚報》,1995.6.21。
本報訊,〈游好彥舞團重訪香江 月底大專會堂饗舞迷〉,《大公報》,1995.6.21。
于善祿,〈比一次還多了一次的感動〉,《中國時報》,1995.6.24,第46版。
江世芳,〈游好彥重推經典作「魚玄機」〉,《中國時報》,1996.7.2,第20版。
徐開塵,〈魚玄機 游好彥三度搬演黑龍江舞者參與〉,《民生報》,1996.7.3,第14版。
台北訊,〈游好彥慶15週年 三度祭出魚玄機〉,《聯合報》,1996.8.2,第35版。
盧家珍,〈游好彥讓魚玄機貼近人群 除北美館廣場戶外演出 並將作免費室內示範表演〉,《中央日報》,1996.8.12,第7版。
江世芳,〈三度搬演代表作「魚玄機」游好彥更能體會探尋真理、忍受煎熬精神〉,《中國時報》,1996.8.16,第24版。
徐開塵,〈六位舞者六種詮釋 魚玄機三度搬上舞台〉,《民生報》,1996.8.16,第14版。
張伯順,〈六位魚玄機齊聚 游好彥有成就感〉,《聯合報》,1996.8.16,第35版。
王凌莉,〈展跳魚玄機的豪情〉,《自由時報》,1996.8.27,第28版。
王凌莉,〈是妓女,也是道士 同性、異性情愛多面向〉,《自由時報》,1996.8.27,第28版。
徐開塵,〈魚玄機面貌多重終究是情癡 游好彥三演此劇肢體動作新〉,《民生報》,1996.8.31,第14版。
台北訊,〈游好彥三舞魚玄機〉,《聯合報》,1996.8.31,第35版。
江世芳,〈游好彥重新出發 「天上人間」首站彰化演出〉,《中國時報》,1997.6.19,第21版。
本報訊,〈紀念高棪 華岡舞團特別演出〉,《民生報》,2002.1.12,第A12版。
賴廷恆,〈游好彥、伍曼麗、魏沛霖 華岡之春 繁花似錦〉,《中國時報》,2003.1.6,第14版。
徐開塵,〈華岡舞展 老將新秀創作相輝映〉,《民生報》,2004.6.26,第A12版。

6.報紙(其他地區)
“Henry Yu & Dancers to Stage‘The Story of Yu Hsuan-chi’.”The China News 15 Nov.1985 : 7.
Kim Eveleth.“Henry Yu Dancers Evoke Passion,Drama,In Art.”JOURNAL 24-30,Nov. 1985 : 3.
Jennifer Chiu Staff Writer.“While Adhering To Ideals Choreographer Spins An Honorable Poet’s Tale.”The Free China Journal 16 Aug . 1990 : 6.
Jennifer Dunning.“Henry Yu Returns With a Style of his own.”,The New York Times 29 July. 1991.

二、其他參考書目
(一)專書
1.中文著作(按比劃順序)
王墨林,《都市劇場與身體》,台北縣:稻香,1992.7。
王國維,《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台北:琦海,1993。
王克芬、隆蔭培主編,《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發展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9。new window
古碧玲,《台灣後來好所在》,台北:台灣商務,1999.2。
平珩編,《舞蹈欣賞》,台北:三民,2002.2。
江文瑜,《山地門之女》,台北:聯合文學,2001.4。
江寶釵,《白先勇與台灣當代文學史的構成》,高雄:駱駝,2004.3。
朱立人編,《舞蹈美學》,台北:洪葉,1999.5。
伍曼麗編,《舞蹈欣賞》,台北:五南,2003.12。
伍湘芝,《李天民——舞蹈荒原的墾拓者》,台北:時報,2004.3。
呂赫若著,鍾瑞芳譯,《呂赫若日記》(1942-1944)中譯本,台南:國家文學館,2004.12。
余宜芳,《宇宙遊子:柯錫杰》,台北:天下,1997。
李怡君,《蜻蜓祖母:李彩娥70舞蹈生涯》,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6。
李小華,《劉鳳學訪談》,台北:時報,1998.9。
李美玲,《台灣現代美術大系 超寫實風繪畫》,台北:文建會,2004.12。
李天民、余國芳,《台灣舞蹈史》,台北:大卷,2005.10。
吳炫三,《1983∼1989的吳炫三》,台北:吳炫三工作室,1989。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2。new window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00.9。
吳密察、若林正丈主編,《台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台北:播種者文化,2000。
林懷民,《說舞》,台北:遠流,1989.6。
林懷民,《擦肩而過》,台北:遠流,1991.3。
林懷民,《跟雲門去流浪》,台北:大塊文化,2007.12。
林尹,《文字學概說》,台北:正中,1997.3。
林郁晶,《林香芸:妙舞璀璨自飛揚》,台北:文建會,2004.6。
周華山,《同志論》,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7.1。
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2002.3。
姚一葦等,《雲門舞話》,台北:遠流,1981.4。
施淑,《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1997。
洪棄生,《寄鶴齋詩集•枯爛集》,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胡蘭成,《中國文學史話》,台北:遠流,1991.3。
俞大綱,《俞大綱全集——論述卷》,台北:幼獅,1987.6。
姜智芹,《鏡像後的文化衝突與文化認同——英美文學中的中國形象》,北京:中華書局,2008.4。
倪再沁,《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北:雄獅,1995。
徐開塵,《羅曼菲——紅塵舞者》,台北:聯合文學,2002.12。
許芳宜口述、林蔭庭撰寫,《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台北:天下文化,2007.12。
陳惠雯,《大稻埕查某人地圖》,台北縣:博揚,1999。
陳明柔,《我的勞動是寫作——葉石濤傳》,台北:時報,2004.7。
陳煒智、陳芸芸,《黃金年華•舊歡如夢 歌舞劇場的絕代巨擘1900∼1960》,台北:音樂時代,2006.7。
莊永明,《台灣百人傳》,台北:時報,2000。
曾顯章,《張維賢》,台北:台北藝術大學,2003。
曾肅良,《台灣現代美術大系 意象構成水墨》,台北:文建會,2004.12。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1996。new window
張愛玲,《張愛玲典藏全集8散文卷一》,台北:皇冠,2001.4。
張錦忠、黃錦樹編,《重寫台灣文學史》,台北:麥田,2007.9
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台北:麥田,2007.12。
楊澤編,《七○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時報,1994.12。
楊守愚著,許俊雅、楊洽人編,《楊守愚日記》,彰化縣: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8.12。
楊儒賓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1999.3
楊孟瑜,《少年懷民》,台北:天下,2003.8。
楊孟瑜,《飆舞——林懷民與雲門傳奇》,台北:天下文化,2003.10。
楊孟瑜,《飆舞——林懷民與雲門傳奇》(全新增訂版),台北:天下文化,2008.8。
葉石濤,《紅鞋子》,台北:自立晚報,1991.3。
葉石濤,《青春》,台北:桂冠,2001.2。
葉龍彥,《台北老戲院》,台北:遠足文化,2004.2。
葛校琴,《後現代語境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10。
齊如山,《齊如山全集》,台北:聯經,1979。
趙綺芳,《李彩娥:永遠的寶島明珠》,台北:文建會,2004.3。
蒲若茜,《族裔經驗與文化想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6。
蔣勳,《藝術手記》,台北:雄獅,1979。
慕羽,《中外舞蹈作品賞析第四卷 外國流行舞蹈作品賞析》,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9。
蔡瑞月口述、蕭渥廷主編,《台灣舞蹈的先知——蔡瑞月口述歷史》,台北:文建會,1998.4。
劉紀蕙,《孤兒•女神•負面書寫 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台北:立緒,2000.5。
劉青弋,《現代舞蹈與身體語言》,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盧健英,《絕境萌芽:吳興國的當代傳奇》,台北:天下文化,2006.10。
歐建平,《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頂尖舞團及其歷史》,台北:高談文化,2005.9。
鍾明德,《舞道 劉紹爐的舞蹈路徑與方法》,台北:時報,1999.9。
譚帆,《優伶史》,台北:華成,2004.9。
嚴子三,《台中市舞蹈拓荒者的足跡》,台中:台中市政府,2001.3。

2.翻譯著作(按英文字母順序)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台北:時報,1999。
高彥頤(Dorothy Ko)著,苗延威譯,《纏足「金蓮崇拜」極盛而衰的演變》,台北:左岸,2007.6。
弗朗茲•法農(Frantz Fanon)著,陳瑞樺譯,《黑皮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2007.2。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編,張旭東、王斑譯,《啟迪:本雅明文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
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張本楠譯,《鄧肯論舞蹈》,北京市:九州出版社,2006.1。
哈伯瑪斯(J. Habermas)著,曹衛東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台北:聯經,2002.3。
約翰•馬丁(John Martin)著,歐建平譯,《舞蹈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3。
約翰•史都瑞(John Storey)著,李根芳、周素鳳譯,《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台北:巨流,2004.4。
Kathryn Woodward等編著、林文琪譯,《認同與差異》,台北:韋伯,2006。
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著,刁筱華譯,《血的記憶——瑪莎•葛蘭姆自傳》,台北:時報,1993.5。
雷遜馬(Michael E.Latham)著,牛可譯,《作為意識形態的現代化》,北京:中央編譯,2003.8。
Robert L. Lee著,葉子啟譯,《劇場概論與欣賞》,台北:揚智,2001.9。
羅伯特•高特利伯著(Robert Gottlieb)著,陳筱黠譯,《巴蘭欽——跳吧!現代芭蕾》,台北:左岸文化,2007.7。
蘇珊•克蘭(Susan B. Klein)著,陳志宇譯,《日本暗黑舞踏》,台北:左耳,2007.5。
范伯倫(Thorstein Veblen)著,李華夏譯,《有閒階級論》,台北:左岸,2007.10。
鶴見俊輔著,邱振瑞譯,《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台北:行人,2008.1。

(二)研討會卅論文集(按比劃順序)
李天民,〈舞拓〉,載於《台灣舞蹈史研討會專文集》,台北:文建會,1995.4,頁45-74。
吳忻怡,〈七○年代文化與政治的爭辯、對話——以雲門舞集的創生為例〉,2007年社會學年會研討會,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台灣社會學會主辦,2007.11。
吳叡人,〈超越死亡的少女——蔡瑞月主題第二號變奏〉,第二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2008.3.1,頁5-14。
胡民山,〈春雨作育 化雨綿綿——台灣舞蹈發展的另一章〉,《李彩娥舞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4.12,頁25-34。
陳玉秀,〈台灣的表演舞蹈——光復前後〉,《台灣舞蹈史研討會專文集》,台北:文建會,1995.4,頁1-13。
陳雅萍,〈見證歷史的舞蹈先驅——蔡瑞月〉,《台灣舞蹈史研討會專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5.4,頁22-34。
陳雅萍,〈從一九七○年代鄉土文化運動看《薪傳》〉,《林懷民舞蹈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2005.3,頁246-261。
張小虹,〈現代性的小腳:文化易界與日常生活踐履〉,文化場域與教育視界:晚清——四十年代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大中文系、音樂研究所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主辦,2002.9。
楊建章,〈音樂、舞蹈、蔡瑞月──談台灣人的身體〉,「第一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手冊,2006.11.11,頁10-11。
趙綺芳,〈南台灣的舞蹈長青樹——李彩娥〉,《台灣舞蹈史研討會專文集》,台北:文建會,1995,頁1-14。
趙玉玲,〈舞蹈、文化與國家主義——「雲門舞集」在台灣社會之社會文化重要性〉,《舞蹈研究與台灣新世代的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正文化中心,2001.11,頁50-63。
趙玉玲,〈體現認同:《雲門舞集》舞碼(1973-1997)在台灣社會之社會文化意義〉,《林懷民舞蹈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2005.8,頁156-181。
盧健英,〈為中國文化而跳的台灣舞蹈家——李淑芬〉,《台灣舞蹈史研討會專文集》,台北:文建會,1995.4,頁84-96。
盧玉珍,〈去「中國」化的漂泊指符:談華美舞蹈家在美國的流散 (1989-1995)〉,「去國•汶化•華文祭:2005 年華文文化研究會議」,新竹:交通大學,2005.1。
關珊珊,〈與台北共振:雲門舞集和國族脈動〉,收於張中煖、林亞婷編,《林懷民舞蹈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2005.12,頁236-244。

(三)期刊文獻(按比劃順序)
1.中文期刊
王德威,〈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江文也的音樂與詩歌〉,《台灣文學研究集刊》,第3期,2007.5,頁1-50。new window
何曉玫,〈現代舞的功臣——美國舞蹈節〉,《表演藝術》,第37期,1995.11,頁81-82。
周林山,〈《踐花月之約》——太古踏赴法演出〉,《台灣舞蹈雜誌》,第13期,1995.7,頁39-40。
林智偉,〈20世紀台灣舞蹈之回顧〉,《台灣人文》,第5號,2000.12,頁319-337。
林智偉,〈概述台灣舞蹈的月娘——蔡瑞月〉,《師大體育》,第45期,2001.5,頁91-97。
吳士宏,〈藝術與政治——專訪王墨林,從台灣的文化史與文化認同談起〉,《台灣舞蹈雜誌》,第7期,1994.12,頁24-26。
吳美慧,〈開啟台灣舞蹈扉頁——從蔡瑞月看台灣舞蹈的演進與發展〉,《台東大學體育學報》,第3期,2005,頁19-32。new window
周倩漪,〈舞譜 動作的無字天書〉,《表演藝術》,第186期,2008.6,頁118-120。
俞大綱,〈迎迓中國舞蹈藝術復甦〉,《雄獅美術》,第79期,1977.9,頁40-57。
柯慶明,〈台灣「現代主義」小說序論〉,《台灣文學研究集刊》,創刊號,2006.2,頁27-60。new window
席德進,〈從蟬歌到哭泣——十年來台北現代舞表演旁記〉,《雄獅美術》第79期,1977.9,頁64-75。
郭水潭,〈台灣舞蹈運動述略〉,《台北文物》季刊,第4卷第2期,1955.8,頁37-56。
郭水潭,〈音樂舞蹈運動座談會〉,《台北文物》,第4卷第2期,1955.8,頁57-68。
陳玉秀,〈韓國舞蹈〉,《雄獅美術》,第96期,1979.2,頁134-135。
陳芳明,〈現代主義的擴張與深化〉,《聯合文學》,第207 期,2002.1,頁142-155。
游鑑明,〈日治時期台灣學校女子體育的發展〉,《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3期,2000.6,頁1-75。new window
黃秀玲,〈黃與黑:美國華文作家筆下的華人與黑人〉,《中外文學》,第400期,2005.9,頁15-53。new window
劉淑英,〈民族已不再?反共日已遠?〉,《台灣舞蹈雜誌》,第14期,1995,頁31-34。
趙綺娜,〈美國政府在台灣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1951-1970)〉,《歐美研究》第31卷第1期,2001,頁79-127。
趙玉玲,〈當代台灣舞蹈的發展與文化認同〉,《傳統藝術》,第36期,2003.11,頁25-30。
蔡瑞月編舞、李清漢紀錄,〈苗女弄杯〉,《民族舞蹈》,第3卷第7期,1960.7,頁30-36。
盧健英,〈舞過半世紀,讓身體述說歷史 回顧台灣舞蹈五十年〉,《表演藝術》,第33期,1995.7,頁10-11。
盧健英,〈雲門,讓社會心安〉,《台灣舞蹈雜誌》,第18期,1996.5,頁22。
薛玉娥,〈林秀偉開創中國肢體元素〉,《台灣舞蹈雜誌》,第4期,1994.9,頁22。
薛玉娥,〈進入舞蹈心靈的另一個世界——專訪劉紹爐〉,《台灣舞蹈雜誌》,第5期,1994.10,頁9-10。
薛玉娥,〈化太極於無形——專訪鄭淑姬〉,《台灣舞蹈雜誌》,第5期,1994.10,頁12。
謝韻雅記錄整理,〈身心落何方?〉,《表演藝術》,第86期,2000.2,頁24-29。
蘇明修,〈人物型古蹟之保存與再利用——以台北市定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為例〉,《台灣美術:國立台灣美術館館刊》,第60期,2005.4,頁38-47。new window
顧獻樑,〈一甲子舞蹈回憶線索——從大陸經海外到台灣〉,《雄獅美術》,第79期,1977.9,頁58-63。

2.期刊(翻譯、原文)
酒井植樹著,黃念欣譯,〈文明差異與批評:論全球化與文化國族主義的共謀關係〉,《中外文學》,第34卷第1期,2005.6,頁127-137。new window
下村作次郎著,宋佩蓉譯,〈現代舞蹈和台灣現代文學——透過吳坤煌與崔承喜的交流〉,載於邱貴芬、柳書琴主編,《台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第3期,台北:文建會,2007.4,頁159-175。
Marian Horosko,“Frontier of the Mind: Martha Graham at 95.”Dance Magazine May.1989,p.51-57.

(四)學位論文(按比劃順序)
朱芳玲,《論六、七○年代台灣留學生文學原型》,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
范燕秋,《日本帝國發展下殖民地台灣的人種衛生(1895-1945)》,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new window
梁顥曦,《日治時期大溪紳商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new window
盛鎧,《歷史與現代性:一九七○年代台灣文學與美術中的鄉土運動》,輔仁大學比較文學所博士論文,2005。new window
游鑑明,《日據時期台灣的女子教育》,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new window
游鑑明,《日據時期台灣的職業婦女》,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new window
馮靖評,《優美之代價——論規訓下女芭蕾舞者的性別化程式》,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張錦嫻,〈俄羅斯古典芭蕾在台灣發展之研究〉,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舞蹈組碩士論文,2005。
楊杜煜,《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1930年代至2000年)》,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楊綺儷,《純粹身體之辯證——當代台灣劇場舞蹈東方體熱之反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new window
謝仕淵,《殖民主義與體育:日治前期(1895-1922)台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五)報紙(按時間順序)
1.中文報紙
魏子雲,〈民族舞蹈競賽觀後〉,《聯合報》,1955.5.18,第6版。
幼獅社訊,〈舞姿攝影大會 將於週日舉行〉,《聯合報》,1961.5.16,第7版。
本報訊,〈愛琳歌舞團 昨飛抵台北 主角拉伐娜黛是女星 今起連續演出四場〉,《徵信新聞報》,1962.4.12,第3版。
本報訊,〈情和力 愛琳歌舞團之舞 風靡了二千觀眾〉,《聯合報》,1962.4.13,第8版。
本報訊,〈李蒙現代芭蕾舞團即將來台表演四場〉,《徵信新聞報》,1963.10.4,第6版。
本報訊,〈李蒙舞蹈風格 電視明天座談〉,《聯合報》,1963.10.27,第8版。
劉昌博,〈訪「美國梅蘭芳」李蒙〉,《徵信新聞報》,1963.11.4,第3版。
鳳磬,〈李蒙讚美平劇〉,《聯合報》,1963.11.4,第8版。
本報訊,〈五十四年度最賣座影片〉,《聯合報》,1965.12.25,第7版。
本報訊,〈舞蹈研究社 廿四所註銷〉,《中央日報》,1966.2.24,第7 版。
清,〈瑪麗莎旋風橫掃東京記〉,《聯合報》,1966.4.2,第14版。
本報訊,〈麗人晚妝淡 鳳城子夜歌 金音玉顏珠喉轉 萬人競看瑪麗莎〉,《中國時報》,1966.4.5,第3版。
公孫嬿,〈有感於民族舞蹈〉,《聯合報》,1966.4.16,第14版。
遲,〈「不如歸」捲土重來〉,《聯合報》,1966.7.9,第14版。
劉瑞林,〈在金元王國開拓了舞蹈夢境 訪我旅美名舞蹈教授黃忠良夫婦〉,《徵信新聞》,1966.10.7,第3版。
本報訊,〈保羅泰勒之舞表現新的意念 須由觀眾自己領略欣賞 該團一行八人昨晨抵台〉,《聯合報》,1967.3.3,第8版。
本報訊,〈出神入化現代舞 周遊列國娛嘉賓 保羅泰勒率團來台將公演兩場〉,《徵信新聞報》,1967.3.3,第3版。
彤彤,〈舞出文明的苦惱 創造明日的的形式 美現代舞蹈家保羅泰勒率團來台預定表演兩場〉,《徵信週報》,1967.3.4,第7版。
錢愛其,〈竇開時節•寂寞心曲 黃忠良夫婦 現代舞表演〉,《徵信新聞報》,1967.5.4,第8版。
本報訊,〈民族舞蹈比賽明起舉行決賽〉,《徵信新聞報》,1967.5.4,第8版。
李宗義,〈黃忠良和蘇珊即將出國表演 將來創設舞蹈中心〉,《中央日報》,1967.5.13,第6版。
本報專訪,〈中國文化為體 現代舞蹈形式〉,《中央日報》,1967.5.13,第6版。
本報訊,〈現代舞需要創造 不必向他人抄襲 黃忠良願努力表現中國藝術〉,《中央日報》,1967.5.15,第6版。
本報訊,〈黃忠良現代舞 今明兩晚公演〉,《聯合報》,1967.5.19,第6版。
本報訊,〈黃忠良現代舞吸引不少觀眾 今晚繼續表演一場〉,《聯合報》,1967.5.20,第6版。
本報訊,〈玲瓏剔透•行雲流水 黃忠良的現代舞 風靡了國內觀眾 在舞蹈界激起了漣漪〉,《中央日報》,1967.5.21,第6版。
小林,〈攝影舞蹈藝術的融合 看柯錫杰「現代舞」影展〉,《聯合報》,1967.5.21,第6版。
鳳蜚,〈江青黃忠良「合作拍片」〉,《徵信新聞報》,1967.5.28,第8版。
本報訊,〈澳現代舞團今示範表演〉,《聯合報》,1967.5.30,第5版。
本報訊,〈辜雅棽論現代舞 阿哥哥誤入歧途〉,《經濟日報》,1968.2.22,第6版。
黃姍,〈王仁璐的現代舞〉,《徵信新聞報》,1968.6.5,第5版。
簡志偉,〈藝壇奇葩獻身現代舞〉,《中國時報》,1968.9.17,第9版。
本報訊,〈現代舞無藝術價值一律不准演〉,《聯合報》,1970.6.18,第6版。
本報訊,〈葛蘭姆談舞蹈者重視能力與才氣 不在乎膚色種族〉,《中國時報》,1974.8.30,第5版。
本報訊,〈是藝術還是色情?「禮品」引起爭議!謝孝德畫中有話是非訴諸公評專家們各抒卓見不仁者見不仁〉,《聯合報》,1975.12.28,第3版。
鄧海珠,〈中國的現代舞一個雲門夠嗎?〉,《聯合報》,1977.1.5,萬象版。
陳小凌,〈水墨畫建築〉,《民生報》,1978.5.31,第5版。
溫禾,〈國劇畢業生 竟與現代舞「結緣」 吳興國的故事 叫人另興「感嘆」〉,《中國時報》,1978.8.28,第7版。
林清玄,〈國際舞台的中國驕傲〉,《中國時報》,1979.8.21,第8版。
林懷民,〈看保羅泰勒——一個文藝青年的成長與認知〉(上),《中國時報》,1980.10.4,第8版。
陳小凌,〈吳炫三非洲行 繪出心路歷程〉,《民生報》,1980.10.31,第7版。
黃翰荻,〈彩虹圍繞在我肩上〉,《中國時報》,1982.1.17,第8版。
宋晶宜,〈沒有絢麗色彩•沒有山水風景 謝孝德一本正經•「新工筆」刻畫人生〉,《民生報》,1982.6.12,第7版。
本報訊,〈中山畫廊曾破「慣例」「東非少女」獨獲青睞吳炫三為「裸女」感到慶幸〉,《民生報》,1982.12.6,第7版。
黃美英,〈把文化血脈與舞蹈軀體結合起來〉,《民生報》,1983.9.30,第9版。
黃寤蘭,〈林懷民為下一代開拓舞蹈環境〉,《聯合報》,1987.3.29,第15版。
台北訊,〈教授現代舞社交舞解禁 滿十六歲才能報名參加〉,《中國時報》,1988.9.30,第29版。
安娜•吉辛珂芙,曹敬寬譯,〈瑪莎•葛蘭姆的世紀〉(上),《中國時報》,1990.11.9,第28版。
安娜•吉辛珂夫,曹敬寬譯,〈瑪莎•葛蘭姆的世紀(下)〉,《中國時報》,1990.11.10,第28版。
曹敬寬,〈葛蘭姆和台灣的一段緣〉,《中國時報》,1990.11.14,第28版。
美聯社,〈瑪莎葛蘭姆,不再舞動大地脊椎!〉,《聯合報》,1991.4.3,第5版。
容大超,〈葛蘭姆的舞蹈熱血仍在台灣舞者體內流著〉,《中國時報》,1991.4.3,第14版。
社評,〈不朽的肢體語言人——敬悼瑪莎葛蘭姆〉,《民生報》,1991.4.4,第2版。
曹韵怡,〈跳得最好的中國人——旅美舞者原文秀返台〉,《聯合報》,1992.8.10,第18版。
平珩,〈勝利者的生命圖像──寫在蔡瑞月舞作重建發表會之前〉,《聯合報》,2000.9.29,第32版。
賴廷恆,〈舞躍大地 設福爾摩莎特別獎〉,《中國時報》,2001.4.16,第13版。
徐開塵,〈舞躍大地首屆福爾摩莎特別獎得主 陳書芸融入使命感〉,《民生報》,2002.6.13,第A12版。
季季,〈阿嬤舞姬——李彩娥的點點滴滴〉,《中國時報》,2003.4.2,39版。
陳長華,〈見證色情變藝術的「禮品」 當年史博館展出被拒 時隔29年 現身北美館 反思七○年代的台灣美術〉,《聯合報》,2004.2.22,第B6版。
李友煌,〈李彩娥舞蹈節 阿媽舞姬三代薪火相傳 八十高齡下腰劈腿 俐落美麗贏得掌聲〉,《民生報》,2004.7.2,A12版。
賴廷恆,〈舞躍大地 來自貴州陳永佳贏得特別獎〉,《中國時報》,2004.7.19,第A14版。
賴廷恆,〈年輕舞者國內外力爭出頭天〉,《中國時報》,2005.5.18,第D8版。
黃俊銘,〈她一生困頓,由作品釋放情緒〉,《聯合報》,2005.6.3,C6版。
盧健英,〈一個舞蹈世代的黃昏〉,《民生報》,2005.6.4,第A12版。

2.外文報紙
Ken Sandler.“Nimble Visitors From Taiwan; A Troupe of Nimble Visitors From Taiwan.”, The New York Times 7 Oct. 1979.
Anna Kisslgolf.“Dance: Taiwanese Debut.”, The New York Times 15 Oct. 1979.

(六)舞蹈演出節目手冊
《游好彥舞展》節目手冊,1983。
《屈原傳》節目手冊,1990.7。
《菊豆與天青》節目手冊,1993。
《魚玄機》節目手冊,1996。
《現代舞宗師 瑪莎•葛蘭姆舞團》節目手冊,2006.3。
《新古典舞團三十週年精華再現》節目手冊,2006.4。
《舞蹈呆子的十二首情詩》(第二屆蔡瑞月舞蹈節手冊),2007.11。
《文建會舞躍大地藝術舞蹈創作比賽得獎作品展》節目手冊,2007.12
《台灣舞蹈回顧篇》節目手冊,2008.12。

(七)影片
文建會,〈七二舞展〉DVD,1983。
游好彥舞團,〈辭山賦〉DVD,1988。
游好彥舞團,〈屈原傳〉DVD,1990。
游好彥舞團,〈游好彥舞團十年回顧展公演〉DVD,1992。
游好彥舞團,〈菊豆與天青〉DVD,1993。
游好彥舞團,〈1995年度公演〉DVD,1995。
游好彥舞團,〈魚玄機〉DVD,1996。
文建會,〈2004舞躍大地藝術舞蹈〉DVD,2004。
文建會,〈2002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DVD,2004。
BBC製作,科文特花園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 Covent Garden)演出,《火鳥&婚禮》DVD,2001。北京普羅之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發行,200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